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 | 不只有晋公盘 从149件(套)珍贵文物看晋国霸业兴衰600年
2023-12-17 22:51:40 未知
从12月1日起,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联合承办的“晋国霸业——山西出土两周文物精华展”亮相长沙博物馆特展一厅。
展览共展出149件(套)珍贵文物,涵盖青铜礼乐器、车马器、兵器、大量青铜模范等,均为山西博物院收藏的、出土自山西地区周代重要墓葬和遗址,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31件(套),包括晋文公重耳给长女陪嫁的晋公盘、我国首次见到出土的可以与文献对照的盟誓资料侯马盟书、充分展现中原青铜文化和铸铜业高超技艺水平的侯马陶范、吴王僚在做王子时所用的兵器王子于戈等多件重磅明星展品。
浓缩演绎:
36秒中跌宕起伏的600年
在展览的序厅,晋国疆域拓展示意图将晋国跌宕起伏的600多年浓缩为36秒,形象展示了晋国由“方百里”的蕞尔小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的北方强国的全过程。
最早期的晋国疆域“方百里”
“三家分晋”之前的晋国疆域
西周初年,原本臣服于周王朝的古唐国跟从周武王的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叛乱平定后,周成王“桐叶封弟”,叔虞入主唐国,后世称为唐叔虞。他的儿子燮父即位后改“唐”为“晋”,史称晋侯,也成为山西的简称“晋”的由来。
诞生于古河东大地,沐浴了夏政商风的熏拂,吸纳着南楚北戎的菁华,在前后存续的六百余载,晋国历代君主励精图治。鼎盛时期,北有牛马之贡,南有盐铁之利,地跨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作为周朝最重要的姬姓诸侯国,晋国称霸中原150余年,并在春秋之际数次帮助周王室平息内乱,维护周天子的权威,为中国后来大一统的格局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直到春秋晚期,六卿专权,公室衰落,最终“三家分晋”,而韩、赵、魏均位列战国七雄。
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展览展出的各种青铜鼎大小、形制不一,串联起晋国的早中晚期。
晋国在春秋五霸中称霸时间最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侯马晋国都城遗址、侯马铸铜遗址的发掘,60年代新田古都发现的侯马盟书,70年代起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的多次发掘,80年代赵卿大墓的发掘,90年代起在天马—曲村遗址的北赵晋侯墓地进行九次考古发掘,还有进入21世纪以来,绛县倗国墓地、羊舍晋侯墓地、大河口霸国墓地的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填补了诸多文献记载的空白。
三段式解构:
晋国的霸业之路
正如山西博物院副院长谢宾顺在展览开幕式发言中所述,本次展览是山西地区多项重大考古发现的一次集中亮相。
作为长沙博物馆中华文明系列特展,本次展览是以晋国开创霸业之路为时间线索,分为“开基立业”“争霸春秋”“余烈三晋”三个单元,循序渐进地讲述了晋国从分封、扩张到称霸中原再到盛极而衰、三家分晋的历史进程。
第一单元“开基立业”梳理了晋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晋国周边其他诸侯国的概况,全面展现了西周时期晋国历史,解读了早期晋文化与周文化、戎狄文化融合发展所形成的独特风韵。
第二单元“争霸春秋”聚焦于春秋时期的晋国,通过展出的文物,辅以图文展板,讲述了晋文侯率军辅佐平王东迁,于汾水流域扩张领土,武公、献公开疆拓土,文公任贤用能,城濮大败强楚,称霸诸侯等历史故事,展现出晋国百年霸业的风采以及两周时期各种工艺发展水平;
第三单元“余烈三晋”揭示了春秋晚期晋国六卿专权,各卿族势力内乱不断,相互争斗,最终赵、魏、韩三家分晋的历史。
此外,为满足不同年龄观众的需求,长沙博物馆在展厅打造了多处艺术装置、数字化多媒体陈列、成语故事互动展墙等场景。据统计,目前共有200多个成语典故与晋国有关,包括耳熟能详的草木皆兵、城狐社鼠、秦晋之好、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从善如流、多难兴邦、楚才晋用、居安思危、数典忘祖等等,也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展览看点:
青铜重器、陶范、侯马盟书
青铜器
各种各样的青铜器成为本次展览的看点之一。它们造型多样、纹饰华丽、工艺精湛,展现了晋国600余年历史的发展脉络、晋式青铜器的特色以及我国古代青铜文化的辉煌灿烂。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晋公盘。
晋公盘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为即将出嫁的女儿孟姬“定制”的陪嫁品。晋公盘是一种用来净手的盥(guàn)器,与一个叫匜(yí)的物件配合使用:匜负责倒水,盘负责接水,手就放在盘子上方洗。盘中装饰有大量意趣盎然的动物形象,盘内所有圆雕动物都能在原处做360°转动,鸟喙可以启闭,龟首也可以伸缩;盘内壁铸有铭文七处,共183字。铭文中晋文公追述了自先祖唐叔虞以来的晋国建立伟业的过程,最后表达对出嫁女儿的告诫和嘱托。这件2600年前的嫁妆清晰呈现了“春秋五霸”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是研究晋国历史的重要实物史料。
猪尊整体为野猪造型。猪体硕壮,四足平踏。吻部略上翘,嘴角有撩牙。器腹两侧各饰同心圆涡纹,周围饰变形兽面纹。盖内及外底均有铭文:“晋侯乍(作)旅飤”。“飤”通“食”,多用于青铜食器上,而此尊应该是用来盛酒的器物,在酒器上自铭“飤”较为罕见。墓主推测为初代晋侯夑父的夫人,因此铭文中的晋侯应该指的是第一代晋侯燮父。
“楚公逆”铜短剑的剑身近茎格处两面均饰阴线人面纹。两面人面纹头顶上方铸铭文:“楚公逆□□中戈。”墓主推测为倗国的男性中等贵族。“楚公逆”应是楚国某一任国君,该短剑对于研究楚公逆的年代及晋楚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北狄的诸侯国,倗国与霸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只见于文献但并没有找到实证,直到绛县横水倗国墓地和大河口墓地被先后发掘,引起轰动,均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据考证,晋献公曾“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倗国和霸国应该就被兼并的17国之内。
王子于戈上面共有错金鸟书七字,内容为“王子于之用戈”。此戈同时出土两件。“王子于”可能是吴王僚继位前的称谓,该器物反映了春秋中晚期晋、吴两国的交流往来:晋景公至晋悼公时期,南方的吴国在晋国的帮助下,开始崛起,成为楚国的劲敌,牵制了楚国的北上,为晋国复霸起了积极作用。
立鸟人足铜筒形器呈圆筒形,带盖,盖平顶,筒身直壁,方形底座。盖子上有圆雕立鸟形钮,鸟弯喙,双目圆睁,展翅欲飞;底座的四壁,有四个梳着高高发髻的、赤裸着身子的小人正屈膝下蹲,似乎在奋力抬举。墓主推测为晋穆侯夫人。
陶范
在第二单元中展出的各种陶范,从另一个角度充分展示了晋国铸铜业的辉煌。
在晋都新田遗址中发现了晋国的铸铜作坊遗址,面积达到了5万平方米,与铸铜相关的遗迹、遗物数量众多,基本还原了当时冶铜铸造的生产链。这座遗址应是一处官方运营的铸铜作坊遗址,规模巨大,陶范品种类型很多,几乎囊括了东周时期晋式青铜器的全部种类和纹饰,使得不少流散的晋式青铜器得以确认。
侯马盟书
盟书是古代结盟立誓、举行歃血盟礼时所载录的文辞,也称为“载书”。晋国晚期,卿族为寻求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盟誓活动频繁。1965年在山西省侯马市晋都新田遗址中发现了盟誓遗址,共出土盟书5000多件,文字可辨识者650余件,学界称之为“侯马盟书”。盟书辞文以朱笔或墨笔写于圭形玉、石片上,内容主要涉及晋国晚期晋阳赵氏与范氏、中行氏、邯郸赵氏的政治斗争,可分为宗盟类、纳室类、委质类和诅咒类等,有学者推测主盟人为晋定公时期的正卿赵鞅(赵简子)。
赵鞅也是战国七雄中赵国的奠基人。目前已基本确认赵卿墓为赵鞅墓,共出土了随葬器物3421件,其中青铜器多达1402件,此外还有110平米的车马陪葬坑。赵卿墓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高级贵族墓葬。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多件重点文物采用独立柜展示,感兴趣的观众可以近距离、全方位观看文物,仔细观摩文物器型和纹饰细节。
本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2024年3月17日(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展览期间还将举行专家导赏与讲座、“成语里的晋国”主题导览、“请务必触摸!”青铜器触摸互动、阅读角等活动与服务。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