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木曦画廊迁址 新空间推首展“第一次发问:何以抽象?”

2023-07-14 17:02:09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4a5f1590b8f276e47d676e68288c8831.png

2023年7月8号,“第一次发问:何以抽象”在木曦画廊新空间开幕。这是其迁址长宁区锦明大厦后的首次展览,由徐薇策展,共展出六位中国抽象艺术代表艺术家周长江、冯良鸿、燕飞翔、周阳明、丁设、张帆的22件作品。六位艺术家们用各自的理解和方式呈现出个人心中的抽象艺术,从视觉到灵魂尽可能地展现出内心的真实状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ea200415869e102dbe27019d13ee8807.png

从左至右:艺术家丁设、冯良鸿、周阳明、周长江、燕飞翔,策展人徐薇,木曦画廊主萧莲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f98dea03c0b0a2d2cedaeeeeb0ab88a2.png

一张画布上布满了颜料,却可能毫无真正的“色彩”;

一张画布上布满了痕迹,却可能没一笔真实“笔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b24228c4e875fd1170b969794b1d0e04.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c77383da29c8827317872785d56c67c2.png

这样的表达,并不旨在营造所谓抽象艺术的神秘与高深,但它却是一些艺术工作者心照不宣的默契,它显然难以用数据标示出精密的标准,乃至也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大致勾勒:就像即使能背诵糖和盐的化学分子式,但对于一条从未尝过的舌头而言,甜和咸的滋味永远是一个谜。

只因为:艺术是感受的艺术,而不是耳朵的艺术,头脑的艺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e0421e5156fa812b167c5897918060d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13ac12c55d5112095642f66b82bbf53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59b78f897b6232eab318ae012e2a3e7f.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3878ca967abd8da99e527c14906aa0b6.png

但“感受”是否需要教化呢?站在一幅马列维奇的抽象画作前,理论家W.J.T.米切尔试图说服他13岁的儿子这并不仅仅是方块而已。这是一个抽象信徒试图说服非信徒的典型场面,当一块方块承载了资产阶级式的高雅联想,抽象艺术依然肩负着格林伯格注入的革命任务:以艺术的高度“纯粹性”来战胜“媚俗”。而那些企图令高雅成立的深奥难懂的哲学理论,压制着“未经教导”的观众,他们没有资格谈论作品,只能带着神秘的敬畏和沉默来对待眼前的画,所有微妙的,有学问的闲聊,成为了有资格言说者的私有资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05d5b36de8beefe3f738ddeef0e16480.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6d729f373c8d68d00de4b7548a6db232.png

在观看抽象的领域,“眼见为实”(seeing is believing)渐渐成为“所信即所见”(believing is seeing) 。但事实上,抽象绘画的感受体验是瞬时的,是被定格在空间的某个时刻的,它不存在需要破译的时间次序,绘画是被看到的,不是被听到的。

当诠释只为填充艺术的空洞,语言和理论就是一种艺术的污染;当观念成为极权式的唯一真理时,创作观念就是创作者自身的障碍。借用鲍德里亚的拟象概念,前者是一种“佯装”,而后者是一种“仿真”,无论是有意而还是无意,这两者都塑造了需要去臣服的权力圣殿,可惜这是一座伪神的圣殿,而伪神自己甚至浑然不觉。抽象的“原教旨主义”看似纯净与崇高,但脱离低级趣味的无染行至尽头,却是至上主义般的无情与灭绝;被情绪和感官推动的力量近乎率真,却因无根而幻灭不定,易坠入观念与欲望交织的混沌迷局。永恒坚固的究竟是什么?而又是什么在顺其自然?在坚固与流变的张力之间,在不断放下又不断重新拿起的锤炼之间,那赤裸灵魂不断翻腾留下痕迹的世界,是否就是那个被我们暂且命名为“抽象”的存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2a1848fb934e3628a58c1172db2964ad.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7555b2474b8986c01634b4f60a7ca1bc.jpg

抽象不是目的,抽象是一个过程。如果这是一个诚实的过程,这必然是一场企图接近真相和超度自我的精神接力。在本次展览中,当我们近距离感受每一幅作品,这显然是不同时代中的个体灵魂在挣扎努力后留下的痕迹:周长江、冯良鸿、燕飞翔、周阳明、丁设、张帆,这些跨越50-70世代的艺术家在画布上诚实践行着“抽象”这个不断向本质发问的动作,无论是以绘画自身为方法探求本质、还是在构建与湮灭之间、古典与当下之间寻求隽永,抑或推演超越绘画性的真理公式,答案已没有问题重要,而这持续的行动,是动人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1181757fbc2add876df7ac7f70915ce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4d0c92b528b514df338d01dba7f47f1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51ff65db494c5206c7708048b90b632f.png

抽象不是一个狭隘的绘画概念,任何概念都有着被利用和污染的风险。抽象是一个动词,一个企图认知真相的动作。如果抽象是一场从灵魂本质而起的行动,这场行动是否已经离题太久,背负的杂物是否已经太多,我们是否还能如站在起点时,如幼儿般无知地第一次懵懂发问:何以抽象?(文/徐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e2ffdb54f665bcc0f68a81a996ec3f22.png

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8月22日。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