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涨势的黄金 且看宫廷中的金银器 |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拍

2023-12-27 16:47:2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9669d2603d2fccdbd4ae486c56485359.jpg

▋清乾隆 银鎏金嵌东珠松鹤延年如意一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1f215080f049b97875c7c8f1f27ec410.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660

清乾隆

银鎏金嵌东珠松鹤延年如意一对

L:48 cm×2; W:580g×2

RMB: 800,000-1,200,000

款识:“乾隆年制”篆书方章刻款

清宫廷中的如意

此对如意为清宫廷造办处制作,工艺精湛,富丽堂皇,不仅赋有极强的装饰性且设计绝佳、用料尽奢,细节透露着宫廷匠人的细腻巧妙,成对保存更是难得。通体银质地,再通体鎏金,整体设计成“松鹤延年”图案,应当是乾隆六十大寿造办处制作而成,在清代宫廷中皇帝祝寿有进献“如意”的习惯,宫廷中陈设从书房至寝宫都会放置如意,有“处处如意”、“事事如意”的说法。如意的材料也多,金银、铜镀金、玉、漆、紫檀、沉香、瓷等等各式种类,也是宫廷杂项收藏的一大门类,唯独金银制作的较少流传,这个与清代宫廷金银的管理制度有关,金银属于国家财库的重要资源,支出收纳有森严的管理制度,每年给予造办处的金银作也有一定的量,所以在宫廷中金银器皿的数量远比玉石、瓷器、木器、铜器等要少得多,它的名贵不言而喻,可参见清宫旧藏的“金瓯永固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26c1b816674a8f38fae695e336552086.png

Lot 1660 细节图

观此对如意的工艺细节,可见松树上的松针根根清晰分明,每一束松针中间都镶嵌一颗“东珠”,松树上的松枝层层叠叠,有三层,每层上都嵌有珍珠,哪怕是视线遮挡之处也没有忽略,是宫廷工艺严谨精细的体现。每根如意上约有70多颗东珠,东珠颗颗圆润饱满白皙。东珠,满语为“塔娜”。清朝将产自于东北地区的珍珠称为东珠,用于区别产自南方的南珠。它产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清朝统治者把东珠看作珍宝,用以镶嵌在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皇后、皇太后的冬朝冠、耳饰、朝珠等,也用东珠镶嵌,以表示身份并显现皇家的权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8445efc7d51551e6981aa88ef421943.png

参阅:清宫旧藏,《雍正行乐图》之一

乾隆皇帝尤其喜爱如意

乾隆皇帝很喜欢如意,一些宫廷画家进献的绘画作品中往往也把如意画进去,比如郎世宁的《弘历观画图》中,乾隆皇帝一旁的仕女就手捧如意,《雍正行乐图》雍正皇帝手中也捧着如意。乾隆对如意的喜爱程度是前朝所不能及的,他认为如意不仅是一种吉祥之物,可以挂墙、佐文房、置座旁,而且是一种代言之物,所谓“搘颐岂胜口,代语不须言”(见乾隆御题诗卷五十六),有如意在手与臣子清谈时,便令人心情舒畅,妙语惊人,在乾隆皇帝看来如意的重要性胜过权杖,视为“佳朋”。乾隆皇帝之所以这样说,跟如意的源起发展有关,秦汉时期已有,用于抓痒挠背,发展到魏晋时期成为帝王文人手中的爱物称“握君”,后魏晋文人清谈中喜手持“麈尾”(鹿尾巴做的拂尘)在清谈对话中起到美化动作的作用,所以乾隆说“代语不须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c2aaff57a2758acb4d8ab1c71bccce5e.png

北京故宫藏“清 金双喜如意”

乾隆嘉庆时期金银库的储存量还是较大的,根据《内务府奏销档》等档案记载,各时期内库库存数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实存头等金至六成金七项,重一万九千零三十五两六分;不计成色并自成螺形生金二项,重五百八十六两八钱;银一百二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三两三钱四厘。嘉庆四年(1799-1800年初)也就是十八世纪最后一年,各色金二万一千七百五十二两六分一厘;造办处存贮各色金一万三百十两三钱五分;由甯寿宫领出交广储司银库,二两平各色金一万两,折库平金九千四百两。以上三项,共各色金四万一千四百六十二两四钱一分一厘。

金银器对于古代人来说就是现在的流通货币,古人金银器皿在关键时刻可以当做钱使用,在故宫博物院收藏清代大量黄金制品,从金印、金册等典章文物,到“金瓯永固”杯、金编钟、金角端、金香筒等工艺品,金盆、金碗、金盘等日用品,它们在管理上其实都像金锭、银锭等一样,归属金银财宝,由国家户部银库(即如今金库)或内务府广储司等财务部门管理。国家银库里黄金存量比白银少得多,而且主要用于赏赐、制造器物。但黄金始终是国库里居首位的财富,直到晚清改制,户部改为度支部,下设金银库,职能仍原银库职能:“金银库,掌金帛期会。”

▋ 明万历 纯金累丝嵌宝鏨刻龙纹方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c9a36cee3925fce4632920424cf6f07d.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659

明万历

纯金累丝嵌宝鏨刻龙纹方鼎

H:15.7 cm; L:9.5 cm; W:590 g

RMB: 1,000,000-2,000,000

款识:“大明万历庚申年银作局造玖成色金重拾陆两壹钱”刻款

古代的1两跟现代的1两

底部刻有款识“大明万历庚申年银作局造玖成色金重拾陆两壹钱”,重量是590克。款识说得很清楚,一个是国家银作局造的;一个是用的是九成金;最后是重16.1两。

古代一两等于现在的35至37克左右,不同朝代略有不同,拾陆两壹钱约等于现在的560-600克左右,那么本拍品的重量是590克,加上宝石镶嵌物,敲打焊接过程消耗部分,这个分量跟款里写的“拾陆两壹钱”是相符的。

古代金银器不用实心铸造

金银器在古代与银锭、金元宝一样,是财富、身份的象征,也是国家财库的形式之一,是非常名贵的金属,并不会随意使用。古人的金银器都是空心制作,先把金银融成片状,然后通过锤碟敲打、累丝、绞丝、焊接、加热、等工艺后再立体成形。相比其它的鼎、香炉,他就轻巧很多。铜质地的器皿主要是铸造工艺,厚且重,所以文人铜炉一般是1500克甚至2000克的分量。见明代帝陵的金银器,都是将名贵的金银器物用各种巧工制作,包括耳环、带扣镶嵌的金,基本以金片捶打錾刻或累丝为工艺基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就是明万历明陵出土的“金丝蟠龙翼善冠”,可以说薄如蝉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286397b034d3fcbbb0126385ef4d64db.png

Lot1659拍品的四面镶嵌的工艺图,结合累丝、錾刻、镶嵌工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c37dfe801a3917c0abbc74a6811172b.png

1659(参阅:明万历明陵出土的“金丝蟠龙翼善冠”)

明代制金银先局部后整体

明万历时期在金器的编织、焊接、累丝工艺上已经非常成熟,并先完成各部分细节后再焊接成形,本拍品的腹部中央四个镂空三层龙纹金板就是制作后再焊接到鼎上,这种工艺的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明万历明陵出土的“金丝蟠龙翼善冠”,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皇帝金冠,它的工艺也是先做出龙身、龙爪等细节后再焊接成一条龙,然后再焊接到帽体上,可见不论从龙纹纹饰、金的重量、金的成色、金器制作的工艺来说都与明代宫廷十分符合。

明代银作局

明代署“银作局”的为宫廷金银器为内府所做,银作局是明代最重要的金银制作机构,设立于洪武三十年,《明太祖实录》载:“洪武三十年(1397)秋七月庚戌……置银作局,掌造内府金银器用。”但《大明会典》中也有洪武二十六年的银作局制品,固其具体设立年份尚待确定。宫廷亦有御用监为皇帝、太后制作金银。银作局不仅职能专一,且工匠分工细致。由《大明会典》可知,起码在嘉靖时期,银作局有13项工种,包括花匠、大器匠、镶嵌匠、抹金匠、金箔匠、磨光匠、镀金匠、银匠、拔丝匠、累丝匠、钉带匠、画匠、裱褙匠。宫廷制金银器大多与冠册婚礼有关,本器因是五爪龙纹,又是鼎的式样,它的级别很高,属于皇帝御用品,应该是册封或国家重大仪式时制作。

清同治 丁丙监造杭州学府铜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36734883e800182648dd22fb69e08882.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658

清同治

丁丙监造杭州学府铜簋

H:13.5 cm; L:30.5 cm; W:4880.7 g

RMB: 18,000-30,000

参阅:杭州博物馆“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展览中的浙江省博物馆藏“清同治 丁丙监造铜簋”(其中一只耳掉)。

丁  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18245536fbe6916e3448fae12012cf14.png

丁丙肖像

丁丙(1832—1899) ,晚清人士,杭州数一数二的富商,经商、藏书家,也是杭州文物保护的重要人物,杭州博物馆有举办他的专人展览“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丁丙,字嘉鱼,号松生,又号松存 ,别署钱塘流民、八千卷楼主人、竹书堂主人、书库报残生、生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晚清著名藏书家。他是杭州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杭州走向近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建设者。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杭州城市的名胜古迹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运河上的拱宸桥也因此而倒塌。光绪十一年,丁丙主持重修拱宸桥,除此外钱王祠、于谦祠、平湖秋月、文澜阁……杭州城里这些鼎鼎大名的风景名胜,都离不开丁丙对他们的保护与重建。他曾抢救、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热爱藏书,也是“八千卷楼主”的主人,后由其儿子丁立中全部交给江南图书馆,再后来藏入南京图书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078dc5cfa4d40940d879231cbf66eed1.png

1658(参阅:浙江博物馆藏品“清同治 丁丙监造铜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26ef1a0b6eb6f538d44d489a6f73c841.png

本拍品内膛铭文

“同治九年仲秋,浙江巡抚抚杨昌濬署布政使觉罗兴奎为杭州巡府学制簋凡一百十有一。督造杭州府知府陈鲁,监造教授来凤郊,训导谢有壬,考工候补知县李世基,举人钱丙奎,监生戈为鹏,生员丁丙。”

簋为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器皿,圆口,双耳。簋盖内和器外底铸铭文,铭文里明确提到此簋一模一样的制了有111个,是浙江巡抚杨昌濬、布政使觉罗兴奎特意为杭州府学制作,督造官员有陈鲁、来凤郊、谢有壬、李世基、钱丙奎、戈为鹏、丁丙。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f10ba4ac0f419464d12ef014b903d75.png

杭州孔庙(杭州学府)

杭州府学,即杭州孔庙,孔庙在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当时的临安府学被南宋朝廷临时增修为全国最高学府—太学,相当于中央大学。清代时候,从康熙帝开始,历代帝王都为孔庙颁赐过匾额。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帝特别下诏易杭州府学大成殿为黄瓦。直至光绪年间,清廷废除科举制度,之后杭州孔庙的身份彻底转变,变成了春秋两季祭祀孔子的场所。太平天国战事期间,杭州孔庙“自礼殿而外悉遭焚毁”。清同治九年(1870),浙江巡抚杨昌濬有感于杭州孔庙之坍毁,礼乐器之流散,委托丁丙按照《皇朝礼器图式》和《御纂律吕正义》的规制来制作礼乐器。丁丙“于府县学之修建尤多尽力”,并“与同人创设丁祭局,集诸生供洒扫、治祭器,考订礼器乐器,恢复祭孔之仪,创修《府仁钱三学志》”。丁祭,又称“祭丁”。祭祀孔子之礼,因在每年二、八月的第一个丁日(上丁)举行故名。

▋明崇祯 铜冲耳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6695600863485d1fe8a32e35d90edcd8.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799

明崇祯 铜冲耳炉

款识:“大明崇祯年制”楷书刻款

H:5.5 cm; H:7 cm(含耳); D:10.8 cm; W:1178.7 g

RMB: 50,000-80,000

此炉乃为冲天耳炉,有其用途与寓意。冲天耳,又称“朝天耳”,此耳只用以搭配乳炉。这种炉是仿自宋代官窑成品的款式,哥窑中也曾出现此款,其样式颇为典雅,冲天耳即崇敬上天之意,因而帝王往往将其置于最重要的议政厅,乾清宫两侧便殿及御书房中亦有摆设,更用以分赐诸王,足见皇室对此款炉的重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02789042517e85af8b99ee6e57d60507.png

本拍品款识

底落“大明崇祯年制”六字楷书款,直接奏刀刻出,字体纤细俊秀,有魏碑风骨,中宫内收,撇捺伸长,张力十足,为典型明代刀刻款识之首。晚明制炉已发挥到极致,斯炉堪为代表也,皮色呈棠梨色,铜质精炼,为铜锌合金之典范。

▋ 清中期 雪花金铭文桥耳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31ac55d8726610cee4882ed3c060b82c.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800

清中期

雪花金铭文桥耳炉

H:9 cm; D:14 cm; W:1387.7 g

RMB: 50,000-80,000

款识:“宣德年制”高脚篆书刻款;“宣德五年春赐户部尚书郭资”篆书刻款

参阅:苏州博物馆《香事清心》第19页“明桥形耳三足铜炉”,铭文与本件拍品一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2/e7c89958aa98f1873a202c6b09c4cfa0.jpg

 Lot 1800参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f3a96596da1271d650cbbf2ac94153ce.png

“宣德五年春赐户部尚书郭资”

 Lot 1800内膛铭文,与苏州博物馆的藏品内膛铭文一致

圆口外侈,束颈,鼓腹,下承三足。其内膛中央铸阳文“宣德五年春赐户部尚书郭资”款。底部阳文“宣德年制”高足篆书。皮壳生栗色,桥耳圆润,腹部圆滚,整体造型规整。根据内膛纹饰可知,此炉是赏赐炉。郭资(1361-1433)字存性,号静岩,河南武安人,明代重臣。同种款识的见苏州博物馆的一件藏品,均为纪念宣德炉而作的寄托款。本品为雪花铜质地,为雍正、乾隆时期的官造炉质地,造型饱满,宛如一颗明珠,为文人炉的佳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9fca0f7964ef4c427086c8f1e4efe123.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661

清晚期

银錾刻双龙戏珠冠耳炉带座

款识:“护国寺”、“宝华”楷书方章刻款

H:33 cm; W:1602 g(带座)

RMB: 50,000-80,00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1bbf78cee055cdd84808cbd15deed169.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527

清雍正

铜鎏金白度母坐像

H:18.5 cm

RMB: 180,000-200,000

来源:国营文物商店库出(有标签、发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5e88682608d62d01a8d6c9f714efb24a.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504

铜鎏金和合二仙乘槎

H:6 cm; L:9 cm; W:570.5 g

RMB: 10,000-20,000

参阅:北京故宫藏“明代 朱三松竹雕和合二仙”摆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162a043b8aa5b7001a629bda069b9558.png

参阅:北京故宫藏“明代 朱三松竹雕和合二仙”摆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802fe0a9c5288148ef5ea5facc79bda3.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680

紫檀双层博古架一对

H:38.5 cm×2; L:68 cm×2; 深度: 30 cm×2

RMB: 260,000-350,000

此对博古架通体由名贵紫檀木制,选材更为讲究严格,其色泽紫亮光洁,木质细腻坚硬,是宫廷制作。整器通体为格,双层架,成对保存,大小宝格错落有致,每层有抽屉,可储存宝物,亦可展示宝物。格内陈放古铜、瓷器,或玉山子,或珐琅等炉、瓶、尊、彝之属,陈设于书房、客堂,为室内增长文雅清新的情形和气氛。架格沿边安装牙板,其上铲地浮雕拐子回纹,增添了装饰性。加抽屉两具,增添实用性。方材腿足,古朴端庄,简洁而不乏细节。整器器型零而不散,线条精致简练,造型简洁秀气,有一种大宝小藏的内敛气质。成对出现,更显完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2/45307e2284a73d9d4e8751e6c6fb776c.png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Lot 1681

紫檀龙纹玻璃仕女宫灯一对

H:70×2cm;  L:40×2cm

RMB: 120,000-200,000

名贵紫檀制作,其重量十足,颜色呈现深酒红色,取上等大块料材才能制作而成,见全身满工,集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工艺,不输乾隆宫廷。紫檀在清代被宫廷垄断,在宫廷中龙椅、顶箱柜、器座等配以紫檀皆为档次极高之物。后期一直被视为家具的奢侈用料,此对宫灯,工艺非凡,四柱雕刻龙纹,中间嵌玻璃,并饰“美人图”,四块玻璃的“美人”纹饰尽不相同,其图参照“雍正 十二美人图”所制。整体以龙纹为主、配以拐字龙、卷草纹为辅。制作分为上下结构,顶冠可取下,四块玻璃可拆卸,装后又有特制凹槽固定不走位。此对宫廷精美绝伦,用料上乘,值得收藏。

……

广东崇正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2023年12月27日(9:00-21:00)

2023年12月28日(9:00-18:00)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9日-30日

 

预展地点

广州市东方宾馆会展中心一楼A\B\C厅

(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0号)

 

拍卖地点

广州市东方宾馆会展中心一楼B\C厅

(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0号)

(责任编辑:李保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