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见贤思齐”新工笔的言辞
2023-06-05 19:56:58 未知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23年5月27日下午,展览“见贤思齐:新工笔艺术展”在大千画廊正式开幕。展览由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担纲策展,展出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张见和他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叶紫、孟哲 、刘志蕾、毕晓慧、王晴园、金金、栗玉莹、杨怡、刘小锋、胡箫桐共同创作的工笔绘画装置《当<夜巡>来到中国》等在内的作品20余件。
开幕现场 大千画廊负责人高小棋致辞
开幕现场 大千画廊主理人王娅琼致辞
此为线索,观众可更为直观地体会与比较中西绘画的“同”与“异”,以及中国与世界艺术交融的广阔空间和生命力。展览面向公众开放,并持续至7月9日。
开幕现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康致辞
开幕式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子康先生专程到场祝贺并发表致辞,他表示:“多年来,艺术家张见始终在创作实践与试验中不断推进,同时他也是一位特别优秀的老师,在与同学生们的交流中,张见多是在思想观念层面加以引导,这一点从现场展出的众多精彩作品中足以窥见。作品《当<夜巡>来到中国》借中国工笔画和传统壁画的综合呈现,以及展陈上的链接叠加,令我们看到古典主义与新工笔绘画的碰撞,这一后现代的表达方式,更为当代艺术构建出文化层面的新的认知与思考。”
工笔作为中国画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世界艺术史框架及文明互鉴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其“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尤为可贵。“新工笔”绘画意在从自我经验出发,选择关联性的视觉资源进行感官上的“编码重建”,其对多样视觉资源的采用不单是自由无束地,更是对其形式背后精神体验的综合理解。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张见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院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张见先生,作为本次展览特邀艺术家,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回顾新工笔的发展,我想我们已经默默改变了中国当代水墨的格局、样态乃至教学层面的形态。大千画廊作为798艺术区里唯一一家专注当代水墨的画廊,其为推动中国当代水墨发展所作的努力及未来仍将肩负的使命,两者皆难能可贵,在此特别感谢大千画廊对当代水墨、新工笔以及专注于此的年轻一代优秀艺术家们的关注。”
同时,张见也就展览开幕活动“新工笔的言辞”学术对话谈及他的感想,他表示:“张子康先生一直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他的艺术活动,于我既是一次养分的给予,亦启发我坚定画学理想同时打开新的思路。‘见贤思齐’由策展人魏祥奇出于对中国当代水墨新工笔的学术判断而拟,我认为这是准确且具有深意的。教学相长,感谢并祝福我的学生们,希望你们在抱持躬身求索态度的同时,更拥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大步走出广阔天地。”
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作为本次群展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毕晓慧,同时也是作品《当<夜巡>来到中国》主创之一,对此感触颇深:“这部巨型绘画装置作品由导师张见先生,带领我们10位艺术家,经过疫情期间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共同创作,它凝结着我们50余次不间断的思想碰撞与融合,更凝结着我们从各自独立创作到组装之后首次见到作品的惊艳心情。
新工笔艺术是一种新的面貌、新的风格,我们正是在时代的典型性和个人理想化之间建构着张见老师所提出的‘观念先行’的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的多维视觉呈现。此次参展的青年艺术家当中,有高校老师、职业艺术家和一些在校的硕博士生,我们还有更远更长的路要走,也恳请大家多多批评。”
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作为本次展览策展人在开幕式上对到场师友表示感谢并分享策展理念:“展览主题‘见贤思齐’,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张见为代表的新工笔艺术家致力于融入新观念和新经验,建构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新形态、新境界,致力于复兴中国画学精神中博雅精妙的民族文化气象;二是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们在创作上求真、求新、求变,努力向着老师和老师设定的画学理想和方向不断迈进。今日开幕式前,张子康老师和张见老师就‘新工笔的言辞’展开的学术对话,也将本次展览从展厅空间的观看引入理论和历史层面的观看。
通过《当<夜巡>来到中国》和各个艺术家的独立创作,我们希望呈现一场教学相长的师生对话与不同代际艺术家的相互关照。这里特别感谢大千画廊这样专注中国水墨精神当代转化的机构的支持与推动。”
开幕式最后,大千画廊主高小棋女士对所有参与展览人员和到场嘉宾表示由衷感谢,她表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要做的事。大千画廊从琉璃厂到798艺术区,是两代人的传递,也是对中国水墨精神探索的延续。“我的父亲一直教育我‘笔墨当随时代’,大千画廊的核心立旨是东方哲思下的当代水墨精神的艺术体系,通过多元视角呈现水墨语言的当代性。正如张见老师在新工笔艺术领域的不懈创新与实践,作为时代之中的人,我们要‘见贤思齐’,也在拥抱年轻,拥抱这个时代。传承和发展,进步与更新,会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事。
作为2023画廊周北京的主单元展览之一,本次展览“见贤思齐:新工笔艺术展”也意在通过不同代际艺术家们致力“新工笔”创作的求新求变,在充满包容的可能与未知中,打破现实界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展览现场】
【展览前言】
见贤思齐
文/魏祥奇(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策展人)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始于1910年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中国画教学自此从传统的师徒形式向现代美术学校教学形制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建构了以写实主义语言风格、现实主义创作观念为基本框架的新国画教学体系,形成了集临摹、写生和创作于一体的教学方法,设置了人物、山水和花鸟三个专业方向。改革开放后,现代艺术思潮涌动,中国画创作和教学融入了更多新语言、新图像和新经验,解构了既有的模式,其概念和边界也在弱化和消解。今天,虽仍有学科专业之分,但在教与学上已远不限于此,间隔之门早已推开,跨学科、跨媒介、跨文化,融会贯通,才是通向新艺术、新创造的大道。
“新工笔”的概念生成于2010年出版的《新工笔文献丛书》,用于特指一部分工笔画家的创作。其中,“新”的含义指涉的主要是“新图像”与“新观念”。丛书的策划者和主编杭春晓在丛书前言中提出,“新工笔”绘画就是从自我经验出发,选择关联性的视觉资源,进行感官上的“编码重建”,其对于多样视觉资源的采用不单是自由无束的,更是对其形式背后精神体验的综合理解。“直观而言,他们的‘编码重组’,是将细腻的形式感剥离为自身的主观观念的经验依托,并以此为线索重新编织视觉逻辑、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叙述方式;这种方式,就根本而言,是一种源于当下精神体验的主观立场。”由此,“新工笔”有可能成为“传统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中自我突围的方向之一”。
张见是新工笔绘画的主要实践者之一,他在1995年至2005年间,就在探究用工笔的形式演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绘画,最终创作《2002之秋》《袭人的秘密》等拥有欧洲古典主义视觉样式的画作。张见受到现代艺术思潮的激发,他意识到应该将工笔这一源自唐宋时代的伟大的“古典”语言系统,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弗朗西斯科、波提切利等名家名作对接,二者之间的契合度远超想象,能够弥合中西方绘画史之间的罅隙,进而实现对传统工笔的当代转化。张见既强调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又主张拥有直面全球化的世界眼光,才能真正激活工笔的创造性转化及创新性发展。新工笔必然是要面对中国艺术史的传统与当代,面对西方艺术史的传统与当代,不断进行新的解构与重构,才可能实现“概念超越”,拥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在新工笔创作上,张见提出“观念先行”,即所有的形式语言都要服务于阐释观念。观念是核心,但形式语言是框架,没有好的形式语言的支撑,观念也就成为缺乏基础的空中楼阁。因此,张见特别强调形式语言的独立性价值。更进一步说,这一观点建立在一个基本立场之上:工笔是中国画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世界艺术史的框架下,在文明互鉴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其“本民族”的文化身份尤为可贵。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运用工笔创作,其形式语言中必然会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只是有多多少少的差异而已。张见立场鲜明地指出,当中国在全球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有文化自信的时候,就越需要“自觉”,更需要“自省”。
此次展览,展出了张见及其工作室的10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张见是新工笔艺术的重要推动者,首先他的很多重要创作支撑着新工笔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他的画学实践不断拓展着新工笔的形式语言和观念形态;其次他积极从事新工笔教学活动,从他的工作室中走出很多优秀青年艺术家,他们的创作进一步延展着新工笔的空间。同样,在教学上张见更注重发现学生的优长,注重在观念层面的引导,他多是在学生提交创作方案时给予意见建议,共同厘清和推进创作,而不是要求学生亦步亦趋跟随。
就像展览中展出的大型绘画装置作品《当<夜巡>来到中国》,该作品是2022年疫情期间,张见领衔工作室的叶紫、孟哲、刘志蕾、毕晓慧、王晴园、金金、栗玉莹、杨怡、刘小锋、胡箫桐共同完成的。面对这件世界艺术史名作,张见构想用一种全新的形式进行转译,他将画面拆解为多个片段,根据自己对学生擅长绘画内容的了解和判断,分给不同的学生独立完成,最后组装在一起。相较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线描性艺术,伦勃朗的《夜巡》在画法上运用的是达芬奇发明的“渐隐法”。要对此进行工笔画转换会面对很多困难,诸如对画面中人物形象的勾勒,要精准再现原作的造型,需要极高的领悟力和线描表现力。受到疫情限制,大家彼此隔离,张见与学生们进行了50余次视频会议共同研讨创作方案,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家也不断深化了对工笔语言、材料和表现力的认识。有意思的是,张见与10位青年艺术家即使沟通充分,但大家最终完成的效果却是迥然有异的,不过,这些画面不仅不相冲突,反而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张见在面对这件最终完成的作品时深有感触,他敏锐意识到教学的边界在哪里。
“见贤思齐”,出自《论语·里仁篇》,意思是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在这里,“见贤思齐”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张见为代表的新工笔艺术家致力于融入新观念和新经验,建构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新形态、新境界,致力于复兴中国画学精神中博雅精妙的民族文化气象;二是工作室的青年艺术家们在创作上求真、求新、求变,努力向着老师和老师设定的画学理想和方向不断迈进。当然,见贤思齐,不仅仅指向具体的绘画史的辉煌,其指向的更是一个大象无形的中国文化精神体,是浑沌的光亮。我们都是在浑沌中依稀听到她的召唤,向着光亮摸索着前行。事实上,我们已经走得很远,甚至可以说我们已经站在很高的山上,今天已经远远超越先辈。
【参展部分作品】
张见、叶紫、孟哲 、刘志蕾、毕晓慧、王晴园、金金、栗玉莹、杨怡、刘小锋、胡箫桐 当《夜巡》来到中国 280x1800cm 绘画装置 2022年
当《夜巡》来到中国 (局部)
毕晓慧 FACE&BACK 47x114cm 绢本设色 2021年
胡箫桐 HOSHINO 69x42cm 绢本设色 2023年
金金 被进化和循环笼罩的诗意——醍醐馨逸,清唱遏行云 63x154cm 绢本重彩 2023年
栗玉莹 觅心无觅处 55x280cm 绢本设色 2021年 2
刘小锋 孤云涧 67.8×61.2cm 绢本设色 2020年
刘志蕾 入调·昼 65x136cm 纸本重彩 2019年
孟哲 和合图 56×160cm 绢本设色 2022年
杨怡 酩酊之月 43.5x29.5cm 绢本设色 2021年
叶紫 点痣系列 42x60cm 绢本设色 2023年
张见 2002之秋 55x44cm 绢本设色 2002年
张见 叠no.1 83x74(35.5)cm 绢本设色 2017年
张见 叠no.7 117.5×177.5cm 绢本设色 2022年
【展览信息】
见贤思齐:新工笔艺术展
特邀艺术家:张见
策展人:魏祥奇
策 划:王娅琼
出品人:高小棋
参展艺术家:
毕晓慧、胡箫桐、金金、栗玉莹、刘小锋、刘志蕾、孟哲、王晴园、杨怡、叶紫
展览日期:2023年5月26日-2023年7月9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30-18: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大千画廊(北京798艺术区797中街1-22幢一层2号)
【画廊简介】
大千画廊
1988年,大千画廊由高洪地先生创立于琉璃厂,由李可染先生题写匾额。2016年,大千画廊从琉璃厂来到中国当代艺术新中心——798艺术区,高小棋女士接手大千画廊,并以建构和推动东方哲思下、以水墨精神为核心的当代视觉艺术体系为己任。大千画廊致力呈现水墨语言的当代性,发掘对东方审美精神的当代诠释,并秉承琉璃厂时代首开机构代理艺术家先河,扶持新锐艺术家成长,联动艺术、商业、时尚、生活等相关领域,为推动东方现代性艺术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