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同行系列之四:原上草——杨福音、杨燕来、杨雪来艺术展 | 座谈会
2023-06-13 18:34:02 未知
先生同行系列之四:
原上草——杨福音、杨燕来、杨雪来艺术展
主办单位:广州画院
承办单位:广州画院先生画馆
开幕时间:2023年5月26日 下午3:00
展览时间:2023年5月26日—2023年7月5日
展览地点:广州画院先生画馆(水荫路130号)
先生同行系列之四:
原上草——杨福音、杨燕来、杨雪来艺术展
座谈会
2023年5月26日,先生同行系列之四:原上草——杨福音、杨燕来、杨雪来艺术展开幕式和座谈会在广州画院先生画馆举行。
嘉宾合照
座谈会现场
莅临本次座谈会的嘉宾有: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批评家、策展人皮道坚,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张绍城,广州画院原书记、院长及研究馆员陈伟安(代为发言),广州画院原副院长李醒韬,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苏小华,广州画院资深画家、一级美术师徐兆前,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孙戈,广州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宋陆京,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叶正华,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陈斯鹏,广东省画院专业画家、创作室主任黄国武,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赵红雨,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周卫,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陈国辉(代为发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梁小延,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王艾,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篆刻出版社总编辑、广东南方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李平,例外时尚/方所文化创始人、毛继鸿艺术基金会主席毛继鸿,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涂国喜,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此次展览座谈会由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陈川担任主持。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艺术圈同仁下午好,今天来的人特别多,我们感到非常高兴。五月是火红季节,充满生机,春意盎然,富有诗意。这次展览能够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相聚一堂,看画、读画、赏画、评画,享受艺术带来的美丽时光,我个人觉得是非常享受的。
广州画院先生画馆副馆长卢诗韵: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先生画馆感谢各位的到来。杨福音老师由于身体原因未能莅临展览现场,但他通过一个视频寄予了我们一番话,请大家一起观看一下,谢谢!
广州书画研究院原副院长杨福音
艺术家杨福音:感谢画院的关心,向画院各个朋友问好!今天我展厅的人物画、山水画是我近三年来的积累,今天拿出来展示,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这三年的创作,我感觉还是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正像这个晴朗的天空一样,我觉得前面的道路还很宽广,我要继续的走下去。
广州画院先生画馆副馆长卢诗韵:谢谢杨福音老师的视频发言。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因为杨福音老师捐赠了一幅作品给画院收藏,所以在研讨会开始之前,我们有一个赠画的仪式。有请杨燕来老师代表杨福音老师将作品交赠给广州画院的代表宋陆京院长。
赠画仪式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现在座谈会正式开始,有请广州画院宋陆京院长发言。
广州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宋陆京
广州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宋陆京:本次展览是我们广州画院2023年的首展,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深入地做一些各抒己见的言谈。我跟杨福音老师接触很多,有二十多年的交情。杨福音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人,一个很有思想的画家,他的文字朴实无华、明心见性。杨老师擅长在绘画中运用“减法”。杨老师对于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正如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合理安排好画面中的各个元素才能更好地更合理地体现出传统艺术的深厚,才能体现一个艺术家的精神思想。
最后祝“先生同行系列之四:原上草——杨福音、杨燕来、杨雪来艺术展”圆满成功,谢谢!
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孙戈
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孙戈:杨福音老师是2006年调到书画研究院的,我和他联系比较多,他在艺术上给了我很多帮助。我在杨老师身上看到了一种艺术家独特的追求,无论是从风格、形式还是他的思想,他走的这条路也不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
像画燕来那样的画,真的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在意世俗的评价。雪来在篆刻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非常佩服你们三位在艺术上的追求。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孙老师的发言感情非常真挚。孙老师从一个评优秀的故事说起,从一个画家的角度回忆了和杨老师的往事,完全同理心的感受,让我感动。因为这就是画家的感觉。接下来听一听评论家皮道坚老师是怎么看待“杨家将”的作品。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批评家、策展人皮道坚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批评家、策展人皮道坚:很高兴今天参观杨福音先生、杨燕来、杨雪来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展览,同时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作一个交流。
我觉得“先生画馆”很有意思,既有先生也有学生,先生和学生是相对的,先生画馆就说明广州画院对于传统的尊重,对于传承的高度重视。展览主题“原上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其实这是一种生命力“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种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他们三人的作品都向我们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强盛的,是有韧性的。大家知道世界上很多古文明,唯独我们中华文明一直长河未断。我们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美学性格,这一点,我很有感触。我觉得今天这个展览证明了中国文明有优质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伟大的,这个传统有很多优秀的东西是要我们继承的,在这点上,我非常欣赏广州画院的同仁们及他们的理念,重视传承。
杨福音先生是一位被中国传统文化浸润很深的艺术家,一位文化人。中国绘画从元以后就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诗、书、画、印融为一炉,我想杨先生这次展出的艺术,展出的这些作品也还是继承了这个很好的传统。我们中华文化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叫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杨先生的艺术也很好地继承了这样一个传统。从元以后,中国画非常讲究笔墨,讲究书画同源,讲究笔墨的表现力,这些是最难欣赏的,今天我们谈中国画是分层次的,真正上了层次的人,他才能够体会到中国画笔墨的这种高妙之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广州画院先生画馆要多举办这样的展览,要把对笔墨趣味,笔墨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我们美术馆的一个职责,让更多人走进并欣赏中国画的笔墨。中国画的笔墨和书法是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杨先生的艺术跟他的书法造诣是分不开的。杨雪来的篆刻,也很好地继承了汉印的传统。汉印古朴的风貌,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得非常好。
我觉得杨燕来集成了中国画的传统,在她的作品里面,能够看到民间艺术。她的艺术和我们当代人的生活感知、生活感受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杨燕来的艺术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化、科技主义盛行、拜金主义至上的时代,能够提醒我们思考一些生存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杨燕来的艺术最值得我们珍视的。她的作品里面有叙事,一种来源于艺术家真诚的生活感受,也是来源于她对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转换的一种思考。
我祝这个展览成功,我希望以后还能在先生画馆看到更精彩的展览,谢谢。
广州画院原副院长李醒韬
广州画院原副院长李醒韬:我和杨福音老师、杨燕来、杨雪来接触不多。但经常看杨福音老师的散文,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他的画很有个性,很鲜明。我要想办法学习他们对艺术的那种追求,他们的精神是值得好好学习的。这方面,我觉得要慢慢去看,慢慢去学。
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苏小华
广州画院原副院长、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苏小华:我跟杨老师也是广州书画研究院的同事。我特别羡慕像杨老师这样文章写得好的人。我看文章比较挑剔,但杨福音老师的文章是我每天必看的。他的文章很短,写得有味有趣,不同于一般,也很有生活味,好像是炖了很久的“老火靓汤”,味道很足,我非常喜欢。杨老师的字非常文雅,一点火气都没有,做到了“简”。“繁”的东西可以用心机、体力去完成,但“简”的东西是用才华、天分创作的。
从杨老师的文章里可以读到,他们的家庭很温馨,杨老师给燕来和雪来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的碎片,这真的是一个很珍贵的礼物。我觉得这是一种传承,家族传承得非常好。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谢谢苏老师的解读,加深了我对“杨家将”的理解。接下来有请徐兆前老师发言。
广州画院资深画家、一级美术师徐兆前
广州画院资深画家、一级美术师徐兆前:三位老师的作品很有文人气息。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他们三位没有燥气,能够沉得下心,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这样持续下去,这是艺术家最珍贵的一种品德,我觉得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在他们的画里也可以看得到,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画家学习的地方。做艺术就是要挖掘自己的心灵,静下心好好向前人学习,向社会上优秀的东西学习,这样才能够创作出好的作品。
祝他们的展览成功,谢谢!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陈伟安书记和陈国辉先生因故无法到场,请卢诗韵副馆长代为宣读两位嘉宾的发言稿。
广州画院先生画馆副馆长卢诗韵 代广州画院原书记、院长及研究馆员陈伟安、 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陈国辉发言
广州画院原书记、院长及研究馆员陈伟安(代为发言):杨福音先生成长于湖湘,客居羊城二十多年后,又回归长沙。杨福音先生的书画作品极具气场:静气——宁静平和之气,文气——文雅端庄之气,还有点傲气——铮铮傲骨之气。他平时说话不多,就像他的作品惜墨如金一般。在商品化、经济市场无处不在的今天,是什么东西让杨福音先生能有如此的坚持与底气?我在他的《吾喜吾爱》中一篇题为《艺事心得》的文章中找到答案:“我不想继承,也不想创新,只想画画”。而且他不是夜以继日拼了命的画,早上六点开始工作,上午十点收工,案桌上有几张满意的新作,剩下时间就是心满意足地读书、看报、写作、侍弄花花草草、抱着猫猫狗狗玩了,他的功夫真的是在诗外,晚年回归长沙在“双来书屋”随心所欲的生活与渐臻佳境的创作,更是值得人们尤其是当代艺术家的思考。
一般而言,新与旧,今与古、中与洋都有相对的对立,杨福音先生却能够找到平衡点:我们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看到古代的苏轼、徐渭、朱耷,可以看到当代的林风眠、石鲁,还可以看到西方的马蒂斯、哈林,但他不是简单的临摹,这些都是经过杨福音先生消化吸收过的,有简化,有强化。杨福音先生以轻松流畅的笔法,貌似极不经意漫不经心,其实却是精准刻意苦心经营出的简约效果,是融汇古今中外绘画在他的画面上的表现,是默默地为他不为创新而创新、不为继承而继承的“半新不旧”的境界而进行的探索。杨福音先生的艺术之根在湖湘,而客居岭南画坛中心地广州无疑茂盛了其艺术之树,是自觉不自觉地践行着岭南文化创新与包容的精神,这也是与岭南画派的融汇古今折衷中西的宗旨不谋而合!可以说杨福音是新岭南文化的践行者!
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陈国辉(代为发言):尊敬的杨福音先生、杨燕来女士、杨雪来先生以及各位艺术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被邀请来参加先生同行系列“原上草”专题展览,但因下午单位有会,不能到会场参加开幕式和研讨会,非常遗憾!只能请人代为发言。
我和杨福音先生虽然从未谋面,但我对他的艺术创作已关注十多年。最直接的原因,大概是2008年春节前后,我在长沙岳母家过年。她家靠近湖南烈士公园,闲来没事,在烈士公园旁边发现有一座杨福音艺术馆。走进去一看,我被杨先生的画作所深深吸引。杨先生的创作有山水、花鸟、人物以及书法,总的来说,带给我的印象主要有五个感受:一是,杨先生的作品虽寥寥几笔,却在简约素朴之中充满着令人激动的精神气质,一种源自八大山人的形态结构和笔墨精神;二是,在水墨黑与白之外的灰度空间中寻求线与面的结合、动与静的节奏韵律,形成所谓"灰调子"的空远幽玄的意境,高雅的格调,古朴的画面,洋溢着文人画意笔草草,聊写胸中意气的抒情性。三是,作品对水性的独特把握,湿笔淡墨的运用恰到好处,让人耳目一新;四是,文与画,相得益彰。无论是书法的朴茂与古拙,还是文字内容的雅趣,都与清雅散逸的画面相伴相生,形成画本诗心的天真与浪漫。五是,杨先生水墨作品的创作方式也常令我深思。据了解,杨先生在作画时常将纸打湿,在半干不干时,趁湿用墨作画,线条的干湿浓淡熟练把握,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在灰调子的墨色阶度当中,如何处理墨团与块面之间近似墨与色的微妙变化,以及夸张的画面构成,也是其作品的重要特色。当然,杨先生的人物画用线条的勾勒,平面化的处理,对形式与形象的处理,也体现出受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因素,从而独具某种现代性的形式意味。
尽管杨先生的画作是从传统当中走来,但并非囿于传统,而是推陈出新,其作品的精神向度,自魏晋古朴的风范到现代性的平面装饰风尚,自古典文人的雅静到西方简笔的抽象兴味。由此而言,杨先生是一个难以归类和定位的艺术家,他具有深厚的笔墨语言功底,传统文化底蕴,又娴熟地领会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形式与语言,两者有机结合,不是简单而粗线条的所谓“中西结合”,而是在不温不火、不声不响之中,如水中月,镜中花,虚实相生,相映成趣,它集中体现了杨先生的创作观念、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这些都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关注杨先生的初衷与理由。
至于杨燕来女士的画作和杨雪来先生的印章,我只是从展览链接的图片得以了解,二人作品的格调和气息都显古雅而天然去雕琢,但还未有机会欣赏原作,不便评说。最后,预祝展览成功!杨先生艺术之树常青!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创作部副主任、座谈会主持人陈川:这两位学者用文字亲切地跟大家交流,让我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今天另外一个关键词:文字,从大家的发言里,从三位老师的画里都能看到文字在闪烁着光芒,所以现在有请古文字的研究专家、中山大学的教授、年轻博导陈斯鹏老师来发言。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陈斯鹏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陈斯鹏:欣赏三位杨老师的作品,我有两个感想:第一,是关于艺术鉴赏或艺术评论“技”和“道”两个层面的讨论。“技”层面比较好理解,“道”的层面包括意境、境界、思想性等,这是艺术家各方面综合修养的一个体现。杨福音老师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一个共同的感受:美和雅。他的意境是高的,这种感觉正是各方面的修为共同滋养的一种结果。杨老师艺术表现出“道”这样高超、高妙的东西,跟他“技”的层面几十年锤炼出来的炉火纯青的笔墨功夫分不开。第二个感想,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家学难以形成气候?其中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就是学二代、艺二代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困境,很难摆脱父辈的光环、成就和美学观点。燕来、雪来老师的作品并没有复制父辈的道路,这也是我感触比较深的一个地方,也向燕来老师、雪来老师祝贺的地方。
例外时尚/方所文化 创始人、毛继鸿艺术基金会主席毛继鸿
例外时尚/方所文化创始人、毛继鸿艺术基金会主席毛继鸿:我跟燕来平时交谈当中就能看到,杨福音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厚积薄发、寥寥几笔的艺术表现是那么简单,那么畅快。真正的艺术家诗、书、画多维一体,跟他的自身修养产生一种共鸣。湖南人那种倔强不屈,在他们三个人的作品当中都能看到。我更多的从先生身上看到的是他的文学功底,以及非常深厚绘画功夫。燕来曾经做过记者,曾经也跟我们在时尚圈里一起摸爬滚打过,她一直都是那么温文尔雅、慢声细语的。她的每次展览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期魏晋风格的一些作品。虽然她看起来很文弱,但是我觉得她有一个非常大的胆量,可以省去那些复杂的东西,舍去那些很多浮华的东西。今天很幸运看到雪来的篆刻,也是给我很强的力量感觉。虽然我不是一个专业艺术家,但在艺术、文化和时尚圈有着三四十年的探索,不管是“原上草”还是其他家传、家学的方式,最终呈现出一个艺术家或者一家艺术家对于社会和时代的意义,这是展览带给我的最直观的感受。
同时预祝这个展览圆满成功,谢谢!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梁小延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梁小延:燕来是我很好的朋友,今天我来看这个展览就觉得挺有感触的,据说这批作品是她去农村参考一些民间的黑板绘画。燕来一直都在探索,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从她早期的青花系列,到这次的作品,燕来并没有停留在某一个风格,她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惊喜给我。燕来的作品给我感觉是很坚定的,有一种孤勇的感觉。燕来一直都很坚定、笃定地坚持自己的艺术探索,从来没有什么犹豫。但总的来说她的风格还是跟她的脾性是一致的,那种“万物皆备于我”的笃定是越来越坚定了。这是燕来这次新作给我最大的感想,这是她一笔一划对艺术的坚定,哪怕她会再有新变化,但是她自我笃定的坚守是一直在的,祝贺燕来这次的新作品,让我觉得这是一次很钦佩的呈现。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王艾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王艾:三位老师的作品,解答了我近年来做研究的一个问题。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一直是断断续续的,我们发现大量的人消失在美术史当中,有一个说法叫“美术史的失踪者”,可以说杨老先生也在这个范畴里面,那一堆堆师生名录、毕业生名录,我一直在想这些人后来都到哪里去了?答案就在今天的展览里,因为杨导宏先生本身是西画系,但我们都知道在1949年以后,特别当时在上海、杭州,包括在西泠美专,他们接受的教育多是以现代主义风格,跟巴黎、美国,当时几乎是没有时间差的,那个时候的巴黎在流行什么,这边就在教什么。我看文章里面,杨福音老师还提到杨导宏老先生,当时他们有一张照片,是裸体模特跟他们班一起合影的,一位先生把头别过去了,那张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论文里面,但我不知道那张照片里面的那个人就是杨老先生。
今天这个展览,各位老师的作品解答我研究里另外一个问题,留在国内这些人,由于时代的洪流,被打断过很多次。今天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家学,我想这样的一个家学渊源,可能不只是直接在技术上或者在教育上的影响,它更倾向于一种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是什么,现代主义强调的是把人从自然的社会里面解放出来,强调人的个性、情绪、内心的情感。而像今天三位老师的作品,杨福音老师说了,在他那个年代的人里面,他是画得很大胆的,我应该是在读本科的时候就看过他的作品,但今天这些作品,包括这些女人体和山水,完全扩充了我的感知。
燕来老师的作品一看就是近几年在中国画教育里经常教育的一点,要去看到纸本跟卷本之前的中国传统,尤其是自近代以来考古、碑帖、金石,一系列地下的发现,扩充了我们对传统的认知,而所谓的传统不仅仅只有文人画的传统,在民间,这套视觉系统一直是延续着的。所以我们现在再看,燕来老师用魏晋的那些元素,就非常亲切。古人那种直接的表现方式,跟我们现代主义强调的人的内心和情绪一样。
我刚刚读了雪来老师几篇随笔,很亲切,很感动,雪来老师在广州生活了很久,包括提到了猎德路的变迁,提到了一系列广州的变迁、流变。我很期待,如果像您这样的作品拍成影像,那会是另一种不同的感受。
燕来老师的画和雪来老师的篆刻,包括杨福音老师的作品都有一种很强烈的,从体系跟成熟的语言里面跳跃出来的趋势,虽然风格不一样,种类也不一样,虽然现在的样式都是有中国图案但整个气息非常现代主义。看今天这些作品,补充了我对中国二十世纪现代美术发展,以及转型的一个认识,留在大陆这条脉络,他后来开出了什么样的花,尤其是在集体美术创作年代过去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以来,重新接回了现代主义这条线之后,它发展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我们原有的这种叙事系统,也不同于我们狭义中的所谓的传统,中国美术有很多种可能性。
谢谢大家!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周卫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周卫:我跟雪来是九八届的同学,但交往不太多,我们那时候比较乖,我记得他是版画系的。
我谈一下我的感受。首先我看到这个海报就特别有意境,我看到好像有中国文化地域性、历史性的穿越,从汉唐到楚还可以看到西方的一些影响,我觉得很多东西杂糅在一起了,感觉到三位画家都很善于吸收,但他们呈现出来的好像是很和谐的一种调调,就像一泡老茶,有前调、中调、后调。
杨福音老师的作品面貌非常清新,有东方文人的意境。雪来的篆刻吸收了传统的汉印的精神气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版画的画法,很爽利。三位艺术家都很善于站在历史地域和时代的背景下,善于学习,给我们很多启发。
《画廊》杂志执行主编李琼波
《画廊》杂志执行主编李琼波:各位老师好!我一直很佩服、很欣赏杨福音老师他们的家学传承,他们无论在思想、创作维度,还是从艺的态度及个人美学修养上都透着一种独立、独特、独行的强烈气质,感觉上既有距离又很亲近,直击人心,这是给我总体的一个印象。从今天展出的作品也可以体现出来。杨福音老师的作品非常自然、真切,给人一种非常轻松的感受,但他的创作过程,却是非常严谨和考究,态度一丝不苟。杨老师的画意境古雅简朴而又自然亲切,笔墨精妙,通过线条的美感、力量和韵律体现出作品的独特韵味。
燕来老师,从之前熟悉的青花水墨系列到现在这个系列的转变,看到她在不断探索,这批作品从传统的画像砖和墓室壁画中吸收了一些创作元素,画面釆用纯真和朴素的原始图腾手法、将形象和语言更加纯粹化、抽象化,营造出一种具有神秘气息而又清新脱俗的画面意境,她一直默默地沉心在自己的艺术探索中,也是我非常佩服的。
雪来老师,刚才大概看了一下他的作品。有一种汉印的大气、古朴、浑然天成,刀法表现得也非常到位,方寸之间挥洒自如。展览整体呈现一种非常深厚的家学文化传承,但又有各自的面貌和追求、创新,所以非常受益。也祝贺三位杨老师展览成功!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篆刻出版社总编辑、 广东南方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李平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篆刻出版社总编辑、广东南方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李平:“技”是一个方面,“道”是一个更高的层面,比如说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东坡的《寒食诗帖》,它都是用这种形式来记录当时的心境,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表达,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这是通过这种技术载体,到达“道”的层面。三位老师都是有思想的,都是有取舍的,都展现出不同技法层面的一种更高境界的作品,印象深刻。
燕来老师和雪来老师跟我同一年,我们这个年龄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怎么走的问题。不管是绘画也好,书法也好,篆刻也好想要融会贯通,这个“度”怎么把握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祝贺这个展览成功,谢谢大家!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叶正华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叶正华:三位有一个很相似的特点,就是他们内心当中的一种自由意志的呈现,有一种野性在里面。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一种感觉,对一个艺术家来说,甚至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他们这种状态是我们最羡慕的。
杨燕来是最年轻的,在中国美术馆可以做个展的艺术家。我从作品中感觉到你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冥想。人一生其实很短,你能够跨越出自己这一生时间里所具有的眼光和认知,去找到另外一个维度的,可能更高维的,对宇宙能量和存在的思考,我觉得杨燕来老师在这方面是能够启发到我们的。
杨福音先生的字是对八大“悲”的一种长期沿袭,夹杂着颜体的味道。绘画一种新的用笔感觉,他是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谢谢你们,我希望你们多和我们去交流,这样的话,你们的自由也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有那么一刻的轻松。
广东省画院专业画家、创作室主任黄国武
广东省画院专业画家、创作室主任黄国武:燕来很好地继承了家学的传统,我特别喜欢燕来画的青花元素的一批画,那是她还很年轻,很有艺术家风范。
杨家三位的画,我们这个系统折腾来,折腾去,我认为走了不少弯路,他们一下子就找对了那个点,我觉得很羡慕。在这个节骨眼上,有这么一个改变,我也很欣慰,也许可以让将来的年轻人少走点弯路,所以我今天特别开心。感谢大家!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涂国喜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涂国喜:杨老师是一个诗意的画家,他对年轻的画家特别关注和关心,还有提醒、指导,他曾经为我的画册命名。很感谢杨老师,预祝展览成功,祝杨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赵红雨
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赵红雨:我和杨福音老师都是湖南人,他在这边影响力很大,一直都是我很崇拜的一个老前辈。杨家三人对于艺术创作的自由的追求,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
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张绍城
广州画院名誉院长兼艺术指导张绍城:杨福音老师一家人的文化底蕴很深,这是一个特点。他们三个人加起来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他们是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美术创作研究的,所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要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首先要从文化入手,要注重个人爱好和审美的长期培养,这是很关键的一笔。
杨院在广州画院最困难的时候做了很大贡献,让我们度过了最困难的那两三年。他来广东之前,在湖南已经很有名气了,在七十年代全国美术界很活跃,画作也经常入选展览。到今天,他在湖南搞了杨福音艺术馆,这是很成功的。
杨燕来的青花山水是很好的一个突破口,一个画家能够给人家一个印象,很不容易的,她做到了我们很多人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希望你能够继续下去。
杨雪来做的篆刻难度很大,要成功,可能要看你的运气好不好,我们都没办法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有现在的成功,有死掉以后的成功,你要哪个?我们每个人自己好好考虑。
艺术家杨燕来
艺术家杨燕来:我们和在座各位朋友都是老朋友,这次座谈会我收获很多,对我的启发,对我的鼓励都特别好,希望以后能多一点跟大家交流。
我的父亲早上六七点钟就起床画画,他觉得画画就像农民下地一样,也没有一定要怎么收获,反正天天就这样出工。闲暇时间就是看书,写散文。他还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他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记上一笔。
雪来之前在南方电视台,辞了工作,除了篆刻就带带孩子,我们三个人的状况大概就是这样,今天各位朋友的发言,对我的创作有很多启发,我希望今后可以不断地向自己理想的方向去靠近,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和大家学习。
感谢各位老师,各位老朋友今天的光临,感觉收获非常大,感谢各位。
艺术家杨雪来
艺术家杨雪来:我比较赞同王艾老师的观点,不管是各位前辈还是晚辈,有意无意的都在历史洪流里面,它的浪花会拍打在每一个人身上,大家都有说不出来的苦。叶正华说命运的安排总是戏弄人,他把你摆来摆去。把我摆到电视台去了,但当时是很好的事情,在电视台期间,除了赚钱养家以外,心里还是不安分,这种不安分一直到40岁的时候才有机会又回归到我原来喜欢的篆刻,喜欢的艺术这个领域里来。到今天有机会,我们能够在这里见面团聚,而且是以一种艺术家的身份,这也是天注定的,所以有命运恍惚的感觉。至于篆刻也好,绘画也好,其实都是对自己这几十年生活、生命的一些感受的抒发。
从刚才各位的讲话给了我很多方面的借鉴,之前我看问题总是带有很多的偏见,总是从自己的角度看这些问题。从各位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自己当前的状况和需要调整的方向。
由衷地感谢各位,再次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广州画院先生画馆副馆长卢诗韵
广州画院先生画馆副馆长卢诗韵: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先生同行系列之四:原上草——杨福音、杨燕来、杨雪来艺术展”是广州画院先生画馆的第17个展览,也是2023年的首展。很高兴能邀请到杨福音老师和杨燕来女士、杨雪来先生在先生画馆做原上草的巡回展。
每次做展览我都收获良多。比如,这次专门跟着燕来去拜访了皮老师,在皮老师的工作室听他讲了很多过往的历史,收获甚多。其实每办一场展览都会有很多新的收获,每一位艺术家都能给画院带来许多珍贵的历史。燕来也说,我们一直都在向先生致敬。我跟先生画馆很有缘,一直坚守在这里,和这里的老先生成了朋友,他们也是看着我一路成长的。“原上草”这个展览是先生同行系列之四,之前苏老师三姐妹在这里办了家族式的展览,现在“原上草”也是家族式的展览,每一回展览都看到了家风的传承。
最后,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广州画院先生画馆会在此后的时间用心做好每一次展览,谢谢!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