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 | 孙欣:天地斯文 时代丹青 ——写于“2023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前
2023-05-30 22:11:47 未知
文/孙欣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
回观20世纪,近代中国在“启蒙”与“革命”两种思想范式下发生着现代性转变。20世纪初,在民族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鲁迅以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深刻省思民族文化的未来前景,抛出了“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时代之问,以此呼唤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和美术革命的开展,紧跟世界文化思潮、又不失自身文化血脉和精神根源的思维向度,向我们提示了一个在自身文化形态内部探问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在遍及世界范围的“现代化”热潮中,“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中国画的“现代性”表征呼之欲出。
至80年代,改革开放的市场叙事更为深入地塑造着中国人的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而“水墨”作为一个学术概念,也在中国现代美术思潮的激荡中自“中国画”概念脱壳。经过85新潮美术运动洗礼之后的90年代的水墨艺术,全面进入了变革的历史时期:西方现当代艺术以极其迅猛快速的方式涌入中国,极大程度地构成之于中国艺术的碰撞、冲击、对话、改造的多种可能,艺术家借助这一具有“古典性”的传统艺术形式,生发出不同于以往的思想观念和对于水墨本体语言的全新理解,历经主体思维转换、方法改造之后的水墨艺术释放出极具光彩的思想活力和表达热情,形塑出丰富多彩的现代风格和流派,如:都市水墨、观念水墨、抽象水墨、实验水墨、新文人画、新水墨等等,不失为水墨艺术家面对西方现当代文化冲击所做的一次“群体式”的有力回应。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生于五六十年代、在艺术创作上个性鲜明、在学院教学上也同样贡献卓著的水墨艺术家,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有:梁占岩、刘进安、周京新、袁武、李孝萱、张江舟、刘庆和、蔡广斌、刘西洁等。他们自觉以“艺术史意识”展开创作,致力于传统水墨现当代转换的学术方向,立足于本体语言的研究和探索,创发出深具人文情怀和文化反思意识的精神空间,为现代水墨的发展带来极具启发性的典范样本。
展览现场
毋庸讳言,这两次转型皆源自同一个“对照”逻辑,即:借助西方艺术或者说是借助异质文化审视中国水墨艺术的比对视角。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中国画,较之此前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拓意识更为显著,辐射面更广,影响也更为深远。事实上,前后两次将中西方的异质价值置于特定场域互为中介、交互感应,在方法维度有效地为我们做出了重要提示:如何更充分地发掘、发现中国水墨艺术的历史方位和本体价值。这一点暗合了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所倡导的“距离化”的思考方式:“这在遥远国度进行的意义微妙的旅行,使我们回溯到自己的思想。”也就是说,借助深入“陌生”文化中“迂回”,其最终目的在于,反过来重新反思和认知自身文化。
展览现场
新世纪以来,全球信息科技飞速发展,当代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沟通的技术媒介不断更新迭代。某种意义上,“视觉化”已成为当代人生存方式的显性特征,而人与图像的关系,已嬗变为当代视觉文化中最值得研究和检讨的议题。开放多元、共时交互的世界文化语境,无疑为当代水墨审美形态的丰富性、思想结构的复杂化输送了外在条件。不由思考,身处图像洪流中的水墨艺术家面对不断涌入的信息碎片,如何在主体的审美经验和生命感受中汲取、消化、关联、整合这些承载着当代视觉文化特质的图像资源,继而创造出独具个体美学的水墨新象——以水墨叙事承续传统文脉、表现时代气象、展现内在自我。在备受关注的五零后、六零后艺术家于自身体系中积极建构与当代视觉资源的互动之时,更为年轻的水墨创作群体,也意图以他们的艺术行动为当代水墨发出新声。其中,较为典型的水墨艺术家有:刘明波、杜小同、秦修平、党震、王牧羽、马骏、潘汶汛、曹远平、王豪、郝世明、徐加存、王金峰、王煜、刘琦、黄丹、马兆琳、祝铮鸣、孙浩等,他们都受过学院系统化的技术训练,在敏锐捕捉当代视觉文化特质的同时,以观念意识重构之于本土抑或异质图像资源的全新认知与理解,为当代水墨的未来发展提示了新的方向。也有部分水墨艺术家着眼于身处的文化现实,极大程度地观察生活细节,观照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处境,以具有超越性的精神内涵和语言品质延展出当代视觉文化图景的一部分。在这一维度,比较典型的水墨艺术家有:纪京宁、殷会利、王晓辉、姜永安、杨声、秦嗣德、王犁、白璎、宗锡涛等。还有部分水墨艺术家深刻地意识到,数字化图像在为创作带来海量素材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体现精微手感、精湛技艺的笔墨语言形成了“遮蔽”,继而省思笔墨系统的感性认知和语言表现在当下的尊严与价值。在体悟传统精神内在性的同时,与整体的笔墨体系发生深度联结,创造性地化用经典元素、符号、图式,激发久违的诗意韵味。在这一维度,水墨艺术家蒋世国、管怀宾、张正民、曹宝泉、金心明、阴澍雨、徐钢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不断调和的过程中,寻索笔墨语言与生命情感、思想观念的高度契合。
展览现场
传统文化蕴藏着民族复兴的深厚基础和强大活力,而承载着传统文化精神的水墨艺术,显然是彰显民族精神和审美品格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此次展览“天地斯文 时代丹青——2023中国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即是以此为纲领性指导,旨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肩负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以水墨承续文脉、创拓新象的时代担当。展览将集中展示在当代水墨领域极具代表性、不同代际的四十三位艺术家的新近力作,以他们行进的文化思考和鲜活的时代感悟,向世界、向人民展示中国水墨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光彩,以流动、衍化的水墨形态展现新时代水墨表现的创新活力,传递对于时代、对于人民的由衷礼赞。
展览现场
展题“天地斯文·时代丹青”之“天地”,指向的是自古人的自然观延展而出的超时空概念,而非真实物理空间中的“天地”,意在提示以超时空之思对传统文脉进行整体性观照的思维角度,重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能量;而丹青的定语“时代”,则映现了当代人身处的现实时空和文化语境。科技文明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代社会不断变革进步,无疑为水墨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内容,带来富于新意的视觉经验与审美感知;更重要的,是启动新一轮创造力——新的思维角度和表现方式的生成,长久塑造着中国水墨艺术的现在与未来。
展览现场
倘若细读,不难发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各具特色。多向度的艺术问题在此碰撞,跨代际的美学经验在此汇聚。真切的生命情感、鲜活的时代触感、深刻内在的文脉感应,皆跃然纸上。这些坚守水墨本体语言的实践与探索,共同编织出当代水墨的精神图谱,既包含有朝向笔墨传统的古今互文、追求“古意绵延”的作品,亦有聚焦时代语境展开图像叙事、倾力“感通时思”的创作,还有放眼世界当代艺术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敞向形式变革的“多义新声”……而这幅体量巨大的精神图谱也让我们认识到,立足新时代的艺术家何以稽古采知,依托于个性化的水墨语言构建自为话语,传达之于虚与实、感性与理性、秩序与无序、通观与专精的思辨,之于传统与当代、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感悟,进而趋于对图像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重超越。
2023年5月12日于北苑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