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 | 鲁虹: “湖北青年美术节”的举办

2023-05-18 16:16:17 鲁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5/2412e2116be16868dac0ab83535d6add.jpg

鲁虹

​虽然新生的杂志《美术思潮》与湖北的一些中青年理论家的文章于1985年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湖北地区这一年里却没有在前卫艺术界出现十分有名的青年艺术群体,更没有出现公认拔尖的作品。与东北、西南和江南地区相比,明显存在很大的距离。这也使得国内曾经产生了“湖北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说法。为了促进青年艺术群体更多的出现,进而推动湖北青年美术创作的健康发展。1986年初,湖北美协主席团在第一次会议上决定,要在全省范围内举办规模宏大的“湖北青年美术节”,并定下了“自筹经费、自寻场地、自选作品”的基本原则。由唐小禾任此次活动的负责人,我任秘书。此后,也就是4月15日,“青年美术创作座谈会”在湖北文联二楼会议室召开,出席会议的30多位青年艺术家不仅对如何办好“湖北青年美术节”提出了了很多好的建议,而且还就全国及全省青年美术创作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由于举办“湖北青年美术节”的决定应和了广大青年艺术家的愿望,所以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

经过半年多的积极准备,“湖北青年美术节”于11月1日在武汉、黄石、沙市、襄樊等多个城市同时开幕。共有50个群体与单位和个人的近两千件作品在28个场地展出。此外还举办了学术讲座、艺术交流、幻灯观摩、球赛与舞会等等。在所有的场地里,广大青年艺术家就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快乐,他们把自己的探索和追求、体验和思考充分表达出来了。其中,“湖北美术院绘画雕塑展”、“湖北美术学院绘画雕塑展”、“艺友画展”、“圆房子展”、“大学圈展”与“三心二意展”等实力明显要强一些,更受各方面人士的关注。应该说,这次空前的艺术盛事,既打破了过去由美协大一统、大包干的做法,也解决了经费与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自选作品的方式令每位艺术家的作品都有了与观众见面的机会。至于在艺术追求上,最值得提及的就是:一些有着强烈创新意识与主体意识的青年艺术家,已经开始注意追求将西方现代派的观念、手法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在此过程中,具有浪漫、诡异特点的楚艺术以新的方式得到了继承与发展。而这在国内许多艺术青年争相模仿与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背景下特别有意义,故受到了许多国内著名学者与艺术家的高度好评。由此也涌现了一批很优秀的作品。像傅中望的《天地间》、黄雅莉的《静穆系列》堪称为代表作。

1987年4月24日至5月9日,“湖北青年美术节作品选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共展出90多件作品。在展览开幕的前一天下午,来自北京与湖北的30多位艺术家与理论家举行了座谈会。与会者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美术报》等都曾给予专门介绍。著名理论家高名潞曾经这样评价“湖北青年美术节”说:“从广泛影响社会生活的角度看,‘85美术运动’的确由于‘湖北青年美术节’的介入大为增辉。为此,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他还认为“湖北美术的活跃局面,除了广大青年美术家和一批具有使命感的理论家的努力之外,与作为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湖北省委委员周韶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1]

就在“湖北青年美术节”举办后的一个半月,由湖北美术学院15位青年教师组成的“部落·部落” 群体于12月20日在湖北美术学院展览厅推出了第一回展。据组织者强调,之所以故意将这个展览压后推出,乃是想回避以搞运动的方式做艺术。展览共展出了80多件作品,绝大多数是油画。在展览的宣传材料中,参展成员明确强调要“表现本我、正视本我、评价本我、高扬生命”,同时强调要追求艺术语言的完善与精纯。在很大程度上,后者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上。正如彭德、白荆所说,其成员是在探索他们所感趣的艺术,而不是像85的弄潮儿,是以美术去表达一种文化态度。[2] 这当然是针对85新潮期间大多数作品很粗糙而言的,但令“部落·部落”群体成员压根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这种带有精英特点的追求却使该群体处在了新潮美术与“新学院艺术”的夹缝之间,即显得有点两不靠,对宣传也很是不利。

另外,与“北方艺术群体”、“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等相比,湖北“部落·部落”还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具体体表现在如下四点上:第一,这个群体仅仅是为此次活动才仓促成立。一方面群体意识较差,另一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艺术主张。到1989年1月15日至22日举办“19891”展览时,只有其中的6位艺术家参加;第二,与上一点相关,这个群体的不少艺术家过于偏重艺术的形式研究,却较为忽视从新观念、新价值入手去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以致使作品明显缺乏文化针对性;第三,这个群体并没有展开有效而积极的宣传攻势,进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追求与作品;第四,这个群体的一些成员过于求新求变,而没有坚持将一种想法深入持久地做下去。事实上,以上四个问题也相当普遍地存在于湖北诸群体中。于是,在当时的文化情境中,湖北也鲜有在国内十分著名的前卫艺术团体与艺术家。

注:

[1] 见高名潞《中国当代艺术史1985——1986》44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2] 见彭德、白荆:《“部落·部落第一回展”观后》,载于《中国美术报》1987年第5期。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