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曦云评姜淼:返魅通灵-姜淼的超验世界
2023-07-22 11:16:54 未知
展览名称 | EXHIBITION
异在之维 | The Dimension of Otherness
艺术家 | ARTIST
姜淼 Jiang Miao
展期 | DURATION
2023.07.22 - 08.19
地点 | VENUE
白石画廊北京 Whitestone Gallery Beijing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七星东街
Sevenstar St.(E), 798 Art District, No.4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返魅通灵:姜淼的超验世界
文 / 杜曦云
一百来年前的日本人中江兆民把Aesthetic 翻译成“美学”后,被现代汉语沿用至今,但“感觉学”更符合 Aesthetic 的本意。“美学”的实质是感觉学,“艺术”的实质是“感觉术”,艺术家是围绕着感觉来做工的人。艺术作品要想吸引人、打动人,要以美学趣味/感性魅力为先导/诱因。
艺术有很多功能。最低功能是装饰美化。更高的功能,是参与到时代、社会的话语氛围中,表达对很多具体问题的看法。中国古人称之为:成教化、助人伦;当代语境中称之为:介入社会、文化政治。还有许多艺术作品,可能被认为在人类和宇宙的事务中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这种神奇的力量,可以称之为与造物主同在(Be with God)、通灵入神,天人合一……这是艺术的最深邃价值所在,从原始人的艺术开始,从古至今一路延续下来。事实上,“艺术家”这个职业,就是从原始社会的巫师、灵媒逐渐转换而来的。
姜淼的作品,对视觉魅力的把握能力显而易见,形色氛围中洋溢着饱满的感性能量,吸引人驻足留连。还有驾轻就熟的造型能力,丰富繁杂的各种形象似乎信手拈来,轻松到位。这种视觉才华,和天赋明显关联,还有旷日持久的反复锤炼。
姜淼《分生No.1》
122.0×122.0cm | 黑白木刻 | 2009
姜淼《分生No.7》
120.0×120.0cm | 黑白木刻 | 2014
姜淼《分生No.9》
60.0×45.0cm | 黑白木刻 | 2014
视觉才华和表达欲望的驱动下,姜淼很多产。她的作品至今已有多个系列,各个系列之间的形态变化很大,似乎截然不同,彼此相异。但它们其实都在表达艺术家在“灵”这一维度的体验和领悟。在祛魅的时代,这偏偏是她的敏感区,长久徘徊,魂牵梦绕,心有所得,应之于手。流年似水,峰回路转,人生在其中跌宕起伏、感慨万千,有意无意之间,“灵”成为她作品中不变的母题,一路铺陈和延异至今。
人们用“灵”(Spirit)这个词汇来指涉难以思议的奇妙能量:非物质,却创造和驱动物质;不可见,人却能通过可见之物明白、看见。“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自从造天地以来, 造物主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第一章) 道不远人,回到日常经验中:外科大夫做多少例开颅手术,都看不到“思想”;但每个活着的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有思想的。
2003-2015年,姜淼创作了大量木刻,石版,油画和水墨作品。出色的造型能力、单色的视觉张力、超现实主义的语言方式,释放着她涌动流变的感悟。这些感悟指向她的心灵状态,以及她所体验到的别人的心灵状态。世道是人心的外化,真诚的感受自我内心,敏锐的观察世道迹象,可以逐渐认清人的心灵属性和状态、方向。这些视觉魅力饱满的作品,旺盛的欲望充塞其中,发酵出粘稠、痉挛、乃至污浊、狂乱的幽暗气息,扭动蜿蜒、起伏波动,凝聚或弥散,寻找各种可能……
姜淼《文明》
120.0×130.0cm | 布面油画 | 2014
姜淼《时间逝不去的意念No.1》
120.0×90.0cm | 木板丙烯刀刻 | 2016
洞察人心深处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到:“一部真实的自传事实上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对他自己说谎。”(《地下室手记》)“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一切隐私描述一番,不但不怕叙述他害怕说的事以及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对别人说的事,不但不害怕讲他怕对好朋友们讲的事,甚至也不害怕讲出他有时都不敢对自己承认的事,——那时候世界上就会臭气熏天,把我们全都给熏死。”(《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但艺术的感人之处,首先就在于真诚性,然后是真理性。作为一种表达方式的艺术,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引导艺术家在表达过程中尽情释放自己的真实状态,乃至日常生活中秘不示人的状态。姜淼耗时十几年纵情转化出的这些作品,正因为不掩饰、不伪装而触动人:滚滚红尘、扰攘人世中,幽暗力量时常主导人心,尤其在这个加速剧变的时代里,诚实的扪心自问时,哪个人的内心不是波澜起伏、瞬息万变?艺术家越是真诚的表达,越能提供一面面显露真相的镜子,让观者在对照中自审,品咂各种相同与相异,心有戚戚。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 敏感者会更早领会到浸透世道人心的幽暗,但寻找光明又是生命的原动力。个人经历和命运之手的奇异互动,让姜淼逐渐从幽暗中释然,转而营造光明之境。2010年后,她用色彩丰富的油画来表达对生命和处境的新感悟,系列作品《万物生灵》和《水·界》从心灵中浮现出来,行诸笔端。
《万物生灵》是对生机勃勃的复杂世界的歌颂。艺术家身处都市、神游八荒,将湖海山河、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和友善之人亦真亦幻的组合起来。万物和人的关系不是对立、撕裂的,而是和谐、互助的。这种关系,在现代性兴起之前的遥远过去,曾经是事实;在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类试图逃遁到“元宇宙”(Metaverse)中去的当下,似乎是无法挽回的昨日旧梦;在无法测度、充满未知的将来,能否重新恢复,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人类的能力非常有限,冥冥中自有天意,远在我们的认知之外。在一个早已“祛魅”的现代世界里,科学成为新的宗教,姜淼却如同一个“退步者”般故意“返魅”,这是非常个人化的选择,和她的信念息息相关——是自我安慰,还是获得了独特的启示?
现代性的“祛魅”要斩断并清除人们内心对于世界运行的内在神圣秩序的依赖,并将人们从这种与神圣秩序的联结中驱逐出去,使人在理性社会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安顿之地。“祛魅”确实有效清理了传统社会的一些痼疾,但也使人陷入新的迷茫和狂热之中,祛魅尽头所抵达的,是虚无、冷寂、荒凉、贫乏。
提出“世界已被祛魅”的马克思·韦伯同时谈到:“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是因为世界已被祛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最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入了个人之间的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
姜淼《万物生灵 No.13》
85.0×100.0cm | 布面油画 | 2015
姜淼《水· 界 No.28》
120.0×190.0cm | 布面油画 | 2020
《水·界》是《万物生灵》的自然过渡,姜淼果然走入了更加超验的领域。她的画面,是一幕幕神秘图景,盆腔般的山峦异色纷呈,承载着汩汩水流,涟漪、气泡四面八方扩延活泛着,各种能量被孕育、滋养、结晶、相互效力……据姜淼自述,这些画面和她的梦境、想象息息相关,在这种幻梦交织、逼真呈现的状态里,她回到了“艺术家”这一职业的古老源头:灵媒。她画面中的万物皆有灵性,她则是灵性信息的接收、转译者,将泛灵论的念想和当代美学结合起来。
随着世界观的继续扩展和灵性之维的不断开放,姜淼关注的主题更加宏阔,手法更加自由,泛灵论的信仰倾向也更加明显。从作品中的形象、符号、气质来看,她的思想来源主要是佛、道,尤其是佛。《游走的钥匙》、《始基之轮回》、《天眼》、《无限与永生》、《正觉》等系列作品,源源不断的产生出来。这些气势浩瀚、形色璀璨的作品,来源于她自己的心灵。在和自己的对话过程中,画面应运而生。
姜淼《始基之轮回2023.4.2》
直径126.0cm | 木板丙烯刀刻 | 2023
姜淼《无限与永生.20221120》
126.0×230.0cm | 木板丙烯刀刻 | 2022
儒释道合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人的“本性”和宇宙间奇妙无比的灵性间不存在不可跨越的界限。人经过修行,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个人通过和自己的深心交流,来接受深心的呼召,超越经验世界的自我。这种追求的目的和方法,可归为“自力拯救”或“内在超越”。“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切莫错意。”(慧能)
这里的假设是:人的“本性”是完满自足的,“本性是佛”(慧能),是“无限智心”(牟宗三),潜藏于内心最深处,但在平时被表层经验遮蔽、束缚、迷惑。于是,人追求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来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让它在开悟的时刻解脱出来。那些时刻,就是人和自己“本性”的合一,也就是“天人合一”。这时,“人虽有限而无限”(牟宗三)。
姜淼也在和自己的深心交流中寻找宇宙、生命的答案。这些主题宏大、元素繁多的画面中,S型曲线是万有之源,以它为发端,螺旋形不断扩散,衍变出各种秩序,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些秩序,与思辨有关,组织、廓清纷繁复杂的绘画元素。那些璀璨层叠、流光溢彩的刀痕,则是偶然的产物,与命运互动、与契机同工:每一天,她根据自己对阳光、空气、温度、风等的感觉,涂抹出特定的色彩,第二天再被新的色彩覆盖……当刻刀挖下去时,露出的色相和色层,艺术家自己都无法预料。必然和偶然、已知和未知、控制和释放之间的张力,共构着她的超验世界。
幽暗过渡到光亮,单色异变为多色,姜淼轨迹有序、层次分明的美学语言,转化着她不同时期的灵性感悟。灵性感悟是超验的,和终极信靠密切关联。在终极信靠方面,信就是信,不信就是不信,人与人之间是无法彼此妥协、相互商榷的,这是“文明的冲突”的根源。姜淼将她的超验感悟表达出来,表达的过程又继续激发她的感悟。这些超验的感悟,在有相同信靠的人之间是可以沟通、共鸣的。某一天,假如她有了和现在大相径庭的感悟,那是终极信靠的改变。
2023年7月3日于北京
杜曦云,1978年生,2000年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上海昊美术馆副馆长、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
曾策划多个展览和项目,近期包括:赵半狄的小窝(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顺德、青岛、成都、常州、郑州……2020年至今);我与博伊斯·王广义,上海昊美术馆,2021;确实中的冲击:上海首届全球 NFT 加密艺术展,上海西岸·油罐艺术公园1号罐,2021年;我与博伊斯·尹秀珍,上海昊美术馆,2021;我与博伊斯·赵半狄的小窝,上海昊美术馆,2020;联合构筑,苏州金鸡湖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杨振中,上海昊美术馆,2020;我与博伊斯·周啸虎,上海昊美术馆,2019;上海文件:匀速运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2019年;蒙塔达斯:亚洲礼仪,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2018年;今日之往昔:首届安仁双年展,2017年;走向未来:马德里·北京音乐潮,塞万提斯学院,2017年;萧条与供给:第三届南京国际美展,百家湖美术馆,2016年;北京·798诞生纪(2002-2006),宋庄美术馆,2016年。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