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真实的拓扑”亮相深圳两馆:一部150年的媒体艺术史
2023-05-26 23:10:00 未知
2023年5月22日,“真实的拓扑:媒体艺术展(深圳2023)”于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MOCAUP) 开幕,同期呈现由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策划的“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中国巡展。
▲ 展览外景,©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展览由国际知名媒体艺术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尕担任总策展人,并与已故ZKM主席彼得·韦伯(Peter Weibel)、西格弗里德 · 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达丽雅·米莱(Daria Mille)共同作为 “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中国巡展的联合策展人。
展览整体筹备时间超过5年,旨在审视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时空之技术构建的明显加速下,真实的概念不断被艺术想象所挑战和改写的轨迹,及其所揭示的扁平化和共时性的数字当代所蕴含的困境和潜力。展出作品横跨了媒体艺术发展的150多年,呈现了一部辉宏精彩的媒体艺术史。
展览由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新媒体艺术基金会主办。
▲ 展览开幕式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出席此次开幕式的有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子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新媒体艺术基金会主席柴志坤,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杨菁,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东,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Sylvain Fourriere,中国法国工商会副主席Fabien Pacory,ZKM|卡尔斯鲁厄媒体艺术中心策展人Clara Runge,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副院长、参展艺术家王郁洋,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汤宇,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设计管理中心副主任冼宁,深圳市科协科普和学会部部长孙楠,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等嘉宾。开幕式由此次展览总执行人沈天舒主持。
▲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颜为昕在致辞中表示,展览从策划、执行到最终落地,经历了很多困难,感谢各位的坚持与支持,最终让展览得以呈现。作为深圳一个高水准、具有学术性的展览,展出的精彩作品见证着一百多年技术为艺术带来的新状态、以及科技影像下人类社会的新变化。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实验创新的龙头城市,从一张白纸到今天的发展面貌,离不开科技为这座城市发展注入的新鲜活力。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在致辞中表示,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投入了很多精力的展览,但它的意义也是深远的。展览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形成共振。今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刚刚成立了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很多学校也都有艺术与科技相关的学院,这说明科技与艺术是不可分离的。这个展览将促进我们对艺术与科技关系的思考,并在大众美育、学术机构、城市发展等多个层面拓展我们的认知。
▲ ZKM主席Alistair Hudson远程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ZKM主席Alistair Hudson在远程致辞视频中谈到,“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展览根据Peter Weibel和Siegfried Zielinski最初构思的概念不断发展,最终得以在ZKM展出。本次展览由ZKM与中鸿创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新媒体艺术基金会联合出品,Daria Mille和张尕共同策展。展览获得了德国外交部的大力支持,以及ZKM团队成员的帮助,同时,Alistair Hudson再次对张尕教授以及颜为昕馆长表示感谢,感谢两馆为展览提供了卓越的展览空间,并帮助展览最终呈现。
▲ 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东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东在致辞中表示,展览经过五年筹备,最终落地深圳大湾区这一方热土,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展览的推进与实现,对于公司跨界发展、城市文化活力提升、国际艺术交流、社会大众美育等各个层面,有特别意义。除了在深圳的首站亮相,相信本次展览还会在其他城市呈现给更多观众。
▲ “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联合策展人Siegfried Zielinski远程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开幕式上,“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的联合策展人Siegfried Zielinski及Daria Mille为祝贺展览开幕录制了视频。视频中,Siegfried Zielinski表示,这个展览最初在2018年于卡尔斯鲁厄的ZKM呈现,这是一个重要且有力的现代主义运动范式。展览对于作品的严格选择,旨在借此契机定义过去100多年间出现的媒体艺术究竟为何物。因此在展览标题中有意运用了“杰作”一词,同时赋予了这个词新的含义。“杰作”不再是特定的、由天赋所成就的个人作品,而是一种对作品生成性功能的思考和肯定,是一种对创新性作品的衍生潜力的性质定义。“杰作”不一定是完美的创作,但它会和其他作品产生对话。
▲ “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联合策展人Daria Mille远程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Daria Mille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这个展览的概念以及项目的推进对于策展人之一,同时也是ZKM前任主席彼得·维伯(Peter Weibel)具有重要意义,他于今年3月去世。展览通过一系列以机器为媒介的杰作展现了媒体艺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不仅带来了艺术活动的新创造,还引领了电子生产、存储和传媒的转变。展览关注技术和技术媒体如何改变人类感知这一重要议题,同时进一步探索了关于机器和相机视觉(摄影与电影)、远程信息处理(电视、卫星、互联网)、计算机辅助视觉和公众参与的艺术(互动与参与)的主题。本次展览提供了关于媒体艺术发展的全面概览,除了展出作品,还包括一个文献空间,通过对历史上重要的展览、机构和史料的梳理,呈现媒体艺术的发展。
▲ 总执行人沈天舒代为宣读总策展人张尕的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开幕式上,本次展览的总策展人张尕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到场,由总执行人沈天舒代为宣读张尕的致辞。他提到,非常欣慰展览可以正式开幕,这个展览是从2008 年受当时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委托策划的奥运文化项目《合成时代》展览以及后续作为中国美术馆三年展系列(2011年展览《延展生命》与2014年展览《齐物等观》)的续集,也可以说是结局。在2008年的展览《合成时代》里,张尕提出了构成当今世界以技术为基础的“合成时代”的四个概念,分别是“身离其境”,即人类在技术条件下的新状况;“情感数字”,即物体在技术条件下的新感知;“现实重组”以及“无所不在”则试图讨论数字媒介和网络空间如何重新界定了现实的意义。
今天开幕的“真实的拓扑”是对“现实重组”以及“无所不在”两个话题的进一步追问。即《延展生命》以及《齐物等观》所讨论的当代现象的背后逻辑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回到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什么是真实?如果真实的概念所赖以依托的是时间和空间,那么,什么是在时空的技术构建下的真实?这个展览正是试图以艺术想象与技术逻辑的互为关系去探讨这个本体论命题,作为对2008年《合成时代》以来系列展览的回应和总结。展览标题借用了“拓扑”这一数学概念,将真实比拟为“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成型的过程”,希望广大观众能从跨越100多年的媒体艺术史的缩影中找到某种线索并激发思考的潜力。
▲ 参展艺术家代表王郁洋致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参展艺术家代表王郁洋在致辞中表示,自从开始进行各种媒介实验以来,他的艺术创作已经持续了近20年。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往往需要与不同领域的技术人员合作。全世界关于媒体艺术或科技艺术的美术馆很少,ZKM做出了率先引领与示范,同时也建立了整套秩序。今天,媒体艺术或者科技艺术的收藏也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事情,需要面对维护、呈现、技术过时等诸多问题。最后,王郁洋向推动展览落地的所有人表示致敬。
开幕式最后,本次展览总执行人、主持人沈天舒总结到,除了呈现作品,展览还将积极探索艺术与跨媒介在地性的创作和研究,联合跨界艺术家带来多组实验现场。于6月3日、6月24日在美术馆空间呈现舞蹈实验现场《动静系列之虚构的真实》;于6月10日、6月17日呈现声音实验现场《音之拓扑之声》。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观众们聆听了非常精彩的导览,过程中与作品进行互动、体验。
▲观众参观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丹·格雷厄姆 《当下持续的过去》,闭路录像装置,一台黑白摄像机、一台黑白显示器、一个微处理器、两面镜子,480 × 400 cm,1974;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菲利普·帕雷诺 《任何地方》,影像,2015;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汉斯·哈克 《蓝帆》,装置,薄纱,转动风扇,砝码和线,尺寸可变,1964-1965;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久保田成子《重聚档案资料》,印刷品 148 x 110 x 3cm,1968;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乔恩·凯斯勒 《蓝色时代》;混合媒介,尺寸可变;2007 / 2011;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艺术与技术实验,文献材料,1966;三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一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劳伦特·格拉索 《投射》,Beta数字影像和黑白动画 ,30分钟,循环,2003-2005;一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一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刘小东《失眠的重量(不分昼夜,北京侨福芳草地 2023)》,机器人,画布和实时视频数据流,2019-2020;一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金允哲《太阳尘II》;LPDS 溶液、亚克力、铝、电机、微型控制器;摄影:Roman März;2022;一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尹秀珍《未知》,巨型装置,2020;一层展览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展览研讨会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 展览研讨会现场,新媒体基金会副理事长、策展人郭小晖主持,©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5月22日下午5点,“真实的拓扑:媒体艺术(深圳2023)”展览开幕研讨会正式开始。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展览总策划颜为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张子康,新媒体艺术基金会主席柴志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展览艺术顾问肖向荣,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策展人Clara Runge,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新媒体基金会副理事长、策展人郭小晖主持。与会嘉宾围绕本次展览以及媒体艺术在当下的发展面貌展开深入交流,并将话题引申至媒体艺术教育、美术馆展览的社会功能、艺术美育与传播等方面。
▲ 展览研讨会现场,ZKM卡尔斯鲁厄媒体艺术中心策展人Clara Runge发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研讨会上,Clara Runge发言表示本次展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有操作性的纲领,通过选择具有开创性和重要意义的作品来展现媒体艺术的发展。媒体艺术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在艺术作品的生产、分配和接收过程中依赖于设备或机器的艺术形式,与技术的历史密切相关,因此要了解媒体艺术的发展,就必须要考虑新技术的发展。本次展览汇集了一些重要的作品,以追溯技术发展的脉络,并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它。展览还提出了“技术媒体如何改变我们的看法的?”“新媒体对我们感知艺术作品的方式有何影响?”“它如何改变我们生活的社会?”等问题。深圳的新技术发展迅猛,很高兴能够来到这座城市呈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让作品得以在新的地点展开新的对话,让作品置于新的语境,与当地产生新的联系。展览将过去和现在并置,旨在推动全球关于艺术、技术和生态的讨论,共同迈向未来。
▲ 展览研讨会现场,新媒体艺术基金会主席柴志坤发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柴志坤谈到,Peter Weibel曾提到“新媒体艺术是第三次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诞生了无数经典的作品,没有文艺复兴也不会出现工业革命,不会有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Peter Weibel之所以认为“新媒体艺术是第三次文艺复兴”,原因在于当下我们再次面临科学技术大变革的时期。技术为艺术家的创作带来更多可能性,很多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实际上是在对所谓真实的局限性或者真实的主观性进行批判,技术又给这种批判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新媒体艺术本身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或者是一种特别好的实现方式。在参展艺术家刘小东的作品中,大家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新媒体艺术基金会的成立,其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全球新媒体艺术的数据库,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最后,希望大家不要忘记Peter Weibel这样一位在推动全球新媒体艺术发展过程中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 展览研讨会现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馆长、展览总策划颜为昕发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颜为昕在发言中具体阐述了展览缘起,以及展览举办对深圳这座城市、对美术馆的影响和意义。展览体现了美术馆学术定位中很重要一个的方向——“艺术与科技”,但艺术与科技只是一个范畴,需要有内在核心的东西去承载,即回归到文化、艺术本体的存在。“艺术与科技”应该是这座城市,甚至是美术馆未来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学术定位方向。本次展览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尤其感谢新媒体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让展览最终落地。展览对美术馆而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当我们身处技术发展带来新的变革的时间节点上,借此展览,希望能打开观众更广阔的视野。
▲ 展览研讨会现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发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胡斌在发言中谈及对这个展览的感受。首先,他说到作为一名曾在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的老师,自己对媒体艺术没有过专门研究,因此观看展览后非常感慨,展览内容可以和教学结合。作为一名美术馆从业者,能感受到展览的用心与专业。其次,他从三方面谈到对展览的体会:一、在艺术与科技密不可分的今天,展览为我们很好地勾勒了一个技术变迁的历史,或者技术变迁和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史。二、技术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带来艺术观念的变迁,技术本身会塑造人的观念和视野,激发人们探索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新技术、新未来的展望。在展览中,观众既能看到西方新媒体艺术观念的变化,也能看到与之参照的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变化。三、技术的变革能够促进人们对于艺术概念、艺术边界或者艺术本身的重新认知,早期单一媒介的创作方式已经走向了极为综合与跨界的状态。总之,这个展览可以作为一个学习范本,观众可以从中汲取许多养料,包括教学、策展、艺术史研究等。
▲ 展览研讨会现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艺术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主任肖向荣发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肖向荣在发言中谈到看过展览之后的体会,是从教科书或文献等二维艺术史叙述转换成在三维现实美术馆时空中的一次完整生动的艺术体验。技术从功能性的变成审美性的,再从审美性的变成一个更加无以名状的事物,不断拓展人类对现实社会的想象。非常期待展览从大众美育或者美术馆教育的角度开放给更多年轻观众,让他们重新认识技术与艺术的交织关系。本雅明曾提到机器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失去了“灵韵”,但在今天看来,这种“灵韵”并未消失,通过跨界实验、亲身体验,好的创作还是可以让人看到作品时灵光一现,又或者收获某个感动瞬间。
▲ 展览研讨会现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张子康发言,©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张子康在发言中表达了此次展览在中国推广的重要性。从教育层面来说,本次展览可以充当一本生动立体的教材,推动学院与博物馆紧密结合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实现。在认知多元化的时代,本次展览有利于促进生发新课题、新思考、新认知。技术与艺术复杂交织的关系,反映在艺术创作、艺术研究中,是一种多重模式的认知。科技变革的节点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大众来说,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会给文化、生活带来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触动人的心灵,此次展览会给深圳这座城市的观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深圳两馆近6500㎡的空间中,展览分别在一层与三层呈现,展出作品及文献资料100余件,其中许多展品都是首次于国内亮相。众多国际重要美术馆、基金会以及相关画廊作为合作机构为展览提供了大力支持。
“真实的拓扑:媒体艺术展(深圳2023)”于2023年5月1日开展。由“现实中断”“术问:真实的回归”和“多重宇宙:没有自然的生态”三个部分构成。ZKM“运动中的艺术:媒体艺术杰作之旅”与“现实中断”部分平行展出,将展览置于媒体艺术更深层的历史时间。
作为中国的科创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龙头,深圳汇集了全国最多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在数据时代道路上持续加速,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拓进,其成果与发展前景令世界瞩目。此次展览在深圳呈现,是深圳对艺术与科技融合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与时代趋势的全新审视,也是社会高速发展对文化艺术影响的前瞻论述。展览旨在将深圳作为推进全球艺术、技术和生态问题探索的前沿基地为其展望,在快速更迭与变化的时代揭示出数字真实所蕴含的机遇与挑战。
▲ 展览外景,©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
作为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文化传播、传承、建设的主要载体,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将继续致力于以全球化视角积极参与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举办更多国际性的展览活动,为公众打造一个开放性、国际化当代文化艺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以此推动深圳文化与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深圳持续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文艺核心引擎功能,以文艺繁荣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览将持续至7月23日。为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展需求,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特意为这次展览增设了夜场,开放时间延至晚上9点。展览也增加了定时导览环节,为观众提供专业详细的展览介绍,让许多第一次接触媒体艺术的观众也能享受其中,感受科技+艺术的神奇与美妙,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深对艺术问题的思考。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