微信分享图

林晨光,南洋第三代著名水墨画家--画到生时是熟时

2023-04-24 10:17:46 徒歌 

  好多人以为我在评论艺术!其实不是,因为我对艺术非常着迷但了解又不多,并且当代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但就绘画来说就种类繁多(西画、中画、古画、今画、油画、粉画、水墨画)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我只是借着和艺术家访谈的机会向他们学习。其实人是最有魅力的!什么样的画出自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品即人品,画风即人格,画意即人心,画韵即人情” 我是对艺术感兴趣对创作艺术的人更感兴趣,对各色人、各国人,各时代的人,各性别的人…我是借物写人,但我写的也并非别人,而是我自己。我是借着描写他人不断地反观、反思或重新认识并描写自己。因为我并不是一个自己,我有多重人格和多种性情,多到令我自己常常迷失。所以我需要从不同的人身上把自己找回来!比如我从林晨光老师身上看到自己没有的东西和有所不能的东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237c39f76eab07209229cb09926e415c.jpg

(马来西亚水墨画协会理事、著名水墨画家林晨光先生)

  因为我们都喜欢画画,所以只能从画入手,如果我们整天喝酒、钓鱼、打牌的话,那就要从牌桌上和酒杯里去探讨了。

  绘画是艺术创作,把画画的人和人所画的画变成文字也是艺术创作。画家们是把心里想说画出来,我是把它写出来。但我必须在他们作品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我的创作!也就是说我的作品必需来自他们给我的启发和感动!所以艺术评论和艺术作品的价值没有关系,它并不是评价和总结艺术创作的更没有能力指导艺术家!它们是生长在一条溪水边的两种植物,而艺术评论更像是寄生植物,艺术作品则是它的宿主。所以我由衷的感谢我的这些艺术家朋友们,慷慨的把他们的创作免费给我使用,使我由此进入我的创作。

  林晨光先生是我的第二位国画老师,我的艺术是我老爸用水粉宣传画《东方红》和画在柜门上的玻璃画上所启蒙的。真正经师是十几岁在一家裱画店做学徒工的时候,每天看到画家孟庆明老师写毛笔字、画水墨画。但我只限于观看而从未敢下手尝试。时隔40年,我从北京漂到南洋,经我老师王雅先生引荐结识林晨光先生,见其挥毫泼墨,帅气非常!回想少时手中顿生痒意,于是我的中国画竟然从马来西亚起步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4/3c076fd3f1514b9caff15119edabe0a7.jpg

(艺术撰稿人徒歌少时中国画老师,中国花鸟画协会会员孟庆明先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bf94610297283f1c4b06f7b22f964b11.png

  (国际当代艺术杂志主编·徒歌与老师林晨光在GMBB艺术中心徒歌的作品前留念)

  林晨光先生和我少时的老师都属海派一路!看来我并没有走岔路。但凭记忆我明显感觉他们两的作品还有很大的不同!孟老师结合了京派齐白石的淳厚,而林老师则发展出南洋风的明快!两种都是我所喜欢的感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affabd00285e17addb747029372ef13c.png

(林晨光先生在钟正川老师工作室)

  林老师是南洋画派的第三代传人,师承第二代奠基人钟正川先生。他的绘画直接从新派起步上溯至吴昌硕!其实先后接受华文和英语教育的林晨光先生无处不彰显出艺术创作的个性和才能,但在钟正川老师的教导下他没有过早地随性发展,而是深研传统。但他并不是表象化的照抄和碎片化的背书,而是不断推敲传统大家的笔墨、章法、意境等方面的美学营造和内化精神,深入理解了传统艺术的精义,他认为儒家传统中的艺术是“以道为本,以德为基”去反映仁和义,例如马来西亚著名艺术家沈慕羽先生的作品为什么被人争相收藏?就是因为他高深的艺术造诣来源于他的品行!他为保护华文教育而毕生奋斗不顾个人安危,甚至因此多次入狱!他的人品受几代华人敬仰他的作品也浸透这个高尚的情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7d8f7079b024a1aed326a603d9ad9e52.png

(马来西亚著名华裔教育家、书法家,沈慕羽先生)

  林晨光的画尤其注重构图,他敢于在传统章法的基础上随立意而化变,一改传统文人“纵横”的程式化构图,在空间留白、节奏处理方面,敢于造险并智于破险,变化多端,无定式可寻。敢于变化在于他深知不变的根基,很多现代派认为中国画只重摹古而不会变化,其实这是个误解!中国画和西洋画一样在发展在变化,只不过我们的变,具有更深的内涵!《周易》中说“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变易、不易”中国画的变就是这“三易”有简化、变化和不变,不变是支撑变的根基。艺术的本体不变而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这个本体就是“道”而道则蕴含在笔墨(笔法和墨韵)当中外化成线条的锤炼和空间营造的过程中!而不断变化的是题材和每个人的风格,同样是紧跟时代或者引领潮流的,一百年前画兰草、画山石,现在画火箭、画外星人也是可以的…在这个中西方文化参杂的生活中我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并且变来变去!包括人心都在变!但生命的价值不会变,儒家思想和道德准则不变,自然界的阴阳平衡不变!中国画所依靠的“道”不变!所以他借老子“知白守黑”之理用墨,黑白对比鲜明,他用“中庸”之道设色,墨彩配搭中和。他在用笔、落墨、题款钤印、等方面更为讲究,在教学中为了使诗书画印均衡配置,他特意邀请马来西亚书艺协会顾问书法家王雅老师亲临指导,每一位学生作品钤印的位置、大小、印文内容、朱白分布、篆文风格,他都要仔细过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07dd7fc5a2ef7e3d8eec9d64f639001f.png

  林老师善画花鸟尤以四君子见长,他对各种植物花卉的形状、色彩、结构,都有研究,所以他笔下的花卉,尽管以大写意之法出之,仍然造型准确,结构分明,但却不因形似而抑遏神采,他以老辣、雄浑之用笔所作的4尺全开写意大竹,霸憾健劲,震摄心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0ff3ccd7cf83978bfaa16c31f95fa501.png

  他可随时将生活中平常之物纳入画面用传统大写意精神内质结合当下情感抒发出来以尝试新路!但仍不忘虚实相成,巧拙相生“实中有空、虚中有物,拙中生巧、巧依拙成”示范期间他时时用钟正川老师的口头禅敲打着我们“黑丛丛中墨丛丛,墨丛丛中天地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798f525efdd445ca1a921bbd7cf1ba19.png

  马来西亚的水墨画教育分为两个体系,一是学院体系另一个是独立艺术家的私塾,前者受制于国家主流教育和师资匮乏的现实,水墨画这一小画种生存的非常艰难!全靠华人的私立学院无私奉献,像钟正山先生开办的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虽中西融汇传统和现代结合,但由于钟正山校长本人是水墨画家所以这个学院还能把水墨画延续下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b92de29e14632bc09a8b2c6123b25199.png

(马来西亚现代艺术之父、著名现/当代艺术家:钟正山先生)

  另一个体系就是水墨画家在自己的画室或家中开班授徒,这种情况能比较好的传承水墨画的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林晨光老师就属于后者,他把本职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用来教授水墨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324414dc294fcb353a96c74ca1a4455f.png

  在马来西亚专职水墨画教学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个画种从属与一小部分族群,并且一直被边缘!虽然在华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就实用性来讲远远不如曾有过冠军光环羽毛球!尤其是在年轻一代人中几乎没有人会选择丢掉开共享汽车赚钱的时间去学习水墨画!所以学员的都是老年人居多!他们是想用自己努力和坚持把这个文化和这个手艺传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单靠教授水墨画是无法养家糊口的,大多画家都是半义务教学,低廉的学费只为交付房租和水电费,老师的收入要靠其他职业获得!所以从事水墨画教学的画家完全是凭着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将华族文化传承下去的使命感来支撑!

  水墨画的师承并不像学院里两年基础再加两年专业就可以毕业了,私塾是需要老师与学生的生活连接在一起,从老师的日常行为与思考中持续接受影响,并且水墨画的基础是书法,这个笔墨功夫没有5年7年是看不出成效的。所以林老师工作室里的学生们大多跟他7、8年的时间了!在这里学习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非常质朴简约,不为参展竞赛而繁忙地赶制作品,不因签约售卖而四处应酬,不去关心画派纷争孰是孰非,不用着想成名成家的捷径…因为林老师认为画友们不只是到这里学习画画的而是学艺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并且是“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林老师特别遵从孔子培养学生的原则,就是以道为方向,以德为立脚点,以仁为根本,以六艺为涵养之境,使大家由外向内去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8d117c2835799069332a86952de5175d.png

(林晨光先生在”花卷楼“书斋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4/d98c62ad1b8fc1fded5cb47cdbd43db2.png

​  在这里与大家共同生活了一年的我,时时被他们这种纯善与悠然的状态所感动!这些年龄在50-80多岁的中老年华人坚守在这里将母文化一辈一辈的延续,把生活化繁为简,把技艺化生为熟…

  海外的中华文化在被各种现当代思潮所冲击与同化的境况下仍然得以传承并发展,就是因为有无数的像林晨光先生这样将传统文化里的:德、道、学、养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并用手中的技艺表达出来的华人!他们默默地在家庭、社会和国际间推进,他们写竹、绘兰、画鸟雀,移山、造海、创新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28.03.2023,

  徒歌写于马来西亚吉隆坡.无枕亭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