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保利拍卖丨踪迹大化:馆藏级佳构《九老图》《云台山记图卷及设计稿》深度呈献傅抱石艺术世界

2023-11-22 15:50:43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156697a7e0298f23c20fe09481cbce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5cc1b240f6c886093fd5eb489bd2002.jpg

傅抱石 九老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78×57 cm

【展览】

1.“20世纪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日中美术交流的桥梁”,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日本),1999年10月12日至11月21日。

2.“河山在目——傅抱石百年纪念画展”,澳门艺术博物馆,2003年8月。

3.“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100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馆,2004年8月25日-9月6日。

【出版】

1.《雄狮美术》1981年7月号总125期,第71页,雄狮美术月刊社,1981年7月。

2.《傅抱石画选》图版20,朝华出版社,1988年。

3.《傅抱石画集》图版71,文物出版社、大业公司,1988年。

4.名家翰墨丛刊《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45期,傅抱石特集》第38-39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10月。

5.《中国画研究第8期——傅抱石研究专集》第206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

6.《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傅抱石》第13页,古吴轩出版社,1995年3月。

7.名家翰墨丛刊《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11期,傅抱石(上古衣冠)》第40-41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12月。

8.《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傅抱石》图版5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10月。

9.《20世纪中国画坛之巨匠——傅抱石》图版45,日本涉谷区立松涛美术馆,1999年。

10.《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第10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

11.《中国名画家全集——傅抱石》第101页,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5月。

12.《河山在目——傅抱石百年纪念画集》图版92,民政总署、澳门艺术博物馆,2003年8月。

13.《中国现代十大名画家画集——傅抱石》第41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

14.《傅抱石画集》(上集)第182页,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

15.《傅抱石大典》第173页,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7月。

16.《傅抱石精品画集》图版130,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17.《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第60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2004年。

18.《书画巨匠艺库·傅抱石——傅抱石中国画法要论》第119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1月。

【说明】傅抱石家属旧藏。

七人五百七十岁,施紫纡朱垂白须。

手里无金莫嗟叹,樽中有酒且欢娱。

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

巍峨狂歌教禅拍,婆娑醉舞遣孙扶。

天年高过二疏傅,人数多于四皓图。

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

——(唐)白居易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4efccf0601ee70587180c330064cddb.jpg

傅抱石《九老图》画面局部

此幅作品虽然无款,却是从傅抱石家里卖出来的,尺幅近十平尺,画中两棵耸入云间的老松,松下有石坡,有桌案,有椅子;前前后后九位老者,或伏案作书,或展卷观画,或沈吟赋诗,或相互交谈,四位小童子服侍在其中。饱读诗书的高龄老者齐聚一图,高松与老者相呼应,表达的寓意就是「高寿」。1952年傅抱石先生在给郭沫若先生作寿时,就画了九老图。此幅虽未题款,但完全画完了,已经是一幅作品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dad1d9be7b78db0f4860e60ec169eb6.jpg

傅抱石《九老图》题签

傅抱石先生有这样的习惯:许多画作完全画完而没有题款,这些没有画完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很认真且很重要的作品。1965年9月,傅抱石先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当时他正准备给上海机场创作一批画,那天晚上回到家里大概酒喝多了,第二天就没能醒过来,是完全没有预料的。所以他有许多作品是因为没有思考好如何题。如果画完以后,他并不重视就会马上就把款题上。他如果想我题个什么样的句子或者思考怎么题的时候被其他事情打扰被搁置,一经搁置就变成永久的遗憾。类似的情况许多画家都会有,他们去世后子女把他们的作品清理出来,就会发现中间有好多画是没有款的。每一笔都是他傅抱石。无论是他的人物的形象、他的用笔、他的造型的方法通通都是傅抱石,更何况是他家里出来,有完整记录,流传有序,是毫无问题的。

——根据萧平视频采访整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7de8f15ca63f54bf8fe74eb51c8a29d.jpg

宋 佚名 会昌九老图(左)

28.2cm×245.5cm 故宫博物院藏

明 周臣 九老图 (右)

177cm×106cm 天津博物馆藏

欢醉八百

——傅抱石《九老图》读记

《九老图》着意于「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诗吟两句神还王」「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人间此会更应无」,图绘白居易与八位长者,年高德劭,慈眉善目,精神矍铄,兴高采烈,无不陶醉于眼前的愉悦春光,彷彿都回到了青春,当然还不乏四位侍童忙碌着。傅抱石以竖长条幅顶天立地式构图,大块结构文章,满纸高古气象,形成了铺天盖地的磅礡气势。在高大的松荫下,六老围坐于石桌旁,一老身侧于树干后,还有二老行吟于远处树石间,或紫衣、或青衣、或蓝衣、或灰衣……五彩缤纷;或坐、或立、或行,姿态各异,神情丰富;或凝思、或张望、或交谈、或吟诗、或挥毫,饶有兴味,都是轻松闲适的气氛;而四位童子或磨墨、或梳头、或听嘱,也忙而有序,一切都被井然有序地安排于狭长的条幅中。这里,水雾迷漫,松柏苍翠,映衬着九老长寿之意。显然,傅抱石一丝不苟,惨淡经营,处处可见独运匠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a66157dd73ae00a741969bd27318d6e.png

南宋刘松年《会昌九老图》,纵26厘米,横228.3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任颐完全不同的是,傅抱石重点在于高古的历史意象,追求的是「真宰上诉、元气淋漓」。在画幅中,苍松以散锋用笔,泼墨酣畅,人物则刻画精微传神,所谓笔墨,所谓气韵,所谓意境,通过人与树的结构对比,一览无遗地呈现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58c6145cf35f62a1b5dcf1e71991c98.jpg

清 任颐 九老图(左)

250.7cm×122cm 1884年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冯超然 王均 香山九老图(右)

179cm×94.5cm 1943年

有目共睹的是,傅抱石善于描绘书画家最堪吟味或可纪念的故事或行为,如「渊明沽酒」「东山逸致」「羲之观鹅」「洗手读画」「萧翼赚兰亭」「赤壁舟游」等,也喜欢以历史故实、文学名篇入画,诸如「兰亭修禊」「香山九老」「西园雅集」,释图再现,试图追求「浓厚的史味」。这些高古的题材,在傅抱石笔下成为抒发情感的工具,一方面表达对古代高人逸士的理解,另一方面弘扬高贵博雅的民族文化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dd5a3ffea468b7d2f8d2ee4f748d7d6.jpg

傅抱石《九老图》画面局部

傅抱石早年追求东晋顾恺之古朴清远的情趣,多用绵细圆劲的笔法,后汲取陈洪绶的造型和石涛的意态,相互交叉渗透,任其个性统率,又注重人物的心境表现,努力实践「传神」「写意」之要旨,形成了老辣中兼潇洒,飘逸中见深沉的艺术风貌。无论是谈诗论道,还是蕉荫对弈,无论是策杖行吟,还是临泉听瀑,他多化奔放的冲动表现为想象的驰骋,营造出一个旷达疏远的精神世界。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f59ff8628625cfa79b75bce1c23c26b.jpg

傅抱石《九老图》画面局部

显而易见,《九老图》人物造型奇古超脱,面容清癯光洁,气宇轩昂,尤其是眉眼之间刻画精微,先以淡墨勾勒上下眼睑,后勾出眼睛轮廓,注重瞳孔转折变化,淡墨干笔勾擦眼珠,淡墨渲染数次,在朦胧中以散锋浓墨加重瞳孔部分,配合浓密的睫毛,虚实相生,含蓄深邃;长袍衣纹以破锋飞白线条为之,果敢不施修饰,细劲凝练、圆润飘逸,极具韵律节奏,后又大笔泼墨,淡色冲晕,色墨交融,浑化一片,既淋漓酣畅又洒脱飘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29db9447c17233bc000694d343e8408.jpg

傅抱石《九老图》画面局部

同时,傅抱石习惯将历史人物故实融入山水意境,注重气氛的烘托,九老置于松荫之下,既清疏又高古,层次分明,节奏韵律拿捏到位,空间宽阔,布置合理,藴藉全新意境。这里,松干挺拔交叠姿态不一,呈交错变化,而笔墨收放自如,突破中锋、侧锋传统树法,下笔如风驰电掣,纵横交错,或拖长线,或扫飞白,随势而动,韵律丰富,浓淡、干湿之间尽显挺拔之姿。人物从造型、开脸以至衣饰细节,乱中求整,精中有细,各得其神,线条爽利,设色淡雅,渲染微妙,皆细致缜密,将高人道骨、逸士仙风之神韵表达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堪称精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8faf79e9385d0a82b785b2ddb997b16.jpg

傅抱石《九老图》画面局部

当然,对于线条的运用,傅抱石创造力的确非同凡响,曾引来老舍激情赞赏:「凡是有意改造中国绘画的都应当第一,去把握到中国画的笔力,有此笔力,中国画才能永远与众不同,在全世界的绘事中保持住他特有的优越与崇高……画人物的笔力就是每个中国画家所应有的。有此笔力,才有了美的马达,腾空潜水无往不利矣。可是,国内能有几人有此笔力呢?这就是使我们在希望他从事改造创作之中而不能不佩服他的造诣之深了。」抑如《九老图》,傅抱石融合破笔散锋,兼用多种笔法,「力求奔放生动,使笔与墨溶合、墨与色溶合,而使画面有一种雄浑的意味及飞扬之气势」,充满着刚劲的力量,洋溢着写意的美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3e71ebd9cc0a0575cb3b72fc8112e1b.jpg

傅抱石《九老图》画面局部

傅抱石尝言:「刻画历史人物,有它的方便处,也有它的困难处,画家只有通过长期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体会,心仪其人,凝而成像,所谓得之于心,然后形之于笔,把每个人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表现出来。」虽是时空畛域,傅抱石一再复现动人的雅集场景,并将自己与人物类似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图像的强化追忆,试图把此时此刻的记忆链锁与遥远的彼时彼刻链接起来」,心手相应,气息相契,以淋漓沉郁的水墨造就出跌宕生姿的饱满画面,弥漫着悠远而迷人的芬芳。香山溢「香」!九老不「老」!

——万新华,2023年11月18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b035c79a7ad8b340a1a9c844b3c63a3.jpg

傅抱石《九老图》画面局部

九老,即「香山九老」,又称「会昌九老」。唐时,白居易、李元爽、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禅僧如满等九位七十岁以上的友人在洛阳龙门东之香山结「九老会」。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三月某日,九老在白居易家中聚会,有《九老诗》和《九老图》传世。1941年11月傅抱石第一次画《九老图》,为祝贺郭沫若五秩寿辰而作。1952年11月又作大幅,仍是为郭氏贺寿之图。此幅亦是同题精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a2c44cc54dfb139ab5aed26614497e8.jpg

傅抱石赠郭沫若《九老图》 1952年作 郭沫若纪念馆藏

观此幅《九老图》,图绘了九位老者、四位侍童于茂林间吟诗属文的场景。傅抱石以「顶天立地」式的构图将参天古树贯穿于画幅首尾,自然地将画面分裁,使空间层次分明,拉开了主次关系。图中九位老者或立或坐,有围坐于桌前品诗谈画者,有驻足古树旁凝神远眺者,有相对侃侃交流者,姿态各异。另有四位侍童点缀穿插其间,或研墨或拢发或负酒。虽人物较多,但整幅画作给人以繁而不杂、紧而有序的观感,意趣洋溢。在形象塑造上,该作亦为傅氏人物画中常见的鹤眼修长、双眉入鬓之态,貌傲岸而气高古,九老高逸出尘之态跃然纸上。

——张鹏

横置手机观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09c806ecfa50a865ffdaf6a01a964bd.jpg

傅抱石 云台山记图卷及设计稿

镜心 水墨纸本 1941年作

图卷:33×117 cm

设计稿:33×115 cm

【题识】民国辛巳重午,于重庆西郊寄庐,傅抱石。

【印文】傅氏、抱石、印痴、抱石斋、抱石入蜀后作、虎头此记自小生始得其解

【出版】

1.《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傅抱石着,附图一、图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3月版。

2.《保利拍卖十五周年精品集(近现代-当代水墨卷)》图版241,保利艺术研究院编,文物出版社,2020年。

【说明】《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6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记载此幅《云台山记图卷》相关信息,但绘制时间注为1940年3月,应属记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963f6fb49876bf3f13989566a758f93.jpg

我曾在抱石诞辰110周年之际选出傅抱石一生最重要的二十件作品里惟《画云台山记图卷》注明下落不明,后见到此作十分激动。不想从此下落不明今日明,此生幸事!幸事!此图乃傅抱石据一千五百年前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一文绘成。原画早已不在了,「画记空存未有图」。傅氏在题款中说道:「盖千五百余岁不章之坠绪发而成象者,此第一次,工拙原非所问也」。此图为傅氏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史成果之一。郭沫若有「突破鸿蒙现大关」「读君此图及画史,知其源流更远矣」!之语题赞此图。傅氏作此图十分认真,在画正稿之前先作草图,并用文字,根据「画云台山记」原文,注明图中景物之分布。原文艰涩难懂,自唐代已不能句读。傅氏经过努力研究,将其读通。

——傅二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db8224c3e4747b9393b4e6850eecfa1.jpg

傅抱石《云台山记图卷》画面局部

1941年,傅抱石连续画了三张《云台山》。第一张作于春天,设色比较淡雅,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张画则是他画的第二张,作于当年的端午,也就是初夏的这段时间。同年的冬至,他又画了第三张。这三张面貌风格都不一样,第一张的淡设色有吴门画派的风格,也许他完成后觉得不甚如意,因此就画了这第二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画这一张的同时,先画了一张稿子。从画稿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整体章法的构成,比如中间的人物、景物、房屋,甚至中间的白虎,都设计得非常的周详,且上方还用楷书进行了标识。这样完成了以后,我想他一定是很满意的。最终,在画面的右上角,他还用蝇头小楷把顾恺之的这篇文章全文照录了一遍。也许在初见这幅画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是一幅缩小版的作品,但其实这就是原大。能在这样的尺幅上写出这样小的楷书,一般书家是写不了的。傅抱石先生在年轻时沈迷制印,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曾举办过篆刻展览,展出的作品中便有他的微雕作品,上面的字用肉眼是无法辨认的,必须用放大镜才能看到整篇文章。正是因为他有这样深厚的功夫,才能写出这样不及半个蝇头的小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00fdc535a0f8e5acdb3c31b7f56b7f2.jpg

傅抱石《云台山记图卷》画面局部小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936038c13e46a2b0d76e6283b214463.jpg

傅抱石《云台山记图卷》画面局部

这张画本身是用水墨绘就的,中间点缀的几个人物采用了非常简练的笔法。画面中的云台山并非江苏连云港的云台山,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四川云台山。画的正中心部有一平台,平台上用非常简略的白描技法刻画了三个形象及动态都非常有趣的人物,且仅有人物留白,除此之外的部分都有墨色晕染,以此来突显人物。这种画法在傅抱石艺术生涯的前后都是没有见过的。这张画中间有寺庙和树林,树木的画法十分多样,有写意的掇笔、有比较重的水墨,也有双勾,画面整体的皴法则比较统一。画面下方,有一白虎临水,中间有一道云气贯穿左右,这一设计是非常巧妙的。另外,画面中的三四重山层层推远,给人一种随着繁茂的林木,走进中国道教起源地的感觉。总的来说,在傅抱石先生六十一年的短暂一生中,他留下的作品不算多。像《画云台山记》这样同时具有艺术史、艺术性及历史意义三方面价值的更是稀少。因此,也是非常值得收藏的。

——根据萧平视频采访整理(摘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bde74cc2f1a4a59a73a6edc77549cbf.jpg

傅抱石 画云台山记图 卷 纸本 设色 31cm×123cm 1941年4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a0f836d0470bef3acd71a6c7280d373.jpg

傅抱石 云台山记图卷 成交价:RMB 92,000,000

蓦然回首:傅抱石《画云台山记图》卷读记

——万新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be166c1d20907d01049efc65cfaa403.jpg

傅抱石《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学灯》渝版第 117、124期,1941年4月7、14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1a9814ad9ffd8ef9c17a41adf38a0b3.jpg

傅抱石 虎头此记自小生始得其解 寿山石 1.6 cm×1.6 cm×4cm 1940年2月

在傅抱石看来,《画云台山记》是一篇难读的古文,要读懂《画云台山记》、了解顾恺之画学思想,必须首先了解其背景,尤其要理解词义和还古书以本来面目,也就是先求文本的真实、准确,然后才能进入其思想艺术境界。因此,他锲而不舍地进行校勘补苴,剔除衍文,增订脱文,改正讹文,祛正倒文,持续钻研了六七年之久。1940年2月,傅抱石以解释《画云台山记》为中心,写成《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重新断句释义,纠正讹脱字句,解决疑难问题,条分缕析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尽可能真实可靠的《画云台山记》读本。通过研究《画云台山记》,他对中国山水画发源进行了新的立论,提出新的观点,将中国山水画史的发端从南齐的谢赫经由晋的顾恺之而上溯汉魏。在完成《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后不久,他篆刻「虎头此记自小生始得其解」以志纪念,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8157f90fb424ecb2dcbe956b4116a38.jpg

傅抱石《云台山记设计图》

《画云台山记设计图》依据《画云台山记》内容,分五段四十三点进行逐句描画,将所记山、水、树、石、鸟、兽、山寺、人物等相关位置都清楚绘出,并以原文附注在一旁。全图以山峰为主体,山岳的形体如同一般山水所见,人物及动物的部分比例相对较小,只为点景之需,可视为一幅山水画草图,正如他自述:「现在据我研究的结果推测制成《画云台山记》的设计图,把全记分为四十三点,每点各予以严密的阐述。所指的物事(或位置),用虚线表示它,其泛指的话,则加直线围起。这样,不但可以证明这《画云台山记》不是空洞敷陈之作,还证明这记中的经营设想是如何的细致生动。因此我又按照我的设计,再施以渲染,画成了一幅山水画。假使我所研究的结果,能够裨补千五百年前关于山水画的真面目,则中国古代山水画史建立的工作,或不难观其成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f5f1aa8a2370aeff0b93a005efa9c4d.jpg

傅抱石《云台山记图卷》画面局部

《画云台山记图》水墨卷也依据《画云台山记》文字,精心设计,刻意安排,借由山势的错落放置、山间的烟岚效果,以水墨的浓淡干湿凸显景象远近之关系,而使全图合乎自然的空间结构,即顾恺之所谓的「实对」。至于笔墨经营,峰峦、烟云、树木、溪泉、人物等物象基本师承传统画法,譬如树木与树叶也不外乎勾、皴、染、点等,先画树干再点树叶,然后一一叠加,集数株为一丛,具有浓厚的样式化意味,区别于后来的「破笔点」画树、点叶以水墨渲染的样式。山涧溪水亦如传统,以线条表现水的波纹,与其后的散锋波浪皴画水之法迥异。但是,山岳的轮廓线与山石块面几乎没有用中锋规矩勾勒的线条,以散锋笔法成之,细碎的线条有意打破传统山水画里惯用的连绵线条性及区别物象的轮廓线,较为真实地表现了岩石的肌理质地,同时采用接近自然的水墨渲染之法,增加画面的阳光和空气感。这种浓淡、跳跃、飞动、疏密的不规则并带有偶然性意趣的皴擦之法灵动地表现了山岳、云雾和空气的透视感。与设色卷相比,水墨卷景物安排相对丰富,尤其是中部山体的处理更为严谨合理,粗中见细,肆意挥写,更显潇洒之致。但因水墨为之,画面没有设色卷相对明丽的仲春之景,而呈现出一派荒寒寂寥的气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336357fb56775b5181b002b9d752d5d.jpg

傅抱石 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3月

更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对顾恺之《画云台山记》的研究,引发了傅抱石对中国山水画产生及其发展史的综合思考。1941年,他利用新资料,广征博引,先后撰写《唐张彦远以来之中国古代山水画史观》《中国山水画史研究——以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为中心》,进而组合成《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确立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将古代山水画史向前推进了几百年,进而圆满地解决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史发展的问题。1960年3月,《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早期山水画史研究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为单页附图,《画云台山记设计图》《画云台山记图》水墨卷也正式出版了。(摘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96515a0d1c9f08f698a1981d5998166.jpg

傅抱石《云台山记图卷》画面局部

此件《云台山记图卷》及设计稿,前者尺幅为纵33厘米、横117厘米,后者纵33厘米、横115厘米,傅氏投入心血颇巨。设计稿的问世,在厘清傅抱石创作这一图卷的路径与历程,及三本《画云台山记图卷》历史时序梳理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将云台山记图卷与设计示意稿两相对比,可见傅抱石首先在设计图中用线条逐一勾画的山水、丘壑、树石、屋舍等,并以多条虚线为辅助确认定点位置,附文字标注,在此基础上行笔落墨,进行恭严、细谨地绘制。正如郭沫若赋题中所言「云台山壑罗胸底,突破鸿蒙现大观」,傅抱石在《云台山记图卷》中建构了布陈有致、人山并置的云台山人文风物,既将这一则道教故实有章可循地付之于图像,又在作品内部进行了学术与图绘的互动,实为傅氏金刚坡时期极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张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e02564125b78703881fbe33b0bbba4d.png

傅抱石 东山携妓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44年作

60.4×47.7 cm

【题识】甲申夏月,抱石写于蜀中。

【印文】傅、新谕、其命维新

【何怀硕题诗堂】东山携妓图。谢安字安石,少有重名,寓会稽,与王羲之、高阳、许询、支遁游,无处世意,栖迟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放情丘壑,每游赏必以妓从。性好音乐,故有东山丝竹之称。历代画人每喜为图咏之,有高隐之令名,又兼声色之美。东山再起,不过小草何如处而远志。抱石先生此作,安石面有忧色,垂袖徐行,似别有怀抱。予藏有可染先生曩岁同题之作,同曲异工,堪称稀世之珍。己巳谷雨后五日,涩盦何怀硕沐手敬题。印文:何、怀、硕、涩盦

【何怀硕题签】傅抱石东山携妓图。涩盦署。己已。

【著录】

1.《傅抱石年谱》第83页叶宗镐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26页,叶宗镐着,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出版】

1.《中国当代书画》第76-77页,乐山堂,伦敦,1988年。

2.《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集(近现代卷)》第38-3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

【来源】现藏家1988年购自香港乐山堂。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4779f6aeef412a8e28ef502c70fa1db.jpg

出版书影

1944年所作《东山携妓图》,东山就是谢安,东晋时期的名将,他当时因为这个地位比较显赫,大家都关注他。他为了不要让别人对他产生一种谋权的印象,他就纵情游乐,甚至到妓院,携妓出行、喝酒、游玩,给别人一种他完全没有志向、糟糕、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印象,但实际上他心怀大志。前面一个老者,两位歌姬跟随在他的后面。傅抱石先生在找到一个题材后会有反复创作的习惯,这样的画我看过若干张,有大有小。傅抱石先生画此类作品是含有一种情怀,有志向的人实现志向的道路都比较曲折。此幅《东山携妓图》尺幅小,但从技法上来讲相当好。傅抱石特别喜欢顾恺之,他的人物画中经常用这种细而快的游丝描,就像顾恺之所谓的春蚕吐丝的一种描法。这张画因为幅面比较小,我看到了明末清初时期南京名将张风(字大风)的影子,他是用相对来说比较简略的勾描,非常传神。此《东山携妓图》虽然幅面不大,但在同类题材中是比较好的。

——根据萧平视频采访整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e8fd2b131518e41c6bcc36af1c4f43c.jpg

傅抱石 观瀑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83×52 cm

【题识】彭冲同志惠赏即乞教正,一九六四年春,傅抱石南京写并记。

【印文】抱石之印、甲辰所作

【展览】「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2014年12月9日-14日。

【著录】《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第280页,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4年。

【说明】

1.上款人即彭冲(1915-2010),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工作和法制建设的杰出领导人。历任****华东局**部副部长,南京市市长,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五、六、七届*********等。

2.附彭冲作《***诗词》。

3.傅二石、萧平题边跋、傅二石题签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f50e9d05c79acc8ffa95261ce599744.jpg

傅二石、萧平题边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c2ae890a632e36b9dabf5231ff4b2e1.jpg

附彭冲作《***诗词》

据该图题款可知,此幅《观瀑图》为傅抱石1964年在南京为赠彭冲同志所作。「高士观瀑」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常绘题材,因其自然天成的山水情怀与超逸风范尤得文人所喜。傅抱石在山水创作中亦多有此画题之作,如《策仗观瀑图》(1943)《观瀑图》(1945)《观瀑听泉图》(1964)等。「观瀑」与「听泉」,是傅氏后期几个重要的应酬画题之一,这幅颇为精彩。首先可见傅氏山水画中极具代表性的泉瀑水口,正由高崖滚滚倾泻而下,以散锋皴出的山石结构使激荡于山谷间的惊泉之声仿若清晰可闻。传统山水画中的泉瀑多以点景的形式在群山勾连处出现,而傅氏却屡将其置于画面中心处,并通过变化多端的远近俯仰视角来全方位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以此展现磅礡多姿的自然山川与水击坚岩的奔流之势。再观其置于泉瀑对面的人物,作为「观瀑」这一动作的主体,傅抱石以精笔减墨勾画出一位昂首垂眼的抚琴老者,巧妙地将琴音与水声相互映衬,似在这幽漠山谷中轻奏一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琴曲,静静体悟「山水质有而趋灵」之佳境。

——张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8335ce206e409591f18b0c413dd0835.jpg

傅抱石 崇山觅隐

镜框 设色纸本 1943年作

98×47.5 cm

【题识】癸未十二月,金刚坡下写。抱石。

【印文】傅、抱石私印、其命维新

【说明】

1.陈之佛旧藏。

2.此作由陈之佛家属友情提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84214abc7630b93f7e69c7a21c4ae8c.jpg

(左)《敬此为寿》图是傅抱石为祝贺陈之佛先生五十华诞造像。

(右)傅抱石 《洗砚图》56×47cm 纸本设色 1941年

画面中傅抱石把松、云、乱石等融汇一体,画面整体的感觉就是看似乱,而乱中有序,乱终求秩,这是最不容易做到的。正如龚贤说作画「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无贵于安。」傅抱石就是从乱着手,而后稳健中求奇特,于险绝中见平整,不仅仅满足于视觉刺激,更是把握实景虚境之复合意象,体现一个高雅的境界。让观者最后从画面中间品出它的情和趣。所以这张画也体现了傅抱石先生金刚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画法、一种境界。这件作品的用纸是一张土皮纸,土皮纸是就地取材,是四川或者云贵所出的这种皮纸,这种皮纸正好适用于它的这种笔法,所以他在那个时期应该说皮子用的相对多于宣纸。这也是他金刚坡时期作品的一个特点。

(根据萧平采访录音整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078e3b36c7604a5d3cf82a27d2dea2a.jpg

傅抱石 赠董正之《登山观瀑》

立轴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38×40cm

【题识】

1.乙酉正月廿九日,抱石东川金刚坡下写。

2.正之先生惠赏,即乞教正。丁亥七月,弟傅抱石补记。

【印文】傅、抱石斋、抱石之印、乙酉

【著录】

1.《傅抱石年谱》第9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傅抱石年谱》(增订本)第144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

【出版】

1.《名家翰墨·傅抱石金刚坡(二)》第28-29页,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4年。

2.《沧海一粟——古今书画拾穗》第186页,国立历史博物馆,2008年。

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三》第1388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

【说明】

1. 上款董正之居士(1910-1989),名正,以字行,辽宁省沈阳市人。曾于中日战争时组织东北义勇军第十三路军,任秘书长。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系毕业,任中国银行分行经理。民国宪政第一届立法委员,后又赴台湾任立法委员四十余年。自幼潜修内典,笃信佛教,历任台中莲社董事长、明伦杂志社、青莲出版社发行人等职。

2.此作后经台北著名艺术理论家、画家何怀硕教授递藏并题签:「傅抱石山水精品。庚午(1990)岁阑旧装,涩盦署。」其所藏傅抱石作品颇丰,均系佳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81a2da1ec9cc8ab608e5f007cb1067ee.png

出版书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1f206e57f74020a12b471ada5774b94.jpg

傅抱石 1904-1965 群峰耸翠

胡小石 1888-1962 行书七言绝句

成扇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18×49 cm

【题识】

1.承华先生惠正,一九五三六月,抱石金陵记。印文:傅、往往醉后

2.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女得钱留白鱼。为承华仁兄。沙公。印文:胡

【说明】此成扇为十六档刻竹扇骨,双面于子安微雕隶书《前出师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8599c130931e2c4bb48cc08ef80719e.jpg

傅抱石 1904-1965 浪淘沙 北戴河词意

立轴 设色纸本 1964年作

52×54 cm

【题识】

1.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九六四年六月,敬拟***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傅抱石并记。印文:傅、抱石、一九六四

2.**同志莅宁持此乞教,甲辰岁暮抱石补记。印文:傅、抱石

【说明】此作由上款人家属提供,应其要求隐去上款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9cfb11beb4424012f25780f3693e37e.jpg

傅抱石 更喜岷山千里雪

镜心 设色纸本

63×104 cm

【鉴藏印】傅氏家藏

【说明】傅抱石于五十年代致力于探索一种特别的红色题材体现手法,创作了一系列***诗意图。《更喜岷山千里雪》直接得自傅抱石家属,是唯一存世的画稿,完成度高,颇为难得。对比现藏南京博物院的版本,可见傅抱石先生此题材背后的构思,对雪山与红军两者的空间拿捏作出了考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964070c7608f2736d1f09cd82897f942.png

傅抱石《更喜岷山千里雪图》1954年作 南京博物馆藏

1953年夏天,傅抱石选择红军爬雪山的长征事件,努力创作《更喜岷山千里雪》,雪山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千里冰封,连绵不绝,其轮廓用数笔勾画,山势的变化则由大块面的、浓淡相间的墨色体现出来。左下角有一条通向天际的雪坡,人影如豆的红军队伍艰难跋涉,远方以淡墨烘染的阴霾天气,寂静无声的千山万壑,同银白色的冰雪世界,使得画面渗透着侵人的寒气,主题十分突出。与《抢渡大渡河》一样,《更喜岷山千里雪》显示出强调历史事件的倾向,人物形象应是表现的主体,雪山的刻画则为深化红军爬雪山之主题而服务。严格地说,傅抱石在创作中的「革命历史事件」意识明显,有异于后来纯粹意义上的***诗意画创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80b97cf1e6ab3ef9c127438a43ec985.jpg

傅抱石 1904-1965 西陵峡

镜心 设色纸本

画心:131×150.5 cm 约17.9平尺;

傅二石题跋:131×31 cm 约3.7平尺;

萧平题跋:131×34 cm 约4.0平尺

【范曾题跋】抱石先生以轶事奇才,横绝千古。昔鼎堂先生云:“北有齐白石,南有傅抱石,以作抗行之评。窃以为南石或有过之。”余尝有浣溪沙词评之:“笔自清闲格自高,风声腕底总萧萧,何须泥古学前朝,莫贬荆关崇董巨,烟云上古隔迢遥,我从日出看日潮。景仰若此。”岁丁亥抱冲斋十翼范曾题傅抱石先生峡江帆影。印文:抱冲斋主、江东范曾、所思在远道、八万里云驰飙作

【傅二石题跋】先父抱石此帧三峡图,以其豪放咨肆之独特笔法—抱石皴写出三峡之峥嵘险峻,气势雄浑逼人,可谓无以复加矣。丙戌冬月傅二石拜观并敬题于京华。印文:傅二石、寄情

【萧平题跋】傅抱石先生峡江烟云之图,虽未竟之稿,然气象已具磅礡淋灕,绝非凡手可为也。画中含泼墨、积墨为一体,莽莽苍苍,撼人心魄,即无款印,亦不减其妙也。丙戌小雪,萧平观识。

【印文】萧平之、肖形

【展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展”,人美美术馆,北京,2023年11月6日-12月3日。

【出版】《迈上新时代绘画创作高峰—人美“大红袍”出版30周年作品集(近现代卷)》第40-41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23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d9e3903913183879a1f5231b73a2d6b.jpg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