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刘中画说:还有11天,我就满1周岁啦!
2023-08-05 00:00:00 吴洋
溺在疫情蔓延的日子
面对这场席卷全球震撼世界的疫情,面对如此“完美”的病毒,我瞬间变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这种情绪在我近期的一组作品中被淋漓尽至的表现出来。我不在认为人类会有什么未来,更不又说什么美好的未来。世界静下来了,如凝固了一般,如死了一般。
从我近十几年的创作主题来看,对于一个宁静世界的渴望;对于一个纯粹,唯美世界的向往贯穿始终。我也试图把人放进画面中,但每每被果断的删减下来。人类消失了,地球还在,它比以往更加安详,更加美丽,从这点看似乎又不太悲观。
50年前,在我刚上小学,第一次听到大人们谈及未来世界时大致是这样的:人类将会登上月球,会有无人驾驶汽车出现,机器人会替代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等等……,无限美好的憧憬。50年过去了,现实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那么从现在展望未来50年后的未来世界时什么样?100年后又会是什么样?我认为非常可怕。对未来的恐惧并不是我的妄想,而是正向我们走来的现实。2019年在星加坡艺术科学博物馆开幕的名为“未来世界”的展览,清晰,详细的展出了科学家们预测夫来世界的样子。展览的文字部分时这样写的:
2019年之后的数十年里,随着生态,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变化逐渐展开,全球各地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征服和挑战。
21世纪中期,城市变得更加同质化,人类面对的问题不再受边境所限,不再因虚设的国境而相对可控,一个地方经历的困境会跨越海洋蔓延到全球,从而产生连带效应。
2060年,地球表面的居住条件越发糟糕,整个环境已不适合人类社会的生存,不得不考虑迁至地下。
2119年,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诸多沿海城市被淹,受灾社群不得不接受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海洋变成地球表面最主要的地质特征。
22世纪初,气候变化对气温和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变得令人瞠目结舌,海水的酸化和变暖导致大海成为水母的理想栖息地。
23世纪,在不见人类踪影很长一段时间后,地球表面的环境开始重现生机,返回地面的人们在那里找到很多不寻常的遗迹,以及令他们惊讶的考古文物。在全球很多地方,人们以这些文物为基础重建社会….…。
难道未来对于我们不可怕吗?之所以我抄录了这段文字,是我认为人应该有也必须有前瞻和自省的能力,科学家有艺术家也该有。随着这场疫情的到来未来的时间表在改写。
说真的,如果这段时间我不画画,满脑子就会充满“病毒”“灾难”等等无法自拔,所以必须坐到画架前,这组不幸被我拿来减压的作品我定名为《22世纪》。天空悬浮着巨石,大地广袤无垠,空气寂静凝重……。画这组作品已经不需要考虑用什么技法,不需要考虑用什么材料来画似的。每天对着同一个场景发呆,它好像就是22世纪的某一个时空,那么一切会是什么样子呢?--有水母在浮动,有鲜花在盛开。我只是在这场景中“强行植入”水母,花朵,甚至鸡蛋,培根等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个场景是在重复,在重复,这不断的重复能令我放松,而且这场景似乎有了很久了,现在把心拉回来,看到自己内心的呈象吧。
这飞花的世界还是很美,异常的美,花朵带着几分诡异,因为我无法超越人类对色彩的认知,大大影响了我抒发对22世纪的想象。我一直把自己的创作看成既不具象也不抽象,因为我所画的并非对现实的忠实描述,包括我喜欢画的花卉,它们已经是被程式化了,图案化了的一种符号,而我根本没有写生的愿望;同时也不属干抽象的,它们依然能与人们对物质世界中早已形成共识的影像相吻合。它们的直观呈现给人亲切感,也会成为人重新审视已知形象的诱因。可以说这种具象与抽象夹缝中的形式才是我的风格。
这段时间脑子乱了,疫情什么时候过去天知道。即使过去了,人们象溺水后得以喘息,但接下来的惊涛骇浪又如何得以逃脱呢?
也许该为地球庆幸,终于不再被这狂妄贪婪的人类掠夺;动物终于可以不再受人类无情的宰割杀戮……。唯有我们讲述的故事;创作的艺术;奉献的祈祷,才是与我们的过去密不可分的遗产,而我们也将带着这些记忆去往未来。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