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王仁华中国画作品交流座谈会回顾:亦真亦幻的艺术
2023-08-08 18:58:22 王丽静
从2000年王仁华的《窥探》获得“新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展”金奖开始,王仁华的画作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画中一位古典女子轻轻掀开帘子的一角向外张望,向往外界的美好,渴望自由,画面带有一丝苍凉感。画作构图看似简单,但很有韵味。她将古典与现代、个人与世界通过画作巧妙地连接起来,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王仁华 《窥探》
王仁华的父亲是一位设计师,曾参与安徽江淮大戏院的设计。她遗传了父亲的艺术基因,天生对艺术很敏感。她16岁,下放宿松,18岁上调东风塑料厂做检验员,后担任美术设计工作。1986年,王仁华正式转向了国画的研究和探索,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涉猎。
1996年,东风塑料厂解散,王仁华开始在家画画,她将设计理念融入到国画创作当中。1997年,她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这一段经历成为了王仁华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改变了以往的创作理念,开启了全新的艺术探索,创作视角和题材转移到了戏剧舞台,常去戏剧舞台的化妆间收集创作素材,于是就有了之后一系列的经典画作。之后,她的作品屡次获奖,频繁出现在各大展览中。
2006年,王仁华获得国家一级美术师荣誉称号。2008年,她被安徽省书画院破格录用为专业画师。
王仁华 《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
2014年,王仁华以汶川地震中一位失去双腿但用顽强生命去跳舞的舞蹈老师为创作原型,创作了《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画风唯美,繁花满地,白衣胜雪,一舞者飘飘若仙,体态轻盈的落在舞伴的怀中,眼神坚毅,淡施粉墨”,舞者柔弱的外表下是骨子里的坚强与执着,富有深邃内涵,她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内涵更吸引和打动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从王仁华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她内心的独白,也看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了她对人间的大爱。她凭借着对绘画的热爱,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桃李满天下。
座谈会现场
2023年12月21日至1月3日,“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展览于2019年开始筹备,历时五年,在今年年底终于可以与观众见面了。
随着筹备工作的推进,由安徽省书画院、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美术馆主办,雅昌文化集团、荣顺实业集团、中闰汉宇文化集团协办的“王仁华中国画作品交流座谈会”于2023年7月初在安徽省美术馆顺利举办。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王涛、安徽省原文化厅副厅长唐跃、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第六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杨国新、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安徽省美术馆馆长王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丁力等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交流座谈。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张煜为此次座谈会主持人。
座谈会上,雅昌文化集团数据互联网全国营销总监吴江峰介绍了展览的筹备情况,各位专家从王仁华作品的艺术特点、技法语言、情感表达及其艺术经历进行了深入剖析。
雅昌文化集团数据互联网全国营销总监吴江峰 发言
雅昌文化集团数据互联网全国营销总监吴江峰介绍了2023年12月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的筹备情况。
“亦真亦幻——王仁华中国画作品展”在2019年就已经开始策划筹备,历时五年,期间经历了三年疫情,展期也一直在调整,最终定档为2023年12月21日至2024年1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3、5号厅展出。
此次展览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担任策展人及学术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组成学术委员会与各位艺术家和专家针对王仁华的作品进行交流和探讨。
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张煜 主持
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张煜作为此次座谈会的主持人就王仁华的绘画艺术做了简要介绍。他谈到:多年来,王仁华在绘画艺术上艰辛探索,进行笔墨语言和情感交流,艺术境界的广度和宽度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源于她追求生命境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绘画艺术的真诚感化。她用独特的审美角度观察生活,提升审美格调,将心中的秘密敞开,让大家去看、去了解、去欣赏。
张煜希望通过对王仁华的绘画艺术进行各方面的解析,让更多的人了解王仁华。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 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简要分析了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现状,并表示王仁华的绘画在当下学术作用尤为凸显。
他谈到:王仁华虽然是女画家,但她的作品中不乏大写意的豪情义气。她将工笔与意笔有机结合,题材和主题别具意味,并不是简单的对现实中具体生活场景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也不是直接描绘现实中人物的真实姿态。她画中人物独特的造型来自于真实的生活,但与真实的动态又有较大的区别,这种新鲜的造型在当代绘画中非常重要。
她的作品主题不完全是生活诗意的表达,更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溯源。她从日常生活的题材中转跳为对文化的发掘,尤其是对徽文化的发掘,表达了自身所想,具有绘画的当代性。她借用了绘画中最典型的图像和京剧中的图式,有效地将它们转化为今天时尚女性的体态和品质,画面元素丰富。这些元素重新组合在画面中,形成了一种超越生活现象且具有文化深度的独特表达方式。在表意的方式上她的作品是丰富的,每位观众、每位批评家、每位艺术家在观看她的作品时都会得到不同的解读,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她的作品的容量很大,她在表现生活、表现时尚、表现当代生活的同时,又有很多非现实的生活元素。她会将这些元素自觉地反转到传统文化、传统徽派艺术的语言和符号中。
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涛 发言
安徽省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王涛表示:王仁华是第一个退休以后调到安徽书画院的画家。她的作品是生活阅历的体现,一点一滴的情感流露在画面中显示出了她对待艺术的真诚,也展示出了一种苍凉感。她在传统技法上有所突破,工笔画中有写意的情怀,也有她自己的艺术语言特点。
原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 发言
原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表示:王仁华作品的画面具有扮演性场景,人物具有扮演性状态,从作品中能感受到她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在扮演的角色中认知自我。她的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注重精神境界的表现。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 发言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很早就开始关注王仁华的作品。他表示:王仁华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辨识度,虚拟性强,看似是写实的,其实很多地方是虚拟的,超现实的。所以我们既不能用写实的工笔也不能用不求形似的写意来衡量她的作品。
中国画中比写意和工笔更深刻、更深层的东西是意象。意象就是中国人通过主观的、情感的、观念的东西来观照现实产生的艺术形象,是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所形成的结果。王仁华喜欢戏剧,戏剧本身是虚拟的、是意象的。在她的作品中存在着时空的交错,她把不同时空的东西自由调取组合在画面中,人物造型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在精致的描绘中呈现出一种虚拟感,一种超现实感。
同时,王仁华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观察方式、表现方式在体会和表达,将中国文化的深刻性、丰富性与视觉艺术的形象性进行了融合。在当代中国人物画界独树一帜,很值得研究。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教授 发言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教授对王仁华的绘画有一个总体评价:有规矩且不入套,自由自在,随心所想。所谓有规矩,即保持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联系,又能随心所想而非随心所欲。“欲”是欲望、欲求,而“想”是联想、梦想。王仁华的画充满着她的梦幻,既有现实的感悟又有超越现实的联想。在想象的世界里,她随心所欲。接着,郑工教授从两方面谈论王仁华及其绘画艺术。第一,他认为王仁华是一位纯粹的女性艺术家,但不是女性主义者,可那些典型的女性符号在她的作品中都能找到。如灯、镜子、花、编织的网状的线等在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包括用水去冲墨,在画面上形成各种痕迹与肌理。她富有女性的敏感,她善于用线,细细诉说。她善于观察,尤其对女性那前后顾盼、左右环视的姿态,把握得十分到位。王仁华笔下的女性形象有四个看点:一是眼神,二是手指,三是脚趾,四是身段。还有女性脸上的妆容,不是为了取媚他人,而是蕴含着一种人生体悟。王仁华的画有很强的叙事性,从一个细节转到另一个细节,从一个时空转向另一个时空,跳跃性强。这让人有些迷糊而且总在想,她那绘画的内在叙事逻辑在哪里?第二,他认为王仁华是一位很有天赋的艺术家,而且她成功了,接连获得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奖。她的从艺经历可以成为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
第六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杨国新 发言
第六届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杨国新表示:王仁华是一个用感情作画的画家,每一幅作品都体现出了她对人文的关爱、对历史的尊重、对生活的感悟。她将内心的情感通过作品传递给了每一位观众。她的作品没有市井的俗气,体现了女性画家的品格和气质,呈现出雅致的格调。
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 发言
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刘廷龙表示:王仁华众多系列的人物画创作中,女性戏剧人物题材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她通过绘画作品表现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诉求,在不同的人群中又会在心灵上产生不同的撞击和呼应。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力 发言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力表示:王仁华是安徽省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她的作品多取材于戏剧舞台和戏剧人物,形成了成熟的绘画语言和审美思考。近年来她的作品多关注社会、关注大众、紧随时代,体现了一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安徽省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耕 发言
安徽省美术馆典藏部主任张耕表示:王仁华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一种深沉的意味,她重视民族性,将女性符号通过画面进行表达,作品工而不描,写而有形。
艺术家王仁华 发言
艺术家王仁华在座谈会中回忆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感受,表示未来要在人物塑造、细节刻画和笔墨表现性上实现超越,突出视觉艺术语言的独特魅力,用绘画语言体现新时代的特征。她希望不断从生活和人民群众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源泉,刻画时代、记录时代,创作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回馈社会、回馈人民。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