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华洁|至上山海外的问答

2023-08-15 08:55:06 未知

张华洁|至上山海外的问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5b6ff73ef32cc7720fad7242f599c3de.jpg

张华洁:至上山海

HeMas Zhang:ABOVE Mountain and Sea

策展人:尼古拉斯·楚塔斯

Curator: Nicholas Tsoutas

地点:红空间当代艺术中心·悉尼

Redbase Art Space·Sydney

2/19 Wellington St

时间:2023.7.27 - 8.18(周日周一休息)

这是当代艺术家张华洁和澳洲策展人、艺评家尼古拉斯·楚塔斯(Nicholas Tsoutas)以及当代艺术红空间(Redbase)的首次合作,呈现融多媒体、绘画、装置于一体的综合视觉艺术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c6bb8a66445af26fcdb59d92d5cc6247.jpg

展览之外的问答:

1、你是多产艺术家,涉足各个领域,比如除了绘画创作,还拍独立电影,在不同门类的艺术创作中,会发生冲突还是互相可以成就呢?

答:爱上艺术的人,大概都是因为爱玩。艺术本来就不是一个有界限的事,要做到所谓的专一,那大概是另有所图,会跑到艺术精神的对立面去了。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冲突和矛盾中兼容,在爱中享受变化和不同。

2、作为华人艺术家,在澳洲的创作,创作空间和题材会更自由一些吗?

答:很奇怪,尽管存在某种语言的隔膜,我在这里做作品几乎没有障碍。如果艺术不是一种超越了族群和文化壁垒的语言,那还有什么呢?

3、看您的作品,大多是表现自然和人文的,看得出您是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比如看到枯树、落叶,就会激发您的灵感,谈谈您的感受。

答:生活中的材料都是我的媒介和素材,我对植物、土壤、枯木的色彩和质地敏感。它们一直在跟我说话;森林里有交响音乐会,海滩上有晨昏的歌舞。

4、创作系列作品前,你会预设观众群体么?你希望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给观众带来些什么信息呢?

答:我们起初都是自娱自乐,接着就把自己玩和与别人一起玩放在了一起。艺术是做给自己,也在寻找知音,渴望共鸣。

5、在《山海》这一系列创作中您着重探索新材料和肌理的实验,对于材料的选择在您的作品中是否有特殊的含义,或者说意味着什么?

答:每到一个地方,我发现都有它的艺术的特殊材料。我对这种材料的地域的特殊性可能比较敏感。我的作品,都围绕材料展开,它来自过去、通过当下、指向未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242ae4677965fefdbb516e336e4a9ee8.jpg

6、在澳洲您做了很多和空间场域发生关系的作品,比如……过火木的材料运用,枯树枝的利用和创作系列,这是出于什么样的思索,是从身边的环境物像激发你的灵感,引发出你创作的关联思考?

答:生活在这里,偶然遇到的,都可能为我借用、挪用。这里的植物、矿物、土壤、大火烧过的木炭,我和它们的距离很近,它们是清晰的它们,在进入我作品的过程中,又是我的一部分。

7、这些新作品,以及你去年在墨尔本亚拉画廊展出的“山海哀歌”展览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疫情期间创作的。疫情对你和你的创作有影响吗?

答:显然这些作品酝酿于疫情期间。疫情影响了我的创作。我的作品不可能不带有疫情的影响,至于它具体表现在哪里,这需要读者去感受。

8、就繪畫來講,形式和內容誰更重要。你的繪畫風格會隨內容變化嗎?

答:所谓的绘画的内容,完全依赖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当代绘画,风格上不设限,观念上更多元。对我来说,尽量不自我重复,是一种自觉。

9、您一般会怎么阐述您的作品,让观众可以更好的进入作品语境中?

答:我相信作品本身会说话,同时,我认为当代艺术需要一个解读方向的提示。作品不仅有文本,还有文献,那些制作过程的记录包括文字、语音、口头传达等多种渠道的阐释。

10、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观众欣赏切入点都不相同,您的作品更倾向于哪一种,是空间结构,还是色彩,还是形态,或是其他?

答:我的创作是多种形态交替进行。静态的、动态的,平面的、立体的,传统的、当代的,都交织在一起。很多时候,观众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媒介遭遇我完全不同的作品。读者也会发展他们感兴趣的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e6a9133b3d7ba1ebecab69f978c3f4f9.jpg

11、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表达不同的思想和心路历程,您对自己的作品有没有一个发展历程的总结?

答:它起初可能是一幅画,是生活的模仿。逐渐的,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有可能,一切即将发生。

12、后续每年都能看到您的个展吗?您在全球其他区域有展出的机会吗?

答:我休息的方式就是转换,用不同的媒介在不同的地方。大概率,我会出现在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场合,做出属于那个地方那个时段的变化中的作品。生活在继续,表达总发生,展出就必然。

13、每次创作前的灵感更多的是从哪里产生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还是自我有意识地觉察?

答:您都说到了,这些都有。

14、艺术表达与过去、当下、未来是怎样的互动,你更喜欢用作品表达哪个阶段?

答:您都提到了,每个阶段都有,它们交融在一起。

15、艺术表达需要天赋与后天练习积累的才华,才华背后的思想力量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构建?

答:自然生长,少用添加剂,不要催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dcba889153cf86b18f75a8cf46ac83a9.jpg

16、你认为绘画是变化无穷的书写和游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表达,这种变化无穷的表达欲是如何做到的?

答:吃饱喝足了,温饱思艺术。

17、您是电影摄影师和导演,又是画家,基于您的这种多重身份,您的绘画作品是否会与其他或单一画家有所不同,如果有不同,体现在什么地方?

答:电影、摄影、绘画、写作,在我都是表达的手段,它们自然并存于我的身上。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作家可以同时写诗、写散文、写小说,而一个视觉艺术家,采用多种创作手段,会有什么障碍。我的画,追求画理,喜欢坚实感。至于不同的体现,我想这是读者的判断和评论家的工作。

18、如今艺术展很多,水平也参差不齐,作为一个艺术家,您认为只要有展览的机会,都要争取去展览还是认为不到火候决不去展览?

答:所谓的展览,在我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层面;有些是学术性的,有些是商业性的,有些是联谊性的。大体上,我会严肃对待学术展,认真对待商业展、善意对待联谊展。而不在展馆里的展览,可能更重要。

19、作为一个艺术家,画画是给别人看的,还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只要自己喜欢就行了?

答:每个画者画画,大概都有自己的理由和目的。一个画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在我目前来讲,我有自娱自乐的画,也有教学的画,还有实验的、研究性的画。

20、您在创作中,注重技巧还是观念,注重学术还是商业?

答:人是杂食动物。我更不是套子里的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8e0aa4cc0016ea15d79ccec858fbe698.jpg

澳大利亚策展人、艺评家尼古拉斯·楚塔斯(Nicholas Tsoutas)的评论文章:

生命之迹象

《至上山海》(ABOVE Mountain and Sea)是当代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张华洁(HeMas Zhang)的最新艺术个展,是他对澳洲风景的冥想和精神交流的产物。在蓝山隐居地Sinofield住留期间,张华洁通过对时间流逝的体验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既直接感受并观察蓝山深邃古老的景观,也以与佛僧对话的角度来体验独特的环境。从不同的文化视角出发,张华洁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对这片古老土地不同寻常的理解。因为他的抽象艺术上升到了有形的土地之上,而有形的土地是得以让他轻轻触摸且近乎精神联系的媒介。本次艺术展提请观众审视自己 与这个环境的关系,当我们与这个地方、这片大陆和这段历史联系在一起时,反思我们实际看到的是什么?我们怎么看?怎样去看到?

张华洁认为先秦时期的古籍《山海经》对他的创作有一定影响。《山海经》问世于公元前 4 世纪,它记录了远古神话和地理探勘,系统地记录了数千年前的气候变化、迁徙和生态环境,包括山地、水道、矿产、动植物分布等;这部兼收并蓄的古籍还记录了人类活动的信息,包含了对祭祀仪式的描述以及重大灾难事件的预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山海经》犹如一场经典而壮观的导览,从已知的古代世界,从中国中部的著名山脉向外延伸到海外之地。受其影响,张华洁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对外部世界的自觉意识;对一个超越已知的空间、一个存在于知识、地理边界、甚至意识之外的未知世界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非常重要,因为就精神和物质层面而言,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超越了已知世界的限制,它寻求扩展和超越已知理解范围的可能性。对于有好奇心的人来说,已知的事物本身总有不足或不够完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9428694c052ef3764d3f480e1e0267b3.jpg

与《山海经》中的神话旅行者不同,张华洁的创作之旅是一种当代启蒙之旅,也是一种对新观念和新的无限可能性“发现”的惊叹;他所目睹和感知的一切超出了已知的范围,这大大扩展了艺术家的视野。创作于他是一个新的启示,张华洁从蓝山这个离天堂更近的精神之地出发,以隐居者的角度观察广袤辽阔的澳洲大地,那个可能是《山海经》中提到的海外之地。这种视角的改变,使他能够超越之前认知的局限性来重新想象地球。对于张华洁来说,这就像他自己和他的存在的更新,不仅意味着他渴望在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中、在精神成长上得到滋养,而且代表着如何批判性地在精神层面上表现世界。张华洁的惊奇不仅仅在于看到一座新的山或见证新的事物,而且他理解新事物的体验对他隐含的意义。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层面上,他对这些扩展的知识的理解,让他发挥出创造力并在美学上利用其潜力。正是在这里,《山海经》穿越了时间、穿越了历史,因为,它赋予了我们如何想象超越已知边界的世界的意义,我们与未知的相遇,通过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可能性,让我们重新遇到我们曾经知道的东西。这是一个对未知的渴望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既是超越也可能是至上,在物质现实与天堂之间的至上,是对存在的想象或形而上的超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aba37e61e897bd396e5cefd5b22daec2.jpg

对张华洁来说,他的艺术就像《山海经》一样,是一种穿越历史的知识,是对生命迹象的敏感;他关注人性、关注历史与人类命运的对话和救赎。张华洁在对地形的思考中,近乎哲学地创造了一种对环境干扰最小的艺术,他利用泥土、灰烬和小砾石等材料,创作出他对土地的体验、近乎单色的抽象绘画。张华洁回收了蓝山丛林大火中烧焦的树干,将它们重新制作成雕塑,这些雕塑似乎既是对时间的证明,也是拒绝屈服于丛林大火毁灭性破坏的象征。他用无人机拍摄的视频,镜头绕着树林之尖顶慢慢盘旋,深情表达了这片土地的美丽,及其在时间流逝中的存活。张华洁将这段视频投影在盐床上,意在表现数百万年前存在于海平面以下的蓝山的深厚历史。他对蓝山这个地方有深切的热爱和关心,他把地域的空间与时间协同起来,以一种深刻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的神性将山与海连接起来,这让他能够冥想并创造出独特的雕塑装置,来表达对这片古老土地的尊重。作为一个旅澳华人艺术家,张华洁与澳洲风景的相遇,每时每刻都有遇到新的可能性,他尊重差异,心怀敬畏,重新审视自己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艺术家对澳洲这片土地的好奇心,驱使他在承认文化差异的同时,也密切关注所到之处物质显现出来的差异特性。张华洁对这片土地进行了更为仔细的审视,通过对时间对地点的冥想以及与历史的对话,通过直接让在场的物质作为媒介,他在创作中相应的表现手法不是具象的,而是抽象的、还原性的、极简主义的方法。他的“物质绘画”拒绝回应再现叙事的艺术,并在风格上与抽象表现主义的手法迥异;他在极简主义和几乎单色的沉浸中,选择了一种更具思辨性和观念性的态度。这种极简主义的方法从对自然和土地的景观表现转向更为详尽的聚焦,几乎是在微观上与那个地方的接触,这表明了一种不同的艺术思考方式,以及不同的参与背景。可见张华洁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再现表象的真实,或是绘画中的表象幻象,而是更喜欢思考对真实意义的探索。张华洁的绘画瓦解了他对风景理解中的所有空间视角,他采用了强烈的色彩饱和度作为一种形式,批判性地在美学上打破了山水风景的惯例。他创作的这些画是分层的,或以某种触感质地为基础,由烧焦的余烬和微小的泥土或砾石颗粒组成,所有这些都指向蓝山这个地方,为观众提供了对地方本身以及生活的身灵感官体验。张华洁深情注视这片土地,几乎是在与地方、自然和环境的冥想邂逅中,与这个地方的历史相遇。这个地方的材料对于他的作品创作至关重要,大地的赭色对他来说也很重要,就像颗粒状的砾石和黑炭灰一样,因为正是这片土地赋予了他创作灵感,并通过画作使它们得以呈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df57c71f8d2c6b2a781f42cf42940780.jpg

张华洁的树干雕塑装置是立体的直立的,几乎是拟人化的,就像正在进行表演仪式的人物,庆祝自己的存在和存活。丛林大火代表着灾难性事件,烧焦的树干不仅是那个地方被火灾蹂躏的证据,更重要的是火灾后的新生、重建的可能性以及自然的恢复力。更新是这些雕塑的中心主题,因为艺术家关注环境破坏以及气候危机对地球上所有生物、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影响。这些雕塑还描绘了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作为对人类价值观的隐喻。对于张华洁来说,他与自然的关系是有先见之明的,他的雕塑充满了人的形态,被赋予了一种尊严,暗示着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尽管这些树干遭受了山火烧灼,他还是给予这些雕塑应有的尊重,因为正是这些曾经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让人类能够呼吸生存所需的氧气。耐人寻味的是,被烧残的树干雕塑围成一圈,被一片绿色茂盛森林的航拍视频所围绕,也许暗示着森林正在萎缩,也许表现森林正在更新、并在再生过程中呈现生命迹象。鉴于当今全球范围内的天然森林环境因为商业利润而遭到破坏,张华洁的这部作品具有警醒世人的社会政治意义。

在某种程度上,张华洁用他的艺术作为与观众对话的一种方式,与他们交流他对人类生存的脆弱和不稳定状况的担忧;并提醒观众,人类的行为会对地球的未来产生隐患和危险后果。他利用艺术之美来切入由自然灾难引发的社会变革问题,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他敏锐地意识到一些策略不能是中立的,他理解艺术家的职责超越了美学和艺术美的功能。重要的是他如何传达这些问题,如果他能成功传达自己对一个地方的担忧,就像和其他人平等分享他对一个地方的享受一样,那么,他的作品就反映了那个地方的深厚历史和相关环境,艺术就可以发挥社会责任。张华洁通过这种方式,用艺术分享自己的意识,同时激发他人的意识,当人们审视自身存在的理由并反思人性时,相信艺术有这种张力表达对更大远景的关注。张华洁本次的多媒体综合艺术展是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的静思冥想,他用艺术创造了一个空间,让人思考与环境和地球更可持续的关系,尤其是在这些环境脆弱受到挑战的时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aac7c339f431c013f25290fad4a123b0.jpg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