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从古典走向当代:20位艺术家用作品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2023-04-30 00:09:14 王丽静
2023年4月2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开展。展览汇集了20位艺术家所创作的60余件(套)作品。
展览现场
艺术家们在 “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历史主题的引导下,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考察、研讨、备料、创作和搭建的过程。展出的作品包括大型装置、影像、架上艺术和综合材料绘画。这些作品与美术馆的当代性展示环境共同构建了一个体量庞大的当代艺术场,以多元的表现形式实现了“海丝”主题的理念诠释和艺术呈现,立体地展现了这个史诗般宏大主题的叙事结构。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视觉感受,烘托出主题的古老意蕴和当代文化思考。
展览现场
展览以胡伟的大型装置《航迹》为序幕,由架上到空间,由平面到立体,由室内到户外,多维度地围绕“海丝”主题,将展览徐徐推进,层层展开。
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通过对多种材料、技法的综合运用,表现出“海丝”主题的古典内涵与当代文化思考。作品与展厅的空间结构有机结合,呈现了艺术性的秩序感与当代性的视觉张力。观众不仅能感受到艺术家和主创团队的艰辛与用心,也能在整个展览的时空氛围中,体验到“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文化母题的当代性视觉能量。
▋传统主题下 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考
提及“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必然会想到船。
古代的那些沉船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为真实的见证者。
胡伟《航迹》 旧木、焚木、竹、金属、麻、宣纸、皮纸、金银箔、海洋化石粉末矿物·植物·土质颜料 1900cm(L)×1600cm(W)×420cm(H) 2023(侧面)
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船的身影,尤其是胡伟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航迹》,与其说是复原,不如说是再创造了一艘“海上丝绸之路”的航船。
胡伟《航迹》 旧木、焚木、竹、金属、麻、宣纸、皮纸、金银箔、海洋化石粉末矿物·植物·土质颜料 1900cm(L)×1600cm(W)×420cm(H) 2023
他利用历经数年的老旧木料,按照古代“海丝”的航船架构,通过竹编、木材、金属等材料搭建出了一艘极富当代性文化内涵的“新”航船。在创作前期,他走访了很多地方,感受海洋的气味,看古老的沉船,从形到神,一步步转化和思考,通过综合材料绘画的各种表现方法,将绘画性融入到了装置作品的艺术表现中,赋予了作品神采。
方达成《海渍》金属皮、木质架构 230cm×450cm 2022
方达成《海霜2》金属皮、木质架构 100cm×500cm 2022
“海上丝绸之路”既是古代物质文明的交通之路,也是古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之路。方达成通过《海渍》与《海霜》两件相互对照的作品,探讨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两种典型方式。“渍”是某种东西被高浓度液体浸泡后,其本身的“内涵”被析出,而性质被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形态的挤压、扭曲和某种刺痛感。这便与“西方来潮”与“本土回应”的历程有某种相似。而“霜”则是一种水气的飘散与凝聚,这恰如“丝绸之路”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在互利的繁荣中滋养万方。
(请横向旋转观看)
胡毅《海香》 香料、银箔、古铜、海泡石、沙、土、沥青 100cm×100cm×9 2022
“海上丝绸之路”同时也是香料之路。在胡毅《海香》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20多种香料,给观者带来一种考古挖掘的现场体验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懂人性,国家与国家的交往可以打开更大的视野,人与物的交流和融合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的品质。”胡毅从主题出发,从内心出发,以材料服务于主题的观念进行创作。
方志勇 《七重烟NO.5》 木制基础、云龙纸、松烟墨 176cm×285cm 2018
方志勇《碎梦》木制基础、云龙纸、墨、矿物色 360cm×1200cm 2021-2023
方志勇展出的《碎梦》《东方既白》《胭脂慢》《七重烟》等作品,以纸、墨、中国画颜色等传统水墨绘画材料为创作媒材,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表现了东方古典的极简美学在宏大历史主题中的美学价值。
王云曲 《海藻》 海藻、蚕丝、矿物颜料•土质颜料•植物颜料、染料等 尺寸可变 2022
王云曲的作品《海藻》来源于一次海边的视觉体验,她有感于海岸受浒苔的污染而被改变,运用蚕丝、矿物质颜料等各种材料与技法,营造出梦幻、细腻但实则是被污染了的绿色空间。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严酷的现实,探讨了在这个大的生态空间中,人与海洋的休戚相关。
秦仁强 《大荒征旅》 综合材料 2000cm×280cm 2022-2023
秦仁强 《航海图》 综合材料 220cm×360cm 2022-2023
“此次展览不仅要完成主题的叙事性表达,还要思考当代艺术本体的艺术功能和价值。‘丝绸之路’是农业文明背景下生发出的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人文社会之间跨地域的融合与交流。我们进入现代文明的媒体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完成对农业文明的回应,并立足当下的状况进行表达”。秦仁强在这样思路的引导下,创作了《大荒征旅》《远航图》《风樯时春》等作品。
魏惠东《汉迹寻西•海昏侯与变形记》玉石、金丝、线、麻、绳、敦煌土、皮纸 180cm×200cm 2022
吴震《航》古籍原本、中药材、红花、箔 1000cm×240cm×200cm 2023
艺术家们将基础材料融入到了整个展览的大主题中。“‘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项目负责人胡伟表示,主题改变了他们的文化思路,也改变了他们的材料技法。他们的材料技法在一个主题的烘托、牵引和指导下实现了跨越性的突破。
▋当代中国美术的现实意义与历史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并不是对历史中某个事件和现象进行视觉性的叙事表达和创作,也不同于邀约性的主题展览,而是对“海上丝绸之路”整体的回答。
每位艺术家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大主题下,都有自己创作的小主题。前期艺术家们每周都会开学习会,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缘起和发展脉络,谈资料搜集过程中的一些体会。除了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构想之外,还会交流创作初期的草图和创作心得,分享和关注国外已经发生过的与自己创作思路相关的艺术资讯和图文资料等,经常讨论到夜里两三点。
展览现场
“展览中几乎没有一个作品是单独成立的,都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胡伟谈到。
艺术家们在集体探讨的过程中,完成了此次创作。当作品进入展厅后,他们又进行了新的思考,完成了最终的呈现效果。观众在看展时,并不是单独的看某一件作品,而是对展览整体会有一个完整的体验。
正如秦仁强所讲,在当代的元素下,艺术不再是简单的一种视觉性和美学性的图片式的表达,它应该是立体的和整体性的,让人处在一种艺术本体架构功能下,进入到历史时空进行思考和理解。
展出的作品凸显了当代艺术多样的媒材和形式,每一个多样媒材的作品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化内涵。
展览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表示,今天的当代艺术更要守正创新,从传统文脉当中去进行新的创造。此次展览有当代的艺术形式和多样的媒材、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当代语言的转换。油画、水墨画以及综合材料的丝绸、香料、木材、瓷器、瓦片等不同材料在展览中被充分运用,这些材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展览在学术探讨上也有很多新意,并不止步于它的主题意涵,更多的是如何在传统语境中,特别是在材料的应用上,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在当代的新创造。
展览现场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了40年,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点上,是形成我们自己的表述体系和创作方式的一个重要阶段,很多艺术家都呈现出了个人的创作样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礼宾表示,此次展览打开了艺术家的创作维度,看到了展览的开放度,包括展览作品本身的质量所呈现出对主题理解的深度。
很多艺术家,尤其是当代中国画艺术家,一直在寻找一种突破和变化,不完全固守于传统绘画的语言,所以综合材料绘画就成为了学术探讨的一个前沿话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吕品昌在多次观摩展出作品后谈到,此次参展艺术家对绘画材料语言的把握,以及实验性的探索,让艺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展览现场
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视觉感受,烘托出主题的古老意蕴和当代文化思考。正如胡伟在开幕式中所以说:“‘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既是一个“重大历史题材”,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题材”。只有“把古典带到今天”,才能体现出当代中国美术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将古典带到今天 与国际接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自秦汉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历史证明,由“海上丝绸之路”带动的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国际化视野的开放交流也因此成为世界发展的思想共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对于中国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极其重要的当代意义。
深入领会“一带一路”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形成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主题艺术表现的新思路,是本项目在社会考察、艺术创作和展览形式等环节上的指导方针。
吕品昌在开幕式发言中讲到:“我们要发扬中国传统的人文经济的交流,打通与世界交流的渠道。此次展览正是在践行这一构想,同时也是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一个最好的举措。”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也是2017至2019年度“丝路明珠”陆上丝绸之路项目的一个续篇。“我们要与国际接轨,广泛借鉴世界艺术成果,要走出去。”胡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的项目负责人,将国际美术的观念融入布展思路中,与国际接轨。
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是一个建筑面积超过三万平米的当代性专业美术博物馆。此次参加展览的作品区别于传统国、油、版、雕,作品质感和作品表现方式多样化,包括金属、皮质、木质、纸张、丝绸等。因此,如何将20位艺术家创作的60余件、套作品和“海上丝绸之路”宏大的主题,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博物馆中呈现,也是布展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虽然是一个宏大的历史主题,但我们想把它做成一个当代艺术表现的,且具有国际化的展览。”方志勇作为此次展览统筹,他谈到“艺术家在布展前,并不知道自己作品最终呈现的方式,有很多未知,因此布展方案我们讨论了三个多月,最终决定通过史诗般交响乐的形式来呈现。”
“海上丝绸之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题材,中国国家画院作为重要的美术机构,也是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近些年除了对传统艺术研究和创作推动之外,也开始关注当代艺术。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负责人陈明表示,此次展览从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来讲,都值得我们关注,不仅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同时也为当代艺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案例。
▋结语
“我们不会盲目地接受一些东西,也不会简单地排斥另一些东西。中国的美术成熟起来了,同样不会盲目地追随西方,更不会因为当代艺术表现而丢掉传统,在这个方面大可不必过于操心,我们只需要前行。”
——胡伟
“‘海上丝绸之路’当代艺术展”以架上和装置影像等多种当代艺术表现手法,立体地展现了这个史诗般宏大主题的叙事结构。
此次展览将沿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设置巡展路线,先后于景德镇、宁波、泉州、广州、海南和天津巡回展出,用艺术的方式启动新的“海上丝绸之路”。
参展艺术家:
胡伟|刘元|胡毅|秦仁强|黄秋实|黄三胜|汪三林|吴震 |颜景亮|林向军|徐海军|张晨风|于洋|魏惠东|方志勇|陈翔宇|汪晟|王云曲|方达成|张慧亮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