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览预告|“ 绘事琐谈”丁天缺纪念展将在云上美术馆开幕

2023-08-04 16:11:02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19d5692416aae561527defed0f5b49f8.jpg

展览名称:“ 绘事琐谈”丁天缺纪念展

策展顾问:石建邦、李超、文德、胡昌茕

文献整理:丁韵秋

开幕时间:2023年8月5日周六下午三点开幕(需要邀请函入场)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

承办单位:云上美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文化艺术新街1704号)

协办单位:ICI LABAS 艺栈 、CCIFC中国法国商会、Capella Cultural Program 嘉佩乐文化计划、AFAP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WM ARCHITECTS法国米多建筑设计师事务所

为天缺公而歌——丁天缺纪念展序言

李超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历史长河,不乏艺术群体的星光闪耀。发端于西湖之畔的国立艺专的第二代,正是这样具有核心作用的代表性的艺术群体。谓其核心,在于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学术主体力量,赋予历史转型以中国之魂和东方之韵。以师生传承作为学术基点的第二代,随同其师,亲历并参与了历史的转型,见证了学院“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影响力。这种“为艺术战”精神气质,犹如血脉胎印,注定他们将学术抱负与艺术责任,与中国民族艺术的振兴命运相连,这种学院品格赋予了第二代独特的艺术生命力,这是他们奉献于20世纪中国美术可歌可泣的精神礼赞。

然而,对于国立艺专第二代的认知,实质上是“迟到”的发现。其中初始的引发点,是20世纪80年代本土现代艺术历史的关注。包括赵无极、朱德群等在内的海外军团。随之对应着那段风雨兼程的文脉历史,逐渐再度认知他们的师长林风眠、吴大羽、蔡威廉、方干民等诸多先贤的作为;也逐渐还原着吴冠中、闵希文、张功慤、丁天缺等诸多弟子的史实,他们含带各自的历史遮蔽,进入我们后学研究的视野。在还原与认知的过程中,我们不禁感佩他们在人生的磨难中不息保存艺术意志的坚韧,感佩他们与世界对话的艺术语言的前沿实验特质。其中丁天缺不失为一种特殊的呈现。——不管历史存有多少曲折与磨难,只要存有觉醒者所谓“怀有同样洁愿的人,无别离”的心智,就有高度和光芒的格局,就有再生和共享的未来。

丁天缺的艺术人生,是一段泪水与星光交织一体的“传奇”;更是历练自强而历久弥新的中国现代美术的“华彩”。而作为第二代的丁公的同窗学友,他们是相映成辉的命运共同体。如今皆为美术史研究中的一线名家,他们何以共同进入历史研究“胜利者的清单”,难道不正是这样高度与光芒吗?

随着行文的行进,思绪中涌现出30年来,陆续与第二代前辈交往的经历,对于国立艺专第二代的认识,从书本转为现场。90年代初为撰写《上海油画史》而专程拜访闵希文先生。1996年赴京,专程为吴大羽先生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发言学习。当时吴冠中、张功慤等第二代出席此会。他们为第一代的吴大羽而来,却道出了令人感动的第二代的情缘。四年前,我有幸见到第二代的最长寿的见证者张功慤先生。倘若吴大羽是一颗不可忘却的“星”,那么教学相长的相关师生,已经合成为独具光彩的“群星”。由此于三年前,完成了“看不见”的国立艺专第二代的初稿写作。

此稿再修订,自然来自今年丁韵秋老师以及她的朋友圈的支持与鼓励。在我接触到的三百多位中国油画名辈家属中,不乏拥有特别人文情怀者,丁天缺的侄女丁韵秋女士,即是其中生动可敬的一位。通过她之前组织和努力,加之朋友圈的齐心协力,2021年成为丁天缺的“苏醒”时间。——2021年3月13日,丁天缺回顾展在京开幕,这不仅是艺栈画廊的2021年首展,也是2018年末《梦里孤山——丁天缺艺术人生》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学界见得丁天缺遗著一书问世后在北京的一次重要呈现。2021年10月在杭州国立艺专旧址,西泠书画院举办《丁天缺诗词集》首发式暨学术茶聚。2021年年底。艺栈画廊迎来了年末压轴大展:丁天缺诗画展。此次展览是继“丁天缺诗词集”首发活动后,移至北京的再度亮相。通过对丁天缺先生的诗词手稿及绘画原作、版画的展示,向观众呈现其更加生动的创作成果。

跨越疫情困顿之期,2023年6月,我与团队在北京拜访丁韵秋老师,她又向我们呈现了她与家人共同整理与翻译的成果,《艺舟夜楫——绘事琐谈》,英文译本(with original Chinese script),这成为了丁老师与她的友人,在今年策划相关丁天缺艺术巡展的一个重要学术焦点。——2023年,孕育着为丁天缺“再生”而行动的高光时刻。

《梦里孤山》、《丁天缺诗词集》与“绘事琐谈”手稿,是丁老留给我们后学的学术遗产,是这位艺术先贤留给世界的珍贵艺术之物与历史之物,可以视作为国立艺专第二代的学术结晶,馈赠于画界与学林。今时,在国立艺专第二代渐行渐远于天国的同时,先贤的诸多精彩的话语与概念,凝聚其艺术创作与思想,化作历史的回响,令我们深味不已。在古今之间,在中西之间,作为艺术家的文化融合使然,丁老的相关的笔记,字语真切,呈现了视野的宽度和思考的深度。这是第二代先贤们艺术思想的又一次折光。

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代的艺术虽然各自发展有别,但是学院派的基因与影响,构成了他们艺术创作中的某些共性的呼应关系。比如时空结构的概括性、心灵世界的抒情性、中国意象的书写性。不过在第二代的艺术家之中,他们各自形成自己的艺术探索的风格化路径。从目前所见的丁天缺的40年代作品图像而言,对于形式表现的敏感与创造,已经呈现在早年的艺术实践之中,中后期跨越80至90年代,难能可贵地呈现艺术复苏的生命力,所作静物、肖像和景物,已经赋予多种变体与重构的探索迹象,相关艺术创作在空间构成、色彩表现与图像寓意等方面,体现传统守正与语言创新的互通与协调。再一次验证艺术创作中“新”的辩证理解与贯通。在传统深处提取创新探索的新元素,在国际对话的语境中彰显现代艺术的“中国时态”,——由此赋予丁天缺艺术的学术品格。其画风求新独到,个性率真而别开生面,又与第二代的创作面貌相得益彰,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时代标程的生动缩影。

文化传承有如生命纽带,牵连着两代艺术家“为艺术而战”的艺术历程。这两代艺术家群体的研究,其价值意义,已经不限于相关的校史研究的范畴,而逐渐移入中国现代美术历史研究,乃至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的专题领域。2023年的丁天缺纪念展,无疑形成了可观的学术拓展。而其中一个潜在的学术诉求,即为“丁天缺与他的时代”。这样的学术定位,赋予了丁天缺与第二代艺术资源的共生与兼容,构建了从本土出发,向世界述说中国故事的叙事语境。

与展览的策划团队相约同行,我们有所感悟的是,一个闪光的点,带动着华彩的线。由丁公天缺先贤引至国立艺专第二代先贤们,这样的艺术群体进入艺术史的研究对象,其相关的历史之物与艺术之物的复合,是研究得到持续而深入的重要关键。在这里,一代与二代皆有被遮蔽与碎片之残存境遇,相关艺术遗产的存世量或多或少,相关艺术文献著录率或重或稀,我们也十分愿意通过自己的学术积累与数据库的加持,体现近现代美术研究成果学术赋能的作用。由此可见,此次纪念展的巡展历程,将是一个学术与合作、互动、共享的社会美育的生动范例。经历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立艺专艺术家逐渐涌现,迄今形成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视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群体。几乎每一个生动的个体,都牵动着这一艺术群体珍贵的文化资源。今天,丁天缺纪念展再次显现应有的学术之光。

为天缺公而歌,——是为国美二代“无别离”而念的初衷;是对丁天缺艺术资源“再生”的期待;更是为优化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研究学术生态的献力。

2023年7月于千蕖堂

部分展出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47717132bf397eb3663c90e105c60d51.jpg

1980观音跳夕照80x7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f560bdd25a17c4b004952e12c5bc0932.jpg

1986溜冰女教练63x52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bf6f98886cca9dae4a1e5bdeaff05cf9.jpg

1990 花Flower  61×46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1b77e480e528ce60c1b4b8f69f934c65.jpg

1992剑门夜月《向大将军姜维致敬》86x58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11d757ae1b8b7481daab6339801595ad.jpg

1992小舞台(静物)65x50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11e036d94d2ae21b2cd80a4749e77da3.jpg

2006闲庭寂寞露华浓80×6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0edf3081aa2d92b882701849fbf53018.jpg

1999人生92x73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5f3546490022f90e076f1831403a798a.jpg

国画观音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88260c25b77696fff634e309093a0775.jpg

无题125 布面油彩 53cm×38.2cm 约1980年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