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三宝蓬美术馆十月新展|局部阵雨×当代瓷画联展

2023-09-26 15:45:11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d54db78a24e842552b5e0997617edfee.jpg

局部阵雨展览是三宝蓬美术馆新的尝试,从2021年开始,三宝蓬美术馆提出“青年瓷画”概念,重点挖掘瓷画领域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面貌,在思维,形式,工艺的探索性有着一定的纵深度。以下是此次楚灰先生为四位艺术家撰写的艺评,和美术馆做的简短采访。

局部阵雨x叶可思

创作视角的转变,无疑将直观影响艺术语言的表达。在叶可思看来,对青花语言的深耕,以及对山水笔墨的浸淫,若有合理的主体观念去引导,是可以抵抗源于传统青花山水的思维束缚。在一定程度上,较符《局部阵雨》联展的实验气质。这种气质,如果用一个比喻,则是雨水和花的交互关系。作为艺术的指向结果,花在阵雨过程中,将诞生不同的感知。从这个情境出发,《唯识》系列,流露着一场雨水的滋润感。

我们知道,即使再迅猛的阵雨,也有值得屏气凝神的时刻。青花的瓷性特质和山水的诗性意境,因了观瞻视角的转变,不再具有终极性,而是让人物活动的痕迹得以明朗,以致人物和山水的关系从传统的住山需求,嬗变为观山所流露的一种关怀输出。也就是说,作为生活情景的山水转向了精神安抚的山水,人在山水间的主体意识凸显出来,和山水的互动关系被加强,观瞻成为对山水世界的一种窥探。

因此,我们在这个系列中可以看到镜像似的、切片似的又被束于供案的山水,也能看到悬置在山水情境中的红椅子,那种片刻安宁所夹叙的苍古意气和落寞孤寂,甚有人生况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68357088dff7bf06a8a5fc2f9e967ac.jpg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之二十》局部

Q1:在景德镇读书、创作、生活十余年,您觉得这座城市的文化语境怎么样?

:景德镇市一千多年的传承积累,他是一直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所以造就了他在这个领域里特有的地位,他是一个活的技艺,不是要去保护的记忆,而且是可以继续去发现和探索更多可能领域的一个综合体!

Q2.和我们聊聊这次的参展作品和参展感受吧

:这次参展的作品是我这两年对山水体验的另一种观念的表达,是不是很准确和成熟,还需要诸君予以批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b54fb3e61794cdddcdb7cf34af3f6e4.jpg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之二十》

Q3.陶瓷工艺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过往的艺术创作经验中,这种复杂的工艺有拓展“象的可能性”和“象的边界”吗?

:我觉得象无边界,有象外之象,虽言已尽而意无穷,正因陶瓷工艺的复杂性,在创作过程中,才可探索他可能性。其实陶瓷每件作品都在悲欣交集中产生,也可能会延伸另一领域的拓展中。

Q4.您的作品在艺术处理上,有一种“超现实”的感受,在创造艺术的“象”和艺术的“形式”,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呢?希望它传达什么呢?

:我总喜欢做一些象外的事情,世间万物,宇宙之大,存在即合理,我创作的山水是我想象的山水和我感受的山水,其实他还是传统的山水,只是象的形式改变,时代总是前进的,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前人对山水精神的追求,我的山水是我对当下的观念!

Q5.每个时代的人对精神都有强烈的需求,艺术也是精神慰藉的一环,是精神的出口,也是精神的归处,您希望透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精神的意识”呢?

:生活不宜匆匆,适时停下,静静感悟,会发现世界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太多假相需我们去看透,太多欲望要我们去克服,在时间,我们都是孤独的旅者!

局部阵雨×王晓林 

雨水急骤了起来,雨声充耳,触目惊心,却又分明感受得到世界陷入了沉寂。这种沉寂,既有刹那的质地,又有广袤的视域。此般情景,贴切着艺术创作本身的开掘状态。作为明朗甚至喧哗的一部分,这种沉寂仿若雨水冲刷中的竹结,是竹枝生长所需突破的关隘。就陶瓷绘画而言,我们知道,是主体意识和情感表达占据了主导,因此需要有一个精准的自我凸显出来。它伫立在这种沉寂中,等待被剖析、被认知、被刻画,就像一面镜子那样,在不断的打磨般的映照之中,散发出光亮。

《夜的重量》系列,无疑在尝试拨开自我的迷雾。从早期如《惊惶》的情绪性、脸谱化表达开始,王晓林的创作扎根日常生活如亲子、游历、阅读、沉思等内容,在敏锐感知的体验中,唤醒对色彩、知觉、触觉和认知的专注,不断往前推进,最终抵达诗意。个体意识的凸显虽然漫长,甚至艰涩,但绝对是自我意识逐渐澄净的过程,深度契合老庄的“尽心”之说。这种“尽”的情景,像极了一场梦,隐秘又丰富,润泽又斑驳,具有被转喻的充要性。作为多年诗歌训练的伴生结果,《夜的重量》系列极富智性品质。对此,我们可以看到,人物本身或凝思或悬浮的对话情境,既有思辨的冷峻色彩,也有迷恋的热情温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58e111ba3021cea94fa28ef6c5aecde.jpg

《一切表达都是多余的》

Q1.在景德镇读书、创作、生活十余年,您觉得这座城市的文化语境怎么样?

: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难以俯瞰一座城市的文化面貌。但毫无疑问,景德镇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城市,以陶瓷为依托的文艺天堂,各类陶瓷展览、活动枚不胜举,尤其这些年似乎愈加繁荣。至于文化语境是否繁荣?我总是消极的、矛盾的、谨慎的。

Q2.和我们聊聊这次的参展作品和参展感受吧

:这次参展作品多是延续以“夜”为主题的小幅瓷画作品,也是我今年主要的工作重心,在材料的多样性、自省的纵深度、形式的探索中摸索着前进,尺寸虽小,也尽可能使大家看到我最近的方式和方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7e9fc9d9cbe3f26eecca69d654f1891.jpg

《夜行图·贰》

Q3.陶瓷工艺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过往的艺术创作经验中,这种复杂的工艺有拓展“象的可能性”和“象的边界”吗?

:陶瓷绘画创作依赖于材料和烧制,不可控的因素正是其魅力所在,她总是在边界徘徊,给你暧昧的感觉。至于如何拓展不是我关心的,我更关心釉上彩的颜色之间如何丰富,内容如何真实可靠。

Q4.您的作品在艺术处理上,有一种“超现实”的感受,在创造艺术的“象”和艺术的“形式”,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呢?希望它传达什么呢?

:我没有明确的表达,甚至认为表达都是多余的。我将经历放在生活的点滴中,试图用创作训练自己对生活的敏锐度,以满足自己对生活细节的贪恋。

Q5.每个时代的人对精神都有强烈的需求,艺术也是精神慰藉的一环,是精神的出口,也是精神的归处,您希望透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精神的意识”呢?

:我没有主动去寻求精神共识,这也是我不具备的能力,只能说曾经对“人物画”是有野心的,试图在哲学、诗歌、生活中找到共鸣,但最近发现这很容易“走火入魔”,变得故弄玄虚而远离真实,这不是我想要的。我需要自然而然,像一年四季,像花开花落。

局部阵雨×黄细乐

雨越下越大,如果持续下去,在这样的空间里,雨幕如门帘,不难想象,我们极可能会蜷缩在暖意而舒适的角落。一场关于童话的梦境由此而来。从行为叙事的角度看,它的发生,并非上述“开掘”之后的结果,而是与其并列的一条道路。雨水在这里变成了一颗种子,花在这里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如何观看、如何倾听、如何感受,其实不重要。对于童话而言,世界的现象即本质。

《梦境》系列,恰是在建构兼具绚烂和静谧、朦胧和澄明的完整世界。童话般的梦境,究其实质,隐晦地指涉自由意志。按精神分析学的思路,是情结使然。如果仔细梳理黄细乐的创作履历,源头直指其学生时期的“精怪”主题。从“怪诞”到孩童(有别于陶瓷绘画的“婴戏”),“夸张”始终是其工具,“纯真”始终是其品质。无论是山水背影,还是云烟幕景,均为童话的有效说辞。作为现实的某种映射和投影,同质异构的“梦境”因其连续性得以叠加呈现,即使是碎片化的,也能击中我们情感的领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be2a04732265dee9a31f097ef24b5b9.jpg

《梦境》系列

Q1:在景德镇读书、创作、生活十余年,您觉得这座城市的文化语境怎么样?

:景德镇是一座充满活力,非常文艺且魅力十足的手工艺城市,这里承载着千年的制瓷历史。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的能工巧匠,艺术家定居生活在此。瓷器作为代表中国的一个语言符号,涵盖了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作为拥有千年制瓷历史的古镇,它的文化和艺术气息非常的浓厚,是一代又一代制瓷人共同创造出来的。

Q2:和我们聊聊这次的参展作品和参展感受吧

:我的作品主要是围绕着《梦境》这个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在工艺上,运用了釉上新彩和釉下青花来诠释《梦境》的主题,追求朦胧,静谧,光和空气感的艺术呈现。从2015年研究生期间开始尝试探索新的绘画语言和风格形式,至今《梦》一直是我创作的主线,尝试打破时空的限制,以幻像的视觉空间呈现。绘画创作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场造梦之旅,画面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里大都有人物原型,这能给我在创作中带来趣味性和熟悉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创作方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5decd222c98f4c12ce5a59700d62ceb7.jpg

《梦境》系列

Q3.陶瓷工艺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过往的艺术创作经验中,这种复杂的工艺有拓展“象的可能性”和“象的边界”吗?

:陶瓷有工艺的限制,但是作为艺术创作本身来说,是可以没有边界的。在物象的表达上可以清楚也可以模糊化,工艺上的瑕疵和缺陷也是可以运用在物象的表达上,丰富绘画的语言表现形式。

Q4. 您的作品在艺术处理上,有一种“超现实”的感受,在创造艺术的“象”和艺术的“形式”,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呢?希望它传达什么呢?                                      

:读书期间经历了传统中国画的学习,培养了以线造型的能力。在赋色上以直觉感觉来搭配,通过对色彩的处理消解物象形的轮廓,营造梦幻的,超现实的空间,运用肌理做留白处理,使绘画作品更加透气,像人一样能呼吸。传统的青花一直是以分水的方式,这种技法的青花作品控制不好就容易死板和匠气。在创作青花作品时,我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皴法,进行青花创作的点拓,丰富画面的内容,营造作品梦幻的氛围感,让作品更加具有诗意的表达。 

Q5.每个时代的人对精神都有强烈的需求,艺术也是精神慰藉的一环,是精神的出口,也是精神的归处,您希望透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精神的意识”呢?                                               

:艺术是用来传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艺术家的情感是丰富和多元化的,绘画作品是承载艺术家个人情感的一个容器,它是具有生命的。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是内在情绪的体现,我们在童年时期会经常做梦,梦中经历的情景有非常美好的境界。所以在绘画创作中,我喜欢去营造梦的空间,喜欢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在创作构思画面的过程中,我喜欢运用高明度的色彩去渲染梦幻的氛围感,去营造浪漫的,朦胧的,充满诗意的,若隐若现的梦,也是内在精神追求纯净,至真,至美的一种折射。梦境系列作品通常以小孩的人物形象作为编排画面的一个主线,以小孩的视角入梦,画面的叙事导向不明确,希望能引发观者产生不同的联想,实现观者的艺术再创作,再建立起一种内在的联系,达到共鸣和共情。梦境是大脑潜意识状态的发挥,人在梦境的世界中,身心都是自由的,在绘画创作中可以像一名导演,按自我的意愿布置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是一个参与者,观察者,和创造者。

局部阵雨×黄有彬

雨水骤停,视角敞开,花重新回归光影的摇曳状态,虚实成就了一场精神游历的丰富性。雨水终将停下,在我们恍惚的渊薮。阵雨的意义正是在于局部,就像花的艺术价值那样,出现在各式各样的时空关系中。每一种关系,对于花本身而言,都是一次独特的变形,因其局部性和截片状的特征。我们终究无法目睹一场雨水像花一样绽放的全貌,却又不得不析尽心力以留存一些记忆的晶体,期冀当作一种公共的经验,抵抗时间的流逝和虚无的弥漫。

《冰》系列,藉由琥珀生成的灵感,用高温色釉封存以传统笔墨描绘的物像。关于创作视角,俯视的姿态,关怀的品质,暴露出一种干预的力量。只是这种干预,意在去还原,而非重置,因此无法指涉任何精神性的特质,而艺术的张力,恰恰是要构造关乎永恒的孑遗感。作为现象世界的群体反映,它所呈现的一致性,更像一种秩序。同样的情境,也存在于《水》系列,颜色既是赤裸的身体意识,更是情绪的结果。就一件装置作品而言,时效性越直接、公共性越宏大,隐喻系统就越有共情能力。

阵雨过后,天空放晴,如果温湿适宜,也许会有一道彩虹横亘在天际。作为雨水和花的共同喻体,在语义上,更显艺术的多样性和纯质的神性。然而,它不一定真的会出现。通常,无法预知的玄妙在一场雨水悬而未落的时候就会袭来,以至于通过感知去重构一场雨水,拥有了艺术表达的合理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53acf0a67beda0826ed60fc3fdb47f8b.jpg

《冰计划》系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85e17312a576e1fdf18ec6047820072.jpg

《冰计划》系列局部

Q1.在景德镇读书、创作、生活十余年,您觉得这座城市的文化语境怎么样?

:既古老传统而又充满创造和生机。

Q2.和我们聊聊这次的参展作品和参展感受吧

:我把这几年一直在实验和探索的瓷画作品《冰计划》系列和最近创作的《水计划》作为参展作品。《水计划》我用简单的装置形式呈现水色变化下的瓷画。映射当今环境污染的系列事件。对于这次和几位优秀的艺术家共同展览,我挺期待最好的展陈效果。

Q3.陶瓷工艺复杂多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过往的艺术创作经验中,这种复杂的工艺有拓展“象的可能性”和“象的边界”吗?

:这个“象”,有内象和外象,心中之象,绘画之象,窑火再造之象。陶瓷绘画其实一直在拓展、突破象的可能和边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9423063fa7641cb763115711ba65bfb.jpg

《水计划》系列

Q4.您的作品在艺术处理上,有一种“超现实”的感受,在创造艺术的“象”和艺术的“形式”,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呢?希望它传达什么呢?

:无论是“象”还是“形式”都是为观念服务的,我想传达是我对时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些思考。

Q5.每个时代的人对精神都有强烈的需求,艺术也是精神慰藉的一环,是精神的出口,也是精神的归处,您希望透过作品表达什么样的“精神的意识”呢?

:对我而言,艺术是个人行道、证道的方式,灵性研习的法器和路径,所谓艺术作品是前行路上的衍生品,来验证你明理的深浅,合道的高低。

(责任编辑:胡文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