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在自然与后自然之间 一场受物理著作启发的媒体艺术展

2023-11-15 05:59:46 未知

2023年9月29日—11月5日,展览“在自然与后自然之间的我们”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一楼举行。展览由洪荣满、颜晓东策划,展出了来自17位/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这个讨论自然与人类双生关系的展览,由一本物理著作理论引发,拉开的是广州美术学院媒体艺术发展计划的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93db1e1eadb87485a98c68c8787002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29029e1dbfc1b807bbb508fd9128f30.jpg

当通道变为展厅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展览现场。

展览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主入口通道及1、2号展厅分为三个单元展开。

第一单元“我们在时空之间 穿行于形象之中”利用美术馆通道一共展出5件作品,借鉴了电影中的“绿幕”功能,以绿色作为背景链接现实空间与虚拟的视觉空间。观众穿行其中,与单元主题十分贴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17ccd7a9822fbe7d2b3ff699847360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9626d78f4bd28aae4ce427c23693df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ca64f125280a1f3a29446a67f7c676b.jpg

这些由风、植物以及算法生成的乐章被刻录成黑胶唱片和乐谱出版物限量发行,以开源的形式供任何人演奏。

展览的第一件作品《造型训练—失败的拳击手》是艺术家王超于一件课程中的示范,是木雕前起的草稿。与之遥遥相对,通道的尽头是艺术家李昶的作品《林中曲》: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读取城市植物在风中的律动,将视觉元素转换为“共振”而生的音乐乐谱,由多位艺术家演奏录音完成声音影像装置和结合不同展示环境的现场表演。作品借此探索和推敲当代科技与东方自然主义之间的界限和可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2d4c43eab11a1dbe86ee5a301c002f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cd20ada09de19b57b54b049ef16db5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a3f6e0d44fb3e8d1fb57e1325c27ae3.jpg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在自然与后自然之间的我们》作为独立的第二单元出现,五个巨幅显示屏沿着1号展厅的展线,围成了一个圆。观众可以在中央位置从各个角度观看视频。每个视频时长不长,循环播放。可以依序观看,也可以独立成篇。这件作品为2021年深圳光影艺术季福田展区主题委约创作,依据一种诗歌式的跳跃意象展开,人们在丛林里漫步,在高楼的镜面反射中跳舞,用声音和画面搭建出一个个连接梦境和现实、过去和未来的舞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80d685e57370eef3209ffc63723f2f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fc7c50318bf83d1fa83f654f92b47c2.jpg

张京华作品《视而见-校园

作为展览中体量最大的展厅,第三单元展出作品最多,包括施政的《雾晨、雾晨》、徐文恺的《身影影像》、黄钺的《人工生命:抬起左腿的同时不要抬起右腿》、王长存的《现实真没劲》等等。其中,由艺术家张京华创作的影像作品《视而见-校园》是本次展览的特别委约之作。作品在对展览的构想过程中应运而生,在四月里完成拍摄,拍摄的对象正是广州美术学院的校园,以及为师生提供大量生活场景补充的南亭村。这些影像以大幅墙贴或者投影的形式出现,并向观看者释放出某种提示,在物质环境、人及其活动,以及作为整体的艺术及其沿革三者之间,最为朴素而真实的联系。这种认识,恰如陈嘉印先生的一篇文章标题所示——《从感觉开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22b75820abe494514cf2016473e445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7d372a02cabc2f3722b70edc5622e0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df9e1e20d5c979d7454a10a79ae237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f49631f4d779ab3d226315bba02e53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0a0319291e5a945a7f898b27b1d5829.jpg

颜晓东:对多元主义的倡导

为了筹备此次展览,策展人颜晓东提前半年来到广州美术学院,在南亭村租房。南亭村被称为广美的生活区,一座桥链接了广州美术学院校区和南亭村。

“因为我之前没有美院的学习经历,对美术学院缺乏概念,所以,我也很想多了解美院一些。”一系列观察下来,让颜晓东印象深刻的是,现代化带来了高度的专业化,美术学院也被非常强烈地切割成不同的学科和专业,甚至连绘画和雕塑这样古老的学科也不例外。但是,他们又有着共同的基础——一种知识的融通和经验的融通。让颜晓东思考的是,在这所典型的美术学院中,物质环境和人的活动,以及作为整体的艺术,如何进行关联。《视而见》为策展人颜晓东为此次展览量身定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77b61a5d44720f3cefdf9c8bd3a9bea.jpg

颜晓东介绍,展览主题中的自然和后自然两个概念,并不是为了强调他们的分野,而是受到理论物理学家肖恩-卡罗尔在其著作《大图景》中所提出的“诗性自然主义”的启发。颜晓东希望展览能给人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视觉经验,希望在感觉经验的层面上向外传达出这样的讯息:让我们暂且在(自然)经验中驻足,再稍久一些。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包含有对于文化多元主义的进一步倡导。若更进一步联系到“认知”,便意味着:以多元-融通,补充二元对立。

洪荣满:媒体艺术发展的序

本次展览是媒体艺术首次以专场的形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

作为两位策展人之一,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洪荣满在跨媒体艺术领域实践和研究多年,2021年在深圳光影艺术季与作为策展人的颜晓东相识,便邀请他一起参与到一个早已立项的展览项目中,经过调整和拓展,最终呈现为“在自然和后自然之间的我们”。

“本次展览只是一个序。”洪荣满介绍,根据制定的广州美术学院媒体艺术发展计划,将在接下来的3-5年的时间里,以展览、论坛、公教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循序渐进地推进。这既是广州美术学院推进跨学科融合的产物,也是在南方发展媒体艺术地域优势考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d2b4053584be6c36b81cb266950742d.jpg

广州美术学院致力于构建湾区艺术创新系统,打造湾区艺术含量,其中媒体艺术就是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美术馆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推进新科技新艺术的实验,开展跨学科以及新型学科前沿的展示与研究。

同时,洪荣满表示,南方的科技发展和新技术的推进十分迅速,而且产业发展与媒体艺术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反过来会对新技术的讨论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希望能参与其中,做一些研究和延伸。具体能做到哪一步,现在也属于未知。但是我们希望能汇集更多的相关人才来推进这项工作,能连接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参与其中。”

正如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在展览开幕式上所说,不断拓展的艺术创作边界和多样性,使得艺术作品更具实验和个性化。而媒体艺术的特征,启发了艺术家们对表演、戏剧等其他艺术表现方式的关注和跨界融合,不断促进艺术观念的解放,也正悄然改变艺术创作展览的形式和整个艺术生态。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