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苏州吴门 | 小园香径独徘徊——重要私人珍藏书画专场综述

2023-11-30 16:52:00 未知

今年秋季,苏州吴门受资深藏家信托,有幸征得一批近现代名家的精彩作品。时间大多为老藏家2000年前后开始收集入藏的画作,从作品内容来看主要以近现代名家为主,北方名家和海上名家基本集齐,海上名家有吴昌硕、蒲华、王震、张善仔、张大千、林凤眠、潘天寿、吴湖帆、刘海粟、贺天健、钱松岩、钱瘦铁、朱屺瞻、丁辅之、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唐云、张大壮、陆抑非、吴若思、黄幻吾、吴青霞、刘旦宅、宋文治。北方名家有齐白石、溥儒、于非闇、陈少梅、李苦禅、黄胄、啓功。群贤毕至,佳作琳琅。所呈有大轴、中堂、屏条、横卷、册页,皆多可赏可观之样式,二十多年时光的沉淀,这些佳作当年大都出自中国嘉德、北京瀚海、北京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上海崇源、上海国际拍卖及文物商店,皆一时所选,不乏拍场力争的名作精品。现择其中优秀作品分述如下。

潘天寿与吴昌硕:共饮“菊酒”

本次专场封面为潘天寿1926年作的《酒初熟兮寿而康》(Lot89)。潘天寿的绘画风格可以用“大、重、奇、工”四个字来概括。其中,“大”表示作品气势磅礡,宏大而豪迈;“重”指作品具有分量感,给人深刻印象;“奇”表示独特,但并非怪异,呈现出独具匠心的特质;“工”指画家功力深厚,严谨细致而不过于刻意雕琢。

此件《酒初熟兮寿而康》以菊酒延年为主题,菊花象征着高尚纯洁和长寿之意,而酒则常被用来庆祝和表达喜悦之情。同时,“酒”与“九”同音,也寓意着长久,寄托着对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本次专场中还有件吴昌硕的《秋菊对酒》(Lot90)为同一主题之作,且两位画家的笔性也有相似之处,用笔都非常老辣,但细致比较又可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吴昌硕的菊花瓣通常呈弧形,而潘天寿坚持使用直线取势,展现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在色彩运用上,吴昌硕的颜色多采用点染,而潘天寿则更注重晕染,整体感更为强烈;在构图上,吴昌硕喜欢表现成簇的状态,而潘天寿更注重凝练,一支菊花就足以成为画面的亮点;此外,吴昌硕在菊花叶子形态上更接近真实状态,而潘天寿则略显方形,水墨运用更为丰富,更具润泽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f5a376e7ea0d9eb9047609b2ede93165.jpg

Lot 8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0037d818c821a21dce047c48151f534.jpg

Lot90

刘旦宅:情思横逸,秀拙相蕴

刘旦宅(1931—2011),原名浑,又名小粟,号海云生,寓知白堂,浙江温州人。他自幼喜画,1941年就已在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展”,有“神童”之美誉。1951年到上海,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1956年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1985年调入上海师范大学,历任教授、美术系主任、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美协会员、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美术顾问、杭州西泠书画院画师。

本次专场中共九幅刘旦宅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贵妃敬花图》(Lot73)和《此时无声胜有声》(Lot76)两件人物作品。刘旦宅的人物大多以古典题材和历史人物为创作灵感。风格独特,既具有传统的文人画特色,又富有现代感,所以在海派艺术家中有着一席之地。他将工笔、线描、泼墨融为一体,以减笔泼墨的技法,呈现出一种古朴而脱俗的艺术风格。刘旦宅曾言:“我没有三百年后再作定论的清高气概,不想孤芳自赏。”无论是水墨还是淡彩,他的艺术功底几乎都体现在画外,而非画内,这种摒弃虚华的纯净感,使其作品在雅致中兼具人间烟火的气息,平淡中又展现着独特的意趣。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8ef3c7a48d361be2c3c40d1832d241e2.jpg

Lot7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fe77bf7b7ae6789e01928bcd0b21483.jpg

Lot 76

程十发:奇诡灵动 生机盎然

程十发(1921-2007),海派书画大师,上海松江人。名潼,斋名曾用步鲸楼、不教一日闲过斋,现称三釜书屋、修竹远山楼。193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次年,教师为其取字“十发”,从此以程十发为名。1949年后,程十发从事美术普及工作,编辑创作连环画和插图。1952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并任画师,后长期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是程十发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里,他深刻探索了人物画的题材和笔法,呈现出令人瞩目的成就。程十发在仕女形象的创作中延续了五六十年代作品中少数民族少女的特征(Lot97),对于历史人物的主题,则借画抒自,表达了自己对理想和情感的深沈思考。

除了对题材的巧妙选择,程十发在画面的构思上也有独到之处。他赋予人物独特的背景,通过细致或奔放的笔墨,将人物故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从而让他的人物作品在形象和画面上呈现出完整、丰富而宏伟的特点(Lot71)。在笔墨表达上,程十发更显沈着自如,用笔或精细、或挥扫,色彩奔放不羁。他的作品中,古装人物形象与现代氛围巧妙融合,为观者呈现出古今交融的奇趣(Lot72)。

在研究人物画的同一时期,程十发也对花鸟画进行了广泛的尝试。他的花鸟画多以花卉、禽鸟搭配苍劲的老树新枝为主题,用笔浑朴苍劲,有书写的美感。此幅《秋晴听鸠鸣》(Lot69)绘两鸠卧于一老树枝头,树干苍劲有力,树下菊花丛生。程十发追求“把’真’和’妙’统一起来”。这里的“真”即为客观对象的外在形象,而“妙”则指表现出对象内在本质的神韵。这幅作品便体现了程十发对于将“真”和“妙”相统一的艺术追求。

程十发画花卉始终保持足够的水分,他认为要画得湿润,方可体现花卉的生命力。在《富贵平安双吉图》(Lot31)中,牡丹的花卉与茎叶部分就印证了他的理论。橘红、藤黄、花青、赭石等色彩在水分的调和下,跃于纸上,融合出程十发笔下具有活力的作品。

相较于花鸟画,山水画更彰显了程十发追求中西融合、色彩交汇的理念。八十年代后期,程十发的山水画达到了成熟的巅峰。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疾病缠身让古稀之年的程老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1993年,夫人张金琦因病离世,让他此后不再涉足人物画,以免勾起对逝者的思念。然而,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却随着年岁的增长,呈现出更加老练的风采。本次专场中《秋山图》(Lot38)作于1998年,作品雄浑而苍劲,近景老树盘根错节,下方溪水潺潺,中景云山缭绕,是有氤氲深邃的风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b23a155c5fc8f28cd26be6e36879fce9.jpg

Lot3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1077fc4e1455a6442a250ad9fe5fc73.jpg

Lot6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dc33c6c06445d3307b3041c052069650.jpg

Lot7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f75c11fa0fbc71a95a430f9283608db.jpg

Lot72

黄胄:水墨速写

黄胄(1925—1997),字映斋,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新疆人物、驴等题材的深入描绘而闻名。黄胄属于天才型画家,他将速写的笔法融入水墨画中,为水墨画提供了一种创新。

黄胄以独特的速写风格表现水墨人物,《织网图》(Lot55)中描绘女子半蹲,手中工作的样貌,寥寥数笔便精准的抓住人物形态特征,他用笔粗犷迅疾、畅快有力,风格奔放,虚实相印,生活气息浓郁。这种全新的精神、意境和手法开辟了中国水墨画的新时代,弥补了严格绘画写实带来的弊端。黄胄曾说:“其实艺术这东西首要的是有感情,其次才是技法,有感情就可以创作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如果无病呻吟一味追求形式,没有感受,只为讨人喜欢,创作出的东西早晚要被历史所淘汰。”

在黄胄的人物画作品中,新疆是他最为关注和深入描绘的题材之一。他用饱满的笔墨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新疆人民的生活和命运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次专场中《运粮图》(Lot56)和《春柳欢歌图》(Lot79)就都是表现新疆题材的人物作品。黄胄用简练、概括的笔法,舍弃诸多细节,着重突出人物的生动性和笔墨的流畅感。在善用色彩及线条的变化,展现出新疆民族特有的风貌、服饰和文化氛围。同时,他注重刻画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使观者能够感受到新疆人民的坚韧与希望。

除了精彩的人物作品外,本次专场还有两件较为特别的题材。1977年4月黄胄在医院里接受了脊椎综合症的治疗,直到1979年盛夏才出院。在《群鸡图》(Lot54)的款识“病中友人赠雏鸡二十只,病房充满生气。四月作得五十余纸,此第一幅也,留以志之,初时手指僵滞,三月后已渐灵活矣。”中可以了解到这些雏鸡是黄胄在生病时,友人馈赠之物。其中“四月作得五十余纸,此第一幅也……”也就说明了这幅作品是黄胄大病初愈的第一件画作,即使还未完全康复也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画笔。专场中的另一幅《欢雏图》(Lot80)作于1982年。为了捕捉鸡群栩栩如生的形态,黄胄甚至亲自养鸡,还向养鸡姑娘请教经验。李可染获悉黄胄着手画鸡的计划,特意送给他一群小鸡。黄胄对此充满喜悦,精心照料这些小生灵,近距离观察它们的各种动作和神态,以此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黄胄曾言:“我的绘画,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生活是源泉、是根。任何艺术家都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靠天才,努力不能在房子里努力,离开生活就没有激情,画也慢慢变颜色”。这位对生活充满热爱、始终忠诚于现实的画家,成功将情感转译为画作,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氛围和鲜明的时代精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b28c538047e35300441657b4b9c3ba54.jpg

Lot 7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b533cedae90f2c39c5cd40f67930ee1.jpg

Lot 5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6ab6b3c7d0aa24024841dd33f67e022f.jpg

Lot 54

朱屺瞻:落笔有时要邋遢三分

朱屺瞻(1892—1996),出生于江苏太仓,擅长山水、花卉,其中以兰、竹、石更甚。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等职。

朱屺瞻自认为画画是件很快活的事,喜欢“瞎遢遢”,乐趣无穷。大写意山水、花卉、蔬果都是他钟爱的题材,偶尔涉及人物画,他的作品自然天趣,畅神抒情。

《青花绿叶上疏离》(Lot26)描绘的是牵牛花,朱屺瞻以简作画,他以圈绘花,中点一蕊,叶子用墨色粗略的勾勒,却延伸出无尽的变化。娇艷的花朵亭亭玉立在藤叶上,色彩鲜明而单纯。远远望去,宛如一幅简洁而富有变化的图案。

在花鸟画中,他亦喜爱画牡丹,因为牡丹色泽鲜艷,尤其易于表现强烈的个性和内在的力量。从《大富贵图》(Lot24)中可见,朱屺瞻的牡丹独具特色。与其他画家不同,他并非采用片状表现,而是以“一团一团”的形式呈现。画中三朵硕大的牡丹绽放,展现出雍容大度的气息。枝干虽粗犷而富有韵致,墨绿色的枝叶丰满生动,与牡丹相辉映,形成强烈的反差却和谐统一。

“笔整无画”“落笔有时要邋遢三分”这是朱屺瞻对自己绘画的评价,从《秋风醉蟹图》(Lot27)可窥一二。画面中笔势飘逸,几乎看不到起始的端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秋季的葫芦与螃蟹,意趣天然。这种不拘泥于笔法和自由自在的表达,也正是朱屺瞻的艺术内涵。

朱屺瞻的山水也是如此,他通过色彩块面构形,以水墨写意的风格及单纯有力的造型,融入老笔纷披浓墨重笔之中,绘制成《秋江飞雨》(Lot28)之作。可谓融西学而内化,执着于中西之精髓。此外,这幅作品流传有序,画中钤有“苍梧审定”“邓苍梧藏”两方鉴藏印。邓苍梧是20世纪著名澳门书画古玩收藏家,斋名传研楼。他原为商人,在澳门新马路经营永大丝绸行。由于喜爱与欣赏中国古董字画,后创立了一家永大古董书画金石文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cc1de195ca0a3328a1a0942ac89fde94.jpg

Lot2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73a5f4f44d4ead7a11b908453138321c.jpg

Lot26

贺天健:重彩山水妙手

贺天健(1891年—1977年),本名贺骏,又称贺炳南,字健叟,别号健父、阿难等,出生于江苏无锡。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中国画家和书法家。性格豁达直率,具备强烈的艺术家气质。贺天健是一位豁达而善于修身养性的艺术家。他的画作爽利奔放,笔势颈挺,自由挥洒,追求“俯仰天地之大与不局促于南北宗”。他还擅设色,尤其是重彩,他的笼靑法和螺靑法独步海上,被誉为“贺天健样”。

此幅《云外山寺闻人语》(Lot7)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题款“细雨僧归云外寺,疏灯人语酒家楼。”出自(宋)陆游的《出游》:山有篮舆步有舟,放翁身健得闲游。羊牛点点日将夕,蒲柳萧萧天正秋。细径僧归云外寺,疏灯人语酒家楼。归途更爱湖桥月,独倚阑干为小留。这是贺天健用青绿设色创作宋人词意的山水画典范。画面重彩设色,山峦轮廓清晰,层层叠叠,远处的山峰峻峭,山间云雾瀰漫,水汽氤氲,近处的山脚亭阁相立,以细腻的墨线勾勒出树木郁郁葱葱,林间小道中还有一白衣伫立。

尤为有趣的是,于《名家翰墨》第30期(1992年7月1日出版)贺天健特集中出版的《宋人诗意》(现藏于上海中国画院)与此件拍品极为相似。两件作品款识引用一致,并皆作于丁丑年,《宋人诗意》作于“丁丑元宵节”,而《云外山寺闻人语》的绘制时间可能稍晚一些,于“丁丑春日”完成。此外,两幅作品尺幅和画面内容方面还是略有些不同。《宋人诗意》的近景云树繁茂,中间山岚苍翠,远山劲健,画作整体以云雾来区分结构。此次艺海堂专场中的《云外山寺闻人语》由于尺幅的变化,由纵变竪,画面结构采用水口、瀑布来处理中景,显得更加幽深高远。可见,此两作是一稿两画的作品,皆是精彩之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3baf17abb48df86afcff7fd16f018102.jpg

Lot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3ce49d2373e6aa8f1113c155a751bd82.jpg

上海中国画院藏

齐白石:和平之境与长寿之意

此次专场中带来七件齐白石的作品,其中《世世和平》与《多寿》都为寓意美好生活的精彩之作。

齐白石一生作画无数,最擅草木虫鱼,亦涉山水人物,但基本不画鸽子。1950年,《人民画报》约请年近九旬的齐白石画一幅“和平鸽”,寓意世界和平。然而,他却迟迟没有动笔,对学生娄师白说:“我以往只画过斑鸠,没画过鸽子,也没有养过鸽子,不好下笔啊!”其实,齐白石作画一向严谨,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任教于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时,就曾言:“凡大家作画,要胸中有所见之物,然后才能下笔有神。我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可我却不能画龙,为什么呢?因为我没见过龙,不敢大胆乱画。”

因此,为了画好鸽子,齐白石开始在家中饲养鸽子,每天作画之余,亲自喂养,潜心观察研究它们的轮廓、羽毛、爪子等体态神韵,及嬉戏、飞翔、起落等习性。与此同时,他还向喜好养信鸽的梅兰芳请教、交流。

后来,齐白石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完成了巨幅画作《和平鸽》(又名《百花与和平鸽》),于1952年《人民画报》10月号上发表,并向当时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致以敬意和祝贺。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并授予年逾九旬的齐白石“国际和平奖章”,他感慨道:“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费了我毕生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直到近几年,我才体会到,原来我追求的就是和平。”从此,鸽子也成了他晚年花鸟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北京画院也收藏有这类题材作品。

此幅《世世和平》(Lot86)作于齐白石九十三岁,通过鸽子、苹果和柿子的组合,形象直观地表现了和平主题。一只通体漆黑、喙爪皆红的和平鸽,以俯身飞翔的姿态飞向装着苹果的果篮,苹果水润的红色与柿子的翠绿相对称,色彩简洁,浓淡相宜。齐白石笔下鸽子的外形,并没有那么细腻逼真,但造型结构也十分自然生动、自然,配以瓜果等为背景,写意情趣、自成一格。

齐白石老人一生渴求长寿、幸福、吉祥,所以“寿桃”“年年有余”“菊酒延年”都是他常画的题材。他爱画桃,求画者也喜欢他画桃,同样齐派桃是他最典型的红花墨叶派立宗的代表。《多寿》(Lot85)这件拍品即先以没骨大写意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三颗桃跃然纸上,虽艷而不俗,反而惹人喜爱。淡墨写桃树枝叶,再以干墨勾勒叶筋。这类寓意美好的作品,多受到世人喜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d7f6122ef207c7d264ec7eddc962578.jpg

Lot8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4ef220928eab479cdb5537b2b930bf27.jpg

Lot 86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9d3010ada9bc078b56b2e3f8f150998.jpg

北京画院藏

于非闇:雍容典雅的工笔花鸟

于非闇(1889—1959),名照,字仰枢,别号非闇,又称老非、闻人、闲人,是近现代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大师。五六十年代是于非闇花鸟创作的高峰期,他的工笔花鸟画不仅传承了两宋院体花鸟技法的精髓,还汲取民间艺术精华。他摒弃了明代院体中的纤细感,更多的展现出两宋时期的典雅、华贵又严谨的风格。在重彩设色方面他采用了“近看薄、远看厚”的技法,使画作既传承传统,又能进行创新。

牡丹,是于非闇极为喜爱想绘画题材,他一生画过诸多牡丹比如《富贵白头》《牡丹双鸽)《红牡丹》《绿牡丹》《墨叶牡丹》《白牡丹》等。《状元红》(Lot60)为于非闇工笔重彩之作,画面绘一盛开的牡丹与一含苞待放的花苞,色彩鲜艷却不失典雅,富有雍容华贵之气。于非闇曾言:“我画牡丹不死守陈法,而要尽态极妍,比真牡丹还要漂亮鲜艷。”画中牡丹层层晕染的花瓣与盛开的姿态,可谓鲜润欲滴,蜜蜂飞舞嬉戏,与随风摆动的枝叶,恰好谱成一曲动人和谐的音韵。细细观察,于非闇在描绘牡丹花瓣、叶、枝干所运用的线条是有着软硬、厚薄等区别加以表达,足以见得他对牡丹极致细微的研究,与对工笔技巧炉火纯青的掌握。同一类型,还可见北京画院藏的《朱砂牡丹》。

于非闇注重捕捉写生中的独特感受,所以他常常借助生活经验进行绘画题材的创新。即使前人未涉及或极少涉及的题材,在于非闇笔下却都逸趣横生。他以自然界的花木禽鸟为师,严谨的遵循着“应物象形”法则,鸽子、凤头鹦鹉、美人蕉槭木及红叶藤等多种动植物题材都有涉及,持续推陈出新。

本场中亦有其以金盆白鸽为主题的作品《翩然》(Lot87)。画中的鸽子,从体形、姿态、头部、两翼、尾巴及足爪造型,再到眼睛、嘴、凤头等细节,皆以极致精湛之技艺呈现。墨蓝色的背景下,画作澄净自然,富丽华贵。金盆白鸽是起源于五代的宫廷画题材,黄筌、宋徽宗等人都画过,可惜现已不存。古代青铜器也叫吉金,所以金盆也不一定就是金做的,也可能是铜盆。但能用金属盆来给鸽子喂水,自然是皇家宫廷才可以,所以这一题材有着富贵吉祥的之意。北京画院所藏的于非闇《浴鸽图》与此作为同一题材,创作于1940年,虽《翩然》在款识中未标明年款,但画中有一方“非闇五十以后作”印,故两幅作品可能创作年代相近。此外,于非闇在1928年5月还出版过《都门豢鴒记》,这也为他对于鸽子的绘画奠定了基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1b77a9ef617fd614ca19593740a9654.jpg

Lot6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b9cfc77ea93d49401b1c09d3c686809a.jpg

Lot 8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8d60856535ca183d7184c260a98553e.jpg

北京画院藏

张大千与吴昌硕:雅致清华

荷花是张大千的绝活,被誉为自八大山人、石涛以来中国百年来第一位画荷大家。他认为:“中国画强调笔墨,而画荷则是基本功的体现。”本次专场中也不乏有张大千的水墨荷花《冷香飞上诗句》(Lot61)。张大千将画荷与书法紧密结合,“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早书。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通过不断创新,形成了享有盛誉的“大千荷”。他欣赏其出泥不染的质量,遂对荷花钟爱有加,每搬迁一次,他都会亲自栽培荷花,日夜相伴。《冷香飞上诗句》中荷叶墨色逐次敷染,浓重而不滞,画面布置巧妙,层层紧扣,两朵荷花从众叶中秀婷而立,彰显贵气且有张力。他精湛的绘画技巧将花卉神韵表现的淋漓尽致。“冷香飞上诗句”这句在张大千1968年所作《荷花》中也引用过,此作曾刊登于《名家翰墨》“张大千荷花特辑”。

同样吴昌硕的《玉堂富贵图》(Lot92)也尽显他极高的金石和书法功力。画中玉兰枝干线条拙重,挺拔有力,以淡墨白描勾出花瓣,穿插于枝干中,鲜活肆意,再于花中点上淡黄色花蕊,看似随性,其实章法严谨,有着“豪放而馨香”的氛围。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幅吴昌硕《玉兰图轴》。作于1909年,图绘玉兰花依石而开的景致。白描的玉兰与墨染的山石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相互依托,虚实相生。1915年所作的《玉堂富贵图》与之有着同样的气格,尺寸也相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c5fb03f6088c605a75f0f12cc2fbe0d3.jpg

Lot6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b8eadc97e9902a3140f867ee62ad1eff.jpg

Lot92

溥儒:摩古与写生

溥儒(1896—1963),满族,爱新觉罗氏,正红旗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斋号寒玉堂。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

溥儒身为皇族,从小得以饱览众多珍贵名画,他绘画创作并无师承,而是通过观摩古代法书、名画以及自身文化的积淀进行练习。他曾经收藏过一件明代早期的山水手卷,画风细丽雅健,清新大气,成为溥儒学画的啓蒙之作。因此,他的山水上追宋代名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同时汲取明四家唐寅的风格,既挺健刚劲,又秀丽典雅,极具古意。《好山不断楚天长》(Lot83)为溥儒摩古之作,画中巨木长松,山石丛林烟云迷漫。楼阁立于岩上,与天云相接,有一股皇家气派。以行草写元·丁鹤年《题画》诗来呼应画意。

从传世作品看,溥儒所作的山水画,多为临古之作,很少有写实之作,本专场中《太液清波》(Lot84)却为罕见写生。永安寺白塔,又称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1号北海公园永安寺内,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是一座藏式喇嘛塔。此作绘于泥金纸上,画中为通向白塔的永安桥,桥下太液池静谧如镜,周围群树环绕,郁郁葱葱,白塔寺在老松的“护佑”下,庄严肃穆。据说,溥儒作画的颜料极为考究,朱磦、赭石、石绿等颜料色泽与普通亦有悬殊,可能也只有在他的画里才能见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0aaa76c8f5dbc11198d78da30727453e.jpg

Lot 8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6077e9f616aca557c74227f9e8b474c.jpg

Lot 84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ececc6449e96d23aa772d0a1d5534519.jpg

北京白塔

钱瘦铁:登天都峰

钱瘦铁(1897—1967)别名钱崖、叔崖,江苏无锡人。12岁在苏州汉贞阁碑贴店作学徒六年,18岁学书画篆刻。1923年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教授 、国画系主任,是海派书画篆刻的巨匠。绘画领域他山水花鸟都有涉猎,且均流露出不随时流的特质,这种追求自由的艺术精神是他身上最可贵处。钱瘦铁的绘画受石涛影响极大,也在吴昌硕金石学派体系下,探索中国画创新,作品重视笔墨的骨力与霸悍气。他主张“取其意,不重其形;撷其精,不袭其貌”,将古人的传统“为我所用”,绘画不拘一格。

此件《黄山灵猿听泉图》(Lot6)是描绘的是钱瘦铁登天都峰后的所看之景。画中参天的松树千,立于山顶视野辽阔,草丛深处无人痕迹,只听得淙淙的涧水声,宛如古琴声瑟悠扬。年幼的猿猴在岩壁间跳跃嬉戏,有的甚至站在松树巅峰,手伸向下采摘芝草。他将书法中的运笔融入画中,松木苍润,山体雄健,都透着笔力章法。笔锋的随意变换,让人体味他畅游山水间的快感,强调人与山水的和谐相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cd1ae0be5ad520010dffce9eb42ea99.jpg

Lot6

陈佩秋:只此青绿

陈佩秋的作品有着深情雅致、古韵新意的艺术风格。她将写意与工笔相结合,以匠心独运的笔触和泼墨技巧,塑造出儒雅优美的形象,彷彿将观者带入自然之境。

陈佩秋将青绿山水发展成了她独有的色调,逐渐减少了赭石等色彩的运用,使得整个画面几乎全部采用青绿和水墨完成,呈现出宏大而整体的山水画面。例如本专场中的《高秋远眺图》(Lot45)。这一创新始于八十年代,随着时间推移,她将印象派的色彩和光影处理与传统青绿相融合,使画面整体在色彩上达到了统一,同时通过水墨的运用调节画面的明暗节奏,创造出和谐而又充满跳跃变化的效果,形成了她独有的绘画样式。

此外还有件《岭南胜景图》(Lot48)也值得一看,这是陈佩秋在广州的写生之作。画面色调统一,精练的线条和传统的墨色,使得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质感、深邃的体积和动感。在2014年3月《时代周报》的报道中曾言:“我到广东去体验生活,到哪里去都是带着速写本,一看见风景我都画。我在广州画芭蕉,中山大学后面种竹子的地方,有一二百种的品种,每一种我都去写生。那个时候每年冬天我都到广东去,画了很多画。”足以见得陈佩秋对广州的喜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5f1c336542a2f5db77f77bc3989ebfd7.jpg

Lot4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ce59720cb1fbab28f8151c7857391d26.jpg

Lot48

谢稚柳与林风眠:绘境如诗

本次专场中还有两套册页,也值得一看。其一为谢稚柳1985年作泥金《花鸟册》十二开,另一则是程十发题,林风眠《杂画册》八开。

此套《花鸟册》绘兰花、茶花、梅花、菊花、百合、荷花、海棠等各色花卉,竹鸟蛱蝶等各式面貌齐全,均是文人画常见题材。全册十二开(Lot95),构图巧妙,勾勒灵动,晕染精细,既有勾线填彩,也有没骨花卉,古艷清新,自成一格。谢稚柳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开始关注南唐徐熙的“落墨法”,于70年代初开始正式以“落墨法”进行创作。此套画册中也不乏有浓重的敷色技法,石绿、白粉和朱砂的运用,到石青、花青与墨色相衬亦显示出丰富的韵味。

从赋色浓重的花鸟画,看到富有宁静的诗意林风眠的作品。此套《杂画册》共八开(Lot82),人物与风景各四开。林风眠的作品中总是有着含蓄丰富的内蕴,其人物画造型隽美,用笔随性洒脱,风景画想象丰富,色彩多变,极具装饰性和感染力。

在人物画中,林风眠力尽线条单纯、简洁,以较少的用笔,表达更丰富的内涵。他推崇宋代梁楷的简笔画,谓之“自由的,冲破一切的创造”,去繁从简,与现代西方的速写有着同一性。同时他还吸收西方画家马蒂斯的用线对情感的表现观念,再结合自己的心理经验加以综合、创造,产生了他独特的线描风格。

风景画他则常以平远式构图展开,在创作基调上就为作品笼罩一层孤独忧郁的薄雾,平静的秋水映着远山的倒影,孤零零的渔舟泊于岸边,或是渔鹰面水而立,黑蓝的色调让人顿生荒寒凄凉之感。这种平行的墨色挥染,让画面结构平和恬淡,这也是林风眠追求沈静、深远、平和的情绪与境界。值得注意的是,此套画册题签“澄怀高妙”由程十发题,也是其二人交游的见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0a891277e2eafff4091a9e259b56e68e.jpg

Lot82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82032431dda561fe2bdc604ca05e586.jpg

Lot95

综上,本专场所委托之拍品,俱入手早,成本合理,挑选严谨,作品整齐,对个性鲜明的艺术家创作水平有很专业的理解和认识,所选作品既有画家题材创造和艺术水平皆优的特点,典型题材成熟期的创作在诸大家作品里都有体现,故不乏精品名作,徜徉在这高水平的专场中也是十足的艺术享受,香径花迷眼,愿君多采之,此次苏州吴门秋拍之重要私人珍藏书画专场值得期待。

小满堂记

癸卯秋月于毗陵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