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现场 | “照常升起”杜汇个展在作者画廊启幕

2023-12-07 16:00:15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03c1807f054c65752ab6877441fbba03.jpg

《北海童话》-80×60cm-布面丙烯-2023

  2023年11月18日“照常升起——杜汇个展”在作者画廊启幕,此次展览囊括了艺术家杜汇近年来的系列新作。我们可以看到杜汇这些近作,那些被模块化、结构化的现实事物,物和物之间的边缘线被笔触与笔触之间的衔接关系所取消,每一个物之间的差异让位于更为繁密复杂,但同时也更为概括洗练的笔触节奏。因此,杜汇对于这些场景的记忆不是单纯图像的记忆,它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必然要依附于绘画的逻辑才能够得到适于表达的空间,尽管它更多是以理性和审慎的样貌示人的,因此,那些非同寻常的感性要素为这种画面的完整性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罕有与偶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2fd57a458ffcd25182b84136aae61e19.jpg

展览现场

  作者画廊负责人丁浠文表示,此次展览中作品的特点:近看绘画性强,远看像照片(这种照片非传统写实绘画所形成的照片感) 对造型及颜色都进行了主观处理的情况下,通过绘画中笔触的形状颜色疏密节奏变化随着观看距离产生新的视觉形式。核心表达:构建新的美学形式,这种形式打破了绘画与图像的边界,使二者向彼此领域延伸,交融在一起,搭建出一种由绘画与图像高度融合的视觉形式。艺术家用绘画的逻辑完成消解绘画与图像的边界。通过绘画技术产生出的内循环,这种技术中包含造型颜色笔触等等。所谓新,不是所画内容新,材料新,而是创造传达新的视觉观看方式。叙事表达应该出现在视觉结构中,而不是信息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88185be63b30f6f56c9e5e8b239db628.jpg

展览现场

  展览将持续至12月21日。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67196c945fd4cc5872ec03ea684a7c3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0fd8ca5ae3d89f4a932e829f911ffab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b948349d98065956d5649d064af2e3d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aa0c8c2dc5930b13079376fd60942a9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961ed48062a3629360b1a8ae2de033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f4f3b94e3ae4ca410904c7e1f7e985e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697835d17aee47a5a48366d15e42027.jpg

  杜汇自述:上一次个展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情了,之后一直“闷在家里”解决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怎样去画在这一阶段变得格外重要,直到今年我才觉得是时候可以出来亮个相了。媒介从油画更多的转向丙烯,更喜欢用水去调和颜料。我一直喜欢在绘画的过程中给自己增加难度,丙烯的快干与陌生感跟我不谋而合,种种属性增加了我表达的难度,而用塑料感的媒介去表达去塑料感、厚重的东西正是我的兴趣点。

  我从小在后海附近的胡同长大,其实一直不太敢画北京,因为太过熟悉,直到2013年去美院读研,搬离市中心一直在五六环漂泊开始,忽然觉得那些曾经熟悉的“北京风景”变得日渐模糊的时候,才想拿起笔画点什么。

  老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我画“北海公园”、“什刹海”这些北京有历史的地方只是一个出发点,就像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的地方,而我恰巧在这里。试图去展现这样的地方与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建筑美学或是人文情感哪个点出发,最终都在述说在时间进程中,历史景致在当代的精神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385ad66c1b2fc1306028c0350761e157.jpg

《被困》-布面油画--65×60cm-201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861b0e7497edbc1fd8c3fd2e2cff2e04.jpg

《橙色旋律》-木板丙烯-66×100cm--2023

  追忆的绘画

  文|钱文达

  回忆对于杜汇来说,不是遥望过去式的动作,它已然变成了一项漫长的研究和计划,为此,他铺设了密密麻麻通往未知的轨道,用于连接过去与未来。每一条径自延伸的方向都交会于一个二维的平面,在这个平面之上,过去的记忆形象以及它的原始形迹都被转化为绝对的视觉秩序。每一处记忆的线索都成为了在绘画领域中被艺术家支配的绝对单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1941518e1c282a940f165be9176a57a.jpg

《光之城》-木板丙烯-60×90cm--2023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近作,那些被模块化、结构化的现实事物,物和物之间的边缘线被笔触与笔触之间的衔接关系所取消,每一个物之间的差异让位于更为繁密复杂,但同时也更为概括洗练的笔触节奏。因此,杜汇对于这些场景的记忆不是单纯图像的记忆,它包含着一种强烈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必然要依附于绘画的逻辑才能够得到适于表达的空间,尽管它更多是以理性和审慎的样貌示人的,因此,那些非同寻常的感性要素为这种画面的完整性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罕有与偶然。

  杜汇的作品让我们重新追忆一种技术性的风景并将其塑造为一种深邃的风格。同时这种技术性亦或是媒介化的风景也被记忆化了。记忆的图示悠远地成为了一种风格,但它是克制的风格,寂灭的风格,它不懂风格为何物,但就此成为了它。我不知杜汇的才能来自于何方,我也不相信绘画的妙处一切穷究来自先验的注定,当然,这也许可称之为天赋的隐约显示,但我仍更愿相信,在漫长的人生段落里,前后相顾的文字从不会孤自地盖过全章,而杜汇的绘画正在于这日常的命运:他作品的每一次的停顿、完成或展示,都使其生命与记忆本身不再是抽象的形式,而蕴集于身的才赋也不再是讳莫如深的神秘暗示,它与身体的动静相协调,与世界的晨昏和远近相适应,既往分配在每一天如初的生活之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e75b2baeb047ebb3f696d801fd4062b0.jpg

《花海》-木板丙烯-80×80cm--2023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画幅之中的风景,有种陌异的视觉触感,有种视觉的网层将我们与风景进行着隔断,这种陌异的视觉深处是熟悉风景的此在停留,过去熟悉记忆里的风景成了最为基本的底色,而中间的隔断,一部分是艺术家对绘画历史的吸收和再生产,二维画布的平面结构始终作为底部的支撑作用着风景的成立,尽管我们必须透过笔触关系、边缘线和颜色关系的整体把控来对此进行揣摩与凝视;另一部分是当代生活视觉的技术滤镜,我们所看到的杜汇画作里的记忆感来源于我们透过照相媒介对现实景物的捕捉,那些景观不是真的成为了过去,但是依托于照相,这种过去的风景很好的依循于视觉对心理的暗示作用,将画面附加了一层浅淡的灰。这种灰度的调节、颜色的去褪以及失焦、过曝的掺杂,将近在咫尺的风景在心里推向极远处,这纵然是一种想象中的陌异的回忆,对于杜汇来说,绘画成为其将私密记忆进行视觉公开化的唯一的转接通道。

  他对曾经北京某种“刻板”的安闲印象,或者说与其自身的日常诞生、成长、蜕变阶段相重叠的部分北京图景记忆持有着永恒静止的感受。艺术家将流动的生命定格为一种凝固着的沉静完整的形式姿态。正是在这样一个实在而非现实化的处所,这些公园场景成为了装载回忆与梦的乌托邦——它们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虚幻之境,却指向更为内在的真实,即人总是寄托于对过去的回忆与迷恋,由此为当下的自己和生活提供某种命运和历史触感般的佐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f2e7b854de5c5c2c519b8de8dfa077ee.jpg

《结果的结果》布面丙烯-130×90cm+-41×32cm--2021

  它可能曾经如此实在的存在过,成为别人生活观赏的场景,但它却又实实在在的消失了,与这种实在场景一同消失的,是对自身过去生命记忆的抚慰与强化,艺术家通过对过去生命所依存的物质场景的再现,促动了他对某种情绪、记忆的精准确认,而这种情绪、记忆很难无所凭依地展现出来。他必然要通过这种过去的既熟悉又陌异的场景来启发我们立于当下的生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6d27f7014f5272a1ea0997b89da37933.jpg

《什刹海》-布面丙烯-120×150cm--2023

  所以,《什刹海》虽然仍旧存在,但它以无可避免的消失(这种消失以旧照片的滤镜为特质依据),以及绘画结构的重新拯救而彻底存在着。它所存在的地点在于艺术家的记忆与作品的联结之处,它已然与那个过去经验过的场景分道扬镳。因此我相信,杜汇并不单纯以追忆度日,他借此在绘画中发现了一条缝隙,一条精确的、明朗的、步入未来的缝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fe52db2627b1a319217fda34cd8aeaba.jpg

《落日情书》-木板丙烯-30×40cm-201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7029fb4c458c990eb0ed8a62c15f9d20.jpg

《落日舞步》-木板丙烯-53×70cm--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6c625ae9b56b4d626ff6cc7dec639e57.jpg

《水花》-布面丙烯-40×50cm-2016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333a704a2d490524250dffac2aeda559.jpg

《忘了回忆的回忆》-木板丙烯-53×70cm--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6382fed3516a4c0b5ca5a7bacba3d914.jpg

《再见,北海No.8》-布面丙烯90×130cm--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1ca566dd5219687880c247910b22d90a.jpg

《紫竹往事》-40×40cm-木板丙烯-2022

  艺术家简介

  杜汇 1987生于北京。2009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学士学位。2010游学于日本东京。2015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cb93e1e49c6ede2f29ca5ea5571cdd0b.jpg

  照常升起——杜汇个展

  艺术家:杜汇

  策展人:钱文达

  开幕时间:2023.11.18 16:00

  展览时间:2023.11.18—2023.12.21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06北一街作者画廊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