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李可染:元气淋漓,真宰上诉 | 崇正十周年2023秋拍

2023-12-13 16:34:43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4416eeac70fe3bfb55ecd85a46090f0b.png

本场拍卖除齐白石作品多且精外,自称“白发学童”的李可染精品亦夥,既有他历次大型写生的对景之作,也有晚年以“墨天”为宗与当时“中国画穷途末路说”针锋相对水墨酣畅淋漓的神妙之作。

在二十世纪的艺术史上,李可染可说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神话。上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出现三个主要流派:以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的“发扬国粹”,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融合中西”,以“决澜社”倪贻德为代表的“摩登艺术”,除英年早逝的陈师曾之外,其余诸位“大咖”或是李可染的老师、校长,或是赏识他,提携他,与他关系密切……可以说,上半叶李可染不偏不倚与三大世纪艺术潮流迎面撞上,西画、国画浸淫皆深,尤其受林风眠、齐白石、黄宾虹等人影响至巨。而下半叶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画翻天覆地的改造,他恰逢其中,数次大规模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后,他立意为祖国河山立传,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神鬼泣”的酣畅笔墨谱写“东方既白”,予“中国画穷途末路说”以痛击,完成中国传统水墨的凤凰涅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3b218613a3cb2e83dd214576e575a30.png

1947年,李可染拜师齐白石

1948年齐白石与李可染夫妇及友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72855036477a8f0a7c1212fdb6812dcc.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2

李可染 江山如画图

设色纸本 镜片

54×45cm

已知出版:

1、《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集》图一,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2、《江山如画图》出版单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3、《李可染中国画集》P214-215,台湾锦绣文化企业1990年;

4.《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P2-3,李庚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年。

学界有黄宾虹不可学之说,理由是:黄宾虹山水画已入化境,有超自然的境象,是技法笔墨、造型构成、色彩黑白、中西绘画、学养阅历的高度自然融合。而李可染师从黄宾虹,不仅学得进去,而且出得来。此件便是李可染承自黄宾虹风格,而结合自己素描、西画的功底以及直面写生实践的作品,弱化黄宾虹笔墨的层层深厚的效果,而对于形体和空间更加讲究,更有现场感。

在《颐和园写生谈》(1959年5月)中,李可染自言:“层次学黄老师(宾虹),线条构图学齐老师(白石),慢慢形成一种风格”;美术史家郎绍君认为“李可染从黄宾虹学到的:一是笔墨鉴赏力,二是积墨法……就作品而言,黄宾虹把一波三折的笔法放在首位,讲求在粗头乱服之中见韵致,不特看重构图和形似;李可染则重视描绘对象特征,更突出墨法。二人都积墨,都以重深名世,境界、气质和韵味却大相径庭。”

黄苗子在《师造化,法前贤——答小棣关于李可染艺术的来信》中谈李可染学黄宾虹时说:“看到李可染的山水画,他那逐层皴染的方法(即你所说的‘调子近黑’),明显地是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的浓皴重擦出来的。但是,两者又截然不同,虽然黄宾虹和李可染都以皴擦点染为主,但黄宾虹着力处在笔,李可染着力处在墨;李可染善于用墨来表现宇宙的色和光。这就是说,可染从宾老处学来了宋元人传统的以暗写明的方法,掺和了现代欧洲绘画的色光处理,是深入了宾老的堂奥而又从宾老的框格中突破出来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d5831885ea2bf03b4d53530ebb8cc48e.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3

李可染 太湖渔船

设色纸本 镜片

68.5×45.5cm

已知出版:

1、《山川乡国情》1987年挂历,农村读物出版社1986年。

2、《国画讲义》第五册P72,中国书画函授大学。

传统中国画观察方式是“动观”,常说为“目识心记”,所谓的“山形面面观,山形步步移”,在“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西方绘画的观察方式是“静观”,表现的是眼前所见,要在二维中表现三维空间。

《太湖渔船》显然是采取中、西方观察方式相结合的作品:既有“三远法”:仰视、俯视、平视等不同的视点来描绘画中的景物。如此,需要对山水的多面视点熟悉,并能在创作中进行视角“转换”和多视点的“结合”。同时又按照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并且描绘山和船的倒影。

虽然我们不难看出山体和船及倒影部分,因为过度重视形体和光影的塑造,对笔墨的特性尚未能施展出来,但是画面让人观之神清气爽,在生涩之处能感受到热诚的心跳,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见证了李可染将中、西绘画融合和创新的心路历程,也折射了一代中国画家上下求索的背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011a04e7531133537c02909eb702cb28.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5

李可染 行书题戏马台八言联

水墨纸本 镜片

136×32.5cm;136×34cm

李可染先生是徐州人,徐州也是一个名胜极多之地,故可染墨迹在徐州多有所见。在徐州市区的南山之上,有雄伟壮观的戏马台,为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观戏马而筑,戏马台以碑亭为中心,又称风云阁,指自项羽在彭城建戏马台后,楚汉战争开启,风云就此而起。风云阁有李可染所书佳联曰:“风吼雷鸣,拔山除暴;云飞旗舞,戏马兴戎。”此联当为李可染为戏马台风云阁书联时所写,韵味十足,厚拙而古朴,有人书俱老之感。应人所请题匾书联,往往从几件中选一二,此件乃留在家中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e6dacf8a877e8ac31c55bce3cbbcf08e.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4

李可染 阳塑公园

设色纸本 镜片

47×39.5cm

说明:颜 地 (1920-1997)山东荣城人。著名国画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展出,探受好评。其代表作为《红旗渠》,主要作品有《颜地画选》。

李可染画室里常挂的一幅画是桂林山水,他爱漓江和阳朔,常画长新,可以说桂林山水构筑了他山水画世界中人所共知的丰富情感基石。而此件之难得在于乃人生之“初见”——李可染第一次赴桂林写生所得,题识“一九五九年春与颜地同志同来此地写生,可染画竟并记”对此有明确交代。正是此次“初见”使他大受感动,1962年和1980年,李可染又有两次较大规模的桂林写生之行。

对比可染作于桂林的其他几件写生之作,此件《阳朔公园凉亭》颇见匠心,说是写生,光影和笔墨间却有浓浓的抒情意味,围绕凉亭的澄明湖水,凉亭背后树林罅隙透出光影,几处人影,蜿蜒小路,水中倒影,妙造出一个令人遐想的琉璃世界,绿意间透出的暖意又暗合了东方美的诗情画意,是可染先生难得的充满盎然生机,于“写生作品中明显体现意境追求,以意匠手法对景创作的重要见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3e46609e37492d90897b759518bfa22b.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6

李可染 书法“天心亭”

水墨纸本 镜片

33×110cm

说明:此作品现藏者得自画家家属

“天心亭”为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茶室,也是禅室,其名来自日本茶人冈仓天心。此件作于1986年,是李可染为中曾根康弘题禅室名时所书。是他书法成熟时期之作,把篆、隶、行、楷杂糅成一种视觉辨识度非常高的“奇崛险怪”的独特风格——这是李可染晚年书风的典型特征——成功把各种书体熔铸为一体,似曾相识又四不像,却始终以篆书和北碑的古朴、雄强为主要审美取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cf4d491308ba4d5ccf610c48b7f178a.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7

李可染 行书“唐人绝句”

水墨纸本 镜片

69×38cm

说明:此作品现藏者得自画家家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bdb9d13d2a0883fc188bfc0cfe688d27.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748

李可染 行书白石老人诗

水墨纸本 镜片

96×41cm

说明:此作品现藏者得自画家家属该件作于1983年,该年北京曾举办“齐白石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李可染为纪念恩师而书老人之诗,诗中自比为砚田牛。这也是典型的李可染书法面貌;雄强、浑厚、拙朴、坚实、迟涩、静中求动、以正寓奇、以篆隶笔法写行草书,有浓郁的“金石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12/640ffbaa00b033514d6d37ca4b80fc6c.jpe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749

李可染 行书麦贤得句

水墨纸本 镜片

98×35cm

说明:此作品现藏者得自画家家属

此件为可染酱当体,看似横平竖直缺少变化和韵味,却是可染先生治书法“流滑”之病的良方,细看反得古拙天真之趣。

麦贤得,1965年8月6日凌晨的“八六”海战中,中国海军611号护卫艇轮机兵麦贤得头部中弹失去知觉,苏醒后由于头部失血过多眼睛不能视物,他仍坚持作战,凭着自身练就的技能,排除舰艇故障,保证轮机正常运转,坚守战位直到战斗胜利。麦贤得因此成为海战中的一位英雄,被誉为“钢铁战士”,他所在的611艇被中国海军授予“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cdb729ee8efafee776834595b15eb4b6.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51

李可染 看山图

设色纸本 镜框

68.5×46.5cm

此件作品,近景是牧童横牛望远山,人和牛都气定神闲,远山绵延而空灵。笔墨凝练,意境渺远。众所周知,李可染喜欢画牛、擅于画牛,他传布最广的斋号也是“师牛堂”。早在1942年前后,李可染就在重庆开始画牛,既是因为金刚坡时期他对牛熟悉,也是抗战处在最艰难的僵持阶段时需要坚韧精神以支撑的精神呼唤。李可染以四个字称颂牛:“气宇轩宏”,他画牛,又以“师牛”自勉,尚牛之勤劳、朴实的品性,毕生耕耘画坛,提倡苦学,脚踏实地。李可染研究者闻捷指出:“直到80年代,‘牧牛图’仍是可染喜爱的作画题材,反复锤炼,四十余年来,单只‘牧牛图’的不同构图意境、不同处理方法,达百余种,而笔墨运用,日益精炼厚重。牧童、水牛、背景,奇正多变,牧童画法的精到、笔情墨韵之自然简练,无以复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e04636d8b8510105278e1541923f4b21.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52

李可染 杜甫诗意图

水墨纸本 镜片

69×47cm

1985年前后,中国出现了现代主义美术运动,即“85新潮”,该思潮的一个特征是“反传统”,中国画则是“反传统”首当其冲的对象。《江苏画刊》1985年第7期发表李小山的文章《当代中国画之我见》,一石激起千重浪。以“两刊一报”(《美术思潮》、《江苏画刊》和《中国美术报》)和《美术》杂志为代表,国内美术报刊纷纷组织讨论,把李小山所提出的中国画“穷途末日”说及其所引起的争论变为中国画画坛、美术理论界乃至整个中国美术界重要的公共话题。

文中写道:“潘天寿、李可染的作品就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成份,他们没有越出传统中国画的轨道,只想在生活中发现新题材方面下功夫。他们在某种传统技法上走向了极端——在画面制作上的过分重视,影响了画面对情绪的直接表露。这样他们在艺术上的路就越走越狭了……可以说,潘天寿、李可染在中国画上的建树对后人所产生的影响,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

此件作品正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的创作。李可染充分发挥笔墨的特长,笔势雄壮、墨色丰富,收放有度、酣畅淋漓,充满自信而富有激情。在大片浓重的墨中,房屋、人物部分留出狭小的空白,这些挤出来的白在黑的映衬下显得明亮夺目、摄人心魄。款识李可染一改过去谦逊的态度,引用杜甫诗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神鬼泣”来表达对水墨的自信。

面对质疑,李可染自信而智慧地提出了“八风吹不动天边月”来亮明观点,后来又治印“东方既白”,据李松记录《让世界理解东方艺术——1989年11月24日在“师牛堂”谈话》:“中国画到今天仍是蒙尘的明珠。中国画水平是很高的。有一次看中国画和别国的绘画联展,感到两者水平差距很远。回来以后,我就请王镛刻了一方图章:‘东方既白’,是借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结尾一句:‘不知东方之既白。’东方文艺复兴的曙光一定到来,中国画会在世界上占很高的位置。”晚年,李可染对传统水墨的回归还表现在越画越黑,他甚至摒弃了“彩”而全用“墨”,甚至治“墨天阁” 印以表明立场,在可染先生心里,墨才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此幅杜甫诗意即是“墨天”的佳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9eeefec0ce3742f69943c53d004ba9ba.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750

李可染 春郊游船写生

设色纸本 镜片

52×46cm

说明:此作品现藏者得自画家家属

此件写生淡墨用得潇洒而通透,让人感觉阳光灿烂和空气的流动。蜿蜒的小溪远处,穿过密林透进来光,树和船的倒影,被摇橹激起的波纹弄皱,荡漾开来,颇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8bd4165c09f8becb1243fa2e8de170d.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0

李可染 雁荡山

设色纸本 镜片

53×44.5cm

据李良著《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李可染》记载,李可染和他的助手美院助教黄润华于1956年在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反复寻景写生8个月,路程数万里,其中有经雁荡山。又记载:1963年,李可染有《雁荡山》等佳作。

此件构图剑走偏锋,画左右两侧近景之山顶天立地,巨大的体量产生的视觉压迫让人生出“崇高感”。三面山环绕下有几户人家,山路蜿蜒而上,消失在远山的迷蒙中。可知山间是一处可居可游之胜地,而山路的描绘,有不在人物着墨却胜似描绘人物之妙,且山路让画面通气,留白处激活了画面的活力。笔墨的逐层皴染,显然是从黄宾虹晚年山水的浓皴重擦而来,而李可染更重视形体塑造,也让笔墨更多为造型服务,其次才讲究笔墨趣味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428843e6edb22c33898c9ac46f7f96fa.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41

李可染 山的研究

水墨纸本 镜片

48×59cm

出版:1、《李可染的世界》P124,万青力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0年;2、《金铁烟云——李可染的艺术世界》P125,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

该件《山的研究》应是和北京画院编的《李可染的世界·写生 千难一易》(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34-235页)中七幅《山的研究》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也就是1976年。

同题作品反复“研究”,是李可染创作的常态。例如,著名的《万山红遍》就画了七个版本,《革命摇篮井冈山》更是先后创作二十余幅井冈山图稿。李可染曾言“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印语以“做一辈子基本功”“废画三千”“白首学童”“千难一易”等自勉。

1976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开启,李可染非常想拿起画笔再到大自然写生,可惜他被心脏病、失眠症等疾病缠绕,尤其是双足叠趾导致行走困难,令他苦不堪言。次年,他在《自述略历》里写道:“去年,我因老年足部叠趾变形,走路疼痛,为了还想跋山涉水,深入生活,继续山水画的研究,在七十生辰前夕,我请医生为我截去三个足趾。”短短一句话,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读之仍觉心酸,同时又肃然起敬。

《山的研究》应该是李可染身体恢复后不久创作的,是那个特殊年份和特殊身心状态下,李可染重新走进大自然的思考和技法操练。虽然李可染“做一辈子基本功”,但此特殊时段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这些“研究”是李可染对过往年代的告别,和走向更加成熟的“李家山水”的探索过程及历史见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134c009affb1374c370dbf7b3519db6e.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36

李可染 水彩风景

设色纸本 镜片

19.5×25cm

已知出版:1、《东方既白-李可染艺术展作品集》P126,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2、《中国名画家全集·李可染》P37,梅墨生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此件为李可染较为少见的水彩画,尺幅虽不大,却显示出非凡的功力。李可染因为后来专注于中国画写生和创作,导致他的水彩画数量甚少,然而,根据作品的水准和记载,可知他是下过苦工的:据《李可染论艺术·年表》记载,“1942年,35岁。致力于水墨、水彩画创作”,我们又可以从《李可染的世界·写生:千难一易》(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24-231页)刊登的八幅李可染的水彩画中得知,李可染写生,除了毛笔宣纸和铅笔外,还有水彩。这九幅水彩作品,描绘的都是山间小景,顺手拈来,水色淋漓,半透明的水彩颜料和水混溶一起自然流淌,画面充满空气感,轻松雅淡,和李可染典型面貌的山水画所追求的厚重感判若两人,然读其中国画作品时候,他引入中国画的造型方法、光影和透视,水彩基础可以说是重要的源头之一,如此,他的中国画和水彩画又是茎杆一枝,花开两朵。

由此可见,李可染并非固步自封:他早在西湖国立艺术学院研究生班,得林风眠校长爱重,从师法籍教授克罗多,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晚年仍以“缺识斋”“白发学童”“千难一易”等斋号或印语为座右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对于85美术新潮把李可染等老画家贴上“传统”“保守”标签时候,岂不知李可染借鉴西方油画、水彩经验而创新山水写生的成就,观念上就是没有“囿于传统思想范围”而“开拓新的审美经验的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f634993d01844290ac0dde89ed7bb83e.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38

李可染 林亭深处

设色纸本 镜片

38×28cm

《林亭深处》是公园一处很普通的景观:树林掩映,亭子有四个游人,或休息或四处张望。我们可以想象,这是李可染日常所见,相对于“远方才有风景”的大多数人,李可染眼中,处处皆风景。李可染以富有感染力的笔墨,让常见的景色富有诗情画意。

李可染1941年提出来的一句格言:“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拜师齐白石,于其侧理纸十年,深得齐师绘画“似与不似之间”之精粹;从师黄宾虹,则得黄师“浑厚华滋”的笔墨妙处。可谓“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了。而要超越传统,推进中国画的进步,还要“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认为“改造中国画首要一条,就是必须挖掘已经堵塞了六七百年的源泉,什么是创作源泉? 这在古人说是‘造化’,我们现在应当更进一步地说是‘生活’”,而深入生活的办法就是——写生。

因此,1954年、1956年两次江南写生,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李可染山水画进入“采一炼十”阶段,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于单纯,已然“胸中丘壑,笔底烟霞”。1976年,截趾为了外出写生行动方便,更是令人叹为观止——真的是拼尽全力画画。诚如他所言“艺术家从事创作不是探囊取物,要把整个生命力投进去,犹如狮子搏象、无鞍骑野马、赤手捉毒蛇,必须全力以赴”,很好诠释了“苦学”的内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2b66e806fb9e8d67f8fba58d0db5cd2f.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37

李可染 林江帆影

设色纸本 镜片

41.5×33cm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73ad660c0c9a61c4b59ea9b83650a6d5.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2023秋季拍卖会 Lot 739

李可染 村居人家

水墨纸本 镜片

43.5×54.5cm

李可染经常写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包括此件《村居人家》。李可染认为“传统要变革,要发展,只有到生活中去,才是惟一的出路。”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认为“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以入诗者,均可以入画。”而自齐白石草虫入画、高剑父飞机大炮入画,到李可染这一代人,行万里路,写生作画,村妇野老、乡居杂树等等皆可入画。正是由于写生,齐白石等发动起“入画”观念的变革,也是因为写生,李可染这一代人拓展了“入画”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b72a03796d2afcf75b2bdc7f79360278.png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