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鸿信2023秋拍 | 弘一法师不同时期墨寶遗珍将集中亮相于山东烟台
2023-10-20 16:27:01 未知
中鸿信2023秋季拍卖会全国巡展正在顺利进行中,目前正在山东潍坊集文斋美术馆集中展览,10月21日将全部移师至山东烟台东山宾馆,藏友可关注中鸿信官方微信公众号了解中鸿信2023秋拍全国巡展动向。
潍坊集文斋美术馆巡展现场
本季秋拍,恰逢弘一大师圆寂八十周年,中鸿信借此机缘四方筹集精心准备了《弘一大师墨寶遗珍》纪念弘一大師圆寂八十周年作品专场,此专场涵盖了弘一大师不同时期的诸多精品,本季秋拍全国巡展烟台站也将为当地藏友集中呈现本专场的部分精品。
展览同时,中鸿信特邀清无法师以“以书法弘佛法,弘一大师法書墨寶之“佛化”境界”为主题,为我们分享弘一大师的高风大德以及在艺术上的极高境界,届时欢迎各位藏友亲临现场聆听品鉴!也可锁定中鸿信微信小程序观看在线直播。
“以书法弘佛法,弘一大师法書墨寶之“佛化”境界”
嘉宾:清无法师
地点:山东烟台东山宾馆二层展厅
时间:2023年10月21日 14:30
( 清 无 法 师 )
清無法師,法名真常,号清無。一九七四年出生,為孔子第七十一代孙。少年時即好读佛经,深受近代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和律宗大德弘一法師的影響,常怀出世之志,后於江西雲居山出家为僧,為原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長老座下法子,承虛雲老和尚禪宗沩仰宗法嗣。法師事佛之余,精于书法,善鉴賞,好考古,為當代文化禅僧!
一代高僧李叔同(1880-1942)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李叔同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他中年出家,号弘一,静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同时,他把中国的书法艺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峰,“朴拙圆满,浑若天成”,他的书法冲淡朴野,温婉清拔。
弘一 “自撰十言联龙门对”
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
弘一(1880-1942) “自撰十言联龙门对”
镜芯 纸本水墨
68.5×18cm×2
【出版】
1.《弘一大师遗墨》第81页,夏宗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
2.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67页, 厦门大学出版社 (待出版)
本作品风格与《华严经集联三百》相近。用笔方式上,起笔垂直利落为主,自然生动,不故作藏锋,顺势而为;行笔准中锋,略作起伏。从结构上看,字形以长为常态,偶取横势。
弘一 “自撰十言联龙门对”
笔画间“相离”很多,把本来“相接”之笔分离,更见空灵,相接之笔,亦若接若离,以行书笔法入之,“相交”之结,则厚实沉稳。弘一巧妙地把笔画之间三种组合关系融会贯通。在框架的“构”中,则匀称布置,元扩张之力,更显平和。
弘一 “自撰十言联龙门对”
从某种意义说,“弘一体”是弘一法师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必有其刻意之心,可谓“勇猛精勤”,与其早年追求的“士应文艺以人传,不应人以文艺传”之旨相吻。此作于泥金很厚的纸本上,用纸非常考究,这在所见弘一法师墨迹非常少见。
弘一 行书“十字格言屏”
弘一法师是在历尽人生繁华后,由一翩翩浊世佳公子,自愿皈依佛门,自称“朽人”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他皈依得彻底而纯粹,彻底到超然尘外,成为一代律宗大家。
弘一(1880-1942) 行书“十字格言屏”
镜芯 纸本水墨
49.5×15×4
【出版】
1.《弘一法师书法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
2.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48-49页, 厦门大学出版社 (待出版)
弘一 行书“十字格言屏”
他曾有多种才艺:书画、金石、诗文、戏剧、音乐、艺术、教育。入空门之后,通通抛舍了,只留下书法作为传播佛学思想的工具和途径,他把书法看作符号或者即是佛法本身,他说:“我的字就是法,居士不必过分分别。”
弘一 行书“十字格言屏”
弘一法师不是为书法而书法,为艺术而艺术,他更看重的是文字表情达意的功能,他不是在展览或炫耀自己书法方面的造诣与才华。有了这样的心,笔下自然一派肃然、寂然,平稳冲淡,恬静自适。
弘一 行书“十字格言屏”
陈半丁、吴昌硕、谢稚柳、陈佩秋黄宾虹
家属审定专场
在近现代中国书画史上,作为“后海派”的代表画家,一代宗师吴昌硕的光芒无疑是最为耀眼的。而“海上画派”这个同上海1843年开埠以后一起成长起来的画派给当时充盈着陈词滥调的清末画坛带来一丝清新的“海风”。
吴昌硕(1844-1927) 梅花
相对于“前海派”以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和人物画较为突出的大家赵之谦、虚谷、任伯年等来说,后海派在20世纪初的二三十年中,大写意花鸟画逐渐压倒了人物和兼工带写的花鸟画、而吴昌硕无疑自始至终都充当着金石大写意花鸟风领袖人物的角色。
吴昌硕一生作画万余,而以画梅花最多、最精,也最能表达其心意、技艺。他自谦云,三十学诗,五十学画,其实传世的作品中早年三十多岁时就画过梅花,四十以后梅花作品多见,这也表明他学画是从画梅花入手的。
吴昌硕(1844-1927) 梅花
立轴 纸本水墨
153×42 cm.
【出版】《吴昌硕全集二》第114页
【说明】
1.附日本原盒;
2.2023年9月14日经吴昌硕四世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及鉴赏视频;
3.子祥题背签
此件《梅花》图以墨笔写成。吴昌硕画梅少有全树,此幅亦是。他把环境和气氛省略到不能再添置一笔,有如特写镜头,既细致,又逼真,得梅花之真性灵,简直是划金刻石的杰作。
吴昌硕 梅花(局部)
《梅花》图以梅为主体,空间留白分明,交相辉映。梅枝运用篆法,苍劲老辣,疏阔纵放,气势捭阖。红梅绿梅,疏密有致,大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极富节奏之变。枝桠纵横,曲中求直。
谢稚柳是中国著名鉴定大师,由鉴定而介入创作,以至成为海派绘画的名家。谢稚柳的山水作品,气势雄浑,山水布局重峦叠嶂,严密稳重,皴法多写巨然披麻,范宽的雨点皴,树木多以李成、郭熙二家树法为之。
谢稚柳(1910-1997) 高天水暖
镜芯 纸本设色
诗堂:27.5×40cm;
画心:66×40cm
出版:《风华双绝——谢稚柳、陈佩秋精品集》第225页,谢定玮主编,郑重题书名,河北教育出版社
说明:
1.2023年9月13日经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琨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及鉴赏视频;
2.附谢定玮鉴定合影;
3.附陈佩秋先生与作品合影。
陈佩秋(1922~2020) 兰花蛱蝶
镜芯 纸本设色
壬寅(1962年)作
诗堂:33.5×33.5 cm 画心:91×33.5 cm
【出版】《风华双绝——谢稚柳、陈佩秋精品集》第227页,谢定玮主编,郑重题书名,河北教育出版社
【说明】
1.2023年9月15日经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琨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及鉴赏视频;
2.附陈佩秋先生与作品合影。
黄宾虹(1865-1955) 黄山平天矼
立轴 纸本设色
95.5×48.5 cm.
【出版】《知真味雅——中国艺术精粹》第93页,文物出版社,2008年
【说明】
1.著名黄宾虹专家王中秀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题签;
2.萧平题边跋;
3.2023年9月15日经黄宾虹外孙女赵茹真女士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及鉴赏视频
世家元气——中国近现代重要书画专场
张大千和溥心畬,一个是四川人,一个是北京人,两人都有极高的天赋,张大千在南方靠“血战古人”成就画名;溥心畬在北方靠皇家熏陶和金子银子成就事业,尽管成长道路不同,但他们都演绎了极其精彩的艺术人生。特别是他们联袂合作的书画,被圈内誉为珠联璧合,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趣闻轶事,至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张大千、溥儒 山水册
张大千(1899-1983)、溥儒(1896-1963) 山水册(十二开)
册页 纸本设色
29×19cm×12
【出版】
1.《Challenging the Past: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第110-113页,Smithsonian Institution、Sackler及St Louis艺术博物馆,1991年出版。
2.《雄狮美术月刊》第十二期〈血战古人的张大千〉第150页,台湾雄狮美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
3.《台湾故宫文物月刊》,第九卷第十二期,第110页,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版。
4.《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季刊》,第三卷第一期,第9页,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1993年出版。
5.《张大千的世界—张大千先生百年纪念展导览手册》,第16页,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出版。
6.《溥心畬册页精选 历代名绘真赏 》,第1-12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出版。
【展览】
1.“方寸之间—梅洁楼藏手卷册页”,中国嘉德艺术中心,2017年11月7日-22日;
2.“血战古人一张大千回顾展”华盛顿,沙可乐艺术馆,1991年11月24日-1992年4月5日;
3.“血战古人一张大千回顾展”,纽约,亚洲协会,1992年4月29日-7月19日;
4.“血战古人一张大千回顾展”,圣路易市立美术馆,1992年8月28日-10月25日
【说明】此作原为孔祥熙家族旧藏,后转由孔祥熙爱女孔令仪前夫陈继恩博士递藏。
张大千、溥儒 山水册(十二开)出版物
张大千、溥儒 山水册
《张大千溥心畬合作山水册》十二开,纸本设色,每开29X19cm,创作于1932年10月。
张大千、溥儒 山水册
作为传统的中国文人,他们在诗词修养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都有诗、词、文集行世。因而作品出现典型的文人画格调,传统文人的笔墨情趣通过高山流水、茂林修竹、丹枫古寺等传统形式表现出来。二人虽是身世迥异,在山水上的造诣却是异曲同工。
张大千、溥儒 山水册
经傅申先生研究,二人合作绘画最多的时候分别在1930年代和抗战胜利后的北平时期,以及19世纪5、60年代他们旅日期间。傅先生说此册为其所见张、溥二人最早的合作绘画。
张大千、溥儒 山水册
此册被著名美术史学者、书画鉴定家傅申先生收入了他所主持策展的《张大千六十年回顾展》中,这个展览是1991年在中国台北地区展出。
齐白石遂在吸取八大山人以及吴昌硕笔墨精神的基础上,自创了“红花墨叶”画荷法:用饱满的洋红直接泼写荷花,衬以黑呼呼的浓墨叶和用焦墨写就的荷梗,在红黑、浓淡、干湿的对比变化中形成鲜明奔放的视觉效果。表现出浓郁的民间审美趣味,传达了强烈的生命勃发意识。齐白石的画一扫传统文人画的荒寒之气,生机盎然,具有烂漫的情趣。
齐白石(1864-1957) 红荷
立轴 纸本设色
131×33 cm.
【说明】章津才鉴定为真迹并附鉴定证书及购买发票3张。
章津才鉴定证书
销售发票
荷花唤起的是齐白石对往梦的追思,是家乡的荷田、小路。北海公园的荷花使得画家悦目,但在他心中,仍是潇湘的水塘、荷亭更动人,连秋日雨打荷叶的声音都不一样。
齐白石(1864-1957) 红荷(局部)
此件作品的上款人是富士英。富士英,浙江省海盐县武原镇人。在清廷的总理衙门以及北洋大臣公署供职,先后担任过学部主事、宪政编查馆编制局副科长等职务。富氏为官清廉,在其职勤勤恳恳。在面对日本人的多次贿赂,依然坚定立场,言辞拒绝。
齐白石(1864-1957) 紫藤蜜蜂、加冠大吉对屏
镜芯 纸本设色
124×34cm×2
【出版】《先生归来一一吴隐和他的时代》,西泠印社出版社
齐白石画藤,早年近徐渭,用笔飞动,1925年前后,向吴昌硕浑厚之风靠拢,但他清健的笔路与吴昌硕的重拙不同,经过多番尝试和锤炼,才终于确立了自己生动鲜活、浓淡得宜的藤萝画风。胡佩衡、胡橐父子合写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中记载,“老人六十岁时认为画藤的功夫很差,特别在章法上最差,所以每天要练习创造不同构图的藤萝小稿。”
齐白石(1864-1957) 紫藤蜜蜂
此幅便是老人笔下的南方之藤,藤花饱满光润,藤叶相依有致,设色清丽典雅,笔墨温润清新。其间藤蔓缠绕飞舞,以焦墨挥就,起到了稳定画面的作用,与花朵的恬静秀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白石画藤的变法的探索之路。
齐白石(1864-1957) “为柏瑗先生作”篆书七言联
立轴 纸本水墨
134×32cm×2
徐悲鸿生平所作中,以骏马最值得称道。他对马最为喜爱,画的也最多。徐氏之所以对马有如此的塑造能力,源于他对马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
徐悲鸿 万里可横行
他曾在在《徐悲鸿覆问学者的信》中强调:“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徐悲鸿(1895-1953) 万里可横行
镜芯 纸本设色
67×120cm
出版:《徐悲鸿画马集》第80页,中华书画出版社
说明:此作经廖静文女士于2006年4月28日鉴定为真迹,并附真迹证书
此画图绘奔腾骏马一匹,其空间感、立体感、真实感汇集一体,马的躯干以魏碑兼草隶的笔意勾勒,马的神韵由极具金石气的短而劲的线条传达。
徐悲鸿《万里可横行》 出版物
同时注重马的解剖动态,马头鼻骨、马肚四肢、面部阴阳转折都很是符合马的生理特点,就连胸部的肌肉也无不体现出马的矫健。
徐悲鸿 万里可横行(局部)
徐悲鸿还将西洋画的笔触跟传统没骨画法相结合,用浓淡有度的水墨表现骏马肌肉的质感,马鬃马尾处用浓墨干笔扫出,加上力透纸背的臀部线条,极富弹性和动感。
徐悲鸿 万里可横行(局部)
徐悲鸿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探索出大写意意马的笔法,到此画之年已经是驾轻就熟,信笔挥洒。
徐悲鸿(1895-1953) 竹石大吉图
甲申(1944年)作
镜芯 纸本设色
108×56cm
著录:《徐悲鸿年谱》第89页,李松先生编,1994年
说明:
1.新加坡陈曼士旧藏
2.海外回流
王雪涛(1903-1982) 松涛秋趣
辛巳(1941年)作
镜芯 纸本设色
117×203.5cm
【出版】《银座风韵——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集》第250页,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
【说明】
1.原山东银座集团旧藏
2.2023年9月经王雪涛纪念馆馆长、王雪涛弟子徐健老师鉴定为真迹!
3.附王雪涛弟子徐健老师点评视频
林风眠(1900-1991) 西湖秋色
镜芯 纸本设色
68.5×68.5 cm.
【出版】
1.《历代客籍先贤翰墨作品图录》第135页;
2.《先生归来——马衡和他的时代》第162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
【说明】翁镇希旧藏
孙其峰(1920-2023) 一击万里
丁丑(1997年)作
镜芯 纸本设色
133×133cm
说明:藏家得自作者本人,并附合影
孙其峰(1920-2023) 松鹰图
镜芯 纸本设色
75×47cm
出版:《当代中国画名家亲鉴精品真迹》第10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刘继卣(1918-1983) 威震大千
立轴 纸本设色
138×68 cm.
【出版】《刘奎龄·刘继卣父子书画精选》第48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黄永玉(1924-2023) 彩荷图
镜芯 纸本设色
134×68cm
说明:
1.原藏家得自作者本人。
2.此作附作品与作者及藏家本人合影。
此幅作品与作者合影
启功(1912-2005) 行书“春华秋实”
横批 纸本水墨
33×142 cm.
【说明】
1.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
2.藏家直接得自作者本人
启功(1912-2005) 行书七言联
立轴 纸本水墨
132×32cm×2
【说明】
1.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
2.藏品直接得自作者本人
叶浅予(1907-1995) 贵州苗妇市鸡图
镜芯 纸本设色
三十六年(1947年)作
67.5×43 cm.
【出版】《中国画坛(六)》学苑出版社,2006年出版。
胡适(1891-1962) 行书全祖望诗
镜芯 纸本水墨
88×16cm
徐世昌(1855-1939) 行书“八千椿寿之堂”
癸酉(1933年)作
镜芯 宫廷黄底蜡笺水墨
52×215cm
饕餮——中国古代重要书画专场
赵孟頫一直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的传奇人物,从种种史料可以判定:元代书坛、画坛领袖赵孟頫,他留下的一书一纸,都被后世视作拱璧之珍。
赵孟頫(元) 行书《书中峰和尚青山白云诗偈》册
赵孟頫《青山白云诗偈》帖,十二开,水墨纸本。赵孟頫书写的这册墨迹,全文347字。
赵孟頫(元) 行书《书中峰和尚青山白云诗偈》册(节选)
册页 纸本水墨
22×13cm×22
出版:
1.《赵孟頫中峰和尚诗真迹》,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
2.《元赵孟頫书中峰和尚诗》 黄山书社,1999年
3.《赵孟頫墨迹二种》(青山吟 • 白云吟),华夏出版社,2002年
4.《赵孟頫书法全集》第383-404页,群言出版社,1995年
5.《赵孟頫书青山吟》吉林文史出版社,2021年
说明:王鸿续旧藏
赵孟頫(元) 行书《书中峰和尚青山白云诗偈》册
其用笔洒脱,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可谓一件传世精品力作。无书写年代,从其书风看,应为盛年之作,其结体得欧书之深稳严谨,用笔颇具二王端庄俊秀之姿态,行气委婉连绵、圆转酣畅。
赵孟頫(元) 行书《书中峰和尚青山白云诗偈》册
此帖无论在气韵、笔性、结字、章法上,皆与二诗意境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予人以姿态朗逸、爽利遒美之感,堪称赵体行书完美之作。此帖又称“元赵孟俯书中峰和上诗”,现代多家著录出版。
赵孟頫(元) 行书《书中峰和尚青山白云诗偈》册
并且,此册在中鸿信秋拍巡展广州站时也将特邀众多专家学者围绕此册的文化价值举行盛大的研讨会,藏友可随时关注中鸿信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中鸿信秋拍信息及动向。
王铎(明末清初) 行书“江南作懺诗”
立轴 绫本水墨
244×50cm
著录:《拟山园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2月
出版:
1.《王铎书画全集》文物出版社
2.《墨韵——中国书画精品集》
3.《留竹楼藏古代书画名录(明清篇)》中国书画出版社
说明:
1.本件作品由陈遹声递藏
2.本幅作品印鉴与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王铎印鉴相符
乾隆(1711-1799) 御笔行书“定力周圆”
镜芯 绢本水墨
62.5×216 cm.
【著录】《清宫内务府活计档案》
乾隆(1711-1799) 行书御题诗《松柏堂》
镜芯 粉笺水墨
丁亥(1767年)作
169×75 cm.
【著录】
1.《御制诗三集》第六十八卷,钦定四库全书。
2.《钦定热河志》第四十二卷,行宫十八·狮子园。
【说明】2019年11月28日经章津才先生鉴定为真迹
朱耷(1626-约1705) 草书五言诗
立轴 纸本水墨
117×41 cm.
朱耷(1626-约1705) 墨荷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17×62 cm.
【出版】《不看山书画展》宣传册第17页,791美术馆,2020年
【展览】“不看山书画展”,791美术馆,2020年8月
【说明】戴植清,书画家、藏书家、书画收藏家。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
马琬(元) 秋山远寺图
立轴 纸本水墨
147×40 cm.
【题签】
1、元马扶风山水精品。平等阁旧藏,中国名画集制版。
2、元马文壁山水真迹,曼农收藏
【著录】《中国历代画目大典·辽至元代卷》第541页,周积寅、王凤珠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
【出版】
1.《中国名画第三集》图4,中华民国九年八月九版,美术研究会审定,有正书局发行;
2.《中国名画》第三集图11,有正书局,1926年版;
3.《中国名画集》上册图版,狄平子平等阁编,有正书局,1930年版;
4.《中国名画1一40》上册,第51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曾国藩(1811-1872) 为黎吉云书行书七言联
立轴 纸本水墨
159×32cm×2
林则徐(1785-1850) 行书八言联《行书“竹露桐云”八言联》
立轴 纸本水墨
196×36cm×2
左宗棠(1812-1885) 篆书五言联
镜芯 纸本水墨
88×20.5cm×2
说明:文物公司旧藏原装旧裱
马一浮(1883-1967) 行书节录《与朱元思书》
立轴 纸本水墨
174×63cm
上款人简介:武内义雄(1886-1966),字谊卿,号述庵。京都大学文学博士,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获“文化功劳者”称号。
《弘一大师墨寶遗珍》纪念
弘一大師圆寂八十周年作品专场
弘一(1880-1942) 楷书
立轴 纸本水墨
64×51 cm.
弘一(1880-1942) 为邓芬作行书七言联
立轴 纸本水墨
庚午(1930年)作
33×6.5cm×2
【待出版】: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19页, 厦门大学出版社
【上款人简介】邓芬(1894-1964)字诵先,号昙殊,别署从心先生,广东南海人。幼年即聪慧异常,诗文词过目成诵,书、画、音乐,到手即精。6岁师从董一夔,学习山水人物,复师张泽农,学习山水花鸟,不但继承张的技法,而且青胜于蓝。除善画花卉外,还擅人物。画鸟雀,三几笔就生气蓬勃,意趣生动,故有“邓芳三笔雀”之称。
弘一(1880-1942) 血书“南无阿弥陀佛”
镜芯 刺血、朱砂纸本
南无阿弥佗佛。
27×11 cm.
【出版】
1.《先生归来-张宗祥和他的时代》第60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
2.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137页, 厦门大学出版社 (待出版)
【展览】
1.2015年,《悲欣交集——弘一法师重要遗物》展览,厦门随安美术馆;
2.2019年,《天心月圆·弘一法师李叔同艺术生涯展》专家学术研讨会,欧阳长桥,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天津文博院办公室负责人;刘金库,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李叔同研究会会员;
3.2019年,《人生三境——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40周年》展览,莲花书院(滨州市);
4.2019年,《人生三境——纪念弘一法师诞辰140周年》展览,(杭州市曙光路)
【说明】这幅血书法应为弘一法师1940年在泉州永春普济寺闭关572天期间,刺血而书。刺血写经,需提前一段时间,至少三个月以上,不吃任何咸的食物,以避免血色变黑,防止血容易凝固。弘一法师早年曾拟用血写经,被印光大师劝止。此幅为弘一法师极为罕见的血书,经弘一法师研究学者清无法师鉴定,此件作品为弘一法师“刺血”并加少量朱砂写成。
【备注】弘一法师之侄李晋章旧藏
弘一(1880-1942) 行书蕅益大师警句
立轴 纸本水墨
壬午(1942年)作
57×25 cm.
【出版】
1.《弘一法师书法集》作品第4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2月
2.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155页, 厦门大学出版社 (待出版)
弘一(1880-1942) 行书佛偈
镜芯 纸本水墨
31.5×103 cm.
【出版】
1.《与佛有缘-历代佛教题材书画作品展》第47页,广东客家商会书画艺术研究院梅州千佛塔寺联合出品,2021年;
2.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10页,厦门大学出版社 (待出版)
【说明】
1.1925年四月二十一日弘一母亲六十四年诞辰。
2.台湾回流。
弘一(1880-1942) 墨书《华严经》句石佛
H:16 cm.
【待出版】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214页, 厦门大学出版社
【说明】弘一法师内侄李圣章旧藏
李晋章为弘一法师刻佛像肖形印
3.9cm×2.2cm×2 cm.
【待出版】清無法师主编《弘一大師墨寶遗珍》第201页,厦门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