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刘昆:我期待自己的艺术成为这个时代的一束光线

2023-06-22 20:43:44 王丽静 

文 | 王丽静

“我的绘画是从热爱开始的。广阔的社会与具体的生活、宽泛的美与具体的美在我眼里忽远忽近。我甚至不能在某一时刻让它们有准确的焦点,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热爱决定我把眼睛看向哪里,热爱从我的心灵深处出发。我的心灵深处是我所不知道的地方,我通过热爱来看见我自己。别人看到我的艺术,其实就是看到了我的心”。

刘昆的艺术因“热爱”而生,平实朴拙、阳光温暖,是一束直抵心灵的光。他给大家的印象是谦和、诚恳、阳光、正派、乐观向上、专注于艺术的画家。他在与病魔抗争的十九年里,从未放下画笔,作品也丝毫没有病痛的印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80b320afbb13741431ede1f4bb7b9b4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42aef3bb36e3fe289a337b20c5eddee3.jpg

刘昆艺术馆 开馆仪式现场

2023年6月18日,刘昆艺术馆在河北承德鼎盛文化产业园区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2140㎡,建筑面积5296㎡,总投资1.28亿,展示了刘昆毕生所作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艺术馆西区廊亭处,保留着他生前生活创作的画室——雪棠山馆,2014年后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762cf7ed87dd68dd4d6dddc864b8b94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002f3d21ad897018175a33239d8cf03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d20d6fc4f5b26e5e3ef2c50b7b0469b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b0c3414d3fbacc1b2ebefa49b9fb0f3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24038a5036416d066cb87a5423d200d5.jpg

展览现场

步入艺术馆,阳光、激情、真诚、质朴……从一幅幅画作中散发出来。刘昆最后一件未完成作品《丝路遗存》,也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刘昆热爱的世界,他将艺术与生命融为一体,传递着感人的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edb06ea1cd31c51c54a48ca758ebdf02.png

《丝路遗存》 纸本设色

192cm×503cm 2017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2110651d3f01c07b22282685634ceed1.png

《丝路遗存》(局部)

《一曲古老的歌谣》开启了新的艺术之路

1959年,刘昆在大连出生,七八岁时,他就在河滩细沙上用木棍画画,家里的白墙也被他涂上了小动物,为此没少挨父亲的笤帚疙瘩。他在涂涂画画间,不知不觉就走上了艺术之路。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82年,他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同年3月,分配到青龙县文化馆美工室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开始尝试中国画创作,从此他的人生路发生了改变。

他的同学、好友王焕青曾回忆刘昆这段经历时写道:“青龙是另一所学校,它用秘而不宣的方式施以影响,悄悄地塑造他的品格,为他的艺术开了一扇以前自以为不存在的窗。从刘昆的这扇窗口看出去,大千世界弥漫了忧心忡忡的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5e1ceb332852329db243b4346ab2b54a.png

纸本设色

86cm×68cm 1982年

在青龙县写生时,刘昆创作了《瞧》,这幅作品虽然是国画,但带有油画的质感。

之后几年,刘昆被调到承德热河画院,避暑山庄里从前乾隆的书房变成了画室。他受过系统的美术高等教育,又有着扎实的基本,这让刘昆年轻时就脱颖而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1ad5e8d2cc93bc0b215466b0f998a929.jpg

《一曲古老的歌谣》 纸本设色

165cm×169cm 1990年

1990年,《一曲古老的歌谣》在刘昆笔下诞生,画中的牧羊女静静地聆听着、凝望着,营造出“一曲古老的歌谣”的深邃意境。与其说刘昆在画女孩和荒野,不如说是在画他自己。这幅作品将他这一时期的经历提炼在画中,有希望,也有迷茫,是他心灵的传记。

这幅作品是刘昆画风变革最初的代表作,也是他艺术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刘昆遇到了自己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位伯乐——刘勃舒。当这幅充满浓郁西北乡土风情的《一曲古老的歌谣》展现在刘勃舒面前时,他被深深的吸引,不久便向承德画院提出借调刘昆来研究院进行一年绘画创作。一年后,院里又向文化部正式打报告,破例将刘昆从外地调入中国画研究院。

刘昆常说:“能从一个地方画院来到中国画的最高创作研究机构,刘勃舒先生对我有知遇之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eae79337f689a5b1049e37a4500f8116.png

《秦风》 纸本设色

91cm×93cm 1992年

调入中国画研究院后,刘昆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秦风》是刘昆初到中国画研究院创作、学习时的作品,人物形象以真实的质量感取胜,笔墨丰富而深沉。

他经常思考:“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人,如何将自己置身于现代的文化环境中,使观众从画家作品的语言形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个性存在,并从相似的心理感受中,获得思想与感情上的共鸣,对重新认识当代水墨画的现代化和个性化并掌握其生命结构规律极为重要。”

也正因此,刘昆用新的图式语言,传承了传统的笔墨精华,逐渐形成了个人的风格。

寄情于自然 通过绘画表白心灵

当大家认为刘昆可以在中国画研究院充分施展才艺的时候,39岁的刘昆在一次写生后,被查出患多发性骨髓瘤,同年6月又确诊了急性胰腺炎。专家曾断言他的生命最多只有3个月,经历过多次大剂量放疗和化疗,忍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

在疾病面前,刘昆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内心极大的坚忍,他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一次又一次战胜病魔,实现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出于对美与爱和智慧人生的追求,我尽可能的工作着,从不敢懈怠,同时体味着创作的快感”。在治病期间,刘昆身体状况稍有好转,就会外出采风写生。他将精力转向山水画创作,追求情景交融之境界,寻求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并着力于将传统笔墨融入到现代人的话语情境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2d1a2f9f3635fc5465046d2b8297e009.png

《梦回赵家沟》 纸本设色

118cm×123cm 1998年

《梦回赵家沟》创作于1998年,是刘昆患病第一年的11月,也是刘昆初涉山水画的代表作。苍凉浑厚、朴实无华的西北风情跃然纸上,有一种难于抵抗的力量,像蓦然看到了故土,让人陡然牵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00909f080d632d79763cadb2fc897e13.png

《高昌遐思图》 纸本设色

96cm×120cm 1999年

“一种古老的文明随着沧桑巨变而成了永远的梦幻,但留存着人类遗迹却穿越世纪的风雨,永恒地向今天和未来传递着神秘的讯息和无限的遐思。”这是刘昆在1999年创作的《高昌遐思图》中写的一段题跋,抒发着他对人生和历史的感叹。画中山水、人物交融,洞窟中的壁画人物与黄沙厚土上的山峦浑然一体,矗立于天地之间。

“‘情’‘景’交融之境,乃山水画所寻求的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自然界的一切形态或人造文化景观,决不等于艺术品。画家必须以文化的情愫去观察、感悟自然,并透过对这些自然遗存信息的遐思,提取人在这种情境中的生命需要和精神追求,再以独具个性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刘昆认为:“借景抒情,寻找新的精神取向,以此向观众传递着画家对自然与人的思考和窥探,才是画家创作的真正使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f23bd83b1c0c3296916bfffc8ce0fb21.png

《无声说妙谛》 纸本设色

68cm×68cm 2003年

一次五台山之行,刘昆与佛结缘。此后,他参观了许多寺庙,有了许多感悟,萌生了将佛教的内涵融入中国山水画中的想法。接下来他便创作了一批以佛教题材内容为的山水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06577482ebe7da9405d280efc5d8dc40.png

《晨钟暮鼓悟真谛》 纸本设色

136cm×68cm 2003年

《晨钟暮鼓悟真谛》是刘昆根据在五台山居住期间的感悟所作,高深莫测的意境、奔放自由的用笔,是刘昆的得意之作。这幅作品颜色突出,从作品中丝毫感觉不到这是一位在与死神搏斗的人所画。

时代的 “一束直抵心灵的光”

“不敢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豪言壮语,但绘画之于我,已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爱绘画,就如同我爱生命一样”。

刘昆与病魔抗争十九年,病痛摧残着他的身体,但他的作品所释放出的“精气神”充满着活力和激情,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画以西部题材为主,曾先后到过内蒙古锡林格勒大草原、雪域西藏、帕米尔高原、沿着黄河而上直至它的源头……这些都是他创作的“养分”,激发了他创造的欲望。他的人物画创作呈现出与山水画融合的特点。正如万新华所评价的,他用山水笔墨的厚度表现人物,用人物生命的灵性再造山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d9aa09b7c6dd04969dee1e61fc292a3d.png

喀什作坊》 纸本设色

142cm×116cm 2001年

2001年,刘昆多发性骨髓瘤复发,第二次做骨髓移植手术。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喀什作坊》,将中西两种造型理念贯通于一,用坚毅深沉的线条和凝重叠加的墨彩,表现着岁月的沧桑和对生命的礼赞,画面充满了敬意与温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83b127cae0763dd989ad46605ad6bedc.png

《帕米尔风情》 纸本设色

124cm×125cm 2007年

“我用绘画来亲近人。我不是在创造图画人物或者图画场景,我是在纸上探讨他们会是怎样?为什么是这样?当他们最终变成某种样子常常让我吃惊。面对一幅完成的作品我会身不由己地踯躅,绘画和生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真实、生动的人与图像是什么关系?我不好回答,因为这是复杂的艺术理论。可我知道自己的结论——绘画具有把人性从概念提炼成视觉形象的能力。当然绘画能做的不止这些,可我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刘昆做了大量中西绘画的嫁接与融合工作,如《康巴人》、《唱晚》、《帕米尔风情》、《走进塔什库尔干》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c423b20c38fbeca4952dd1e21e94899d.png

走进塔什库尔干》 纸本设色

173cm×123cm 2010年

刘昆曾说:“用坚毅深沉的线条和凝重叠加的墨彩,刻绘着岁月的沧桑和对生命的礼赞,引导读者去关注 ‘民以食为天’的主题,没有刻意的渲染,在光与色中劳动人民享受美食时的神致和意绪笼罩着整个画面,从人文关怀出发,全神贯注地刻画西北大地普通人的真实人性,强调人情的流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塑造出血肉丰满、坚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ab8bd0b5974c72d4befecb55fe323f5d.png

《竹林七贤》纸本设色

123cm×245cm 2012年

刘昆有很好的写实油画修养,在不同方式里来去自如。他画了很多花卉、动物等题材的创作,传统的入画题材也被他赋予个性化但不越常规的优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612118f8c9234496a8cb7258dd1a8aa1.png

王维诗意》 卡纸设色

直径44cm 201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1cfa829403068c70e8529efdbf8754d7.png

《大兴麋鹿苑》 纸本设色

178cm×95cm 201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a3497498207f3509b4eeb9eb247ea294.png

《巴扎美食》 纸本设色

178cm×190cm 2014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1b6931c73f4082687ea05603df00f335.png

《北齐石刻造像》 卡纸设色

50cm×50cm 2015年

2016年,刘昆的病情已十分严重,他还坚持去新疆写生。他扎根生活,用平实朴拙的绘画语言,描绘着鲜活的生命,传递着对绘画的“热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ce784468a4c4d30a1273eae6bfcba69e.png

《赛牦牛》 纸本设色

144cm×362cm 2016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6/18f4aa21aaebe390f94de6d4a7b52a06.png

《赛牦牛》 (局部)

结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虽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却是真知灼见。中国画的本性就是‘见’与‘识’的表现,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我来说,从心迹展开的绘画必然连接着广阔的人间。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点一滴的所知所识会潜沉成绘画的理由和动机。我期待自己的艺术成为这个时代的一束光线——用人心去见证人心,让自己的作品具有抵达更广阔心灵的力量”。

刘昆深爱着艺术,用绘画呈现至诚至信的心灵图象,也印证了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艺术是无限的”。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