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吴文博:画画 记录上海的故事和情绪

2023-08-15 17:32:33 李家丽 

文/李家丽

吴文博有很多身份——建筑师、艺术家、赛车手。此次在“Inside59有画的房间”举办的“梧桐树下:吴文博绘画展”便是他作为艺术家的首场个展,七十余幅关于上海街景的绘画布列其间,为观者呈现出一个又一个过往的记忆片段。空间内生活化的布置与画面中的市井味道共同勾勒出充满时间与温度的场域,一如此次展览主题所揭示的那样——在梧桐树下发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8/43c29de715fbaea58151d1cf70932310.png

建筑师、艺术家、赛车手吴文博

“上海的很多梧桐树都有百年历史,它是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个舞台。在梧桐树下,百年前的上海,牺牲、加冕、荣光,每天都在发生,而熙熙攘攘的人群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离别重聚,不同身份的人生都在梧桐树下交织着,上演着自己的故事。客居上海六年多,我画自己的感受,也画梧桐树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49c22f37be0470810fd582db0be04eeb.jpg

展览现场

1866年,上海有了第一棵“梧桐”,1897年,16棵梧桐树在静安公园的门口用作行道树。此后,彼时的“梧桐区”沿街的马路行道边便种满了梧桐,以梧桐为界区分地界的区域。这株中世纪诞生在英国的植物在上海被永久地误称为“法国梧桐”,它也因此而见证了上海的百年沧桑。绘画中的吴文博,在其众所周知的建筑师身份中加入了观察者和艺术家的角度,以诗性的文笔创作了《梧桐树下》这一集建筑绘画与散文叙事相结合的书籍。而线条与色彩在吴文博的笔下犹如“手的痕迹”,结合写实与写意,组合成为一个个和谐的空间形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3304afd133b01f03c590e2377a46c7b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ded62517e01391148d50ead910ee17d2.jpg

展览现场

在此次展览中,《梧桐树下》系列画作首次面对公众展出,曾在法国旅居的生活经历也让他对“东方巴黎”的浪漫做出了诠释,法式花店、弄堂里的咖啡馆、以“勃艮第”命名的社区……,我们在吴文博的“建筑画像”作品中,既身临其境的探索了上海的建筑黄金时代,同时又看到在过去十年的旅居记忆中,与他擦肩而过的时光过客们人生中的一个场景。

从美术到建筑

尽管从事建筑设计已经几十年,但吴文博的绘画之路要更早。“我五岁就开始画画了,因为更喜欢立体空间,本来大学是打算攻读雕塑系的。但家里更希望我读理工科,所以就报考了和画画与立体空间都有关系的建筑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ad08f584c3eddda62678e6a4f52615c9.jpg

展览同期举办“建筑的艺术性与人文关系”行业论坛,图为论坛嘉宾合影 从左到右:沈禾 一级注册建筑师;刘征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师;吴文博  建筑师/艺术家/赛车手;汪聪一 艺术策展人/ 作家;徐艺真  跨界视觉艺术家/资深媒体人;赵焕 (瓦哥)元宇宙先行者,AR/VR行业资深人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98035ed1d8542981fea1c54d64acb505.jpg

论坛现场

从建筑学毕业后,吴文博和朋友在2013年创办了ORIA-和睿设计(巴黎/上海),并在国际建筑界斩获诸多大奖——2020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IDA)美国国际设计大奖、2020 AMP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美国建筑大师奖、2020 Global Future Design Awards全球未来设计奖、33届WA Awards大奖等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25e412d4e717978fb93934fa0ba811ef.jpg

吴文博 建筑师/艺术家/赛车手 在论坛现场发言

创业起初,吴文博一直住在家乡重庆。来上海出差时,他都住在酒店。往返上海几年后,才在2017年搬到上海。他说,上海是一个需要在时间里慢慢品味的城市。尤其是老上海的区域,社会环境非常和谐——豪宅和筒子楼临街相望、在几块钱的公共澡堂前的弄堂里,老人拿着蒲扇,边吃西瓜边聊天,几米外的街道旁就停放着全国限量版的汽车,很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混杂在市井之中,无拘无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3b63fd6a827cb2e7c89edd50621303a1.jpg

吴文博新书《梧桐树下》

搬到上海后,住在梧桐区的吴文博周末闲暇外出时就会画画。一开始,他并没有限定主题和内容,只是有触动时才会提笔画下。2022年9月,画了很长时间的他脑里突然迸出一个想法——那么多好看的建筑,既然已经画了十几张,干脆在春节之前画上一百张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13e4ecb746248828227e2e18ccaf9130.jpg

《国泰电影院(淮海中路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82572c87a1640735db49159a777df9a8.jpg

《观夏 To Summer》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文博一天画一幅。工作日时,他会拍下照片,晚上回去画;周末就会拿上速写本,在外边画好再回家。通常,一个特定的时间、场景、天气,一束光、一棵树,亦或是建筑里的一个人,都会打动他。正如他曾去过很多次的淮海中路的国泰电影院,提笔画下的灵机一动来自那天天空中透过乌云的一点点阳光。而《观夏 To Summer》则是由于冬至当天,萧瑟的树木下,观夏门店前排起了很长的队。后来,吴文博在这幅画的旁边写下了一段话,最后四个字是“冬至观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8/17536351abc790931cf38c68ef510dd2.jpeg

《邬达克纪念馆》

画稿越来越多,吴文博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起初他并没有刻意拣选画面内容,画到一半后,他开始慢慢选择起画面来。“一开始画的时候觉得一百幅挺多的,因此有感触的画面就会画。画着画着发现想要表达的内容太多,就会对画面进行选择。有时是从好几个场景里选一个来画,剩下的如果以后还想画会再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f52f897a4fbf6b0d128efeb6a6355b34.jpg

《黑石公寓》

对吴文博来说,建筑与绘画是相通的。建筑设计图是设计师对建筑的情绪的简化表达,用很强的明暗对比把最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建筑师通常是用图解来沟通,寥寥几笔就能传递许多信息,画画也是如此。两者在初始阶段都是表达个人情感,且十分意象化。“每个建筑师和画家都有自己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这,没有高低之分。”

绘画类别之间

多元身份,让吴文博的绘画面貌也十分多样。此次展出的70幅绘画在创作技法上便可分为三种:建筑钢笔淡彩画、水彩速写画、插画。他自言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办展,也没有想过会出版《梧桐树下》这本书,只是想用不同的方式画完规划中的一百幅。画着画着,场景和彼时的心境和情绪发生化学反映,不同类别的描绘方式便自然诞生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8/64b97e6ebafa346004f079c9a199b53c.jpeg

《苏州河》

描绘场景时,为了更充分地表达情绪,他更强调画面的绘画性;而描绘小店、行人等市井街景时,他更钟意插画的样式;描绘建筑时,他偏爱建筑图样的画法。在吴文博看来,描绘场景是记录某一刻的心绪,绘画是最合适的媒介;描绘市井街景是受儿时阅读连环画的影响,以插画的形式刻画生活更加得心应手;而描绘建筑考究的是精准,只有笔直的线条和精准的比例才能再现一个建筑本身拥有的风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8/a187e29883afbbd189519c79c9d4e433.jpeg

《郭式住宅》

但这并不代表他只是在客观地再现一个冰冷的建筑。“我画的建筑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我认为设计感极强或细节很出彩的建筑;一类是建筑和自然关联性很强的建筑。在确定了描绘哪栋建筑后,我一般会去查资料。”例如,他起初只是觉得利西路上的郭氏住宅很美,后来查询资料才知道那里是被人称为“上海最后的名媛”郭婉莹的住宅。她与这洋楼的半生坎坷,讲述了人的尊严和体面。后来他又读了以郭婉莹为原型创作的《上海的金枝玉叶》,对这栋建筑的感触更深了。“这些感触最终都会落实到画面上,让建筑变得不那么冷冰冰,而是充满故事感和人文趣味。因为建筑有人使用才是建筑,否则只是一个摆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8/62c899e5cd1bfc8f27d9c790e01730ae.jpeg

《宋子文故居》

无论是哪种表现方式,吴文博都要在画的旁边写上一段话,有时是关于建筑的历史,有时是关于当时的感受,有时只是那天的阳光和云。其手法颇像散文,不长的叙述如溪流般娓娓道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3fd94fa45c77e07745c3f347a43177f4.jpg

《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文字与图像互文是非常传统的表达方式,中国绘画便有以诗题画的传统。清代方薰曾在《山静居画论》中写道:“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画面为诗歌的理解提供注脚,而诗歌则为画面的感悟提供补充。“很多中国画都有题诗,图像是视觉表达,文字却可以给观者更多想象空间。很多时候,看完图像再看文字后,就会明白为什么画中的天是那个颜色。诗画是一个整体,它们呈现的是我想表达的内容,都是我对客居上海时的心情的记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8/e80a1de878a19688345d661b7bb52ae7.jpeg

《巴金故居》

从这个角度来看,吴文博用自己的方式延续了这一传统,并以自我那感性和松弛的笔触与文字,为这一传统增添了生活化的表达角度。时间和空间,现实与感受,就这样在他的绘画中,如齿轮般咬合在一起,慢慢转动着,一如那缓缓滚动着的巨大的时间机器中,被淹没的人的平凡又鲜活的一生。

对话吴文博:绘画就像写日记

Q: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

A:艺术家 吴文博

Q:作画的冲动来自于哪里?

A:大部分画面都会有一些故事。比如那天发生了一些事情,或者在某个地方喝了一杯咖啡,亦或者认识了某位朋友。对我来说,画画就像写日记。如今,看到画面,我还能想起那天的场景和心境是什么。因此,绘画对我来说是一个记录,记录之前的心境和情绪。越到后来越觉得这些记录很珍贵,上海一百年前就已经存在了,2022-2023年我是此种感受。我希望在离开上海后,我能通过这些绘画,回想起自己在上海生活的场景和感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d57fea54f1c0819935a96d916f723125.jpg

《孙科别墅》

Q:无论是您哪种类型的绘画,都能感受到时间和温度。您似乎从不在绘画中描绘尖锐的情绪。

A:可能是因为老了比较温和(笑)。我平时比较宅,也很慢热。平时也喜欢一个人呆着,边听音乐边散步,也很少有朋友聚会。我在慢慢欣赏这个城市,欣赏那些平常的生活,喝咖啡、吃饭、剪头发,这些日常的片段对我来说很有魅力,它构成了一个人的生活,也构成着整座城市的面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ce3194825e8245506bd0376bb4e0fe01.jpg

《雨果咖啡(永嘉路231弄小区店)》

Q:您很喜欢市井文化。

A:对,我在上海搬过三次家,但差不多都是在梧桐区附近。我现在住八楼,乐趣之一就是从阳台看楼下繁华热闹的景象,但很少参与。在家的时候,我也喜欢阅读,文学类的经典书目和杂志都涉猎,最近我还把唐诗宋词又翻出来看。这些历史中的社会环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生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bc42e82e2220455eb553ed08d7f93bf4.jpg

吴文博的书法临摹

Q:据说您这几年也开始练习书法。

A:写书法是从2019年开始的。突然有一天我身体出现了亚健康状态的外在表现,娱乐活动少了很多,在家里除了看书之外也没事干。我就想着练练书法,一直到现在。只是现在还停留在临摹碑帖的阶段(笑)。后来我发现,无论是建筑、绘画,还是书法,重复的过程便是格物致知的过程,本质都是相通的,都是在“问道”。三十岁之前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没什么感觉,直到30岁以后我才慢慢理解其中的微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fcd0a98941ca6263309acc7ce39f8199.jpg

吴文博的装置作品“COCO UNIVERSE”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2dbd93736b6f8c60d039bb24a157f63b.jpg

赛车手吴文博

Q:您的创作非常多元,除了建筑、绘画之外,我看到您也创作过装置作品。

A:对的,比如在深圳福田星河 COCO Park 一期星空露台呈现的“COCO UNIVERSE”,尽管大多观众看了后会觉得很有趣,但其实对我来说,它们都有深层含义。所有的作品都是在表达我的情绪,记录我当时的生活状态。因此,创作只是我的表达手法,它让我开心。人的一生总是在波峰和低谷间移动循环,逆境时去做一些本来不愿意或不擅长做的事情,前进的动力就会抵消一些逆境的冲击,也可以在顺境来临时更加顺遂。在我看来,生活让创作更丰富,创作也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两者相辅相成。现在还有时间安静地阅读,工作也很愉快,也可以创作,我已经很满足。

谈到逆境,我还想说一点,建筑是一个很古老的行业,有人的时候就有建筑了。而中国的地产经历了二十年的膨胀期,现在并不尽如人意。人们对建筑行业普遍都很悲观,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在减少,建筑人才也在慢慢流失。但真正优秀的设计人才还是可以继续坚持的,建筑行业仍旧会不断诞生更加出色的设计方案,大家都要有信心。

观展信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5e718c49c82f45bc1ebde724ff11fc9c.jpg

吴文博绘画展《梧桐树下》

展期:2023年8月5日-8月20日

策展人:汪聪一

地点:Inside59有画的房间(上海市茂名南路59号峻岭楼一组1361室)

预约看展:添加客服微信Inside59VipCS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