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安东尼·葛姆雷“有生之时”:作为观者的你,成为一切的中心
2023-04-30 11:27:26 未知
在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中,观众永远是主题。
他曾说“作为观者的你,成为一切的中心,成为最重要的东西。”
4月28日,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大展“有生之时”(Living Time)于TAG·西海美术馆开幕。这是迄今为止安东尼·葛姆雷在亚洲最为全面的创作呈现,展览围绕其“将身体作为转化与交流之所”而展开的探索,贯穿了艺术家近40年的创作生涯。
安东尼·葛姆雷在“有生之时”展览现场
TAG·西海美术馆,青岛,2023
©艺术家
摄影师©晁启轩
开幕式现场
作为观者的你,成为一切的中心
展览“有生之时”展示的作品分别呈现在西海美术馆的4号和5号展厅。其中,四号展厅呈现了35件各种形式“人体”雕塑,以网格的形式展出。包括艺术家早期的《高原》(1985-86)和《隔膜》(1995),它们表面被横轴和纵轴所切分;也有以不锈钢和铁为材料的作品,用相似的轴线布局身体内部的空间。艺术家的标志性作品《聚集I》标志着葛姆雷首次尝试将“像素化”的躯体转变为实体化的存在;《意义III》运用彼此相交的钢条网格绘制出身体的内部空间;《珍藏II》参考史前巨石,将人体结构视为不稳定的石板结构。
4号展厅呈现作品
4号展厅呈现的作品时间线是散乱的,也是葛姆雷首次在不参考其创作时间线的情况下展出作品,观众穿行在作品中自我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5号展厅呈现的四件作品属于艺术家的“扩张系列”,源自艺术家对于重塑皮肤边界的痴迷。《身体》(1991/93)、《水果》(1991/3)、《大地》(1991/93)、《最终产品》(1990/93)四件作品通过将躯体皮肤向外扩张形成如葛姆雷所说的“封闭爆炸”。在这个过程中,作品不再是只关于人体,而是与古生菌、早期的细胞生命、水果甚至蔬菜有所关联。《大地》与《最终产品》受制于重力、居于地面;而《身体》和《水果》则悬在空中、游离于地表之上,被细长且垂直的钢缆悬挂于天顶,使原本冰冷没有生命的建筑空间之中充满活力。
谈及展览及其传递的紧要信息,葛姆雷表示,“这次展览反映了人类如何日益被人造环境而情境化。正如古语所云——我们创造了世界,但世界也创造了我们。我试图调和生态世界与赛博世界的关系,而这个展览则是两者之间张力的具体化呈现。”
5号展厅呈现作品
在谈到展览主题“有生之时”时,葛姆雷重点强调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展览属于观众的时间,在他看来观众是作品的一部分,没有观众的参与作品是不完整的,需要观众的“有生之时”完成作品。尤其是观众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是最为重要的,葛姆雷说“如果在参观这些作品时,你没有感受或者有所触动,我将很伤心。”
展览的重点在于观众穿过空间的体验,而不是展品本身。葛姆雷希望人们可以感知到自己存在的大小,以及在穿过这些物体时所完成的时空旅程。
西海美术馆首场西方艺术大师个展
此次展览从筹备到开幕经历的三年的时间,西海美术馆创始人、此次展览出品人孟宪伟谈到,即便是疫情期间,也一直与葛姆雷保持密切的沟通,探讨展览的各种事宜,推进展览的进度。
出品人孟宪伟在“有生之时”开幕式现场
摄影师©晁启轩
他还讲到,此次展览是西海美术馆举办的首场西方艺术大师个展,也是开馆以来举办的第九场当代艺术展,此次重量级的展览,将为美术馆学术影响力的提升和公众对国际当代艺术的认知发挥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呈现于名为“悬厅”之中的这组作品,实现了西海美术馆在美术馆规划设计之初所期望全球独一无二的展示方式和带给观众独特观展体验的美好愿望,是艺术作品与空间环境的融合与对话,更是当代艺术与当代建筑能量的激发与对话。
孟宪伟还透露,未来“悬厅”将专门用来展示具有艺术史意义的艺术大师作品。
安东尼葛姆雷的创作
早期作品以身体为核心探讨时间和空间
FIGURE 1973
FIGURE 1973
1973年,安东尼葛姆雷创作了比较有名的作品《沉睡之地》(Sleeping Place)、《形态》(Figure)等等,这些作品取材于他在印度的游历所见。当时,安东尼•戈姆雷看到很多穷人临街而睡,身上披着床单,从而模糊了四肢五官的细节,只留下一个整体、单纯而强烈的形状。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动态形状,饱含着人生旅途那种挣扎、扭曲甚至辛酸的感受,有时又显得静穆和宁静。安东尼•葛姆雷回到英国以后,就找了一些朋友披上床单作为蓝本,以最直接的方式,成功地表达出这种纠结却令人深思的感觉,表露出他作为一个雕塑家的敏感和天赋。
FULL BOTTLE 1978
UNTITLED 1977
《陆地、海洋和空气》(Land,Sea and Air)是1977—1979年安东尼•葛姆雷做的一组装置雕塑,内容就是在石头上以铅箍之,每个单元大约20×31×20厘米,分散排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我们联系后来那些葛姆雷成熟时期的作品,包括《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1995-1998)、《丢失之物》(Lost Subject)(1994)、《测量一个世界的风景》(Testing a World View)(1993)等等,就不难发现,《陆地、海洋和空气》(Land,Sea and Air)已经具备了安东尼•葛姆雷的“艺术基因”。
地、海与天(2),1982
因为,那些铸铁人像最基本的感觉还是来自于《陆地、海洋和空气》(Land,Sea and Air)。尤其是那些箍着铅的石头和箍着铅的铸铁人像简直就是转换了一下材质,从而拉开了现实和艺术化的距离。不同的是,他把这种质朴沉着、不确定的铸铁人像处理为不同的动态,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空间场景中,引导观众进入完全不同的语境当中,结果产生不同的心理震颤。这几组作品形态迥异,年代跨度也很大,但我们仍然能够清晰地看到它们内在的脉络联系。
《重新布置的沙漠》
REPLACED ROCK 1979
1979年他还创作了《重新布置的沙漠》、《被替代的岩石》等等,关于《重新布置的沙漠》他在谈到时表示:“1979年,我回到了那个位于亚利桑那的地方。在那里,瓦尔特•德•玛利亚创作了关于平行粉笔线的绘画,德•玛利亚、罗伯特•史密森和理查德•塞拉的作品,以及他们在美国艺术界的地位对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画的是材质不同和空间各异的身体,无关乎图像制作。在沙漠中我扔出一块手掌大小的石头,尽可能地扔的更远,然后把这个地方的石头都收集起来,做成一个石堆,站在上面,又把这些石头扔了出去。我对地貌做了很大的改变,我所有扔往四周的石头,只能落在我力所能及的地方,这是一种能动的作用,这种能动的作用让空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主要探讨的是人类身体的能动作用如何潜在的影响其他身体,人类又给其他身体传递了何种心里、生理和思想空间?”
《血和土地之间的运动》(Exercise Between Blood and Earth)是一件安东尼•葛姆雷1979—1981年间的墙上粉笔作品,直径184厘米。想很多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一样,很简单,就是围绕一个不太规则的形状一圈圈地放大。葛姆雷在后来的《量子云》(Quantum Cloud)(2000)、《感觉材料》(Feeling Material)(2003)、《领地》(Domain Field)等等作品当中,运用线作为雕塑的基本语言,在这里可以找到源头。
《床》
《床》(Bed)是安东尼•葛姆雷在1980—1981年间做的一件很优秀的作品:一个全部由面包片和蜡组成、220公分长、168公分宽、28公分高的“床垫”,在上部镂刻出两个平躺着的人形,表达了对于权力、死亡、消费等等多方面的思考。创作于1987年的《生长》,在尺寸、形式语言、材质和意图的转换、表达方式等方面它基本上具备了安东尼•葛姆雷那些铸铁人像代表作的雏形。《折叠》(Fold)是《生长》的后续作品,表现的也是两个一分为二、若离若及、交叠着的人体。
九十年代作品更加注重公共性的表达
《土地》(Field)是葛姆雷1991年实施的项目,这个项目作品和过去的艺术实践有着很大不同。从1981年—1989年,葛姆雷一直痴迷于“铅块模子”的系列作品中,从未关注其他事情。那一时期的作品基本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核心,但是在《土地》里面,自我形象消失了,制作方式也由独立完成也变为大量当地人来完成。类似的作品《欧洲土地》(European Field)由50—60个瑞典南部Ostra Greive人民高中的学生以及当地人共同参与制作了40000个白土陶作品,通过人把这些坚硬的带有蓝白的土做成的雕塑的形状,睁大的眼睛要用铅笔戳两个洞。这批作品在欧洲中部和东部首都城市展出。在同一个展览会上,五个扩展作品中的两个由于太大太重不得不存放在玛尔摩,直到10年以后在波罗的海的当代艺术中心,有了足够大的承载空间之后才得以重新展出。
1993年大不列颠《土地》项目;约4万个小泥人,每个的大小都不一样,约8-26厘米高
名为《土地》的系列作品颠覆了我们参观美术馆的方式——由观看变为被观看,观众只能从门口往里看才行;艺术作品的创作主体由艺术家变成了公众,艺术家的工作更社会化,他的创作使艺术和社会生活互动起来,彼此都产生意义。
学会思考,1991
铸铁人像也是这一时期,安东尼•葛姆雷创作的重点,比如其1991年创作的《学会思考》,这件作品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破旧监狱,作品已在雕塑功能的体现,既打破“在我们看来是对的”这种猜想,说明居住的建筑环境具有永恒性,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使用价值。不再仅仅是对已知事物强化,更是链接未知事物的桥梁,雕塑在欢庆过去的同时也要对未来的一切可能敞开大门。雕塑也不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件作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件作品会唤起我们对私刑处死的回忆,这种私刑处死曾是这个监狱内生活的绝大部分,也构成了美国早期历史的绝大部分。另一方面,这件作品也关系到人类相像的潜在力,既一种思考的边界,这种思考就是让身体在某个空间不受任何束缚。我们的身体存在于某个空间,同时某个空间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
《接近Ⅰ》,1992年,铅、纤维玻璃、石膏和空气;25×192×186cm
《北方天使》(Angle of the North)
1998年,安东尼•葛姆雷创作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北方天使》(Angle of the North),矗立在离英国东部盖茨黑德的一个煤矿的四公里的远处。这座巨大雄伟的天使整体效果非常庄严厚重,对于这么一个单独、巨大的身影,有些观众表示,这敦促他们质疑、思考自己停滞的生命;有些则表示,这让她找到了社区般的归属感。或许,这正是葛姆雷想要表达的东西。《分配》(Allotment)是安东尼•葛姆雷在1996—1997年的第一批规模庞大的混凝土作品。当时安东尼葛姆雷通过当地的电视、电台和报纸做了宣传,邀请人们参与到《分配》和《领地场景》(Domain Field)两个项目。关于《分配》,葛姆雷的想法是将人放在一个量身定做的、仅能容纳下自己身体最小化空间之内——相当于建造一个小型建筑,这是一个极端的建筑——然后将这些建筑放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城市。这个城市内部,有街道和十字路口,并且有些区域是开放的,有些区域是关闭的。
分配,1995
《分配》具体根据300个玛尔摩当地居民身体的长、宽、高尺寸而制作的混凝土单元集合而成。每个单元咋一看上去并不像是人体,仅仅靠五官和生殖器所在位置上标示的小孔才得以显示。人物所处的“房子”呈现出地堡式的样子,就是葛姆雷所称的容纳人的最基本的建筑。
葛姆雷认为:“90%的西方人生活在城市中。在这个特殊的系统中,建筑保护了我们,证明了我们的存在。我们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对于所构成的几何学能遵守到什么程度?身体是我们第一个寄所,建筑则是第二个。我想用这第二个身体形式——建筑,来集中浓缩地体现一个人离开时记忆的个人空间,通过测量链接起来。我希望外部可以引发隐藏的内部的潜能,就像堡垒一样。我们能永远站在外面吗?我们能让内部被感觉到吗?身体和建筑、城市和细胞、纪念碑和亲密行为,所有这些‘房间’都是某人的,都跟某个移动、鲜活的、能呼吸的个人的身体想关联。每个作品都代表那个人生命中的一个标记,也是总体对生命演变的一次见证”。
另外的空间,1997
临界物质,1998
在安东尼•葛姆雷的作品中,作品所安置的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把空间、环境统统看做自己创作的一部分。1997年葛姆雷创作了《在别处》(Aother Place),在德国库克斯海港,展出了100个铁制人像,间隔排列迈向大海,一些站立在沙滩上,一些露在水面上,一些被海水或者泥沙淹没。人物从岸边逐渐和大海、泥沙融为一体,完成了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的轮回。
新世纪作品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
葛姆雷2000年创作的《量子云》(Quantum Cloud),是其非常具有创造精神的作品,这件作品首先从模特身上翻下石膏模;在这些模子内部的空间中用短小的不锈钢条不规则地焊接相连,使之逐渐填充满整个人体空间;这样就得到一个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气息贯通、空灵的人体形式——其空间、体量关系完全由那些闪闪发光的不锈钢短条体现。这些组成人体的短条不锈钢从人体的基本型逐渐向外部空间渗透并延展开来。体现了自然物质和空间形式的轮回。在视觉形式上,《量子云》采用不锈钢短条焊接所表现出的效果显然是很炫目的。《量子云》也直接影响到葛姆雷后来创作的大型装置雕塑《领地》(Domain Field)(2003)。
《量子云》(Quantum Cloud)
《站立之物》(Standing Matte)或许体现了安东尼•葛姆雷对物质与精神、肉身与生命的反思:站立的必然是人,但却命名为“站立之物”;看似是人站立于地,但分明是一些大小不一的锻造的金属球相互连接,而且又组成了比例、形体严谨的人形。生命似乎籍由物质或存在、或流逝。
《澳大利亚内陆》(Inside Australia)
《澳大利亚内陆》(Inside Australia)
《澳大利亚内陆》(Inside Australia)是安东尼•葛姆雷在2002—2003年在澳大利亚西部参加珀斯国际艺术节(the Perth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而实施的一个艺术项目。葛姆雷邀请
Menzies当地居民参与进来,先是请专业的三维动画工程师花了4天时间为这些当地居民扫描全身的三维建模数据,然后利用专门设计的软件进行合成数码雕塑。再下一步是工程师们根据葛姆雷的意图把这些数码雕塑进行处理——人物被由外向内的力量挤压变形,变得紧而瘦,就像贾科梅蒂那些瘦长人像,这些处理过的数码雕塑再被制成蜡模、浇上铁水,直至成为其标志性的铸铁人像。最终,51个铸铁雕塑一字排开,被安置在一个形成超过百万年的盐湖之上,参观者在盐滩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把这些雕塑连接起来,一直延伸到盐湖的深远处。观众活动创造出的线条生成了新的几何空间。
2003年安东尼•葛姆雷创作了非常重要的作品《领地》(Domain Field),在英国盖茨黑德的波罗的当代艺术中心展出。他先把人体打开然后把它分散在周围空间里,在波罗的当代艺术中心的四楼,葛姆雷及其助手们把这个地方变成了介乎工厂、医院和“成人仪式”大厅之间的东西。打破了工作室和美术馆之间的界限,将观察和参与合为一体,使得美术馆成为既适用于制作作品也适用于参观展览的场所。由285个包括2.5—84岁的志愿者身上翻制出石膏模子,在模子的内部,即人体内部用不锈钢短条不规则地焊接连接而成人形。然后把这285个闪闪发光的不锈钢条焊接而成的雕塑陈列在波罗的当代艺术中心。葛姆雷创作出光与线的图景,并由此激发出超越界限和表面的能量,光的图景与雕塑的优雅动作相映成趣,按照葛姆雷自己的说法是“一种空间里的绘画”。葛姆雷打破了雕塑必须具有清晰界限的现实主义手法,但看上去,这些金属条焊接雕塑似乎更加真实,比传统手法制作的人物更具人性。当人穿行在这些金属骨架的人群之间时,同时也可以看到其它参观者的肉身,金属和肉身的混合让人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
安东尼·格姆雷的地平线场 2010年
《感觉材料》(Feeling Materical)是安东尼•葛姆雷典型的“线性雕塑”。人体的形体空间全部被打散重组,并且都是由乱七八糟的钢丝卷绕而成。这些纷繁芜杂的线条彼此交汇生成了不计其数、彼此相连贯通的空间,人体的体积、形态,空间全都在这万千空间里若隐若现。不似之似,乱中有序。
“Breathing Room ”
Horizon Field Hamburg
近年来,葛姆雷愈加强调创作与观众的互动关系,2009年他在伦敦特拉法加(Trafalgar Square)的创作了《One& Other》,获得参与民众极大的反响,葛姆雷利用特拉法加广场的雕像底座,邀请民众站上底座担任雕像,此计划进行为期100天,每位参与民众拥有1小时的时间,得以随意展现他们所认知雕像该有的样貌,有的民众花枝招展展现自我,有的民众仅是搬张椅子坐在底座上喝酒看书悠然度过这仅属于他的1小时光阴。对葛姆雷而言,是观众的参与及感受,塑造了这些艺术作品,因此他试图将艺术变成观众行为、思想及情感的产生地。
很难界定安东尼•葛姆雷是一位完全意义上的雕塑家,因为他的作品往往是雕塑、装置、地景艺术的综合。尽管媒体一般称葛姆雷为雕塑家,可事实上从葛姆雷早期的作品开始就一直体现这种综合性。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