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对话 | 闵罕 “技术人性”如何面对未来?

2023-10-30 15:19:56 裴刚 

文| 裴刚

  为何向500多年前“天才中的全才”列奥纳多·达·芬奇提案?

  立足当下,如何呈现艺术工作?如何感知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的潜在脉搏?

  如何突破一般意义上互为工具的“科艺融合”?

  新的技术人性如何在“人类世”中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正是在这困境与希望并存的时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驱动全新的开放界面,通过展览、学术论坛和展演项目汇聚一个时代的创造性能量,邀请达·芬奇来到二十一世纪,共同思考当今艺术与科技背后的人类时代命题,以艺术创作向达·芬奇提案。

  2023年10月28日,“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于张江科学会堂启幕。在10月29日至11月13日的十六天展期内,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将驱动全新的开放界面,通过艺术创作、学术论坛和展演项目汇聚一个时代的创造性能量,邀请达·芬奇来到二十一世纪,共同思考当今艺术与科技背后的人类时代命题。

  那么,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开幕致辞中所说的——“在21世纪,互联网开启了人类又一‘大航海’,元宇宙、混合现实正在引发再一次‘创世纪’。而数字智能技术加速了人的解放和人的危机。人工智能、无穷算力让艺术家们喜大普奔又进退失据,人的创造力竟然在人的造物之前瑟瑟发抖”——在此状况下,应当作出何种回应?面对越来越碎片化、细分的知识,与 “整全的人”之间的矛盾问题时,此次展览是从展陈到每个板块呈现的作品内容如何?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与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闵罕展开对话。

  | 对话 Q&A

  雅昌艺术网&“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策展人 闵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217e9692bf2e2977ecc6f77a0b087cc0.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策展人 闵罕

  |回望历史面向当代的发问

  Q:“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展览的主题“像达芬奇提案”,有当代和文艺复兴历史的对照关系,而对当代提出问题。此次展览是指向了哪些问题展开的?

  A:此次“向达·芬奇提案”是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通过艺术创作、学术论坛和展演项目,召唤“达芬奇来到21世纪”,以此面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希望和困境,思考今天的艺术与科技背后的时代命题。

  从某种层面上,“达芬奇”是一个支点,是我们所召唤的对话对象。达芬奇的野望可以包裹整个世界乃至宇宙。达·芬奇是今人熟知的文艺复兴“巨匠”,也因为他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建树,被誉为“跨学科”的奇才。然而,这位“全才”却曾经自诩是个 “没文化的人”,我们看到,后世对“达·芬奇是个艺术家抑或是科学家”的理解,其实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的学科体系之上的。达芬奇是一个造物者,他还是一个世界的观察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他的创作和绘画中,大家可以感受到美和真实是那么的和谐、统一,但是又那么的神秘和清晰,他的经验、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80e0779307949a7c5f158d42280873b6.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现场

  达·芬奇对世界的兴趣包罗万象,可以看到他的研究从河流的走向、鸟类如何飞翔、建筑的设计、光的传播、力学研究,到工程器械的研究、人体解剖的研究,涉猎非常的广泛。我们今天认为的那些对科学的认知,例如客观、理性、分析的方法,因果性和共同性、精准、忠于自然、反复实验,他以此来要求艺术;我们在艺术中强调的主观的经验与感觉,自由意志与独特性,他却认为是科学的真正根本。在达·芬奇那里,科学与艺术本为一体,这个“一”不是今天一般意义上的“科艺融合”,而是一个原原本本的、整全的、流动的世界。以达芬奇为支点,召唤达芬奇是为了重新发现世界,重新发现人,把整个展场作为“重构21世纪的天人之际”的场域。

  我们面对的问题也很具体,艺术如何透过宇宙生命、人工智能等相关的议题,感知21世纪的人类文明的动向和脉搏?生活在现在的科技演化越来越快速的这样的一个“人类世”中,技术人性如何面对未来?新的技术与媒介是否施加着一种比以往的技术更深入心灵的综合性影响?如何在科学、艺术、技术、思想和媒介的各式图景中进行更深层的变革?艺术创造要如何面对未来?如何回应人类过去的传统,以及人类一起享有的世界?如何理解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时刻,又如何通过行动来构造出下一个可能的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41d7fcd4bb487487d55de010897908f3.jpg

“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 展览现场

  |整全的人和整全的时代

  Q:从哪些方面讨论越来越资本和体制化,及越来越碎片化、细分的知识,与“整全的人”之间的矛盾问题?

  A:从达·芬奇可以延展出以下议题:

  第一,尚未分离的美和真实。美和真实从未分离,两者统一为一个整体。从他的绘画造型,以及作品中光阴幽深的、感性绵延的、优美的、凝练的、神秘的等等这些品质;也包括他对透视、解剖、几何、乐理的兴趣中可以感觉到,在他的艺术实践中,美与真实是没有分离的,经验和知识也是没有分离的。他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我的感觉”,来源于经验至上的理念。

  第二,整全的人和整全的时代。可以看到达芬奇作为个体的多面性状态,与今天的原子化、碎片化的人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对比。以及学科的越来越细化,越来越细分,越来越支离状态之间的对比。技术改变着艺术,艺术也以创造性的非功利改变着技术。以艺术创作作为一次激进的转变或者打开,通向新的经验领域和思维方式。

  我们或许可以从中获得某种提示:今天的人类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整全的人”这个经验出发的人;以自己的想象来建构世界的人;在时代当中行动的人;将历史带入创作当中的人。如达芬奇所说“引发行动的力量是所有生命的起因”。他对“异世界”的想象,以及整体的历史感、生命感、经验史等等之间的关系。在历史性意识下,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变成同时展开的过程。达芬奇说:“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是寓于大宇宙中的一个小宇宙。”在这里,可以看到“整全的人和整全的时代”之间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003ea3c67b0372702366b7e60adc6b02.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现场

  |5大展览板块

  Q:此次艺术节的5大展览板块主要是从哪些不同的观念、呈现方式展开的?

  A:本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共包含五大展览版块与两大国际学术论坛。五个展览版块分别为:“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实验艺术单元、“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以及“安吉亚里”绘画单元。

  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分别为“新六艺”系列论坛之Panel 21:向达·芬奇提案——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以及第八届网络社会年会“‘反文化?重置技术的一切(不)可能性”。

  此外,“艺能松(Alathon):艺术/人工智能黑客松”与现场演出“‘声纳媒体艺术节20周年”将以更多元的形式跨越时间与空间向达·芬奇发送讯号。

  就展览版块而言,首先,第一个板块是“安吉亚里”绘画单元。起源于达芬奇的一幅消失了的名作“安吉亚里之战”,是达芬奇艺术生命中,壮年时期和米开朗基罗技术层面的比拼、对垒,这样一件作品描绘了战争场面的瞬间。展览重现了这件消逝了的作品,像打捞一艘沉船一样让它从历史海洋中重新浮现。达芬奇为创作“安吉亚里之战”,画了非常多的草图。其中对个体形象的细节描绘,包括战士的头盔、表情和肌肉的变化,马匹等都有一系列的草图。我们的创作团队也根据后人的摹本想象原作,细读达芬奇各类文献从而重组画面。用隐含在画面中的许多文艺复兴的著名形象(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鲁本斯创作的诸多形象)来致敬并回应,以战争场景的变奏和暗示不同时代的技术与思想的冲突、融合,并交融的状况。这件绘画作品从某种程度是对于科技史图像的再次审视,也是对当今绘画媒介和整体的媒体技术的重新考量。这件作品也是展览中唯一的一件绘画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e5303767de6b1df1e648163505b2251c.jpg

“安吉亚里”绘画单元《安吉亚里之战》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3976babfbee9a9224930c758e873e3e8.jpg

“安吉亚里”绘画单元《安吉亚里之战》局部

  第二个板块,实验艺术单元“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对应“向达芬奇提案”中尚未分离的美与真实。达·芬奇的透视法曾以线透视(近大远小)、空气透视(近明远暗)、隐没透视(近实远虚)将以人作为中心的世界确立,在平面之上形成了立体的幻觉,衍生出更强的主客二分。另一方面,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平远,高远,深远)则是将“我”含纳于天地间,认为“我”是世界的一份子,具备着与天地宇宙终极一致的属性。“三远”视角下的山水,具有三种方法论意义的形态:“山水现场”是“无我”之境,即造化自然之义;“山水道场”是“我”与山水相遇时刻之生发与涌现,“山水剧场”是山水的“人间化”。“山水剧场”是一种策略,它所赋予的戏剧结构,把“山水现场”由偏远带到中心,由不可见变为可见;把“山水道场”由单数变为复数,从个体超越走向全称意义的文化“致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eacfff2922f07c328cec2144e24d31cd.jpg

“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实验艺术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a74a65844cd4f8be3e573835106e7a07.jpg

“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实验艺术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1ccbf8dc6625043e12986c8a3b0a8483.jpg

“透视或世界观:山水作为方法论”实验艺术单元 展览现场

  第三板块,“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所对应的是达芬奇尚未分离的经验与知识的呈现。这个板块有非常多的“站在科学新边界的艺术”,包括赛博格,AI 人工智能艺术与虚拟现实艺术。这个板块,核心呈现的是最前沿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关注人工意识、人工美学、人工文化学和人工未来学,以反思和批判的态度来探讨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在11月11日晚的“声纳” 20 周年活动中,还会有一个媒体艺术节的跨界现场环节。届时会有国内首次亮相的Live CodingCinema(实时编程电影)、AI 生态声响演出、AI 高帧率瞬间视频、AI 游戏互动算法等前沿思考创作,由七国艺术家联袂汇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cebabe6e4c26a95150dd4cf5a13c3a6b.jpg

“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 展览现场 视觉肢体行为(德国 Kuno Steltmann)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de29c6664a251a00f492cebdd30dfee3.jpg

“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1c2b4d84ff235cce42307eab47aa57b0.jpg

“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dabdb3e87f808096bd382acfd5bcb882.jpg

“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ff1b34de9f4b1564afd195a89ae1c34d.jpg

“程序员与小提琴”开放媒体单元 展览现场

  第四个板块, 媒介展演单元主题“我歌唱带电的肉体”。以“灵魂在哪里”为副标题,以跨媒介巨构为品类,向达·芬奇提案。并进而继续发问:灵魂是什么?媒介展演单元采用了空间组织、物象、雕塑、声音以及文本注释形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灵魂博物馆,设置了一个介于外太空失控状况下被撞击的人类解剖实验室。将惠特曼赞美人的肉体与灵魂的长诗《我歌唱带电的肉体》、贝多芬表现人类所有激情和感动的交响乐《第九交响曲》、杰夫·兰博和维克多·霍塔呈现人类激情爆发的《人类激情圣殿》、荒诞派戏剧表现人类的“行为人并没有卷入自己行为的两难困境”场景等媒介史源流拼溶在一起,构成人类激情体验的通道。“人类激情就是灵魂。灵魂无处不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06b36d83ea6ea73519225c3c26b5ec1a.jpg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f2b06ba7a8a85fdff9706deafe68de19.jpg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82d34414aaaa9077374f19d0fac09034.jpg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77c98f89a53083131d4949d0054ee5a4.jpg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ea88ee5db31b3f31926316a6259df7a6.jpg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灵魂在哪里?”媒介展演单元 展览现场

  最后一个板块,“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是自然科技和人的融汇之境,追寻创造性的力量。来自全球各地的十二组艺术家作品,通过他们追本溯源的好奇心,钜细靡遗的观察力,无所顾忌的想象力,使观者能够看到科技、艺术和人文观照之境。观众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或者是多通道的实时模拟,走入人类和机械交叉领域。从而链接到更广泛的一个视角,以人类和机器一起共创未来的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aec852baebedbfa37013f18163381192.jpg

“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0ffedd327a9a9e9b36ea6c8df9c8008d.jpg

“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3398689c171d53920ba1302a4ce39112.jpg

“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23406a5fde7a552606dcc20c22b9ad99.jpg

“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52cef131f030100b7d2ce029325b4b27.jpg

“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展览现场

  |重启感受力

  Q:展览提到“新感性”与“天人之际”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对当下的问题有怎样的意义?

  A:我们现在面对非常矛盾的现状:一方面,科技的迭代带来的全新的多元性,人们为多元性和可能性而欢呼;另一方面,人们又担忧,技术应用的同质性,会给原本鲜活的感知力带来重重的封锁。邀请达芬奇同行来共同思考新感性的生发,从某种程度是希望接通人类知行史上的神圣时刻或重要时刻,以此建立“21世纪天人之际”整全的人。2012年跨媒体艺术学院发起了首届的“感受力论坛”。高世名老师曾在开幕词中讲到“我们如何重新来建设?如何重新来唤起?如何重新开启正在消失的感受力?”

  关于“天人之际”,展览中非常多的艺术家作品都在探讨人和世界,人和自然,人与人,人与造物之间的关系,是关于“天人之际”各种角度的讨论,展示了自然、科技、艺术和人的融汇之境。

  |“技术和艺术”结合的拓展

  Q:此次展览与常态的艺术展不同的地方侧重在“科技”的内容非常强,请谈谈新技术在哪些方面对艺术的拓展和启发性提供推动作用?

  A:在“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里,新美术馆旗下解化器NEW INC Rhizome和诺基亚贝尔实验室的联创艺术项目为主体,呈现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和艺术家的广泛合作及其“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作品。包括对人类和机器交叉领域的探索;人机共同努力改善世界的愿景;生态系统的实时模拟与互动;以及其他更广泛的人机沟通和连接视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73a04b8e34beb4acfc91d29de1203277.jpg

“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 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和艺术家合作的艺术项目

  贝尔实验室的工程师和艺术家的广泛合作,将最新的技术和艺术相结合。包括人和机器交叉领域的探索;包括人机共同来改善整体世界的这个愿景;包括对生态系统实时的模拟和互动。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人机交流,人机沟通,包括人机链接方面的探索。

  除了这个联创的艺术项目之外,也非常推荐“天人之境v3.0”国际艺术邀请单元”中ZZYW艺术小组的作品“Other Spring (OS)”。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9666d89f31fa69f49bc3b80368687fa6.jpg

zzyw 2023 视频(彩色,有声)12分34秒  展览现场

作品介绍:“Other Spring (OS)”是一个深度理论的虚构世界创作项目。这个多元化的项目包括一篇研究论文、一个虚拟世界和一段短片,运用世界构建(World-building)这种独特的创作手段,批判性地剖析计算媒介(computational media)、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对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该项目深受中国古代寓言《桃花源记》的启发,探讨了“异端计算”("heretic computing",引用媒体理论家亚历山大·R·加洛韦的观点)的可能性,从而挑战我们现今社会对“计算”既定的理解,即追求效率、便利和数据交换。OS设定在一个不太遥远的未来,其中,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全能网络UNO(Universal-Network Watch)主宰着世界,反映出在我们日益互联的社会中对隐私、自由(代理性)和个体性保护的紧迫性。在这个项目的构建中,世界被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UNO,这是一个全视全能的自动化社会,由高级人工智能驱动;以及“OtherSpring”(桃源),这是一个受到H.A.Z.E(迷雾)保护的网络。迷雾代表着一个庞大的底层技术结构,由中间件和独特协议构成,体现了一种非传统的算法设计理念。在UNO的世界中,迷雾赋予OS保持隐形的能力,使得居民可以保持个体性,异质和文化得以存在,并且可以和谐共存。通过结合媒体理论、加密和网络技术,以及与建筑师的合作,该项目成功地将现实和思辨虚构结合起来,对我们对信息社会及其所带来的权力动态的理解进行了挑战。计算(算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掌控力度也越来越强,加上数字时代对隐私和个体能动性(agency)的侵蚀,使得这个主题的紧迫性变得明显。OS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将理论、创造性和雾和“留白”概念融合在一起,尝试去展现异端计算和替代算法的巨大潜力。该项目强调了不透明、亲密和内在价值在计算设计中的重要性,邀请媒体理论家、艺术家、设计师和视频游戏开发人员一同进行更深入的对话,以促进与技术建立更全面、更人性化的关系。

  另外一件作品Keiken,在日语当中是体验的意思,Keiken艺术小组《泡泡理论》是七分钟的一个影片。这两件作品都是带有创世性调性的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0/3a3ccab9365617404442e94fa9a90be0.png

Keiken 2022 4K CGI视频 7分55秒

作品介绍:由Keiken与Clifford Sage和wavesovspace合作制作Keiken的 《泡泡理论》是-部7分钟的电脑生成图像(CGI))影片,探索了一种虛构的技术,该技术允许主角母亲(Mother)与Uber 3000玩耍,Uber 3000是一种会说话的、内置疗法的自动驾驶汽车。这项技术使母亲的衍生品(他们生命中不同时期的自我版本)能够相遇并相互理解。它直观地将母亲衍生物的意识展现为泡泡,鼓励母亲反思他们过去复杂和渐进的时刻。

  这些作品也回应了这个展览板块“天人之境”自然科技和人的整体的融汇之境,也包含了自然技术和人的融汇之境。

  |布展动线的方法和特点

  Q:这样的一个大空间中做展览和艺术中心美术馆这样的白盒子空间的差异很大,我想也是很有挑战和难度的。在布展方面有哪些方法和特点?

  A:是的,这个空间不是传统的白盒子展览空间。张江科学会堂张江厅拥有三千六百平米的面积,13米高无柱的空间。从展览的动线来说,首先从展览两个有透视性的入口开始,一边是以科学为主导的发问,一个是以艺术为主导的发问。形成由提问到提案、由问入境的这样的一个关系。

  两个入口对焦汇聚后,象征“过去”的是《安吉亚里之战》的绘画单元,对面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四位本科生团队AIGC的作品“《新文艺复兴》——‘云’成为了万物的基础”象征“未来”。过去和未来再次对视,话语和提案一起出发。

  观众在展览现场会发现我们的板块设置当中,有非常多的空间动线的设置,包括达芬奇的话语穿插在展场各处,这些话语也是展览空间动线中气脉流动的一部分。向展厅透视出无限延伸的空间,以此向“达芬奇提案”,向宇宙、向世界发问。以提问来接通五个展览版块的诸个提案,将展览的主题做空间的视觉化,架构起从提问到提案的整体的一个体验的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7bb264cec4981dd5fcb4bdfa511cbef3.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0448a05a56f932c916088a221c6792af.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0/f6d52822676863e69d43ee9ea1a0b83c.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现场

  【结语】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九十五周年校庆“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的重要部分,“向达·芬奇提案”是一声召唤达·芬奇人格复苏的时代诘问,亦是一场通向达·芬奇心灵的创作行动,更是一次新时代文艺复兴人向达·芬奇发出的邀约——2023年。此次“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开幕式后,两大国际学术论坛和现场互动单元持续在11月7日至11日拉开序幕,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会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