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视频|白水:与AI共生 将不可视的变为可视

2023-11-09 11:38:51 未知

在当代艺术领域内,白水对AI融入创作的实践视角十分独特。此次RONG源艺术空间的个展《智·韵》延续了她以往的探索,六件不同面向的作品分布于大小不一的展厅内,每个展厅营造一种意境,为观者隔出一个个不同的洞天世界。没有固定的展览动线,人们从一个世界穿入另一个世界,不同身体感官被调动,被唤醒,观察惯常经验中从未被观察到的所在显现,一如白水所说“使不可见成为可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9c919a9d802a343006c582bbf2683ab.jpg

艺术家白水

“很多时候,人们的肉身经验都被遮蔽了。人们常常会忽视风如何吹过皮肤,一滴水如何从高空坠落,一朵云如何在天空中悠然漂浮。这些看似无用的体验,实则构成了一个人生命内核最坚实的部分。我希望能在作品中唤起人们细微的肉身感受,以及对于美妙自然的体验。在我看来,石树花草和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我把它们视作我的伙伴。因此,在作品中,我祛除了人类中心中心的概念,和它们用平等的思维去对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0a7fd8cbb5ff6490402e47b92db8e15.jpg

策展人于幸泽(中)为现场观众导览

《智·韵》可以被视为白水上一个展览《RONG·源》的延续,也是她与AI共生创作探索的首次系统展示。对于展览主题,此次展览策展人于幸泽说道:“白水对于科学技术与艺术之间融合的探索精神,令人十分感动。今天人们常常谈起数字艺术,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形成了新的视觉图景,也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比如深层次的影像艺术、声音的可视化艺术以及人机深度交互等。展览主题中的‘艺术’是科技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数字艺术和交互艺术,是和数据驱动艺术相结合的展览内容,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视觉或影像艺术的拓印。因此我将‘智’放在第一位,智,即智慧和算力、算法和数据。此外,白水的创作始终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阴阳正负这些观念在她的作品始终留有痕迹,并将其以科技手段进行当代转发,为观者提供理解中国传统的审美要义的又一途径。‘韵’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意为韵律,是节奏和声音的内在的流动。因此,展览以‘智·韵’为名,系统呈现白水近些年创作的新面向。”

智·韵:从一滴水开始

“智·韵”由六件作品组成。六件作品,六个不同的体察方式(视听触观赏和互动等),每件作品分布于一个展厅。穿过前言,漫步走入展厅。走廊尽头,作品《水》中,一水滴从三楼以滑落状坠入二楼,最后如同滴到二楼地板水平线上的一汪水中,水花四溅,无数分离的小水滴向上弹跳,心随水滴缓慢滑落而舒展,随其坠落的动感而波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11/86c7e7fab7d6e5825fc3c4755e6b90cb.gif

《水》

“一滴水很快就会干涸,但汇入河流后便会永远存在。无数水滴积聚形成大海,易逝和永恒、积聚和释放,个中内涵需要观者慢慢体会。”于观者而言,身体随楼层转动,视线随水滴滑落,从三楼滑至二楼,最终溅起水花,这何尝不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心灵的舒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2114b4bd7a48c106ab8f6f3d04d20e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fec3c9edfac15318b27ab1ed7ca9a7d.jpg

《水》

一滴水的滑落,看似只是自然景观的简单再现,背后却蕴藏着白水以AI融入创作的匠心。为了使水滴符合自然规律,即水滴随坠落形状和体积不断发生变化,白水一遍又一遍地调整对AI的口令,一次又一次修正最终呈现的效果,最终才达到如此飘逸空灵而又沉稳的感官效果。“这种流动正是绘画无法去达到的效果,而AI却可以用简单的算法能够去快速生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11/bb0485133deee90d380910b3e8c53980.gif

《融声》

《水》旁是一件名为《融声》的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光之柱》,后者曾于艺术家2021年的宝龙美术馆个展中展出。《光之柱》记录了冰块的折光与消逝,该作品完成了一项看似徒劳的壮举:艺术家从吴淞口取了十五罐江水冻成巨大的三棱冰柱,从上海运到青藏高原、把这块冰带到了世界中心冈仁波齐。又从塔钦的玛旁雍错圣湖取水带回上海冻成冰柱,让塔钦纯净的水灌溉在崇明长江入海口的土地上。它在特定场域记通过记录冰块的折光与消逝,探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1dbb79bae4a1a36d78f6262b981dad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20c6b34bf35f59c84c06216a9838ae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bd80c550afc094863d3820618aba56d.jpg

《融声》记录下的冰柱融化过程

白水将《光之柱》中冰柱融化的温度、风速和海拔记录下来,并收纳了冰融化时的声音,以这些元素为基础制作成《融声》,以记录冰消逝的声音,使不可见转化为可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11/3c7394eb937d2db95fb384c16aa06773.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69e92c43a734c59d7a687b6d512a58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b46d64543cfb1ef3372b61e5be1051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5555f28fa20c874e4747e603ecb103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459cc720d779dba95fdadc1d975523d.jpg

《人水》

《融声》使观者的心灵得到休憩,而《人水》则勾勒出心的“形状”。这件作品延续了白水创作中对生命的表达。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也因着这样的特性,水历来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之一。从这一理念出发,白水认为,水所富有的流动性和生命力,同人的血液不谋而合。血液在人体内流淌,按着造化的律动无声无息地构成着人的生命。为了表现这种律动,白水在作品中采用了交互形式,电子屏幕由一静止的红色心脏形体构成,人在红色的地毯上运动,心脏形体会随之运动,并在屏幕右上角以数字的形式显示人体的心率变化。人也最终得以在这种具象的显现中,发现日常生活中极易忽略的自己的心跳变化。人和心的链接,借由AI的记录实现了同频律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11/7ba8d860d6a7c504433a06de0881dd15.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fa3a926a238db9ac45a5c580617d89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825798b04d2d5eb17f61f9c2df01b3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b13c33608dd3452d63b1dfe5a5ff3b2.jpg

《风物长》

“所有事物一定要跟人本身产生链接才能有所感动和感悟。所以这次展览的所有作品,所有的作品都跟人有所链接”,白水说到,“《风物长》也是如此。这件作品的英文是Scenery,人们肉眼所见的风景只是眼前的事物,而当闭上眼睛,内心的视线便会得到延伸,会看到更远的风景,这便是《风物长》”。《风物长》由封闭的小展厅构成,三面墙都环绕着影像,雷电、光等自然元素配合声音在屏幕上闪现着,激发着人们全身心的感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11/29f366bbd30b2d1fae6e6b3a35c459f5.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53cc2f5bf2bfb5dcf6ac80a680838a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eca05dbb0e5faa30f5eff7e606bb1f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655afdf05b0b2991a5ad638eb025e11.jpg

《熵》

“智·韵”延长着人的内心,也使一个生命的凋零过程成为显像。在《熵》中,白水摒弃了人们刻板经验中玫瑰的娇艳、精致意味,而以23927朵(该展览开幕式为2023年9月27日)玫瑰倒垂至展厅,在不添以任何营养成分的情况下使其自然凋零,并以电子波纹记录展厅每天的数据,即玫瑰凋零的过程。上万多玫瑰构成一片花海,以自我生命的凋零写成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玫瑰会渐渐枯萎,叶子、枝干和花瓣颜色会渐渐加深,每一次走进展厅,这件作品的颜色都不一样,这是一件时刻变化着的作品。人们常常喜欢追求永生,容颜永驻。那么,玫瑰枯萎,成为干花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它达到了永生?”

可以看出,相对2021年在宝龙美术馆的个展,《智·韵》展出的作品要更为简洁纯粹。“作品并没有太复杂、平滑的结构,即便是以玫瑰为基础创作的作品,我们也使墙壁的钢筋材料裸露出来,使观者感知玫瑰凋零的可视化的图像,形成一种振动空气”,于幸泽说道,“借助于人工智能的算法,此次展览在以往展览上实现了阶段性的总结。”

“AI是很好的创作伙伴”

尽管白水很早就开始用AI进行创作,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成熟作品诞生自2022年,名为《浮光》。那时,上海的大多数人都被困在家中,她也难得有如此长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创作。在这件作品中,她延续了以往对中西文化融合的创作点,在AI和人的交互中不断生成意象,东西文化在其间不断交融互渗,打造出不论中西的宇宙文化景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11/1f67dfbd5c0ab4bd4b45e814808011ab.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2dc8bcfb065a80325480bc47409cc2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ccdce95cc5f57e84b9ce3b0d93fa31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e8dbac34ffd82dda4a0924af90f6ad8.jpg

《浮光》

自此,AI渐渐成为白水创作不可或缺的存在。她常常会有一个想法或理念,根据该理念向AI输入指令,由AI自动生成图片或视频,再根据自我的创作思路,通过修正指令,达到其意欲达成的效果。当AI无法准确理解白水指令时,她也会干脆画一幅画给它。

“AI是一个非常好的助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创作伙伴。当给到它的资料足够多的时候,它就会在众多资料中抓到很多组成元素,有时候会很快成型。但是AI归根到底只是一个工具,因此需要创作者和它持续地沟通,不断的输入信息引导它给出的结果。而作品的内核,尤其是诗意的、人文的内容最终仍旧是需要人来完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gif/202311/0b5400c55c815e5b33cd5a483f5ee3ff.gif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0d693bfddd5c240278d0b85cf3973cd.jpg

《算力光影》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它实现了人类生物性的延伸。万物皆为媒介,而媒介即是讯息,每一个物体都是信息传递的介质。因此,人工智能也便可以被视为人类生物性的延伸,即人类沟通外界的媒介之一,以及传递自我思想感情、艺术理念的工具。人工智能应当被视作艺术创作的工具,人工智能作为信息媒介按照创作主体的意愿实施创作,创作本质,即艺术活动的人文性并没有丢失。而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身份和主动性也不会有所改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3208e4af9cab7976705f798570c649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43b126eb185c754c3f2fda50b6dc8b5.jpg

展览现场

在这一层面上,白水的创作无疑是该理念的先锋实践。她以自我的艺术实践轻易地绕过了人工智能参与艺术创作中甚嚣尘上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论争之中。在她的作品中,AI既不以自我科学技术手法的身份而彻底背离艺术形而上的特性,从而沦为冰冷的产物,也不以自我强烈的主观意识和情感,约束人工智能存在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她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一方面,她充分调动AI的积极性,通过不断调整口令的方式促使它输出自己对人的口令的理解;另一方面,她持续将自我那富有思辨力和感受力的创作注入AI之中,通过对该技术的宏观掌控,使作品最终仍然充满饱满而浓厚的人文气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2b383f5c5d9643c0257e585b4dee1f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11/337e4166c4118c95118cf442e101f945.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e2c18ca93c4c41c49c95733d84a76a0.jpg

展览现场

充分调动AI的积极性,意味着白水无意于将AI置于自我设定严密的所谓创作计划之中,它允许AI在创作中产生一些“意外”。“有时,AI也会给我一些惊喜,虽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这种经验尤其会体现在输入图片指令时,它偶尔会用一种我意想不到的角度去理解,那也非常好。”白水将AI视作自己的助手,当AI脱离了自己预设的创作轨道,她更多的是去理解和拥抱由AI诞生的新结果,并将之纳入自己的创作路径,继续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eb4b44d8fad63f22b7fef679db6d13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92f5ada856678ee1d9f613f6a391d65.jpg

展览现场

这样的创作手法催生了白水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家纷纷转向心理经验探索和表达之时,白水却主动将自我处在半消隐的状态,在同AI协作的过程中使后者也成为了作品的共同创作者,从而使作品在观感上拥有极强的科技内核,但气质却是人文性的。她主动背离了尖锐思想所带来的尖锐性,使天地万物的所有生命自由绽放。于幸泽曾对白水的创作做过如此评价:“在今日的科技背景下,艺术发展跟以往任何时代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白水始终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协作,将人工智能的语言和图像模型与自我的审美取向相结合,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点上,我想她是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勇于探索正是艺术家弥足珍贵的品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a05a52a939f515f2b2a7fc2d3b09cf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ed23746614e26692ab7490a31d6634f.jpg

展览现场

“我不喜欢重复。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要接触新的事物,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没有消失过。天地万物所有存在,我都愿意和它们每天做朋友。这其中包括看见和看不见的,当然也包括AI”。时至今日,白水依旧保持独特的观看视角和旺盛的创作力,“我对没有探索过的所有事物都仍有好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35f0f1ee0a83bf916509c2527c415da.jpg

展览海报

或许正因如此,《智·韵》的所有作品才得以均从白水那诗意而有厚度的精神世界中迸发出来,其中才得以能够看到艺术家白水那涌现着丰满的创造力,平和冲淡的内心,及从此心滋养出的对天地万物细腻入微的体察和观照。

(责任编辑:王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