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中国古建筑营建与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
2023-07-11 21:54:13 未知
2023年7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大匠之手泽 年代之磋磨——中国古建筑营建与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在恭王府博物馆举行。
研讨会开幕式由恭王府博物馆副馆长王静主持,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冯乃恩致开幕辞。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官式建筑营造技艺(恭王府)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一直秉持着“尊重历史、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原则,此次研讨会主题是“古建筑营建与保护”,是恭王府博物馆创建四十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作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的中国古建筑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古建筑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古建筑的保护修缮需要继承传统工艺和技术,同时部分古建筑在活化利用时又要适应某些现代需求,要兼顾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古建筑的营建与保护工作不仅意义重大,也需要社会大众共同努力、不断深入、积极交流、广泛传播,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研讨会学术报告环节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郑子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共分享五个学术报告,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孔祥星报告题为“营造学社测绘恭王府老图纸的复原及利用”,通过现有的恭王府及清代王府历史照片和资料,介绍恭王府府邸内檐装修(尤其是1937年之前)的特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查群报告题为“永乐宫迁建与保护研究”,以永乐宫迁建工程为例,讲述它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大型综合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经典成功案例;故宫博物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彤报告题为“宋《营造法式》的建筑图学智慧”,提到林徽因曾在梁思成著作《清式营造测例》绪言中总结了中国古建筑的精髓,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规模化的设计,以及带有斗拱的木架构,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所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顾军报告题为“赵州桥保护与修缮”,通过对隋、唐、宋、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史料记录研究,讲述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桥”的赵州桥是如何保护与修缮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永昕群报告题为“典型长守——中国古建筑模型的源流与传承”,综述中国古建筑模型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技艺的建筑文化遗产,不仅为古建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在当代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上报告分别从测绘、图学、模型等基础研究,以及与本次展出模型相关的重大保护工程项目实践出发对中国古建筑的营建与保护展开了深度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为“学术恭博”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在现场交流环节,传统古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高校学生、志愿者等齐聚一堂,对当今现存古建筑的研究、现状、传承与保护等进行深入交流。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