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茜——用新媒介对谈哲学的视觉艺术家
2023-09-29 07:15:51 黎丽 胡东放
江茜是一位旅居伦敦的当代视觉艺术家和研究员,修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摄影及研究的双硕士学位。她以摄影、装置、雕塑、文本等媒介进行的艺术创作和探索,在内涵、构思、风格、形式等方面都彰显出蜕故孳新的艺术创意,并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萨奇画廊、上海西岸美术馆等多类国际平台的展示中显露头角,赢得一些当代知名的西方评论家和同行的关注和赞誉。
一
江茜创作的首要特色是其作品中别开生面的哲学思考和感悟。
作品《一分钟的摄影时间》,是她对时间这一决定着人类文明中万物生存运动基本前提进行的哲学洞察和解构。波浪内容分成了60个秒拍的网格图片,并通过有逻辑美感的简洁排列,表明对在时间的连续性和顺序性中的时钟时间与摄影时间这两类事件之间差异的不同认知体验。物理上的时间是连续的,但人们对一分60秒的理性感知却存在秒秒之间的感觉断点。作品隐含有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飞箭不动”的关于运动的可分与不可分性的千古哲学悖论,更有艺术家感悟到的自后现代主义以来的一个在当代艺术表现中常被忽略的“虚无”的哲学观念。江茜通过作品中在时间的连续性意义上并不存在的网格空白,将“虚无”这一哲学概念进行了她独具个性的图像化呈示和解读。
《一分钟的摄影时间》展览图
喷墨打印作品《图像与空间》是对与时间同为艺术存在基本形态的空间进行的哲学思考。江茜把许多用奇异视角拍出的三维物象的二维照片以扭折、弯翘等怪诞方式置于客厅墙上,营造出一种难于想象、无从进入又完全陌生的另类“虚无”空间;这与我们的意识流常常偏爱并惯于留驻的那些熟门熟路的理性空间全然不同,此处意在唤起观者对空间及其概念本身所富含的某些混沌的复杂多义性有所感知。
《图像与空间》展览图
从上我们看到,以哲学式感悟激发艺术的创作灵感是江茜能发现并找到新锐艺术感觉特有的创意方式。
二
江茜作品的这种新锐感不仅来自于内涵立意之深,也得益于她能把这种深思转换为简洁明了的视觉艺术形式或实体的才气与能力。
《水以及水》是一个由水流、水流照片、水流照片漂在水流上、拍摄的水流照片漂在水流上的照片这四个事项构成的作品,以上有些绕口的文句叠加表明了作品内含的意旨并不单纯。这里水流是第一存在,水流照片是次生的第二存在,水流照片漂在水流上点示出第一存在与第二存在构成了某种物理、人文、社会等层面上纷繁复杂的牵涉关联;可以是孔子的“逝者如斯”,赫拉克利特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柏拉图的影子洞穴理论,也可以是物象、感觉、生命、流逝、存在与虚幻……千念万物与人生时空演化流变及深远的哲学感悟和联想,都静水深流地隐匿在这貌似简单的一幅无声无字的照片画图之中。
《水以及水》
眼光苛刻的世界著名的德国摄影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曾对江茜作品高质量的形式感给出“视觉表现非常严谨”的评价。而在泰晤士报的《艺术评论》中,《一分钟的摄影时间》也因其巧妙构思和精美制作,被英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瓦尔德马·贾努什恰克赞为“最好的自然风景画”。
三
在西方概念主导当代艺术的大背景下虽然江茜的作品多是西式风格外貌,但她原生的故土情怀和颇含佛教的家风也时常使她的艺术不时释出东方的灵感和韵致。在她那里全无浮在表面的那些被常用的中国传统艺术符号的点缀装饰,却有东方的文化精华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催生巧思和展现新意。
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任何形态都建立在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共情和生命体验之上,表现生命意识也正是中国艺术的根本性的灵魂原则。江茜在系列作品《想象你是……》中,带有文字的气球、大理石、镜子等让观者想象自己是上述诸物和镜中的自身,由此启发受众以一种超身物外的眼光内观万物及自我之身存在的相对或绝对性。作品向我们提供了一种与各类存在融为一体的移情论的感知体验模式,饱含着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底蕴。
《想象你是你》展览图
《空白在哪》是一张窗前案头的照片,图片中心部分被留出一个中空的白色圆圈。观者视觉上的“无”和在感知逻辑联想中的“有”,使圆形空白成为一种白而非白的矛盾体和画面的视觉兴奋点。江茜在这里对空白性质“虚无”与否的凝思和使之向日常生活的引申,暗合着中国画用“空白”营造高远意境所富含的无穷奥妙。大象无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承载着禅宗“空色一体”感悟的空白,给一个看似普通的生活照片注入了深邃的东方哲思和自由畅想的艺术张力。
《空白在哪》
江茜不仅作为当代实验艺术的实践家,也是一个视觉艺术领域的研究者,她从事的课题《摄影作为虚无的视觉化身》,在艺术理念向艺术视觉实体转化或双向互动方面是一个有相当研究意义的学术生长点。
与千百年积淀的传统艺术进程相比,承接着后现代主义的当代艺术在历史年轮的意义上尚属年轻,而同样年轻的江茜,以她前卫的创新灵感,强烈的开拓意识,多元的跨文化视野,严谨的治艺精神,完全有望能在当代艺术探索的道路上取得更丰硕的进展和成功。
2023年9月25日于伦敦
作者介绍
黎丽:旅英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旅英文化学会主席,主要研究英国文学作品翻译、跨区域文化传播、华侨文学发展等方向,曾在《人民日报》《美术》《欧洲时报》等海内外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近百篇。其翻译作品曾在大英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举办的“英国文学作品翻译比赛”中获奖,曾受邀为《欧洲时报》撰写《中英关系40年》系列专栏文章。
胡东放: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旅英文化学者,主要专著有《中国画黑白系论》(人民美术出版社),并在《美术》、《美术观察》、等杂志发表多篇评论文章。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