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工∞·人物志2023” 梳理文脉 固本开新
2023-09-19 23:07:57 王丽静
文 | 王丽静
纵观中国绘画史,工笔人物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汉魏六朝至隋唐五代,工笔人物画经历了发展、成熟到鼎盛。宋元之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人物画呈现了衰落趋势。明清至近代,工笔人物画始终未成为画坛的主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提倡深入生活,表现生活,工笔人物画开始复苏,西方的造型逐渐融入到了国画体系中,为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展览现场
如今,工笔人物画无论在全国美展等重大展览当中,还是在主题性创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如何创作出具备民族精神、时代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如何传承、创新让其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依然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开幕式现场
2023年9月9日,“工∞·人物志2023——第二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在尹山湖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由中国工笔画学会、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苏州市美术家协会、苏州国画院、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承办,苏州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苏州高新区国画院、江苏苏忆文旅有限公司、苏州润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展览现场
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二届沿用了首届的标志和题目,以“工∞”和“人物志”作为展览的主题,意在“通过一个无限大的符号延展工笔人物画的学术内涵与文化身份,同时又蕴含了中国工笔画学会对于学术追求和未来期许的‘无限’思考。”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了90位艺术家的117件作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首届展览的基础上邀请了何家英、周京新、陈孟昕、高云等一大批全国著名的画家参展,第二部分展出了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24位委员近期创作的作品,第三部分是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充满创作活力、成绩斐然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其中多位是全国美展金奖的获奖者。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作品汇聚在一起,呈现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艺术成果。同时,展览选择了蓝为主色调,也有“青出于蓝”的含义。
展览现场
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尹山湖美术馆还对展厅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造。他们本着“用心去做好每一个细节,办好每一场展览”的宗旨,在策展方面寻求多元化的融合发展,在学术高度、展陈空间和内容上做了进一步提升。
文脉梳理和传承
工笔画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不仅要保护、传承它,还要不断通过创新使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带有一定的文脉梳理,通过展出的作品我们不仅能看到当今工笔画发展的清晰脉络,同时也展现了当代工笔画创作的新风貌,为工笔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参照。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的作品风格各异,表现手段丰富,有着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审美取向,是今天工笔画所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当代面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何家英认为,此次画展为青年学子和画家提供一个平台,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可以参照、研究的机会,带来很多联想和灵感,同时也增加了苏州市民的文化的生活,为今天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正能量的展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边界相对比较宽,虽然叫工笔人物画邀请展,但有很多作品在艺术语言上已经在向我们概念中通常认知的工笔画范围之外进行拓展,展览艺术形式丰富,有活力。”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为我们分享了此次展览带给他的最大感受和体会,同时也谈到了传统题材推陈出新的问题。
展览现场
当下的社会环境给画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创作生态,使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创作和探索,用自己的画作来回答这个时代所提出的问题。“此次画展展示了画家们思考、探索以及对社会的关注点,是对本体生命进展的一个反应,也是忠实于艺术家真情实感的反映。他们用自身的学术触角和研究成果诠释了中华传统艺术载体的当下价值和意义,体现了当代工笔画家对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文化的坚定选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工笔画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态度、文化视野和文化胸怀。”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陈孟昕表示。
展览除了展示工笔人物画成果,也在研究和寻找人物画发展路径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探索的内容和方向。
固本开新 深度发展
中国工笔画学会以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工笔画为己任,提出“固本开新”的学术理念和发展定位。在2019年筹建了人物、山水与花鸟和青年艺委会,更好的推动工笔画的深度发展。
“工∞·人物志2021——首届中国工笔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是以经典式作品呈现为主,展品既代表了老一辈在传统文化中砥砺前行、守正创新的辉煌成果,也反映了新生代对古典风格与现代意识的有力融合。首届展览的成功举办,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展览现场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陈孟昕回顾了首届展览,同时也为我们介绍了此次参展艺术家的整体情况。他表示,第二届参展画家现在面临的新课题,以及他们在艺术上的思考、技法方面的沉淀,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展览现场
与首届相比,此次展览扩大了参展艺术家中的中青年群体,展览中的作品,不仅呈现出了现阶段中国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专业性与艺术性,也体现了当代风貌与时代精神。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谈到“艺术家们笔下的人、事、景,在形式语言的创新与探索中,在细微刻画与全情投入的专注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个性强烈的艺术风格。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见到工笔画以线立形、随类赋彩的古典传统在新的视觉表达下不息跳动,而这些立足于现实,致敬于传统,创新于时代的作品,又延展出了更为广袤的世界。”
构筑更开放的语言脉系
在全国各种类型的展览当中,工笔画特别是工笔人物画一直占据主导位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总结了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三个突出的特征:第一,当代画工笔人物画队伍整齐,有实力和后劲,老中青结合紧密,没有断代,这是最有力的一个基础。第二,当代工笔画特别是当代工笔人物画题材最为广泛。工笔人物画与题材相结合的最紧密,尤其是表现现实题材。第三,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艺术语言的探索和拓展上有突出的表现。
展览现场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陈孟昕用繁荣和盛景两个词概括了当下中国工笔画的发展情况。工笔画主动吸收、借鉴、融合了西方色彩学和透视学等元素,使工笔画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打开了现实审美的当代意义,也有了当代审美的引领性。这样的语言方式也适合了城市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和城市发展是最贴近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很强的文化张力和辐射力,在审美上是通向全人类的,具有普世性。
展览现场
工笔人物画随着科技的变革和发展,也暴露了诸多问题。中国工笔画学会人物画艺委会主任、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惠泉指出了工笔人物画作品照片化倾向的问题,以及依赖于色彩与材料的过度制作,无谓装饰、或是严重的素描化倾向。这也是为什么要建立“工∞·人物志”的初衷,徐惠泉谈到“一方面是展现当代工笔人物画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严肃的学术梳理修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沉疴积弊,以此打破目前所面临的困局,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创作水平。”
结语:
“‘工∞·人物志’是一项可持续性的学术建设,通过问题意识引导理性繁荣——在梳理并反思当代工笔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走出观念和形式的局限,为新世代构筑更加开放的工笔人物画语言脉系。”这是“工∞·人物志”举办之初即确立的宗旨,并将持续坚持。期待下一届“工∞·人物志”为我们带来更精彩的作品。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