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王亚彬 "锦瑟"逝水年华的追忆
2023-11-18 19:56:52 裴刚
艺术家王亚彬
文 | 裴刚
这几年大家一见面,都会不免说一句“多年不见”。6年未见艺术家王亚彬作品,这一次再见到他的新作,在大变化中又能觅得往日的脉络。
王亚彬依然常年行走在郑州黄河边和徽州古城老茶厂的这两个画室之间。只缘近几年的特殊时期,“有更多的时间在画室里,画了些大画。”他渐从“幽林荒径”深处,回到繁花似锦的庭院。新展以“锦瑟”为题,是空间的转换,也是视听的融汇、朦胧的境界,既浓烈又悠远耐人寻味。
“锦瑟”王亚彬个展 展览现场
11月17日至12月30日期间,“锦瑟”王亚彬最新个展在凯旋画廊展出。取自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约813-858年)所著七言律诗《锦瑟》,希望借此在展厅内再现艺术家对逝水年华的追忆,以及对老庄哲学思想中艺术最高精神的坚持与探索。
仲夏(三联)132 × 120 cm× 3 布面油彩 2020
仲夏(三联)之三
仲夏(三联)之二
仲夏(三联)之一
新作《仲夏》、《水殿风来》、《溪光山色晚来晴》、《南庄春晓》等等满墙的光阴流转,繁花幽微,画笔、调色刀交互形成不同的颗粒质感,画面笔触的搅动游走形成精微的变化,泛起恍惚而滋润的光泽。王亚彬的绘画性充分体现在笔触的丰富变化中。
王亚彬《花岸》,180×150cm,布面油彩,2023年
《花岸》以厚重白色多层堆积与周遭微妙暖灰、冷灰相互交融,形成波光潋滟的水色,于岸上的姹紫嫣红,以刮刀率性刮蹭形成半透明的花瓣,是近乎抽象的红花意象,枝蔓缠连一派生机盎然。或婉转、激促游走的笔触和多层粗粝的肌理相互对照,形成视觉玩味的丰富空间变化。画面整体气韵生动酣畅,节奏跌荡起伏。
《水殿风来》系列亦暖色调为主,花卉枝蔓、水纹用笔一波三折,结点成线,或顿挫,或急速流畅,多色层粗粝、光滑、坚实、松软相互蕴涵变化。不断交织重叠成大色块与大色域之间的架构穿插,渐成"浑厚华滋"的精神内核。
王亚彬 未央游(三联) 200 × 150 cm × 3 布面油彩 2023
《映日浮光》、《未央游》两件大尺幅的三联作品,在一件作品中呈现一天的早中晚,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不同光影、情绪的变幻波动。王亚彬作品中的笔触有中国画笔墨的意味,虽然以油画笔勾勒线条造型,强调画面结构,于精准、速度、力量中兼顾笔触变化中显现“骨法”用笔的神韵。东晋僧肇说“法身无象,应物以形”,并不纠结执着于复制对象,而是把握瞬间的神韵、光色变幻。观看王亚彬油画作品或可引用南齐谢赫《画品》所提六法对照: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
王亚彬 映日浮光(三联)|165 × 200 cm × 3 布面油彩 2023
王亚彬的作品往往是多遍叠加的,色层相互交相辉映,笔触松动率真。虽然每件作品所用颜色不过红、黄、蓝、绿,却生成古朴、浑厚的丰富变化,犹如笔墨痕迹。近观王亚彬作品的肌理与老墙无异,笔触游走于斑驳厚重的“老墙”上,时间、历史的气息自然而然的与色调、笔触搅混在一起,幽幽然的让观者获得既在当下又保持着距离的独特感受。王亚彬在黄山画室喜欢上午看书,下午画画,晚上听会儿音乐睡觉,一天的生活导致如此。身居“文物衣冠之薮”的河南,王亚彬不仅喜欢探访人迹罕至的“真”古迹,也很早就开始有了自己的收藏。对“古物”颇为精深的鉴赏力,显然与他古雅而又敏感生动的视觉品味有着内在的关联。王亚彬购买了大量的外国原版画册,并不仅仅限于那些经典的绘画大师,还包括摄影、浮世绘、以及介绍各种土著文化与古文明的各类画册。在还没有更多机会接触“原作”的时候,这些印刷精美的原版画册所构成的庞大的艺术系统,显然滋养了他宽广的艺术视野。王亚彬还是有名的“恋物癖”:旧版书、老照片、黑胶唱片、形态各异的老戒指、甚至可能是一堆堆崭新的纽扣……凡是让他“心里一动”的东西,他几乎无所不买。正是这形形色色的“物之灵光”,或许正是闪现在他古雅深沉的视觉韵味里的那股清新之气的活水源头。
在新作中,王亚彬继续保持着对日常,对历史,对当下言说的激情。依然对身边的惯常的景观保持着鲜活的敏感,在某一时刻捕捉流动的光影与意识瞬间的超越。即便回到个人生活的院落,面对每日的晨、昏、正午,浑沌流动的光色斑点,便能激发无限联想的意识流动。他的新作充满了光感,强烈的笔触,近乎抽象的语言,形色古雅的意趣,非理性的直觉言说着复杂的情绪。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