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昌专稿 | 麦扬:重构制服——观察机制的固定模式
2023-05-04 17:09:51 罗书银
艺术家麦扬
麦扬是一位以衣服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
在当代艺术界,不乏使用衣服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且以女性为主。衣服成为记忆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情感、温度成为艺术家表达的主题。他们大多选择借助“废旧衣服”的感性力量,唤起观众的共鸣,记录一段特殊的集体经历。
而麦扬对衣服的选择,有独特的角度和逻辑。
麦扬本科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之后到芝加哥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对于服装,麦扬无疑是熟悉的,而在进入芝加哥艺术学院之后借助服装进行艺术创作,水到渠成。
麦扬是一位辨证多思的艺术家。在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他近乎苛刻。为了屏蔽服装所携带的个人化的信息、直指背后的根本问题,麦扬只选择全新的服装,且以标准化生产的制服为主。这些衣服在现代社会里往往具有极强的指向性。
在他的作品中,服装不再只被视为具有其原本功能性和商业价值的物品,⽽是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呈现出不同的⾝体形态和社会特性。这⼀形式展现了群体⽣活中不同个体之间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借助服装,他对身份及其背后所指向的社会问题发出叩问。
麦扬个展“好!(SAY-SO)”展览现场
麦扬个展“好!(SAY-SO)”开幕现场,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3.0space
归国后,2023年4月1日至30日,麦扬个展“好!(SAY-SO)”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3.0space举行,展出了他近期几件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
此次展览空间设置非常特别,主展厅位于二层。拾级而上,楼梯左面墙上写着此次展览的名字:“好!(SAY-SO)”,标题大小与位置刚好可以透过楼梯右手边窗户从外部看到。
展览主题由中英文两个词构成。在中、英文语境中,这两个词都具有多重指向性。中文“好”字,既可以是赞同、满意、夸奖的表达;也可能是违反个体意愿的表达,比如“怎么样都好”,“你开心就好”等等,包含讽刺意味。而英文中,“SAY-SO”也是类似。借助这两个词的组合,麦扬希望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正如他的作品一样。
作品《Shhh!(嘘!)》展出现场
作品《Shhh!(嘘!)》,2023年
进入二层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麦扬自2019年开始持续创作的《Shhh!(嘘!)》系列作品。展览现场有两个该系列作品,分别是一个两件黑色的西服和一个单件的西服。这些西服被填充发泡胶鼓起,并在袖口处缝合连接,形成一个闭环。其中单件的西服在表面上喷涂了油漆。
作品《Shhh!(嘘!)》,2023年
作品《Untitled(⽆题)》展出现场
作品《Untitled(⽆题)》,2022年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麦扬另一个长期创作系列《Untitled(⽆题)》。在这个系列作品中,麦扬通过填充不同款式的Polo衫,来观察不同穿着者的姿态和气质,令人浮想联翩。
在这两个系列作品中,服装都脱离了原本形态,呈现为不同程度扭曲的“身体”,从而使作品获得更加自由的姿态和独立性。在不同观者的凝视之下,引发不同的情绪体验。
麦扬个展“好!(SAY-SO)”现场,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3.0space
《怀抱(Hold Me in Your Arms)》是由广州市番禺区的校服组成的一件大型装置。这是麦扬2021年回国后创作的。作品是麦扬对校园集体生活的回应,他通过填充校服、缝合衣服袖口与裤腿,并将其相互穿插,形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作品在空间中呈垂挂态,带给人一种不稳定感。艺术家借此唤起对特殊校园生活的记忆,具象化受集体同化后的每个个体之间的微妙交织的关系。
作品《UpRise(站起来)》展出现场
《UpRise(站起来)》系列作品由男式POLO衫堆叠出装置主体、并融合护栏和锁链等元素;通过密集挤压批量生产的服装,将其扭曲出不同的姿态,艺术家对当今的失衡结构进行了有力批判。
麦扬个展“好!(SAY-SO)”现场,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3.0space
麦扬的创作着眼于今天人们的身份困惑,巧妙地通过重构制服,以批判视角审视群体生活中不同个体的共性和差异,引发深思。
在这次展览中,艺术家麦扬的几件作品被收藏。其中,作品《怀抱(Hold Me in Your Arms)》,2021/2023版、《Shhh!(嘘!)》,2023年,4/4和《Untitle(无题)》,2022,3/3等分别被私人收藏家收藏。
收藏家管女士
管女士曾收藏过艺术家麦扬的作品,并对这些作品有着深刻感受。她认为:“麦扬的作品无论是在馆内漫开的《怀抱(Hold Me in Your Arms)》、立于方丈间的《UpRise(站起来)》、肃悬在墙上的《Shhh!(嘘!)》,还是小巧玲珑的《Untitled(无题)》,都充满了生命力。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不同维度个人与集体议题的关注和探索,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
收藏家李先生
而另一位收藏家李先生则收藏了作品《Shhh!(嘘!)》,2023,4/4。李先生表示:“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麦扬的创作,并见证了他从纽约到北京的历程。他敏锐地洞察时代话题,以细腻的表达呈现给观众。麦扬独特而成熟的艺术语言,让每一位当代观众都能从他的作品里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力量并领悟其核心内涵。”
在此次展览结束之际,雅昌艺术网与艺术家麦扬展开了一次特别的对话,跟随他的分享,带我们回顾了此次展览。
麦扬个展“好!(SAY-SO)”现场,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3.0space
雅昌艺术网对话艺术家麦扬
雅昌艺术网:此次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3.0space的个展是你近期回国后的画廊展览,可否介绍一下你此前的个人经历:
麦扬:在国内读完本科之后,我到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留学。毕业后,我搬去纽约创作并参加了一些展览。
我曾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迈阿密的美术馆、非盈利机构、画廊和博览会中多次举办个展和群展,并与这些机构持续保持合作。这些经历让我的作品备受关注,受到了学术和市场的认可。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主题“好!(SAY-SO)”,由中文和英文两个词组成,充满巧思,为什么会选用这个名字?
麦扬:这两个词在各自语境里,都充满多重含义,而且它们只有放在一起才完整的表达了整个展览的内核。正如作品名字也是中英结合,这都是有意为之,是希望展览、作品可以带给人们多样的感受与体会。
比如这次展览期间,很多亲友、观众来到现场,表达了他们从个人的视角和经验出发,从作品中感受到的力量和情绪。开幕那天,一位观众在看到《Shhh!(嘘!)》时,说仿佛受到了救赎。同时,也有朋友表示从这件作品中体会到了彼此拉扯的感觉。
我的作品很多时候有一种矛盾性和暧昧性。在今天这个强烈民族情绪的环境中,大家很多时候对事物持有非黑即白的观点,但事实远非如此,很多复杂问题需要多角度思考和讨论。
雅昌艺术网:“衣服”是你创作的材料,也是你诉说的语言,为什么会在众多材料中选择了这一个“创作语言”?
麦扬:衣服本身是一种人类文化的载体,它直接关乎我们对于身体、个体、性别和社会的认知。在我的创作中,衣服是一种符号,它具有直接的象征性,并且只有人才需要穿着衣服,具有人性表达。
我的本科专业是北京服装学院的Fashion Design,因此我对服装材料非常熟悉。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读研期间,我的专业同样是Fashion,但我专注于艺术研究,而非设计。同时,我的家乡广东发达的轻工业也使我自然地将这些材料融入到创作中。
雅昌艺术网:在当代艺术界有不少艺术家也会使用衣服这个材料进行创作,但你对这个材料的使用似乎有出于你自己独特的理解?
麦扬:我的作品使用的衣服都是全新的。我不用二手衣服,因为我希望排除其中穿着者的历史、记忆所包含的故事,把作品表达更纯粹化。
同时我使用的衣服也尽量忽略其时尚、商业属性,转而批量生产的大众服饰。我希望透过服装讨论身体,身份、或是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话题,而这种讨论依个体经验不同而带有不确定性,所以我的作品通常呈现出比较抽象、暧昧、矛盾的状态。
作品《怀抱(Hold Me in Your Arms)》展出现场,2021/2023版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最大的一件作品装置《怀抱(Hold Me in Your Arms)》似乎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通过这件作品,你试图唤起学生时代特殊的经历与记忆?
麦扬:这件作品首先包含了我的个人经历。我选择了广州市番禺区学校的校服,因为它是我家乡学校的校服,其次它也包含了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记忆。
我把校服缝合、穿插,彼此交织,仿佛打了一个死结。这种纠缠在有些人眼里会包含痛苦的情绪,但同时它又很像一个手拉手的群体在快乐地玩游戏。每个人在面对这件作品时,会唤起不同的记忆与感受。
借这件作品,我希望探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当个体融入群体,就会变成一个单细胞动物,失去辩证思考、判断、表达的能力,很多时候只能从众选择。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群体的特征,而是全人类共通的心理表现。
作品本身的形态也非常有意思。首先,它可以与空间结合,从上而下垂挂,允许从不同的角度被观察。其次,它在空间中的投影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使得“交织感”更立体、复杂。
《怀抱(Hold Me in Your Arms)》每次的姿态都可以不同,我不会百分之百复制前一次的呈现。这也是作品有意思的地方,每次布展都会是一次新的创作。作品本身既有服从性,又有挑衅的感觉;就像复杂多变的人性,无法、也不应该被用非黑即白的方式进行总结。
作品《UpRise(站起来)》展出现场及细节,2022-2023年
雅昌艺术网:《UpRise(站起来)》系列是此次另外一组较大的装置,选择了标准化的POLO衫作为材料,这样作品的出发点是什么?
麦扬:男式POLO衫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现代社会里的一些阶级,在男权社会里,这种衣服很具有代表性。
这系列作品所用的POLO衫是我2019年从广州收的一批“冒牌”服饰。当我得到这批材料时,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作品的成形出于一次偶然。最初创作时,我希望把这些衣服堆叠起来,形成一种不稳定态。要实现这种结构,就必须对衣服进行特殊处理。在处理时,需要不断地做机械重复动作,做久了就变得很烦燥,开始生气,然后就拿起工作室的一把椅子扔了过去,结果椅子就挂在了上面。这个偶然让作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暴力”行为在这件作品中反而充满了反抗意味。
雅昌艺术网:在你创作的过程中,这种偶然性经常出现的吗?
麦扬:我做作品一般是50%准备,50%期待。在整个过程中,我与作品是共同成长的关系。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出的几组作品通过选择不同标准化的制服,审视了我们当下社会里各种的身份群体。你会如何总结你自己的创作?
麦扬:我希望通过重构制服,观察社会运行机制的固定模式。
通过“衣服”重新定义身体、身份、社会关系等抽象概念,打破一些刻板印象,从而引发更加自由的思考,进一步解构环境施加于人的限制,构造更多元、包容和开放的话语环境。这其中既带有审视,又提出问题,将回答的权利交给观者。
关于艺术家:
麦扬(Yang Mai)是一位艺术家和芝加哥艺术学院客座讲师,现居纽约和北京。他拥有芝加哥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和北京服装学院学士学位,并于2021年获得了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的奖项。他的个人展览近期在三影堂艺术中心(北京,2023)、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21)、COMMON PLACE(北京,2021-22)、CUE美术馆(纽约,2020)、ChaShaMa美术馆(纽约,2021,2017)等举办。他参与的展览包括Li Tang画廊(纽约,2023)、二0一空间(北京,2021)、太和艺术中心(北京,2021)、LATITUDE画廊(纽约,2020)、纽约时装周(纽约,2018-19)、纽约艺术博览会(纽约,2018)、迈阿密艺术博览会(迈阿密,2018)、MC画廊(纽约,2018)、芝加哥设计展(芝加哥,2016)、Sage Studio(芝加哥,2016)等。他的作品曾被纽约时报、Artnet、当代艺术日报、华尔街国际杂志、中国日报、CGTN、Vogue等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