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峨眉逾生死——赏清代蒲华《峨眉雪霁》
2023-11-08 23:06:41 未知
清代蒲华《峨眉雪霁》
恰逢立冬,万物冬藏。窗外,霜冷清寒;屋内,欣赏蒲华的《峨眉雪霁》,内心涌出阵阵温暖。“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应是蒲华当年的创作心境了。这幅雪景山水立轴构思布局新颖、设色淡雅,观之却有动人心魄之感,以其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却深得峨眉之秀、雪景之仙。
明清教授赏鉴清代蒲华《峨眉雪霁》
此画高处巨峰壁立、积雪皑皑,远处雪山群立、高低错落,颇有李白“峨眉高出西极天”之势,烘托出峨眉雪霁高寒意境。近处河面冰封,石上玉树琼枝,仙雾缭绕。蒲华于山峦边际薄洒微微金光,再于近处雪梅、山石施以泥金,呈现夕照之气氛,与“雪霁”相呼应。山道上,一女子伫立雪中,她玉面乌发,粉衣白裙,一臂探出,似招呼,似挽留,似告别。宛若佛光的晚霞笼罩其身,人性之外更添佛性。在雪后峨眉的空寂之中,以不染纤尘的出尘之姿,遗世而独立。
蒲华22岁结婚,妻子缪昙出身书香门第,她能诗善画,经常与蒲华诗词唱和,共研画技。夫妻琴瑟和谐,伉俪情笃,于贫困中相依相守。然而,好景不长,良辰易逝,蒲华32岁时,妻子不幸亡故,这对他来说不啻于天崩地裂般的打击。他无数次悲恸哀叹“十年结知己”,“良缘何其短”。自此之后,他心不萦物,孑然孤身,其“蒲邋遢”的称号愈为人知。由此观之,画中女子无疑是他“卌(xì,四十)年生死两茫茫”发妻的具象。作此画时蒲华72岁,已是风烛残年,却在寒冬腊月,大雪初霁之时,拖着朽体残躯,蹒跚登山,或许便是想借着峨眉山的佛性,与他魂牵梦萦四十年的发妻来一场久盼不至的重逢。这幅画在某种意义上,可谓“逾生死,越阴阳”。画外尘世的繁华喧嚣于蒲华来说,是画里雪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画里那伫立雪中的一袭粉衣白裙,是他画外尘世刻骨铭心的求而不得。于是,他以心中情写画中景,以画中景寓心中情,情景交融之下,便是画中彰然于苍茫天地间的一抹粉红…
明清教授珍藏清代蒲华《墨竹》四条屏
明清教授赏鉴清代蒲华《峨眉雪霁》
这幅《峨眉雪霁》笔墨雄奇奔放、风韵清隽;线条流畅凝练、柔中寓刚;章法布局娴熟,一气呵成。题识“峨嵋雪霁甲辰寒冬蒲华”,书法的用笔、用墨和造型形态,与其画作相融,“呈现一派酣畅淋漓、情意交融的恬人境象”。
明清教授赏鉴清代蒲华《峨眉雪霁》
蒲华画像(1832-1911)
蒲华,字作英,号胥山野史,浙江嘉兴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在海派书画家中,蒲华的艺术风格迥然独立。他善于从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及古代金石艺术中吸取营养,将元明清以来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强烈的色彩相融合。蒲华以明代徐渭、陈淳为宗,以神写形,以神造形,形成了狂放的写意画风;曾拜著名词人与画家周闲为师,更使得其绘画技艺精进。他在吸收传统文人画作的精华之后,进入一种忘我的创作境界,发展成随意简洁、取意遗型的个性风格,十分震撼人心 。
明清教授再赏清代蒲华《峨眉雪霁》
蒲华作为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吴昌硕、黄宾虹等均极推重之,赞其“是继虚谷之后又一位生时淡泊,死后大名的‘尘封’型画家”。 他的画作艺术造诣深厚,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他的一生不断探索创新,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追求,终成一代画坛宗师。
11月24日 9:00-18:00
11月25日 09:00~20:00
19157651319(廿四小时热线)
展拍地点:杭州洲际酒店(一楼国际厅)
(责任编辑:闫惠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