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中国消防博物馆:IP创新打造消防历史文化新名片
2023-06-08 07:28:07 未知
IP创新是打响中国消防博物馆品牌的重要支撑,也是用历史底蕴为时代赋能的文化自信。
中国消防博物馆作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唯一的国家级消防专题博物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消防博物馆,在弘扬中国消防优秀传统文化、消防科技先进文化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文化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氛围。
当前是博物馆蓬勃、创新发展的有利时机,为进一步深入挖掘我国防灾文化内涵、创新文博传播载体、提升宣教主业质效,推动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消防博物馆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开展“中国消防博物馆IP形象创意设计大赛”,对把博物馆打造成为中国消防历史文化“会客厅”、国家防火防灾教育“大平台”和国家消防救援队伍文化“新名片”具有重要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消防博物馆与中央美术学院的合作,是国内博物馆与一流美术高校跨界合作、发动众多重点美术高校共同参与、联手打造博物馆IP形象。如何打造博物馆IP?博物馆文创如何开发?一直是一个难题,此次活动一方面开创了先河,另外一方面将会具有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中国消防博物馆
初衷:新方式阐释中国防灾文化 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素质
当前,文化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进步,备受关注。博物馆以其特有优势和魅力,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前列,引领着崇尚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社会风尚。积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成为全体文博单位的共同使命和时代发力点。近年来,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广大群众感悟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博物馆文创成为当代文创发展中的亮点。IP形象,是文创开发应用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
中国消防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周海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消防博物馆发起“IP形象”大赛。中国消防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周海滨表示,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与火灾等灾难相抗争的历史,积淀下深厚的防火防灾理念和实践经验,保留下众多珍贵的见证物和文献资料,这些促成了中国消防博物馆的筹建。开馆12年来,中国消防博物馆在中国消防历史文化传播、防火防灾教育、消防队伍形象宣传上做出了积极努力,大力促进了社会观众与中国消防史和中国消防行业史的对话和了解。在当前文博事业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消防博物馆更有责任走在时代前沿,加大馆藏资源利用方式创新,加大文化传播载体创新,首先打造全新的博物馆IP形象,以全新方式和途径阐释中国防灾文化内涵、普及消防安全理念、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素质。
博物馆联合院校 :开创先河,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此次设计大赛,中国消防博物馆还与中央美术学院合作,是国内博物馆深入与一流美术高校跨界合作、发动众多重点美术高校共同参与、联手打造博物馆IP形象。
此次大赛由国家消防救援局、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中国消防博物馆与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等9家重点美术院校共同协办,面向各美术类院校系、博物馆、文创企业、设计机构等创意设计单位及个人广泛征稿。大赛还成立了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吕品晶为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何洁等11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根据最后评审结果,为获奖者颁发最高8万元的奖金及奖杯、证书。
中国消防博物馆是应急管理部所属事业单位、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唯一的国家级消防专题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唯一直属美术院校、中国美术界最高学府。此次大赛的举办,是在文化强国重大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指引下,两个行业中的代表性单位跨界的第一次合作,是实施“博物馆+”战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和安全理念传播水平提升的具体举措,也是促进高校师生实践能力提升、推动高校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契合度提升的有益尝试,更是着眼于互惠双赢的长期共建。
周海滨谈到,这次大赛,最直接的目的是联合中央美术学院等美术设计行业高地、广泛发动国内专业设计力量,争取设计出高品质的IP形象,进而以新载体为驱动,大力提升自身文化产品、文化环境和文化服务的水准。深层次的目的,是积极推动中国消防博物馆“博物馆+”战略的实施,促进与教育、科技、传媒、设计等的跨界融合,加强合作共建,推动自身高质量建设发展。
这次大赛的举办,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有关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是国内博物馆与一流美术高校跨界合作、发动众多重点美术高校共同参与、联手打造博物馆IP形象,开创了先河,具有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素材:海量“消防”历史见证物等待被发掘
中国博物馆的收藏从北京山顶洞人用火遗迹化石到建国早期消防器材、汶川地震救援装备等,贯穿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在这些文物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以及哪些是设计师们可以利用的?
中国消防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周海滨表示,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远古神话,到贯穿整个封建时代的火政管理,到新中国消防事业的发展巨变,时间跨度大、涉及方面广,用火遗迹化石、早期消防器材、地震救援装备这些,是其中的代表性见证物,还有更多的海量见证物等待创作者去发掘。比如,与火有关的神话人物或瑞兽、火灾防范思想和提出相关思想论断的思想家、与火灾和火灾防范有关的古文字和器物、古代火政官职或官员、建筑防火设施或构件、消防装备与技术、消防员等等。
大赛组委会特别开通了“消博IP大赛”官微和新浪微博,开设了素材库,包括消防历史、馆藏推介、防灾文化、IP视界等4个专题,内容会持续更新,希望能够增进大家对消防历史文化、对IP形象创作的了解和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中国消防博物馆官网、官微和微信小程序了解相关信息。
设计建议:找准定位 明确需求
通过中国消防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周海滨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中国消防博物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设计者们能够利用的素材也非常多,当面对如此众多素材时,该如何进行转化?又该如何选择?
林存真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冬奥会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吴轶博则为设计学博士,教授,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雪容融团队主创成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特聘研究员,两位专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此次大赛的评委,给参与此次大赛的设计者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建议。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冬奥会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者林存真
林存真表示,作为设计者在进行IP形象设计之前,一定要做项目研究。要特别了解所做设计要求是什么?需要体现的是什么?所要表达的核心理念、价值是什么?精神需求是什么?IP做好并且发布之后,面对全世界时它要有什么样的作用?
林存真特别强调,这些问题非常重要,因为每个设计大家看到的可能是表面的形象或者是图案、纹样,但实际上,这些形象背后都有强大的研究支撑。
所以,对参与此次大赛的设计者们来讲,要尽可能多了解中国消防博物馆的功能属性,面对的人群、理念是什么?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国内国外同类设计的充分调研,比如国内外类似博物馆都做过哪些设计开发,消防系统是否做过类似的形象设计。设计师们在做设计时,创意一定要清晰明确,形象在审美上要到位。递交方案时,尽量把设计的扩展性做好,当然效果图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将是比赛时的加分项。
还有,设计中要考虑知识产权的独特性以及IP的延展性。IP形象在今后的应用中,不仅仅是一个玩偶或者海报形象,可能要延伸到非常多应用领域和空间中,这就要求它有很强延展性,在应用中,是不是可以灵活转化,能不能适用比较新的技术,更好的实现性等等。
设计学博士,教授,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雪容融团队主创成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特聘研究员吴轶博
吴轶博也同样认为,IP设计中前期的研究定位非常重要。比如中国消防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有多少人群知道或者了解?面对的主要人群是哪些?这些是做设计之前需要考量的重点,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人群,才能明白设计能够传递什么信息,他们能够接受什么,需求是什么。
吴轶博还重点强调了作品的原创性,同时,行业属性要体现的比较明确,要集艺术性和开发价值于一体。她特别提出,IP形象要有故事性和文化性,能够叙事,形成画面感,能够讲故事。这样在后期落地和转化时,相对会很宽广。
结语:“中国消防博物馆IP形象创意设计大赛”作为博物馆打造IP,文创开发的新尝试,以大赛征集的形式,与全国美术院校展开合作,具有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特色。这种新的实践方式不管对博物馆来说,还是院校的同学们都将是一次难得的探索,也将为未来博物馆行业IP开发提供宝贵的经验。伴随着众多领域专家们的介入,以及设计作品征集的进行,“中国消防博物馆IP形象创意设计大赛”能够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人期待。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