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孙云玲美术馆开馆 近百幅作品集中展示
2023-06-20 15:50:22 未知
6月17日,由青岛孙云玲美术馆、青岛融汇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市博物馆协办的“一花一世界——孙云玲画展”开幕式暨青岛孙云玲美术馆开馆研讨会在青岛孙云玲美术馆举行。展览由云南美术家协会、云南油画学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担任学术主持,展出了孙云玲近百幅作品。
开幕式现场
嘉宾合影
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孙云玲,清华大学教授刘巨德,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委会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坚,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马路,清华大学教授杨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劲松,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曹悦,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魏祥奇,以及青岛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青岛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姜岱积,青岛市委党校原副校长王中,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薛波,崂山区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崂山画院院长马晓燕,青岛市崂山风景管理局处长黄春燕,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邱振亮,青岛画院办公室主任、青岛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杨晓岩,青岛孙云玲美术馆馆长柳明芳等出席开幕式。陈坚、张江舟、尚辉、马路、陈劲松、柳明芳先后致辞。开幕式由策展人杨提安主持。
陈坚致辞
陈坚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孙云玲能数十年如一日地热爱、投入并坚守自己心中如命的艺术,不为外在名利所动,让我们从其作品中感知到一个艺术家如何看待世界至关重要。当我们静下心来去读她的人生、读她的内心世界、读她对艺术的知觉,能感受到一种质朴和纯粹的精神性,一种对艺术灼热的激情在她内心燃烧,这是艺术最本质的体现。孙云玲美术馆建在青岛崂山脚下,可以让我们在自然里体验人文,在艺术里感受自然,这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同时也给未来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企业家提供范例和启示。
张江舟致辞
张江舟认为,作为云南设计艺术教育的拓荒者之一,孙云玲为云南的设计艺术教育付出了数十年的心血,培育了众多业界的佼佼者。她退休后潜心艺术创作,此次展出的孙云玲的油画、水彩,还有彩墨抽象作品,是其心灵的映射,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亲和、自然的审美境界,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一笔一划都透着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孙云玲的画没有装腔作势,没有扭捏作态,有的只是鲜活的生活体验和美好心性的自然流露。孙云玲为人谦和,为艺执着,不求闻达,淡泊名利,绘画就是她亲近自然、走近内心的最好方式,面对这近百幅饱含深情的画作,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精神合抱。并由衷感慨孙云玲美术馆的建立,如此低调朴华的美术馆,如此群山环抱的自然环境,恰也应合了孙云玲朴华的为人为艺之道,祝愿孙云玲美术馆为当地的文化艺术事业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更多的服务。
尚辉致辞
尚辉用三个词组概括孙云玲的作品:清新、淡雅、厚朴。他认为,除了从事艺术设计教育之外,孙云玲用她大半生的经历在表现她眼中花的世界和花的绚丽。一方面她通过艺术语言来表现她自己对自然世界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也通过对花的表现,提炼和升华她对人生的追求。她的水彩画淡雅、清新,体现了水彩的透明度和水彩画对自然世界之中清新意境的表现;她的油彩则用浓重和绚丽的色彩来表现,具有表现性的绘画特色。从她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到自然界的花,而且能看到艺术语言和艺术个性创造的花。
马路致辞
作为亲属代表,马路谈道:“孙云玲的作品非常美好。因为她在绘画里面能够享受自由,展开她的想象,在这种想象里面,她是质朴的。除了在艺术上坚持不懈,孙云玲也通过许多细微的行动,对后辈提携和关爱。”
陈劲松致辞
作为学校代表、学生代表,陈劲松感恩于孙云玲先生为创办云南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今天的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继承了以孙云玲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上成绩都是可圈可点。“孙云玲老师创办工艺美术系之初,就已经为这样的应用型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创办基于云南民族艺术资源优势的星火工艺美术厂,邀请优秀的民间艺人到工厂,配合工艺美术的实践教学,开展服务社会工作。师生设计创作的作品,直接面向社会进行销售。这样的办学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以说是非常前卫的。因此,基于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的传承,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在民间手工艺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研究应用在全国高校中都是走在前列的。”
柳明芳致辞
柳明芳介绍道,孙云玲美术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艺术与自然相结合的人文旨趣。经过三年的动工建设,此次展览作为开馆展,展出艺术家孙云玲近期的创作精品。该馆占地近十亩,展览空间由四幢别墅组成的别墅群与花园式庭院组成。馆内收藏及艺术活动以西南工艺美术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孙云玲为核心,馆藏900余件孙云玲的代表性油画及水彩创作,创作时间横跨近60年,对公众开放的常设展览与相关学术工作将呈现孙云玲个人丰硕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现代美术及工艺美术创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及独特个案。
杨先让视频致辞
张平良视频致辞
杨先让与张平良伉俪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一名艺术家能够形成自己的特点,一定有其独特的背景,这与她的个人气质、生活环境与家庭环境都有关系。孙云玲的性格大气开朗,她在北京、重庆、昆明,以及美国、欧洲等地生活过,眼界变得更加开阔,尤其是其生长在艺术氛围相当浓厚的家庭环境中,上述几个因素共同构成了孙云玲如今的艺术特色。孙云玲曾经做过装饰艺术,后又从事绘画创作,在充分的选择之下,形成了她自己的艺术风格。她对艺术有追求、有思考,最后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杨提安在展览前言中分享了他的思考:展出作品则呈现出孙云玲对绘画之本质的思考,即在一张画布的色彩与空间关系中构建生命的秩序之美。因此它们是和谐的而非激进的,是温煦的而非暴力的。以此为基点,我们重新审视孙云玲的静物与风景绘画,·就会理解她在这些无比平凡的题材中所建立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面对世界一次诗意的表达,而展览,将这些诗篇连缀成一幕戏剧。这幕戏剧的情节,就是艺术家的人生。在孙云玲的艺术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洪流下的个人选择与坚守;从工艺到绘画,纷繁嘈杂的时代修辞次第更迭着,个人的坚守却因纯粹而简单。终归,是简单的战胜了复杂的,或因其更贴近土地、更贴近心灵。
展览现场
当日下午,举行了青岛孙云玲美术馆开馆研讨会。孙云玲、刘巨德、陈坚、尚辉、张江舟、马路、杨阳、于洋、陈劲松、何桂彦、曹悦、魏祥奇等出席并发言,杨提安主持研讨会。与会嘉宾分别从理论角度对孙云玲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给出了分析与解读,并为青岛孙云玲美术馆的建立给予支持与肯定。
展览现场
孙云玲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并留校任教,成为川美创始人、曾担任北平国立艺专图案系主任的留法艺术先驱李有行的助教。投身工艺美术的这一选择让她的艺术生命融入了中国现代美术一股重要的潜流之中。1974年,孙云玲调入云南艺术学院,并于1980年代作为首任系主任主持组建工艺设计系,成为如今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前身。其间她综合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成果以及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素材;将办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成为当地民族文化与文创产业的启蒙者。她在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工作中践行了 “知行合一”的艺术家情怀。
展览现场
前 言
杨提安
孙云玲教授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并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创始人、曾担任北平国立艺专图案系主任的留法艺术先驱李有行先生的助教留校任教。求学期间,在李有行先生邀请下,孙云玲放弃心仪的版画专业,进入李有行亲自执教的实用美术系印染设计专业,这一选择让她的艺术生命融入了中国现代美术一股重要的潜流之中。
1949年后,新中国美术的指导思想走向全面的写实主义,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培训班的成立,标志着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成为官方美术创作的标准,现代主义则因当时历史与认知的局限而受到批判。在此语境下,李有行、庞薰琹、张光宇等深受欧洲现代主义影响的艺术先驱选择在工艺美术的教学体系中,保存下现代主义的理念与学术脉络。
1974年,孙云玲调云南艺术学院任教,并于1980年代作为首任系主任主持组建工艺设计系,成为如今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前身。在此期间,她借鉴包豪斯的办学理念,面向工艺、面向实际,以一个艺术家的眼光,感性、综合地接受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成果以及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的素材;将办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昆明、圭山等地筹办小型工厂,成为当地民族文化与文创产业的启蒙者。在这些筚路蓝缕的工作中,孙云玲以她的方式践行着“知行合一”的艺术家情怀。
同时,形而下的探索也启迪着形而上的觉悟,这些经历自然的融入了孙云玲的艺术创作中。在其蔚为大观的静物与风景绘画之侧,我们看到一系列抽象而富于实验性的绘画作品,仿佛是康定斯基与保罗·克利的同路人。它们主观、浪漫,几乎脱离物像而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走向纯粹的形式之美。如果说工艺设计的实践让孙云玲在当代日常中重估艺术的现实功能,那么这些作品则呈现出她对绘画之本质的思考,即在一张画布的色彩与空间关系中构建生命的秩序之美。因此它们是和谐的而非激进的,是温煦的而非暴力的。以此为基点,我们重新审视孙云玲的静物与风景绘画,就会理解她在这些无比平凡的题材中所建立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花卉与静物,是孙云玲执着一生的创作题材。她的花卉与静物画,出于写实,而不拘于写实,但我不愿空乏的以“写意”来概括其艺术成就。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不在乎外观的人是浅薄的,因为世界之隐秘在于可见之物,而非不可见之物。”在这里,孙云玲的语言从未逾越对对象的观照,意到而不自扰,情到而不自浓,始终保持着对自我表达高贵的克制,这种克制,成就了其作品的品位与品格。因为她以一个画家的敏感,体认着大自然在植物造型中所倾注的造化之美,近乎于一种真理,而高于人工的臆造。
孙云玲也并未满足于标本式的刻画,其方法与路径,来自她对恩师李有行装饰色彩写生体系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所谓装饰色彩写生体系,分为黑影写生、单色(黑、白、灰)写生、复色写生、归纳色(限色)写生四个环节,是李有行基于印象派对色彩的认识,开创的一套对自然物象化繁为简的归纳方法。在这种基于形式美的归纳中,孙云玲的花卉与静物画以固有色为经、条件色为纬,通过色彩、造型、笔触的交织,以主观的创作再现一种生命律动,在形式的秩序之美与生命的秩序之美之间,找寻到那个共振的节奏,从而将两者统一起来。以一种“齐物我”的艺术实践,在二维的纸与画布之上,赋予这些对象以永恒的第二度生命。
以近乎交响乐般的瑰丽描绘微观的花卉与静物,却又常常以抒情诗般的轻盈书写宏观的风景。在她早年的风景写生中,以其简约的笔调,我们更容易找寻到孙云玲和欧洲现代主义传统,譬如巴黎画派之间的精神渊源。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面对世界一次诗意的表达,而展览,将这些诗篇连缀成一幕戏剧。这幕戏剧的情节,就是艺术家的人生。在孙云玲教授的艺术人生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洪流下的个人选择与坚守;从工艺到绘画,纷繁嘈杂的时代修辞次第更迭着,个人的坚守却因纯粹而简单。终归,是简单的战胜了复杂的,或因其更贴近土地、更贴近心灵。如今曾经筑起的高墙或已崩塌,而她的作品,则像盛开在当代视觉的废墟之上的野花,灼灼其华,生生不息。
艺术家简介:
孙云玲,女,1936年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当年留校任教。1974年调云南艺术学院任教。1984年前后参加组建云南艺术学院工艺设计系,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国际流行色学会会员、云南油画学会会员。多年来研习水彩、油彩、彩墨画种。曾参加全国、省、市有关展览,多次获得奖项,作品曾刊登在全国、省、市的有关刊物,水彩《琼花》选载《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篇。2004年出版《孙云玲画集》。2012年在云南省博物馆举办个展。
部分作品展示:
孙云玲 重庆两路口 纸本水彩 30cm×40cm 1962年
孙云玲 昆明近郊 纸本水彩 38cm×52cm 1964年
孙云玲 魏公村的桃花 纸本水彩 30cm×40cm 1965年
孙云玲 清晨 纸本水彩 59cm×42cm 1977年
孙云玲 凤尾草 纸本水彩 40cm×36cm 1977 年
孙云玲 蓝绣球 纸本水彩 70cm×55cm 1983年
孙云玲 斗南归来 纸本彩墨 50cm×50cm 1991年
孙云玲 蓝色瓶花 纸本彩墨 100cm×50cm 1992年
孙云玲 灰色玫瑰 纸本水彩 30cm×30cm 1999年
孙云玲 窗前玫瑰 纸本水彩 50cm×73cm 1999年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