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且行且知——中央美院实践教学的一个切面

2023-09-27 15:19:48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546fa8b89430f737b9c5466887956d4c.jpg

9月23日下午,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活动之一,“且行且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实践教学系列展”在北京塑三文化创意园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北京塑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主办,尚视维文化承办,位列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单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581ec83887502552071f92961cde1f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ab016d7a393e9e8f287c1c6b8a2d02a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a6121f598f517b0054cd45045ee7f296.jpg

近年来,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广泛开展田野考察和民间文化采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转换创作,这一优良的学术创作传统始终在学院教学科研中庚续不迭,成果不断。

此次展览聚焦于“实践教学”的主题,正是对这一线索的脉络梳理和新近成果展示。展览分为“中轴之美:在地游戏的可能性研究”“行影在途:实验影像的社会观察”“纸境十三:传统纸艺的本地创作”“到民间去:从田野考察到艺术乡建”四大板块。展览中的四大板块,既有基于传统文化遗产在当代语境下的转换创新,也有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工艺技法的深入考据,还有对飞速变革下的社会现场展开的跟踪记录,亦有通过人文视角展开乡村建设的经验积累。展览中的作品,有的是已经成熟的经验呈现,有的是正在进行的过程,还有的是尚在伊始的摸索。这些内容既是教学相长的结果,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体验,组成了一个充满“肌理”的学术切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和而不同的“行”与“知”。但也正是在这样的不同中,我们又可以看到相同:一脉相承地秉持与社会现场紧密联系的治学思路和基于调研展开艺术创作的方法;一如既往地对艺术家学术储备的强调;一以贯之地探索艺术独立表达立场通向社会性、公众性目标的途径。

◆ 展览各板块介绍 ◆

中轴之美:在地游戏的可能性研究

参展艺术家:

陈晔、冯艺麒、陈欣蔚、杜颖欣、沈家可、陈進龙、侯俊良、林津锐、王天、吴靖童、吴正华、许若琳、于锦麟、张馨匀、朱意晶、郭奕彤、胡源波、张逸洁、葛文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fa6aac34c600ca9092b2da5b238f730c.jpg

物理意义上的中轴路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种泛中轴文化概念,除了不可移动文物,还有老字号、非遗、故居、商业……同时还被赋予了等级、符号等象征意义。尽管从小生活在北京的朋友也许对它们习以为常,当代审美的视角则另有意味,中央美院的年轻艺术家们依据文件上的15处申遗点以及坐落在中轴延长线上的当代建筑进行创作。

本单元展览由陈晔主持策划,18位青年艺术家参与创作,作品和方案基于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的要素,包括绘画、音视频、平面设计、研究报告等。希望在中轴线上的创意探索成为城市新博物馆学的一种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f00ca4c04abfe0c34ddf7d78e2ded4d7.jpg

△“中轴之美”展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1dc31d3d357c2a08ad746043a632c6ec.png

陈晔,《原点》,拓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eda145030a379cc1f91fd4bba7b2561d.jpg

中轴线调研考察报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481c1761f20e2cc116b9716beb7db283.png

郭奕彤,《现代化改造1脊兽运动员》、《现代化改造2构成脊兽》,影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00fcb580ed3fa7f8378c6baeea197c5b.jpg

陈欣蔚,《在路上(太庙、社稷坛)》,纸本水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e3a39ec2396a8e1952219a8ba5ff0f99.jpg

杜颖欣,《漫步中轴》,桌游设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56fb7be90b2042f693212fe02fde328.jpg

不同历时时期的中轴线地图与《原点》拼图游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23421150560d2ee7ceeb8e5971b7c52.jpg

葛文江、杜颖欣、侯俊良、吴正华、吴靖童等艺术家的中轴线风景写生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345c14e9383f483b3da502dacb4b3945.png

许若琳,《天桥四面钟印象》,数码绘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1fd65998da91f6ecad3ddc8d400d0b0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1760949f3d3bb8d416de140b46580b46.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9815d6f8c0b0b3daf36eabfe83ac72a2.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31c8a2d54d79614afdb5c7dda57e6fd.jpg

陈晔老师现场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c0e516b154d459a2a2d911cc0283b5a.jpg

朱意晶,《什刹海名人故居》,游戏设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e805fa0ed5e1643a47800479ecff80b5.png

朱意晶游戏方案截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022c4d1d2a4cca374c48685fdfefce0.jpg

陈晔老师向观众介绍北京中轴线考察调研访谈情况及在地游戏衍生方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9b34268404a9082618080d84203d852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af1bec88fbfad504bc6938e5640e64b.jpg

观众体验于锦麟设计的雕塑印章游戏《钟鼓长鸣》

 

行影在途:实验影像的社会观察

参展艺术家:

祁震、吕喆、和雪宁、祁子航、曲鸣飞、黄宇泽、当牛、何贝莉、王沂、王子熙、邢子丰、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9d637e726dd3dfaaa58b5a5851cfa3c.jpg

影像艺术是实验艺术专业创建伊始就重点打造的学术板块,自组建以来成果丰硕。《行影在途》由祁震老师发起,携其六位研究生和特邀艺术家共同呈现。所展作品多是以叙事性影像为呈现载体,并分别介入绘画、行为、故事、文本等多种创作手法,生成了非单一形式的综合型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几位青年艺术家作品中的对应关系,如《临行》的在地性表达对应《走着》的线性空间转移;《凝视》中对人类身体之外事物的理性见解对应《一种表达悲伤的方式》中的机械装置的诗意情感表达;《返回地球的前一天》中超现实主义色彩对应《GL》中纪实性特殊社会群体的关怀。他们最后在“影”的这一最终结果中形成了一种互补又对立的衔接,这其实也呼应了此次展览—“且行且知”的最终目的,让他们在和而不同中探究与共进。

在这一板块中,作为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在身体与创作之间思考穿梭,与理论并行不悖,其创作过程正是在探索行与途,身体与时空的关联。随着实践与反思,几位青年艺术家逐渐梳理出贴合自身的、清晰的创作机制,通过“影”来呈现并触发一系列创作连锁反应。此次展览或许是艺术价值的小范围体现,亦或是创作主体情绪上的输出,也或许是稚嫩的一句牢骚,但宏观上它们都存在于“途”中,而且在不断地向前书写和推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f6a197a8d589c0f497c49cd06a268d95.jpg

祁震,《阿芳的故事》,动态影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d5d7dfcf587c16df7525e934c15952e.jpg

曲鸣飞,《一种表达悲伤的方式》 ,亚克力、丝网、投影,定制装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55278c30514b8344e4b3f6fb2a62ee4.jpg

祁子航,《临行》,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1057c8251343dd280d0e0aad1b74378.jpg

吕喆,《走着》,影像及说明文本及图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2d7f0e7aa5fcd14d2856c706f6fee30.jpg

特邀参展作品,北京四中人文实验班《电影与书》单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b3846f443cf49f14afe4684757218a2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26b59c068c5518ffe1a127a43cc70d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fc2c32c82d7e550237de49692b82228.jpg

《电影与书》项目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cbcc93c9a2c5fc1641c28e13793030f.jpg

当牛,《返回地球的前一天》,影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576d4aa1fbbd9155d8715e08246ea4bc.jpg

祁震老师现场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1c791b15de17fdafd12a1125cfc4db1b.jpg

《走着》作者吕喆作现场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e92c41865fefedf1312d033312419d0e.jpg

黄宇泽,《凝视》,交互作品,椴木板、物流箱、金属板等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e287616823afcaef7fb4a01b2b568438.jpg

《无始无终》作者何贝莉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95d9c3fed3a2cfea6a4146817c04e82.jpg

《寻常人生》作者和雪宁导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b988818d121dd81e0deb679eecb92b2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1e2c857a9f160b8c3818dffdc966697.jpg

王沂,《雀群》,影像、动态装置

纸境十三:传统纸艺的本地创作

参展艺术家:

巴朵、鲁艺冉、刘潇、罗厚麟、谢馨仪、高雅、税佳仪、冯梓悦、倪明、王宁、姬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d4df1f94b072d97f7ad0c6e35f01d26.jpg

这里所呈现的内容,是学院13位本科生和1位研究生连续三周在地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三周来,在教师邬建安、张愉、谭天等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在黔东南雷山、丹寨、从江,及安顺各地辗转,拜访了当地民间从事手工艺的巧手师傅,无论是造纸的师傅、或是苗绣的巧手,甚至是深山里做芦笙的高手,同学们对身边的民俗与手工艺进行了亲身与在场的研究,并与自身经验、学院训练充分结合,最终完成了这次以少数民族手工艺为中心的文化田野与实践。

在这次考察中,他们在安顺牛蹄关村,对传统造纸的技艺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学习,在观看者与实践者角色不断互换的同时,产生出传统艺术语言转换的灵感和激情,从工艺、营生、传承等诸多方面,展开丰富的记录与探索,使手工造纸这一承载了中华先民智慧与创造精神的古老遗产,在复杂的当代语境与现实中转生,展现出其美丽、奇特、引人幽思的现实与全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b8537c2877f41fa28ebfe6b598b10ee.jpg

“纸境十三”展厅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e05dd6ad0ee3656183f2a31b0468f659.jpg

巴朵,《龙的秘密》,贵州手工纸、镜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ca3c6c8c50952a3512609deccb89d742.jpg

鲁艺冉,《构衣》,构树皮、构树皮古法手工纸(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e17ed3970db43fcac4a6896444bb184.jpg

税佳仪,《明灭》,构树皮、手工纸、蜡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da441146de9d171d0b8795a6138f527d.jpg

冯梓悦,《献给⼭神》,贵州土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5a65b273e98c0d430f126597129eeb8.jpg

谢馨仪,《白狗》,构树皮、构树枝纸等综合材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544980f442eca33fac3b1a37a1133dd0.jpg

罗厚麟,《留黑》,纸、木、墨、构树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e91328c42f4ba53a5b5ef05e87a12f09.jpg

姬徹,《风的过敏》,自然材料、白胚布、羊毛线、喇叭单元、功放器、单片机、头发、纯铜铃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3918b869dcbf67c1fbcccdf21f8dc8d.jpg

刘潇,《漪木》,纸浆 、构树皮、桑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d205264ab6ee9e49919ca9a24e8dd26.jpg

倪明,《痕迹》,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402441eed88a289240c5ed81c2e647e.jpg

王宁,《窗》,桑树枝、构树皮、纸浆、扎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611a1e77d3ed35b9ed7699f14b305190.jpg

巴朵老师解析纸艺术语言

到民间去:从田野考察到艺术乡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d8ed6ac0828943f2a188939bfb2d2451.jpg

参展案例:

乡村振兴艺术设计事件战略研究

国家艺术基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

福建东山岛澳角村科普壁画创作及山海艺术节计划

河北灵寿科普壁画创作及美育支教计划

北京门头沟琉璃渠村-琉璃工艺口述史项目

盘古民间艺术社

河北冀南画帘考察

“中国书桌”——江浙皖赣交界区域手工技艺考察

江西婺源漳村考察和在地创作

湖南隆回民间文化采风

“春暖小岗”社会实践与艺术考察

“到民间去”。这是我们的前辈学人,在国家贫弱之时探索出路的文化自省与道路选择。他们怀着评估中国文化的决心以及希望参与改革社会的抱负,努力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他们向平民百姓学习,对流传于乡野民间中的歌谣、传说、图画、戏曲、手艺、礼俗展开系统的采集和考据,从中寻找中华文明的真音真象,发掘“小传统”在文化的传承演进与多元一体格局的建构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样的实践在日后延安文艺工作者的“下乡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自此以后,“到民间去”以不断丰富的内涵形式,成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必经之路。

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的前身是年画、连环画系,后来发展为民间美术系。年画、连环画作为具有强大民俗承载和叙事功能的美术形式,不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象表现,也是开民蒙、启民智的重要手段。民间美术系所展开的对传统民俗、手工技艺的全面调查研习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版图上也具有另辟蹊径的标志意义。因此,学院的学术传统中始终保持着对民间艺术负有当代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无论是学院的实践教学课程,教师的个人科研创作,还是同学们的社团活动以及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很多都与之息息相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dfc8e6ad69b1d266cf78dd97bbb108c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d69469429180ad30a5b70a4bb1c24e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438029659650a4bd5f66bd099b49dc17.jpg

该板块由王沂、巴朵策划。不仅详细罗列了自2006年实验艺术成立工作室以来,历年开展考察实践的课程案例。同时还遴选了从2014年实验艺术升格为学院以来,围绕乡村、乡艺、乡民、乡建有关的11个代表案例进行了全面展示。它们普遍以美术学为基础和出发点,运用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诸学科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创作。然又可根据具体的实践分为四种类型:有的是围绕某一具体的民间工艺开展专题研究;有的是在村庄史、人生史、工艺史的采集梳理基础上转换实验性的艺术创作;有的是为国家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提供创新赋能方案;有的是以具体村镇为切入,根据地域特点展开在地性的美育与科普的融合实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学院对传统学脉的传承与投身艺术乡建的积极实践。展厅中,学院民间艺术与纸艺术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巴朵老师近年来收集的布艺、剪纸、竹编、琉璃、工具等藏品也被分门别类的展示出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3f94fe3862fd5c4e1922842a0fe90f2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38385e62f2e366a358a29cf72518be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a2d26bb50facf363c054af8b4f4a0862.jpg

现实世界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时代图景和人物群像,呼唤着创作者用愈发主动的姿态、更加多元的方式投身到时刻变换的在地现场。用不断的“行”,来寻找、诱发和滋养更有重量的作品。与之相应,在美术学院的教学体系中,逐渐萌生出突破传统美术作品媒介,以社会科学视角广泛探索艺术创作新可能的趋势。由此,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领域的问题意识、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工作方式,逐步成为美院师生进行创作实践的实验路径乃至必要手段。美术学院内部长久以来的写生传统也在持续的拓展和演进中不断丰富,形成了从采风写生到田野调查直至社会介入的发展理路。实践教学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7ef7f4bd1ec17a19e7dea8dc41c5871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fe8f8a4c27ec933faf6a311197b2019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4f06150efe05a74119f476d535ccf12.jpg

展览的举办地塑三文创园自2019年起成为北京设计周分会场,其前身是北京市属国有企业——北京市塑料三厂,曾是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塑料皮革制品生产厂家。早在本世纪初,塑料三厂就和798等厂区同时成为美院师生艺术工作室的聚集地。自2020年开始,塑三文创园开始与实验艺术学院深度合作,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于塑料三厂职工的口述历史展览《塑·溯》先后入选“第七届口述历史国际周项目展映”“系统生态——首届社区艺术实践季”“中央美院课程思政代表案例”并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此次且行且知展的开幕,是又一个通过文化创意赋能老工厂空间的生动案例。2022年,塑三文创园正式成为首批中央美院校外实践教学(写生)基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154b8a55733f171d779b817c6f1ddd2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1f3fdff93e7d6df851406021bc7913a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ba03b575d751cd140c6ca56c183cd02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8b0f105bf3c7efede25669318dbfb558.jpg

……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eb4ada27193e927ac53cc3436170478b.png

北京国际设计周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

北京科技创新促进中心

北京歌华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执行单位:

北京国际设计周有限公司

 

且行且知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实践教学系列展

学术支持: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

主办单位:

北京塑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尚视维文化

展期:2023年9月23日—10月9日

开幕:2023年9月23日16:00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南皋路129号

塑三文化创意园公共文化空间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