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髻风裳显“灵妙” ——清·陈枚《麻姑献寿》
2023-10-14 15:00:00 未知
这是一幅技法上乘的宫廷画作,“富贵气息浓厚、用笔细密繁琐、色彩浮华艳丽、格式严整”。如果没有那意味深长的题字和一连串的印章,或许鉴赏家只会称赞于它的工巧,而忽略它真正的魅力。
麻姑献寿(陈枚)
画中,仙女云髻轻挽,柳叶弯眉下一双善睐明眸,琼鼻秀口,面容娟秀。只见她一手托捧酒壶底部,一手轻握酒壶颈部,动作自然。仙童躬侍一侧,一根纤细青竹作扁担,花篮中牡丹、菊花锦簇一团。仙女仪态端庄,着烟霞羽衣,水绿裙装,配灵草编织而成的腰带。仙童骄稚可亲,着艾绿仙裳,桃红裙装。服装敷色鲜明,纹路勾绘精微。衣袂随风飘然,仙气跃然纸上。
麻姑雕像(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这位仙女就是大名鼎鼎的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东晋葛洪《神仙传·王远》记载:麻姑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又传说,每逢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西王母的生辰,瑶池宴上,麻姑都会献上于绛珠河边亲手采集灵芝酿制而成的仙酒祝寿。故而,中国民间为女性祝寿多赠麻姑像,取名“麻姑献寿”。
明清教授观《麻姑献寿》图
毋庸置疑,这幅画为庆贺皇室中的一位重要女性寿辰而作。酒壶里装着灵芝酒,寓意健康长寿;仙童花篮里的牡丹、菊花、仙草等,寓意富贵吉祥。最引人遐思的莫过于画幅右上侧的“灵妙”二字。灵妙,意为“灵巧神妙”,似是称赞画师技艺精湛匠心独运,又似叹服麻姑惟妙惟肖尽得神韵,又似讶然画作真能引下福祉,护佑一生。
也许,正是这份玄之又玄的“灵妙”,让乾隆皇帝忍不住钤印了“避暑山庄”、“乾隆宸翰”、“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多达七枚印章,以表达对这幅《麻姑献寿》的珍视喜爱之情。
明清教授复赏《麻姑献寿》图
这几枚印章寓意非常:“避暑山庄”为地名章。“乾隆宸翰”用于钤盖在乾隆御笔书画上。“石渠宝笈”为分类章,代表乾隆赏鉴过的字画,一般会同时钤印“乾隆御览之宝”。其中被品鉴为“上等”的,则加钤“乾隆鉴赏”和“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组玺。三希堂为乾隆书房,因藏有稀世之珍——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而得名。遂以著名艺术品的典藏地而闻名于世。与之相对应的“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组玺便成为著名艺术品的鉴定性标志。
当然,虽然乾隆被戏称为“盖章狂魔”,但这几枚印鉴可不是随随便便盖上的:首先必须是内廷收藏的精品;其次这些印章钤盖的格式也十分严格,位置一般来说是固定的,比如挂轴中,“乾隆御览之宝”椭圆印一般在画幅正上方或稍偏,“乾隆鉴赏”圆印在左上角,“三希堂精鉴玺”与“宜子孙”是一对,钤在画幅的左中侧或右中侧,“石渠宝笈”长印和殿座章也是盖在画幅的某一侧等。
明清教授观赏字画
用心至此,可见乾隆是多么真切地希望藉代表健康长寿、富贵吉祥的《麻姑献寿》,护佑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富贵吉祥、健康长寿。
落款“臣陈枚恭画”。陈枚,字载东,号殿抡,娄县人(今上海市松江)人。擅画人物,技法上吸取西洋画法,风格清秀工细。雍正间供奉内廷,颇得重视,雍正四年(1726年)官内务府员外郎,文献中有“给假归娶,艺林荣之”的记载。一直到乾隆年间,陈枚绘制了大量作品。主要作品有《万福来朝》、《晚鸦归林图》、《月曼清游图册》、《山水楼阁图册》、《麻姑献寿》等。
复赏之下,既叹服陈枚工笔的细腻精致,又痛惜他双目终因此大伤,再难为画,得知他“晚年复构庐于杭之西溪”,却又为之庆幸有此山水慰余生。念及我应杭州市政府之邀来杭推广西湖、西溪、西泠文化,遂因缘巧合,《文化风情》及【明月清风】工作室亦扎根西溪。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历代文人雅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帝王将相爱之:宋高宗赵构、清代康熙和乾隆都曾游历西溪并留下笔墨;文人墨客爱之:苏东坡、米芾、唐伯虎、冯梦桢、洪昇、厉鹗、郁达夫、徐志摩等寓居卜筑、诗画歌咏,留下了大批诗文词章。经过专家考证,施耐庵以西溪为原创地撰写了传世名作《水浒传》;西溪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越剧就在西溪湿地的陈万元古宅从落地说唱走向舞台艺术,成为了曲艺到戏剧的转折点。传承了上千年的端午节蒋村龙舟盛会,更是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西溪且留下!时节如流间,悄然已十年,我愿中华文化繁荣昌盛、福泽子孙的初心始终不曾改易。于斯沃土,与曾经泛舟西溪的王安石、苏东坡、米芾、宋高宗赵构、陆游、唐伯虎、冯梦桢、钱谦益、柳如是、洪昇、康熙、厉鹗、陈枚、乾隆、章太炎、陈蝶仙、丁仁、郁达夫、徐志摩等先贤雅士,赏一泓碧水、卧一榻清风、揽一溪明月,与有荣焉,幸甚至哉!
文化传承至今,亟待我辈担当,亦如乾隆对《麻姑献寿》“宜子孙”的期冀,文化生生不息、文脉绵延不绝……
—————————————————
2023年秋季拍卖
(责任编辑:闫惠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