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班结业汇报展:以师带徒 植根传统 而后创新
2023-07-17 09:40:14 王丽静
“卿所进墨迹并古画,复遍看览,俱是妙笔。”这是来自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的一句话。
妙笔,历来是形容书画技艺高超的词语。李白少时,做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尽显,名闻天下。“妙笔生辉”更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期许和祝愿。
7月6日至7月26日,以“妙笔生辉”为主题的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生结业汇报展在通州区宋庄清和书屋举办。展览汇集山水、花鸟、人物、油画四个画科12个工作室的74名学员作品,凝聚着北京画院艺术家们的悉心指导,也呈现了学员们的艺术探索和艺术积累。
展览现场
北京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从建院之初就一直坚持创作、研究、教学的办院宗旨和初心,致力于艺术人才的培养。
建院60多年来,历经几代人薪火相传,北京画院的教学体系日益完善,教学队伍成熟丰富。依托雄厚的画家群体、深厚的学术资源,以工作室项目制的教学模式,相继举办不同规模的进修班、研修班和高研班,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中国画、油画专业人才。
在过去几十年培训中,许多学员在顶级展览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本职工作中提升了业务能力,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展览现场
此次北京画院2022级研修生在结业汇报展中的集体亮相,不仅展示了学员们在这一年学习中取得的成果,也更加肯定了北京画院的教学模式。
在展览现场很多学员表示:通过北京画院的学习不仅对绘画的理解更深了,而且对构图和色彩等都有系统的学习和认知,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知道如何去发力。
展览现场
▋以师带徒
师徒传承的教学模式是中国五千年教育留下来的宝藏,徒弟在师父带领下进行学习,师徒之间优势互补可以创造出普通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1958年,北京画院开设了第一届业余进修班,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师带徒”教学方法。从最初每年招生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北京画院的艺术教育培训在传承经典、培养人才方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展览现场
不同于统一制式的学院教育,北京画院“以师带徒”,尊重每位学员的个性差异,根据学员的独特个性和整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法。画院很多老师是传统文人的人生方式,在传授学员知识的同时也帮他们打开了一种生活方式。
“以师带徒”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关于老师绘画理念、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内涵在艺术中的传递,而这恰恰是中国画的根本。
展览现场
正如北京画院书记刘宝华在展览现场所讲:老师们在教学当中,不仅传承着技艺,更重要是在传承着中国的文化。老师和学员之间相互成就,老师在教学当中也在修行自己的技艺,也在不断自我提升。
同时刘宝华书记还提到了,北京画院历时3年,制作的《技与道——北京画院画家系列专题视频》,记录了北京画院画家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学术思考、艺术创作与教学传承,使美术界与社会对北京画院画家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全面展现北京画院的创作和教学风貌。
▋工作室制
北京画院采用“以师带徒”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此次展览就是以工作室为单元进行划分,展示了12个工作室不同的风采。
高磊 《入佳境》178×96cm 纸本 王培东工作室
肖建光《蕉心翠展》180×97cm 纸本 莫晓松、李雪松工作室
工作室的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室环境不同,打破了传统授课思维的制约,老师们会根据学员情况和教学需求来设定不同的教学场景,更能凸显学员的主动地位,也进一步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理论类的教学与具体的创作实践相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具象化。
老师和学员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在聊天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帮助学员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高了沟通的频率和效率,加深了彼此了解的程度,更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能更好地帮助学员确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发展方向。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员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可以直接在创作过程中完成学习,能够更好的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特长完成创作。
王祥 《往事之二》50×50cm 油画 白羽平工作室
杨树林《远方的白云》50×60cm 油画 马琳工作室
在工作室的教学方式中,学员除了可以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还可以近距离感受到老师的技法、修养与绘画技巧,也容易在耳濡目染中与老师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更能在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中理解艺术。
很多学员毕业后还会经常到工作室与老师沟通交流,久而久之,双方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师生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彼此相互理解信任,真正实现了“以师带徒”薪火相传的目标。
▋因材施教
北京画院研修班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学习经历,创作水平各不相同,年龄跨度也比较大,学员中有二十几岁的,也有退休的。面对不同情况的学员,北京画院的老师们会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发挥学员的个体创造力,进行逐步引导和提升,让学员寻找到个人的艺术方向。
袁媛 《若虚》96×196cm 绢本 郑雅风工作室
任杰《聚焦北京》150×120cm 油画 李江峰工作室
朱冰 《枇杷寿带图》197×137cm 绢本 方政和工作室
“我认为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是一个分享的过程,老师将自己所见的归纳出来分享给学员,大家因分享而受益。”北京画院教委会副主任方政和表示:教育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工笔画更需要耐心,老师和学员在耐心中,慢慢去寻找教学中的平衡点。
方政和在教学中侧重从大方向去引导学员,如临摹宋画,通过写生去印证宋画的格物致知,然后通过实践再来印证宋人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去了解艺术的基本规律。在创作中,他会训练培养学员的发散性思维,并根据学员自身条件发挥长处。
张一 《谁解春意》80×57cm 纸本矿物色 孙震生工作室
张玲 《姣姣清溪出云山》180×97cm 纸本 徐卫国工作室
伏应科《意摹前人笔意》180×90cm 纸本 买鸿钧工作室
北京画院的教学是从创作开始的,学员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在这种状态下去解决问题,更直接、更直观。北京画院画家白羽平在教学中站在学员的角度去引导和启发,针对每一个人的不同,在技法、修养、创作经验、社会经验、想法等不同层面上进行教学,鼓励学员大胆探索和创造,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作力。
刘芳 《拟古人物》180×34.5cm 纸本水墨 怀一工作室
张燕《游园记》180×98cm 绢本 郑雅风工作室
李唐英 《雍雍鸣雁来,灼灼酸枣红》101×187cm 莫晓松、李雪松工作室
北京画院画家马琳表示: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一个跟随的感觉,根据学员的思想状况来发现他们的优点和优势,这也是北京画院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点。他的工作室以油画创作为核心,注重建立有意义的审美态度,围绕艺术实践的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质,创造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与表现内容。
任格 《午后》100×150cm 油画 李江峰工作室
韩建南《秋雨—思归》90×50cm 纸本矿物色 孙震生工作室
田树兴《坦培拉之恋》60×50cm 油画 马琳工作室
“他们到工作室的第一天,我就会告诉他们要做自己,这是他们的第一步,也是从事艺术最终要走的路。” 北京画院画家李江峰会让学员选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引导,培养原创能力,帮助学员形成自我艺术风格。她会针对每位学员的问题一个个解决,她曾说过“画画最快捷的方式同时也是最笨的方式:一笔一笔的完成,一张一张的完成,一批一批的,一年一年的,可能就是一生。”
韩昕灼 《小憩组画》40×50cm×4油画 李江峰工作室
卢炯坚《幸福市场》96×180cm 纸本 莫晓松、李雪松工作室
孔宪江《沐秋》160x45cm 方政和工作室
王燕红《贵寿无极》68×136cm 纸本 王培东工作室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是北京画院画家孙震生对学员的要求。他在教学中会设置一段时间的临摹课,让学员临摹传统,临摹西方的一些素描,领悟和学习其中每个细节的表现手法和意图,慢慢体会和消化,然后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在创作当中提升自己,慢慢寻找自己的风格。
持续传承与发扬中国艺术精神,植根传统,而后创新,是北京画院对每一位学员的期望。
田瑚 《玉云凝盼》180×69cm 纸本 莫晓松、李雪松工作室
姜钰娜 《晴》60×90cm 油画 白羽平工作室
何楠 《润物先生—凝视之一》60×80cm 油画 李江峰工作室
严华 《晚风徐徐暗香幽》180×92cm 纸本 莫晓松、李雪松工作室
结语:
齐白石曾说:“耐得寂寞,百事可做。”艺术之路注定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而学艺之路必然要经受历练、经受考验。
正如北京画院对毕业学员的嘱托:在万人喝彩的地方仍然谦虚恭谨的努力,在无人问津的地方持之以恒的努力,不忘初心,耐住寂寞,不断的超越自我,披荆斩棘,创造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