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何处惹尘埃——小楼画隐》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开幕

2023-06-20 00:00:00 未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是著名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先生在为袁小楼老师艺术所作的评论文章中引用的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精辟地描绘了袁老师艺术的境界和魅力。

  2022年4月16日下午15:00,《何处惹尘埃--小楼画隐》展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临时取消了展览开幕活动,但作为展览开幕的重头戏,"袁小楼艺术学术研讨会"如期闭门举行。此次展览由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主办,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荣剑先生策展,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先生任学术主持,著名艺术批评家杨卫先生、夏可君先生和高岭先生出任学术支持团队,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支持,北京亿森圣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赞助。本展览是袁老师今年六月在澳门的个人大展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学术性展览,展出其近五年创作的19件代表画作。

  袁小楼又名孔治超,20世纪70年代生人,祖籍山东省曲阜市,孔子第75代传人,现居北京,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文史研究员、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中心理事长/艺术创新实验室主任。

  袁小楼出生于宁夏,对于贺兰山岩画的童年记忆一直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应,无论游学于欧洲还是生活在北京,他记忆中的那层底色,就是被时间的风沙都无法抹去的岩画印痕。那远古的人性面对生死的不确定性,而把永恒的幻象铭记下来的铭记,也塑造了袁小楼的绘画记忆与文化梦想,他自觉承担了来自于文化的召唤与使命,似乎自己就是被古老的文明选中,来传承那辉煌的过往,并且走向世界传递给世界。

  袁小楼的创作过程,近似于一个新材料的实验发明过程。他从西域洞窟壁画获得重大启示--古代画匠运用自然矿物质绘出的画卷,历经千年而依然光彩夺目。绘画的生命力是由材料构造的,这不仅是艺术方法,何尝不是艺术观念?!正是基于材料革新对于绘画的意义,袁小楼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发明了一种水融性油彩、岩彩和墨的混合颜料,并以此为基础颜料,根据作品创作需要加入珍珠粉、各色玛瑙(红碧玉,紫玛瑙等)、绿松石、朱砂、沉香、青金石、桃花石、昆仑玉、意大利紫铜、银和赤金、紫金、泥金、云母等不同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而成为他独有的绘画颜料,这种新颜料在保留苍茫底色时,模拟时间积淀的包浆质感,但又具有当代绘画材质肌理的独特表现力,矿物质粉的细腻与金银粉颗粒完好融合起来,带给绘画从未有过的精神色调与深度触感,走进了绘画艺术创作的"物质化与化物质"境界。他发明的这种新绘画颜料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在材料和工艺性上申请专利的新颜料和新画种,为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创造一片新的视觉天地!

  袁小楼老师的画不拘题材,各种人物、佛像、风景和具象、意向、抽象都有,路子很广,看他的人物画有种奇怪的感觉,又高古又现代,又具体又朦胧,既非抽象又非具象,好像不停地在消解,时时会隐于无形,又好像不断地在生成,时时会从画布上凸显出来。他发明和使用的新颜料使得画面一直带有一种黄土地的微茫色调,似乎就是尘埃的颗粒之凝结,保持土黄与虚薄的气息,这是尊重时间的哲学,尊重神性的退场,尊重大地的记忆,而在他发明的基础颜料中加入的各种金银色等闪光材料的视觉效果,在画面上形成了迷人的对比张力,古老的佛像与仕女,似乎重新发出灼热的光芒,熠熠生辉。

  正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艺术委员会主任徐里先生在为袁小楼艺术撰文中评价道:他的绘画看似在似与不似之间,将自然直观生动、色彩丰富细腻和中国传统艺术哲学精神完美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不拘于传统绘画秩序,打破习惯,摒弃技术,把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语境、不同类型的绘画形式、不同的材质互相碰撞。观其作品,色彩张扬,画风粗犷厚重,直接或间接地重现了艺术的纯粹性,朦胧或强劲的创造冲动背后,包含着他对传统绘画秩序的挑战。袁小楼的绘画不仅有远古岩画的拙朴线条,更有上古文明的内核且以岩彩为创作元素。其绘画既显古代痕迹,又具现代张力,有很明确的艺术思想和精神向往。这些都让小楼的绘画充满神秘的力量感、生活的味道和流畅的气息。不断颠覆、否定自己,这种艺术形态包含的正是袁小楼整个人生状态,也就形成了他特定的艺术语言!

  在展览现场举行的"袁小楼艺术学术研讨会",聚集了一批中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大咖与会。研讨会由本展览的学术主持人王鲁湘先生主持,参加研讨会的嘉宾有:本展览策展人、著名艺术批评家荣剑先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先生,著名艺术批评家邓平祥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艺术批评家王端廷先生,著名艺术批评家徐虹女士,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中央美术院教授王春辰先生,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先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先生,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岭先生,著名艺术理论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国龙先生,著名电影评论家、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先生。与会嘉宾们围绕着袁小楼艺术创作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新发明的颜料及其艺术价值、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和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尤其是对袁小楼发明的新颜料及其在当代绘画领域的应用推广前景,嘉宾们各叙己见,进行了热烈的探讨甚至争论,提出了成为一种新绘画颜料和新画种的可能性。

  其中展览的学术主持人王鲁湘评价道:我个人认为小楼的画游走在岩彩和马赛克之间,是一种在材料和工艺性上可以申请专利的新画种。小楼的画吸引人们的地方,绝不止于材料的新奇与画风的新颖,它有一种五代花间词的香艳,李商隐诗的梦幻迷离,还有就是我前面说的,成住消解之后的坏空,那种残损的颓废的末世的情调,像黑洞一样吸引人们去往幽暗的深渊窥视。

  展览的策展人荣剑先生评价道:袁小楼的绘画因为引入了其独创的材质而具有观念与方法的双重创新,这是现代艺术材料革命的意义所在。新材料构成的新的绘画元素塑造出独特的绘画效果,这是艺术语言革新的指向所在。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和批评家们之所以对袁小楼的绘画形成了一个共识:画隐,就在于独特的绘画材质所形成的小楼风格的美学境界,是独一无二的!

  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国艺术批评家年会秘书长杨卫先生评价道:袁小楼的绘画有两个突出特点:一个是形式创新;一个是材料拓展。而这两个因素又相互促进,如同一个人的两条腿,从前后左右两个方面不断向前延伸,促成了袁小楼绘画的探索轨迹,也形成了他的风格特征。袁小楼执着于语言的探索与材料的拓展,与观念艺术的呈现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是属于观念艺术的范畴,抑或可以说是他将历史的沧桑感与人间的烟火气,引向了某种观念性的表达。

  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夏可君先生评价道:我们在他的绘画上总是看到一层被时间打上昏黄苍茫的色调,一种深入时间肌理的雕塑感,宛若沙雕一般,这是小楼自觉承担了来自于文化的召唤与使命,似乎自己就是被古老的文明选中,来传承那辉煌的过往,并且传递给世界。小楼的绘画,一方面看起来色彩如此低调,几乎是退回到那世界的微茫之中,画面到处是斑驳的颗粒,似乎随时会剥落下来,会分解;但另一方面,无论是形象上的神圣佛像还是节气的美丽花卉,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坚定,闪烁出耀眼的荧光,小楼以自己的方式把锦灰堆的现代性审美发挥到了极致。

  著名艺术批评家高岭先生评价道:这是一批以信仰、仁爱等个人心性以及围绕着它们的传说为主题的作品。这批作品,把我们从那些奉行艺术再现现实社会和自我情感宣泄或者杜撰出抽象空洞的形式符号的创作定势中,拉回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回归到支撑我们内心世界的情感之爱和信仰之神。这些作品在提醒我们,面对时代的挑战和困境,我们在殚精竭虑、倾尽全力寻找解决方案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像古人圣贤所告诫的那样,超出三界之外,从思维和精神的源头出发来反思和检视自我,是否应该在异常中保持平常,在浪涛中寻找潜流,于有常中见无常,于凡尘里着大隐。

  锦都艺术将择期在公众号上专文发表此次"袁小楼艺术学术研讨会"全部与会批评家精彩的发言摘要,以供大家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袁小楼老师独创的绘画材料和技法、作品精神内涵和价值、作品的艺术鉴赏和意义等方面的艺术情况。

  本次展览将展至2022年5月12日(周二至周日10:00--17:00),欢迎大家到场观赏,观赏感受袁小楼老师用其独创的新颜料所营造的一方视觉新天地……..。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甘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