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昇徽:此心光明一一纪念王贵忱老师
2023-12-12 08:45:53 未知
文 | 陳昇徽
来源:雍雅斋
今年的10月26日,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的可居室藏文献资料捐赠仪式暨《可居室藏汪宗衍致王贵忱函》首发式上见到了许多王贵忱先生(我们都习惯尊称他为贵老,下文就以贵老称之)的生前好友和学生们,贵老博学多才,是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是中国当代学界的一位通才式学者。他淡泊名利,谦恭豁达,待人和善,奖掖后学,诲人不倦,在学界及艺术界有口皆碑。所以来者是多个不同领域的,大家聚首一起畅谈各自与贵老相处的回忆,各自从贵老身上获得人生启示,大家觉得贵老是能把自己的快乐感染到身边的人跟着快乐的蔼然长者。是位乐于奉献,乐于付出,能使身边的人因他存在而幸福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大学问家!对于这位一生爱书的长者,这样一次活动无疑是对逝世一周年的贵老的最好纪念。
我是倾心于贵老书法,尤其是他题跋文字,文书俱佳。有幸求学于可居室,在多年的问学中获益良多。贵老学问渊博,著述宏富,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书法对于贵老而言,仅是治学之“余事”,其书结体是听其自然,不受拘束,运笔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是功力和修养达到炉火纯青之境以后的自然流露。与他谈论书法时,总是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一次我拿临摹的《北魏人写经》卷请教贵老,在阳光明媚的可居室中,贵老缓缓展卷细读,多有勉励语,并请我写一卷给他收藏,这是贵老对后学的一种鼓励。贵老早年的写经小楷雅逸精妙,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我请求赐题跋语,他欣然动毫,边思考边写成半文半白优雅简练的跋文,从容落笔,似天际浮云卷舒自如,先文后墨笔随意转,文意书法相映成趣,兴之所致神采飞扬,充满了超脱、潇洒、尽兴的意境,令观者叹服不已。
我请教贵老:"您读书多,做学问,书法中蕴含着书卷气,很耐人寻味。而平时未见您临习金石碑版,何以点划中有浓厚的金石味?”
他沉思了许久说:"我喜欢金石拓片,常观摩,于汉镜,宋砖,篆刻等多有把玩,题跋,久而久之腕底就融合了金石之味。"诚然,耳濡目染,虽未刻意临摹,但心向往之,对其艺术特征了然于胸,以后在书写时不知不觉地金石味奔临笔下,有意想不到的自然表露。
贵老常说:“穷什么都不能穷眼睛。”又说:“书法多练不如多看,多看碑帖还要多读书。”这话千真万确,阅读的实质是心摹,它与手临相辅相成,属于临摹的另一种功夫。欣赏贵老书法,先品读其文,再观赏其字,特别是贵老以写经体题写在古书上的眉批小字,与古籍浑然一体气息融和,宛如文字与艺术的天作之合。中国书法本身不是一个单独纯粹的艺术,是综合性的,要有文脉才具文气。
在书法评论家眼中,书法家的字求法,画家的字求趣,学者的字得书卷气,碑学书家的字有金石味,帖学书家的字有滋润丰膄肌理。但唯有贵老的字兼而有之,独擅其美。
贵老常用清李瑞清论书语写成条幅:“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故自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其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为第一。不然成其技,不足贵矣。”(清·李瑞清《清道人论书嘉言录》)
跟随贵老既久,了解也深,于贵老博大之学问未窥一二,常自愧恧。私衷常以贵老道德学问为楷则,但未及万一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贵老曾赠我端溪宋坑可居读书砚,这方读书砚之右上镌“可居读书砚。沈津题”。并镌贵老读书小像,容止端详,手不释卷之态显于石中。砚底镌“予自幼喜读书,缘以家贫仅至初小肄业。从军南下,寓居岭东,喜金石目录版本古化诸学,有幸得周叔弢、容希白、于思泊、商锡永、潘景郑丈指授,略有所成。友人黄尔焜先生倩人制砚,沈津先生题写砚名,雅事也,不可不记。乙未大寒,铁岭王贵忱谨书。”
我请友人精拓此砚。
并以写经体小字写下《跋可居读书砚》:“贵老乃当今学界耆宿,德懋才深。先生著述之余,雅喜文玩聚藏,兴会之际,往往乐与后学同好者分甘议论,余不敏,得以常侍先生左右,实乃平生幸事。学海茫茫,苦读求进本为枯燥之事,而入可居室却极得寄怀书斋之乐。古人云开卷有益,玩物书癖使人远离江湖独钓之孤寂,暂避红尘营生之艰苦,遣性乐道自得其乐于书卷之中,正所谓‘读书便佳’。书翰能让人耽情于翰墨,怡然自得。此砚玩赏之余,端石紫云,仿对蔼然长者,从中可味贵老笃学之风,善诱之情。先生使人敬而不畏,受教愈久,如入芝兰之室,芬芳愈醇。谨记此数语,以志不忘耳。"作为对贵老的纪念。
贵老雅人深致,是位有妙趣的人,写字对他来说是"好玩”的!可居室收藏丰富,翰墨飘香,在书斋墙上挂着罗振玉先生的小字横幅,贵老景仰罗振玉,凡罗振玉遗墨见无不收。在谈及罗书深得董其昌的淡雅韵味时,他冷不丁取出一个手卷,展开竟是董其昌的绫本小草书,精湛绝伦,整卷无一败笔。行气疏朗空灵,结体自然变化,用笔灵活生发。观者眼福,过目终身难忘。记得董其昌曾言:“玩礼乐之器可以进德,玩墨迹旧刻可以精艺。”可以讲这正是贵老的学问写照。在谈及书之奇趣,贵老取出大方的(方尔谦,字地山,1871年―1936年)信札让我细细品读,其书法挺峭,有山林之气。大方尤擅撰嵌名联、趣联,民国时人称“联圣”的奇人。在谈及书法追求意趣,追求神韵,近代的诗人谢无量先生气息高雅。贵老说:“我这里有谢先生的墨迹。”取来让我观摩。见谢先生书笔画内涵筋骨,朴质厚劲。通篇不事雕琢,而点画间洋溢一种冲和淡逸之气。在可居室感受到书艺之妙趣,书艺仿佛不是教出来的,是个人的艺术天份生发出来的,是玩出来的,在娱乐中让人觉得有趣。激发出潜质,就象雕塑家将石头中的灵魂开发出来一样。贵老的书法也很难说是宗那家法那体的,更多可以从他所收藏的书迹来感受其脉络,他师心不师迹。读思领悟,不求形似,流露真性灵。贵老以学致藏,以藏滋学,以藏养书。功夫在书外,涵养学问,陶冶情操,自然提升了境界。
同时,贵老乐意将自己的学问和收藏与同好分享,开拓眼界,鼓励后学,传承文化。我在贵老写怀念他的前辈学者、艺术家的文章中常用到"诱学"、"奖掖"的词,而我在他言行中感受最深的也是对后学的无私关怀诱学不倦,在他的鼓励下,我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从学之转变成好之,逐步达到乐之的境界了。
书品即人品,贵老有大公无私的高怀雅量。他赠我一本明末黄君蒨刻《陈老莲水浒叶子》后来我阅读中,慢慢了解到这是贵老于60年代得于顺德严氏。先后请卢子枢、赖少其先生题跋于书后。贵老自己两次将研究文章题跋其后,可见对其珍视有嘉。后来曾经借阅给广州美院某著名理论家研究并写成论文发表。70年代初,贵老去京拜访李一氓先生,并出示此本《水浒叶子》,李一氓先生乃版本学之专家,一见爱不释手,贵老见状,二话不说,即持以相赠。李一氓先生先后请艺术考古学家常任侠,工笔人物画家潘絜兹,美术史家金维诺先后题跋研究论述。请著名画家吴作人,王个簃题写书签。李一氓先生将此珍本捐赠给四川省图书馆收藏。后由华宝斋制版,四川省图书馆出版的宣纸精印版刊行于世。就是我手上贵老所赠的这册《陈老莲水浒叶子》。
据最近读沈津先生文章介绍此册为当今最佳的版本,弥足珍贵。
我们从这本书的递藏刊行过程,体现了老辈学人的大智慧、大胸怀,他们对文化传承的自觉责任,真是君子之风“留艺千古,德劭后人”。
据我所知早从60年代至今,贵老就先后将可居室的珍贵收藏捐献给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图书馆,中国钱币博物馆等多个公家文博单位收藏。贵老化私为公大爱之心自然传承给可居室的儿孙们。
今天在广州图书馆他们以编书刊发书籍奉献社会,将可居室收藏的珍贵资料捐赠给广州图书馆向公众开放行动践行着贵老的精神。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贵老虽已远行,他光明之心始终照亮着大家。他高洁德行,强烈人格魅力必将影响更多人走得更深更远。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