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3秋拍 | 咫尺天涯 辛未山水——齐白石为文素松作山水册页十二开
2023-11-06 16:36:35 未知
齐白石山水册,作于1931年(辛未,69岁)秋,乃为好友文素松所作。每开31.5×35厘米,被藏家分别裱作斗方。白石老人在《朝阳》一页的题跋中说:“此册廿又四开”。我们见到的是十二开,另一半不知落在何处。
这套册页后归辛冠洁先生珍藏,在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上首次释出市场,在当时即创造齐白石作品拍卖世界纪录。如今,这套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盛期大写意山水的代表作,将再次于中国嘉德2023秋拍大观夜场中隆重亮相。
此册自署标题者八幅,即《朝阳》、《放牛图》、《苍海烟帆》、《阳羡山水》、《月明人静时候》、《雨后》、《荒山残雪》、《柳浦秋》。未署标题的四幅,根据内容可命名为《古木寒鸦》、《荷塘游鱼》、《沙渚鸬鹚》、《山上人家》。册页的题材,大体源于白石老人的远游印象和家乡记忆,画法则来自在前人图式和写生基础上的创造。
Lot 2121
齐白石(1864-1957)
咫尺天涯—辛未山水册
册页(十二开)
设色纸本、水墨纸本
辛未(1931年)作
31.5×35 cm.×12(每幅)
题识:
(一)濒生。
(二)白石。(三)齐璜。(四)萍翁。(五)雨后。老萍。(六)放牛图。八砚楼主人。(七)苍海烟帆。白石。(八)荒山残雪。白石。(九)月明人静时候。白石。(十)桂林时候不相侔,自打衣包备小游。一日扁舟过阳羡,南风轻葛北风裘。此阳羡山水也。白石并题昔句。(十一)柳浦秋晴。三百石印富翁。前癸卯与夏天畸由西安游京华,道出黄沙,过柳园口见此景,忽忽廿又九年,犹存胸中此。辛未白石又记。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今有寅斋弟强余画此,寅斋曰:此册远胜死于石涛画册堆中一流也,即乞余记之。白石。(十二)朝阳。寅斋仁弟清属,辛未秋八月始画此册廿又四开,以应前三年之雅意也。友兄齐璜并记。钤印:齐璜之印、老萍、白石、白石翁、阿芝、老齐、老白、吾画遍行天下蒙人伪造尤多、木居士、甑屋、木人、一切画会无能加入、老苹、白石造稿、木人、老苹、木人鉴藏印:辛家曾藏(十二次)、亦胜昔(二次)、辛氏、冠洁上款:“寅斋仁弟”即文素松(1889或1890-1941),字舟虚,号寅斋。江西省萍乡人,室名思简楼。文氏行伍出身而特爱古物,特喜白石手笔,与白石投契,得白石赠画良多。
展览:
“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第1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北京苏联展览馆文化馆,1958年1月1日—1月20日。
出版:
1.《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纪念册》,附图,中国美术家协会,1957年版。(“放牛图”、“沙渚鸬鹚”两开)
2.《齐白石研究》,附图18、1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放牛图”、“沙渚鸬鹚”两开)
3.《齐白石作品集·第一集》,图编59、110,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两开)
4.《中国文学(法文版)》,第75页,外文局,1964年版。
5.《中国美学与齐白石》,图编11,三联书店,1986年版。( “沙渚鸬鹚”一开)
6.《荣宝斋画谱·七三·齐白石绘山水部分》,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版。(“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两开)
7.《齐白石全集·第三卷》,第156-167 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8.《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齐白石》,第181 、188页,天津杨柳青画社,1997年版。
9.《嘉德五周年》,第22-24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8年版。
10.《齐白石的世界》,第252、340、368页,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2 年版。(“雨后”、“荷塘游鱼”、“沙渚鸬鹚”三开)
11.《嘉德十周年精品录》,第22-23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3年版。
12.《春华秋实: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回眸(1992-2004)》,第16页,中国拍卖行业协会。
1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第102-103页,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版。
著录:
1.《齐白石研究大全》,第98页,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齐白石双谱》,第73页,集古斋有限公司,1999年版。
来源:
本册50年代为荣宝斋所藏,后归辛冠洁先生珍藏,再后由中国嘉德在1994年秋拍时释出市场。
著录出版封面
说明:
1. 本套《山水册》50年代曾在欧洲四国展览,册页背面均有铅笔文字(左上角),红色贴签(右下角),其中五开保留有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关高级办公室盖印,一开保留有法国凡尔赛宫签条(印刷及手写体),此或为本册曾赴欧参展之佐证。红色贴签(右下角)分三栏毛笔写有画家名,本幅画名及编号,画名多依据画面题款文字,编号则分以6和9开头,分别写总660-667,总918-921。由于此套册页50年代曾为荣宝斋收藏,红色贴签或为荣宝斋编目存档而用。
意大利佛罗伦萨海关高级办公室盖印
左上角有法国凡尔赛宫签条和铅笔文字
本册参加1957年“齐白石遗作展览会”,编号为170,借展单位为荣宝斋
2. 本套册页为辛冠洁先生旧藏,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中首次释出拍场,成交价517万元人民币,为彼时齐白石作品拍卖世界纪录。
齐白石与文素松
▼
文素松
本册受画人“寅斋仁弟”即文素松(1889或1890-1941),字舟虚,号寅斋。江西省萍乡人,室名思简楼。1912年入湖北省武昌第二预备军官学校,1914年入河北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重兵器科,1916年毕业。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开学,文素松受聘为第一期兵器教官。1924年9月孙中山在韶关指挥北伐,文素松带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生出发韶关,护卫孙中山。随侍期间,恪尽职守,深得孙中山器重。此后先后又任黄埔军校管理处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军械处处长、司令军械科上校科长、国民革命军参谋本部测绘局少将局长、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少将参事等职。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后,文素松回到故乡萍乡,闲居约一年,后于1938年冬到重庆。到重庆后,文素松先后任重庆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少将部附、重庆党政委员会总务组中将组长。3年后病逝于重庆。
“萍乡文氏寅斋藏汉熹平周易石经残碑之印”白文印
《齐白石全集第八集· 篆刻卷》
“文素松印”白文印
《齐白石全集第八集· 篆刻卷》
文素松一生淡于名利,唯嗜古董,虽出身行伍,却以碑帖、文物收藏鉴赏知名艺林并享誉至今。文氏与清末民国金石考古、书画篆刻界往来极多,诸家藏碑多有文氏题跋,见解不凡,颇受称道,是著名碑帖鉴赏收藏家。有《金石琐录》、《汉熹平石经碑录》、《寰宇访碑录校勘记》等行世。
齐白石为文素松作《紫藤图》(刘文杰藏)
齐白石为文素松作《梅花八哥》
文素松素与齐白石交厚。1923年文氏三十五岁寿诞,齐白石曾专作《紫藤》并七言对联相贺;1928年文氏痛失爱子,齐白石极为同情,专为其作《阿弥陀佛》(现藏萍乡市博物馆),以慰其悲痛之情;文氏再求大作,白石亦慷慨长题《梅花八哥》相赠。
事实上在七十岁以后,不是特别熟悉的人,齐白石是不作山水的。1931年至1933年间(69至71岁),一些朋友帮他编《白石诗草》,为了答谢他们,白石老人创作了一批作品,堪称其山水创作的最高峰,如为王治园所作《山水十二屏》(1932年,重庆博物馆藏),为吴北江所作《莲池书院图》(1933年,嘉德16秋5290万元),为张次溪所画《江堂侍学图》,为杨云史所作《江山万里楼图》,为宗子威所作《辽东吟馆谈诗图》。本套为文氏所作山水册亦为其中之一,两人交谊之厚可见一斑。
曾藏辛冠洁处
2012年初秋辛冠洁、张一萍夫妻在北京家中
《山水册》鉴藏印有“辛家曾藏(十二次)、亦胜昔(两次)、辛氏、冠洁”。由此可知,这本册页原为“曾经堂主”辛冠洁所有。辛冠洁(1922-2022),名在清,山东章丘人,早年参加革命,后从事新闻、外事、学术研究工作。著名革命家,文物收藏鉴赏家。他的收藏史始自上世纪50年代初,藏品几乎包括了文物艺术收藏界的所有种类,从书画、碑帖、陶瓷、青铜器等等均有涉猎。
辛冠洁藏齐白石《蕉屋》、《松窗闲话》在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上分别拍出297万元和198万元的高价。此两件再后又分别释出市场,《松窗闲话》成交价3047.5万元,《蕉屋》更是创造9315万元的高价。
辛冠洁对齐白石书画作品的收藏尤为关注,自认为是齐氏书画的痴迷者,曾经收藏过为数不少的齐白石书画名迹。这件《山水册》辛冠洁珍藏了近半个世纪,是最心仪的白石藏品之一。199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开启,为鼎力支持中国艺术品拍卖,辛冠洁特为成立不久的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提供了数件齐白石画作精品,除《山水册》之外尚有《芭蕉书屋》、《松窗闲话》等。最终《山水册》拍出了517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的拍卖新纪元。在《山水册》的拍卖期间辛冠洁曾经三度落泪,数次表达出依依不舍之意,可见该作品在这位德高望重的收藏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自有心胸甲天下
齐白石山水册(十二开)赏析
文/郎绍君
齐白石山水册,作于1931年(辛未,69岁)秋。每开31.5×35厘米,被藏家分别裱作斗方。白石老人在《朝阳》一页的题跋中说:“此册廿又四开”。我们见到的是十二开,另一半不知落在何处。中国嘉德1994年秋季拍卖会此册即创造齐白石作品拍卖最高纪录,如今重归嘉德2023秋季拍场。
此册自署标题者八幅,即《朝阳》、《放牛图》、《苍海烟帆》、《阳羡山水》、《月明人静时候》、《雨后》、《荒山残雪》、《柳浦秋》。未署标题的四幅,根据内容可命名为《古木寒鸦》、《荷塘游鱼》、《沙渚鸬鹚》、《山上人家》。
齐白石五出五归线路图
册页的题材,大体源于白石老人的远游印象和家乡记忆,画法则来自在前人图式和写生基础上的创造。
《阳羡山水》画的是阳朔。1905年,齐白石游阳朔,留下了深刻印象,曾有诗纪其事:“桂林时候不相侔,自打衣包备小游。一日扁舟过阳羡,南风轻葛北风裘。”桂林山水与齐白石独具一格的山水创造有很大关系。他曾写道:"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曾经阳羡好山无,峦倒峰斜势欲扶。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意思说,他画山水不承宗派而师造化,也不喜欢清代画家的“平铺细抹死工夫”。他胸中自有“甲天下”的山水,而这胸中“丘壑”多来自桂林和阳朔。
《沙渚鸬鹚》是齐白石爱画的题材之一。这可以追溯到1904年。那年,他跟随老师王湘绮游江西,在途中见到沙洲上的鸬鹚,以后就常画这种水禽了。鸬鹚俗称“鱼鹰”,能潜水捕鱼,各地渔人都喜欢饲养它们。白石画鸬鹚,大抵配以秋水、沙渚,有时还以柳岸、农舍、远山、落日作背景,是山水画,又兼容了花鸟画的因素。秋色空明,水天一色,鸬鹚嬉水,这是一幅多么自由惬意的美景!
《苍海烟帆》一类作品,以立轴为多见,描绘画远近风帆颠簸于浩渺的波涛之中。1902—1909年间,齐白石应友人之约,离开家乡,远游西安、北京、天津、上海、桂林、苏州、广州、钦州、北海、香港、肇庆、安南等地。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公路交通,人们出行主要靠水路。从湘潭到广东,先从湘江到武汉换轮船,然后沿长江到上海,再经东海、南海,转道香港才能抵达广州。齐白石几度过湖渡海,南下广东,扩大了心胸与眼界,也尝到了晕船和异乡漂泊的滋味。他曾题《渡海孤舟图》诗曰:"过湖渡海几时休,哪有桃源随远游。行尽烟波身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这诗表示了对飘泊生活的厌倦,对炎凉世态的认知。但他晚年画《苍海烟帆》,表达的却是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豪情。《渡海孤舟图》画游子思归的心情,当远游和思归俱成往事,过湖渡海就转化为对壮游的单纯追怀了。但不管怎样,齐白石表现的都是自己真实感受。
《柳浦秋晴》也得自远游。1903年春,他随友人夏午诒从西安到北京,过黄河柳园口,看到这种景象。画面描绘乍寒未暖时候,溪水解冻,缓缓流过苏醒的土地,细秀的柳枝尚未生叶,却已勃然有生意。“生”为死后更生之意,画家歌颂的是春天带给大地的新生。用赭石、没骨方法画黄土地,留白者为溪水,再用浓淡墨勾画柳枝,简洁之极,却活现出早春景物的特色,这是齐白石的独造。
《放牛图》、《古木寒鸦》、《荷塘游鱼》等作,与白石老人对家乡的印象有关。
他幼时做过牧童。48岁时就画过古木寒鸦、荷塘游鱼。晚年居北京后,他思念家乡,所画与所写,最多的便是家乡的自然风物和人情风俗。一次游西山,在路上望见牧牛的人,便口吟一诗:"万柳枝疏见草坪,满天云雾失清明。牧童手有犁牛在,只有农家心太平。"
“只有农家心太平”,这是白石老人心情特别的地方:他年近六十才因避乱和生存之需定居北京,但他始终不习惯充满斗争的大都市生活和人际关系,总觉得“落日呼牛见小村”的日子“太平”,所以常用“寒夜孤灯砚一方”来形容自己的心境。
《放牛图》中桃花春牧之境,《古木寒鸦》中“斜阳古树看鸦归”,《荷塘游鱼》中“清池荷底羡鱼行”的诗意,都曲折反映着他这一特别心理。
《雨后》、《月明人静时候》,都是近距离取景,构图极别致。两幅画所用卧笔横点画法,大抵从米氏云山变化而来。生活中获得的山水意象,经过改造的传统画法,在这里自然融为一体。
《荷塘游鱼》以平远构图描绘池塘,近景有鱼,中景为荷,远景为平坡土岸。这种景象,在齐白石家乡随处见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远景荷花,在画法上借鉴了金冬心,但其素朴的诗境,又是齐白石自己的。
总之,这套册页画白石老人目之所见,心之所想,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决不同于缺乏真实感受的摹仿之作。
1931年,齐白石已进入创作盛期。所谓盛期,是指老人“衰年变法”后,艺术上全面成熟的时期(约30—40年代)。他这一时期山水画的突出特点,一曰简少—物象简少,突出主体,省略琐碎,以勾勒为主,不用复杂的皴法。二曰新奇—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点景人物,都奇异不同寻常。白石钦佩有“有奇思”的石涛,“怪绝伦”的金农,自己也主张“扫除凡格”。三曰粗拙—他自嘲“咫尺天涯几笔涂,一挥便了忘工粗。”但实际上能做到粗中有细,拙中有味。此册充分体现了这些特征,堪称齐氏大写意山水的代表。
齐白石正在作画
在上世纪20—30年代,白石老人“胆敢独造”的山水风格,多不被时人理解。一些批评者说它笔墨“直露”,格调不“文雅”,甚至用一些更刻薄的语言加以贬抑。人们看惯并且画惯了那些相对优雅精致的作品,不欣赏、不能欣赏这些率直、雄健、充满活跃生命感的作品。这使齐白石很伤心,也很不服气。他在《柳浦秋》跋中写道:"吾画山水,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今有寅斋弟强余画此。寅斋曰:此册远胜死于石涛画册堆中一流也。即乞余记之。"
这是借寅斋的话,说自己比那些高傲的摹古家强多了。他在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思:"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说自己画山水因“时流诽之,故余几绝笔”,不免夸张。但30年代中期以后,他画山水越来越少,确是事实。这倒不全因为有人“诽谤”,而主要是他把精力用于画花鸟之故。七十岁后,不是特别熟悉的人索画,他是不作山水的。
为王治园所作《山水十二屏》 137.8×62cm
现藏重庆博物馆
为吴北江作《莲池书院》 65×48cm
中国嘉德2016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5290万
1931年至1933年间(69至71岁),一些朋友帮他编《白石诗草》,为了答谢他们,白石老人创作了一批作品,堪称其山水创作的最高峰,如为王治园所作《山水十二屏》(1932年,重庆博物馆藏),为吴北江所作《莲池书院图》(1933年,香港梅洁楼藏),为张次溪所画《江堂侍学图》,为杨云史所作《江山万里楼图》,为宗子威所作《辽东吟馆谈诗图》,以及这套山水册页等。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