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落彩织锦 罗平安中国山水画展”座谈会纪要

2023-11-29 12:49:53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b03c4a3fc13caff0a2a49046752a8f6.jpg

座谈会嘉宾合影

2023年11月21日上午,“落彩织锦——罗平安中国山水画展”座谈会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座谈会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6e8ecd645243982c786427d86a7a5a5.jpg

座谈会现场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有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总策展、学术主持王潇;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程征;著名画家崔振宽;著名画家张振学;著名画家郭全忠;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光利;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邢庆仁;著名策展人、评论家张渝;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吉武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陕西国画院副研究员蔡亚红;长安画派艺术中心副主任罗博;铜川书画院院长赵清。出席座谈会的还有,西安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艺术家郭北平;陕西王子云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蒙等。现场还有来自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老师和学生近百人聆听了这场座谈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156cd09db380924bc8b74e86dd9d4e5.jpg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程征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程征,从一个美术家的角度,从艺术风格学的角度,阐述了他对展览的许多感受。他说,罗平安的画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探索。第一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的画是一种画风。这时候他主要是在院校学的那一套以素描为基础的画法。因为当时我们上学有一个牢固的观念,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关键是“一切”,这个锻造了我们中国一代两代三代的画家,不管是人物还是山水、花鸟,我们都被“一切”了。这时候他好在跟着长安画派的老画家方济众先生,就跳出了这个“一切”,开始用笔墨去画山水。第二个阶段,他从榆林回来以后,在北京办了个展览,刘骁纯给他写了一篇评论叫做《点的大千世界》,写的非常精彩,这个标题本身就说明他进入第二个阶段。他的画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在中国整体社会包括思想文化,都从农耕文化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罗平安的作品面貌焕然一新。这时候他分为前期和后期,今天我看到的作品特别是地下一层展廊里的基本上是灰调子,但中间有个很大的过渡阶段,就是他的色彩斑斓,就是我们这个展览的题目“落彩织锦”。后来不织锦了,从织锦又走出来了,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这个变化我觉得是很了不起的。罗平安先生临终前最后一年多的时候,郭线庐去看望他。罗平安就跟他讲,我现在不用黑颜色,不用墨了。这句话是关键词。我把他不用墨的这些作品当作他的第三阶段。罗平安完成了他自己作为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终身的探索之路,实现了他的目标。

程征总结道,罗平安的贡献绝不止于陕西,也不止于全国,他在我们人类的绘画方面,特别是用中国画的这种方式、这种途径,走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这就是罗平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画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他个人的转法。这个贡献到现在为止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所以从这点上来讲,我对这位学弟表示敬意,他为此而付出了终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ba30c7b399bed617309cf0ee860fbad.jpg

著名画家 崔振宽

 著名画家崔振宽认为,对一个画家的研究,应该着重于个案的研究,这个画家本人怎么样,他有什么样的成长过程、受什么影响、有什么样的事迹、经历和建树。他说,罗平安的很多思路、创作,跟我们平常说的理论方面的阐述都有矛盾。比如关于传统问题,对于传统的重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但是对罗平安来说,你说他的传统表现在什么地方?传统的修养有多高,这个很难说。但是他是反传统的,反传统和传统之间怎么能统一,我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你只反传统不行,反传统你完全脱离了中国画的特点和中国艺术的精神,这是不行的。比如创作的道路,中国画要有中国画的造型,就像潘天寿说的,中国画的造型是以书法为基础,但罗平安的书法也一般。潘天寿说过,中西绘画要拉开距离,要以书法为基础,不要素描。但是罗平安的素描画的很不错,画的很好,他的写生也画的很好。所以我后来发现有很多画家,要把中国画画好,素描对他没有什么伤害。素描画好了,而且能掌握中国画的规律,掌握绘画的规律,他同样能画好中国画,罗平安就是这样的。再说,写生和创作的关系。我们现在肯定写生,特别是从五四以后对中国画的研究,特别是后来学院教育肯定要写生,但是罗平安不写生,这也是一个矛盾。再比如色彩,中国画过去讲水墨,讲笔墨传统,有人甚至于说,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家没有前途,这说的很绝对,但是罗平安又打破了这个规律,打破了这种说法。他的色彩在他的画里面占的比重特别大。

所有的这些矛盾中间,都与一个画家的个体具体性有关系,不能用一般的规律来界定他的好坏,但是我们又不能没有理论上的修养或者文化上的修养。我觉得这个关键在什么地方呢?一个画家要有他自己的才气,才气很重要,他的悟性很重要,他的创造力很重要,他顽强的精力很重要,有了这些方面的话,他自己的艺术道路由他自己来设定,一切规律、一切理论、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我说的主要是从个案来研究一个画家,罗平安就是一个典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c563c16ad13d422ef61f81b86bd0114.jpg

著名画家 张振学

 著名画家张振学说,我和罗平安先生在一起很多年,是带着感情来参加他的开幕和座谈的。他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很真诚的人。早先我们都是罗铭先生的学生,画写生起家的。到了1986年全国因为门户开放,西方的艺术一下到中国,我们这些人那时候还年轻,四五十来岁,晕头转向,不知道该怎么样画画了。就在这样焦躁不安的时候,全国所有的理论家和画家来陕西召开了杨凌会议。我在杨凌会议一听一看回来想了想,看起来我还是得回头,我就向后走了。罗平安后来到陕北去,到榆林,榆林的自然环境跟他在形式上产生了互动。

罗平安在画上面捕捉到了精致。我画画的时候,旁边狗和猫都不能在跟前,有人我就画不成。我曾经在他的画室里坐在,而我跟他一边说话他还在那儿画。后来我就说,平安,我觉得你将来死的时候一定是站着的,一个手撑着桌子,一个手拿着毛笔,你死了自己都不知道,这是我当着他的面这么说的。作为一个画家,他的性情使然,他这些画就是他的那一张脸、那一颗心,最后画在纸上的。什么都能改变,唯独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72484c17dfe57e55f4473e237cff83c.jpg

著名画家 郭全忠

 著名画家郭全忠回忆说,罗平安和我们可以说是从小到学校,一直到最后都在一块儿,很了解。罗平安最主要的特点是独一无二,有很强的创造性。我想这也是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独创性。当然这种独创性是怎么样得到的,刚才也强调了是天性,罗平安老师是很有天赋的人。我们都了解,他寻找到自己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有强烈的排他性。我今天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样,但是他成功了,如果他没有强烈的排他性,他就不可能成功。他用他的天赋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又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所以他一天到晚在那里画,就画出了有自己独特面貌的一批优秀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f5a2e9e8d64033f9fffe53059e31337.jpg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杨光利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光利,回忆了罗平安在榆林写生创作的一些细节和过程,让听众更能清晰地了解罗平安的创作思想。他说,当时罗老师在榆林挂职地区任宣传部的副部长,蹲点在榆林县文化馆。罗老师来了之后就出去画画,陕北的大山、黄河好一点的景色他都不去,他就在神木那边跑。我说,那里是一片沙漠,跑到那儿干什么?他也就说,沙漠怎么画?画国画的这个笔墨怎么画呢。我走了几天回来以后看看罗老师画了什么画,结果一张写生也没有画,也不拍照。结果又过了一个多礼拜,就画出来了,画了很多画。这些画跟我以前在画院看的罗老师的画完全不一样,面目突然就很新颖。他画的主要是神木的沙漠里面的白房子。为什么叫白房子呢?就是用一种泥土盖的房子。白房子中间是沙漠,沙漠上不长树但是长草,有一种是红柳和沙蒿,基本上都是画的冬天天气。后来又画了雪景,感觉非常漂亮,很有开阔苍凉感。他这种画在众多的山水画家里面,我是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后来他又发现榆林的东山上有一种在地里面的地窖窑洞。他又开始画了那样一批画,地窖子。刚开始画的是用墨线,后来用色彩往上画。最后他又在画里面增加了榆林的川流,是沙在沙漠有一些川流。罗老师的画有一个特点,他画的我认为是风景画,而且色彩用的是彩墨,但画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人物。因为农村那些沙漠地带,包括榆林北边沙漠里人口很少,看到一个白房子,看到一个村子都是稀稀拉拉的,很少有人。后来到了1986年,中国画研究院把这批画拿出来办了一个展览,当时北京所有的人都很震惊!因为在八五思潮中,在中国画方面我认为罗平安老师走得比较远,而且也走得比较好,另外开辟了他自己发现的、他自己创造的一种绘画,而且这种绘画具备了绘画最好的东西,崇高和优美。在2006年到2016年之间画的这一批灰颜色调子的画,甚至还有一些花卉,那个更优美,让人看了以后,确确实实像程老师说的,他不是完全是属于陕西的、属于中国的,我认为这种艺术作品是属于世界的。他作为陕西的一位画家,画中国传统画出身的一位画家,发展到这样的结果,我认为这个高度应该是非常高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20f77d62e3a70a0e389d112bfa621df.jpg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邢庆仁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邢庆仁认为,罗平安是“从生活中寻找传统”的画家。他说,我前两天到武汉拜访周韶华老先生,他讲了一句话,他说“到生活中去寻找传统”。这句话给我提供了一个启示,就想罗老师的作品,是不是也是在生活中寻找传统?比如,刚才前面谈到他的颜色,颜色他肯定有学院那样的基础,但更多的来自于民间。民间的老太太蒸完馒头上面点花馍的时候,一层一层的点,我觉得罗老师可能是吸收了民间这样的传承和传统。我老家有一句话说是“染色”,我觉得“染色”两个字可能更符合罗老师的色彩观。我觉得罗老师的颜色好,可能是墨用的好,墨用的黑,这个黑搁到地方上颜色怎么样染都染不坏。有一句话是“墨不挨色、色不挨墨”,这一点罗老师也做到了。但是他的大量作品里,墨是染着色,色也染着墨,他在处理这个关系的时候我觉得做得很到位。不论是西洋绘画还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国水墨画,我觉得到了一定的高度都是以黑打头,要黑的惊动魂魄。罗老师也算是我的父辈画家,参加这样的活动真的很感动,内心很激动,我很敬畏这样一位艺术家。他对年轻人爱才惜才,喜欢跟年轻人在一块儿。罗老师不仅对年轻人好,而且对前辈艺术家也有这样的传承。我觉得传承就是一代一代延续下来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3d81f26f20437874e9da63385834840.jpg

 著名策展人、评论家 张渝

 著名策展人、评论家张渝主张,定位一个画家,应当上升到美术史的高度,而不应当局限在地域性的视角。他说,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我关注的更多是战略上的问题,而不是战术和方法上的问题。我们做展览的学术定位,往往把自己做的太谦虚了,姿态放的太低了。我当时在方济众研讨会上说到了这个问题,我同时也接到了浙江做的黄宾虹展览,邀请我写论文,它的议题让我很震撼,就是“黄宾虹与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我们这些老先生们,包括今天我们谈到的,以及前两天展览的方济众先生和今天的罗平安先生,他们都可以纳入到“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这个框架里来讨论。所以不管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后面一系列的学术展,还是在别的美术馆,这些非常重要的艺术家的个展,我们在做学术探讨的时候,一定要拉大自己的学术框架,放到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框架上来讨论,这一点我觉得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放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框架里来看这个问题,来看罗平安先生,他的艺术贡献其实刚才几位老先生谈了,我总结出来就是八个字“填补空白,卓然独立”。这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他做的贡献,他填补了空白,他卓然独立了。这一点是我要强调的。

我要强调的第二点,我们一旦拉大到美术史研究框架的时候,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王维,到孟浩然,到赵望云,方济众田园诗绘画,之后又有两位老先生,一位是在座的张振学先生,还有一位就是已经去世的今天展览的主角罗平安先生。顺着“田园”这个系列我们谈中国艺术的发展,就会有很多空间需要我们去研究。在这个空间里我们面临着两个学术问题,一个是地域视角,一个是民间视角。地域文化、地域视角它有局限,这个视角的局限性是站在地域的角度,对一种固有现象进行描述的分析视角。但是一旦回到民间视角,这时它就会发生变化。民间视角对地域视角的超越贡献是什么呢?贡献了比地域视角更富有的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价值关怀的方式。在罗平安先生的艺术里就体现了这种人文价值和关怀。他通过民间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这是他非常独特的地方,也是他独特的贡献。

最后一点,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70后、80后、90后接续不上这些老先生?老一辈艺术家他们那时候对学术的执着非常让我们敬仰,但是现在年轻的艺术家世俗的诱惑太大,功利性太强,而自己自身学术的功利又相对较弱,世俗的功利又太强,这两个功利导致了我们目前实际上有一点断档。这是我说的对展览题外的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625093648ad05cbe2c6746b027a1e07.jpg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 吉武昌

 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吉武昌,从绘画传承的角度,叙述了罗平安画风的形成与赵望云、方济众等画家的关系。他说,每一个人的艺术一生都离不开先辈人的艺术参照、艺术继承。他详细介绍了罗平安与方济众的师承关系。他说,我们都知道罗老是方老的弟子学生,我就从青少年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机缘说起。罗老师在初中时画了一幅画,表现的是大雁塔。这个画参加了西安青少年展览以后在《陕西日报》副刊发了。方济众先生就对这个画做了一个点评。方济众说,虽然年龄小,但是画的有生气。罗老师那时候还小,不知道方济众是谁,他看了这个话以后内心很激动,他的艺术机缘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   真正促使罗老师走向中国画专业画画阵营里,就是1980年方老提议设立国画院。画院成立之后,罗老师就成为了画院一个专业的画家。罗老师认为,方济众先生引导我们完成了从中西文化结合到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两个思维模式的转变。这是罗老师和国画院。罗老师没有上过美院国画本科,他首先接触的是方济众,不管是精神思想品格还是绘画的创作基本审美风貌动向,从方济众身上吸收了很多。后来罗老师又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4dce382e8f8221e32eb0f8cfa238d5b.jpg

陕西国画院副研究员 蔡亚红

 陕西国画院副研究员蔡亚红认为,罗平安无疑是当代中国画家中最独特、辨识度最高的画家之一。她认为,在中国画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会有画家不满足于已有的样式,并加以变化和改造,破除一些规范,才能迈向新的规范。刘骁纯说,反叛旧的必须拿出新的,他强调在当代艺术中解体与重建的重要性。罗平安老师的作品正是这一观念在中国画实践中的体现,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出现罗平安现象的原因所在。因为在解构与重建的过程中,罗平安拿出了好的东西。

罗平安将结构淡化,把一些具像的实物符号化,用一种象征的意味去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在画作中他将透视淡化和消解,将黄沙中的土峁、沙丘、沟沟坎坎放置在同一层面上,用最本质的东西给观者以最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他加强了色彩的表现力,浓彩重墨,如同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给荒凉苦涩的大地注入绚丽的浪漫。变革之后,罗老师早期的作品,笔触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晚年他的用笔用线越来越沉稳,画面朴拙静谧平淡而天真,他后期用色越来越简淡,这些都映照着他对自己作品的自信。他说单纯不是单调,简洁不是简单。最后,她总结说,在中国画新形态的创造上这一点来说,罗老师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不管以后是谁来学罗老师,我们大家一看到他的画就会说这是罗平安的符号,罗老师的这种创造性,他的这种创造精神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家应该去面对和学习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a14ab42efa60eb700abf2407379c4fd.jpg

铜川书画院院长 赵清

 铜川书画院院长赵清,作为罗平安的学生,感触良多,她从品人、品画、品情怀三个方面品读了画家罗平安。

品人,他是一个激情洋溢的以笔作曲的音乐家,有时用淡墨轻浮纸张,轻轻渲染,奏出朦胧悠远的诗意。有时是浇墨重笔,像鼓手一样击打生命的强音。有时则是一个指挥家,让千言万色在他的指挥笔下融入交响乐理,用和谐的旋律演绎人生的哲思。他还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在自己不知前路在何方的路上披荆斩棘,艰难跋涉。他对学生关爱呵护,毫无心机,单纯幽默风趣,喝酒前是师徒,酒后就拍着学生的肩膀论成了兄弟。偶尔也会跟人较真,理辩三分真是有趣,像一个喜怒随性的老顽童,在他的世界里没有羁绊,简单快乐自由。

品画,上世纪80年代他就以鲜明的个人风格打进了中国画坛,他作品中色彩的魅力和画面结构的缜密,塑造了单纯而不单调、简洁而不简单没有定势的画面。近年来他的新作更是让观者眼前一亮。他总是能将引领画面和感染观者的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他的淡彩画色彩高调,多重叠加,挑战极限。他的画就是他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他一直在用心创作,一直在荆棘丛生的荒野上昂头阔步向前走,开拓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品情怀,他经常教导我们学生,艺术家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在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那是灵魂的世界,不是物质的世界。他的画中没有世间的喧闹,没有世俗的嘈杂,没有利益的驱使,有的只是他用真心建造的美好家园。他是在用真心画真心。他深信用真诚来检验自己,无论对待过去、现在、将来,这都是唯一的法则。他的人同他的画一样真诚质朴,他用一种超然的状态传递着内心对生活的热恋与对艺术狂放不羁的追求。向罗平安先生纯粹的艺术情怀致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b71c663402df89e7b13dd88147b3108.jpg

罗平安先生的家属、长安画派艺术中心副主任罗博

 罗平安先生的家属、长安画派艺术中心副主任罗博先生,对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本次展览表示感激。他说,非常感谢这次学术展的总策展人和咱们馆的优秀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大家呈现出了从展陈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展览,我特别表示感谢!美博和我父亲也是有一种缘,2005年他在这里做过一次大展,在陕西来说当时是作品最多的一次。美博也陆续收藏了他五幅作品,这个在美术界艺术机构里面也算是非常多的。美博这几年在打造学术性非常强的美术馆,他们重学术、重收藏、重画家个案研究,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好的。我作为家属,对他的艺术,刚才这些老先生都说的非常多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在此我还是表示感谢,感谢王馆长、马馆长对展览的重视,感谢策展人马海欧辛苦的付出,最后给大家呈现出了我觉得非常好的展览。更应该感谢的是我父亲生前的这些老前辈、长辈以及各位老师,再次感谢美博,谢谢大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aa5c20eff5265377d8989112096d106.jpg

总策展、学术主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王潇

 总策展、学术主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王潇馆长对本次座谈会做了总结。首先,他对前来参会的老先生和专家、艺术家表示感谢。但由于时间关系,上午的发言没有能更充分的展开。今天总体从罗平安先生的生平故事和学术研究,以及张渝老师谈到把艺术家放在一个大框架里面的建议,从方方面面汇集了各种信息,感谢各位!其次,王潇馆长为大家介绍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系列学术邀请展的缘起。他说,学术邀请展这个品牌展览,我们从去年开始打造。美术博物馆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我们要从学术的高度带动全陕西,乃至在全国范围内要树立学术的标杆,所以我们在考察选取艺术家的时候非常严谨。首届的张振学老师和第二届的罗平安老师,都是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和中国画领域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成就。他认为,陕西艺术家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在全国各个城市大家都了解,知道这些艺术家的学术高度。我们的宣传也做到了,包括《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等也在向外面推。未来我们想要集更大的力量去做,一个是政府的力量,一个是理论家的力量,一个是我们社团的力量,这需要共同努力。当下,我们从小的事情做起,把每一个小的展览做精,把最优秀的东西展示出来。张渝老师刚谈到的大的学术框架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觉得是对的,但是要有一个程序、有一个思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谈及展览未来的发展时说,我们的学术研究展会做得更好,一届会比一届好。我们选取的画家都是老前辈所公认的,也希望社会各界,尤其是书画同仁和院校团体的老师大力支持我们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事业,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有一个服务的团队,我们需要有学术领域领头的有思想有智慧的团队,我们的智慧来自于大家,包括老先生,向他们学习,听取他们真诚的意见,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会更加努力。

最后,他向罗平安先生的家属表达了敬意。他说,罗平安先生家属对展览给予了大力支持,这种境界和格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在画院18年,罗平安先生在画院留下一些学术方面的思想,和他为画院所做出的一些贡献,我都非常了解,他的创造性、反叛性实际上是继承了长安画派艺术的精神,他继承了最精华的地方就是创造性,但是他没有放弃生活,他的画里面有非常深入的生活。这就是长安画派两个精华的地方,我在这里向罗平安先生致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ed2b268065be4e727ab842d213d4341.jpg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主持座谈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0d884e3a8404843be22a4cf4acc668db.jpg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