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南城真本”《小字麻姑仙坛记》亮相朵云轩2015春拍

2015-06-02 09:35:37 未知

  2015朵云春拍“金石碑帖”专场觅得“南城最善本”——《宋拓颜鲁公小楷麻姑仙壇记》。长久以来,《小字麻姑仙坛记》总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次现身朵云春拍,无疑是藏家们一次不容错过的收藏良机。

 

LOT 1743 宋拓颜鲁公小楷麻姑仙坛记

  纸本 经折装 一册 尺寸不一

  说明:

  查燕绪(1843-1917),字翼甫,号檵亭。清末藏书家。浙江海宁人,师从张裕钊,曾篆修《湖北通志》。查代世有藏书之风,先祖查昇、查慎行等,均为前清藏书名家,其高祖、曾祖等,与陈鳣、黄丕烈,袁廷梼皆为莫逆之交。

  黄洁(1900-1983),字叔康,号字翼,江西樟树人。师从赵世骏,与马一浮、张宗祥、韩登安、朱家济,钟毓龙等人交谊甚厚。

  《小字麻姑仙坛记》,以其楷法严整,意韵拙厚,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小楷的经典范本,亦是藏家蒐集《晋唐小楷》的必备。书帖共四十六行,行二十字,然传世刻本众多,拓本不下数十种,唯以“南城本”为正宗,犹如《兰亭序》中以“定武本”为正源一般,其它版本即便刊刻完美,传拓精善,亦无法取代其“鼻祖”地位。

宋拓颜鲁公小楷麻姑仙坛记(局部)

  上海朵云轩2015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中的这件拍品为整纸未剪,拓墨极精且纸色陈古,前有落款望之的旧签,或为清乾隆年间甲科进士陈拱辰。后有道光间万绍燮题跋一开,言此本得之勾山太仆后人陈申之,按勾山太仆即陈兆伦,字星斋,号勾山,钱塘人,雍正八年进士,乾隆元年举鸿博授检讨官至太仆寺卿,桐城派古文家方苞入室弟子,著有《清竹山房集》,在杭州今南山路河坊街处,曾筑勾山樵舍。帖心上另有查燕绪藏印,燕绪字翼甫,号檵亭。先祖查升、查慎行即以藏书知名,燕绪亦嗜好此道,与叶昌炽为莫逆之交。浅述源流,故暂称之“查燕绪藏本”。

宋拓颜鲁公小楷麻姑仙坛记 题签

  左为落款“望之”的旧题签

  右为黄洁题签,曰:“宋拓鲁公小楷麻姑仙坛记”

  小字麻姑之记载宋已有之:宋•欧阳修《集古录》卷七曰:“右小字《麻姑坛记》,颜真卿撰并书。或疑非鲁公书,鲁公喜书大字。余家所藏颜氏碑最多,未尝有小字者,惟《干禄字书注》最为小字,而其体法与此记不同。盖《干禄》之注持重舒和而不局蹙,此记遒峻紧结,尤为精悍。此所以惑者疑之也。余初亦颇以为惑,及把玩久之,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然后知非鲁公不能书也。故聊志之,以释疑者。治平元年二月六日书。”

宋拓颜鲁公小楷麻姑仙坛记 题跋

  清代的《南城县志》记载此碑的流传更翔,据传小字碑丢失后,“明初,一樵夫在山涧拾到,其碑刻字迹无恙,只断缺一角,被收藏在郡府。弘治年间,封藩南城的益王朱佑槟广访宋拓命良工精刻,并收藏起来。明万历年间郡守季膺又在从姑山房得到明代著名学者罗汝芳所藏宋拓本,精心摹刻,收藏于府中。

  据查现已知所的南城本《小字麻姑仙坛记》真本有:

  第一种:国家图书馆藏丁敬旧藏题宋拓本,石已中裂,异色旌旗 之色已泐,碑阴七家小字全。

  第二种:陆之垓旧藏本,石已中裂,碑阴七家小字全,异色旌旗色已损。见于上海书店影印《颜真卿小字麻姑仙坛记四种》第一种。

  第三种:唐云大石斋旧藏本,石已中裂,色旌皆未损,见于上海书店影印《颜真卿小麻姑仙坛记》两种之第二种。

  第四种:孔广陶岳雪楼藏本,今在日本宁乐美术馆,石已中裂且裂痕扩大,色已损,见日印彩色珂罗本。

  第五种:何绍基旧藏宋拓南城本麻姑仙坛记三种之第一本,石已中裂,色旌未损。文明书局影印,中国法帖全集收入,今在美国安思远处。

  第六种:何绍基旧藏宋拓南城本麻姑仙坛记三种之第二本,石背七家小楷全,石已中裂,色已损。今在美国安思远处。

  第七种:罗复堪藏本,石已中裂,旌已损,色未损。见于上海道明。

  第八种:张廷济清仪阁藏本,石已中裂且裂痕扩大,色字已损经填描,民国神州国光社珂罗版影印。

  第九种:翁同龢藏本,石已中裂, 上海图书馆藏,未有印本。

  第十种:陈玉垣藏本,石已中裂,文字较为清晰,字口光滑,无毛涩感。上海图书馆藏。

宋拓颜鲁公小楷麻姑仙坛记(局部)

  以上十种无一例外,都是裂后拓本,而王壮弘所言仅损一线的初拓,尝以为已近似传说,不可当真。因为即便裂后拓本,也都已令好事家珍若拱璧,或海内名声焕赫,跻身国家一级文物,足可见南城真本之贵重稀有。

  复观此本,最令人惊心处不仅是整张拓,而是全石仅左上角有斜细裂纹一道,没有中裂,而核对诸本后,点画泐痕一一吻合,不独色旌等字未损,且它本损泐严重处,此册多完好,如首行麻姑的姑,女旁可见,仙坛之坛完好,三行末忽字可见,四行末羽字可见,他本此两字皆已泐,其余不待逐一详列。展卷屏息,确实是南城真本最初拓,海内小字麻姑必以此本为甲观。其他动辄号称宋拓的已裂本,时间都在明初之后。

宋拓颜鲁公小楷麻姑仙坛记(局部)

  南城本在明代已有翻刻,前文所载益王翻刻本、季氏翻刻本不知是何样面目,而最著名的翻刻本首推玉兰堂本,王壮弘评此为最肖原本,翻刻极精,玉兰堂是明代吴门大家文征明的藏书楼,今观影印出版的吴云藏玉兰堂本,有裂纹无断裂,所据底本也是南城初拓,故我辈眼福已可上追文衡山了。

  上海图书馆研究员仲威则认为,《小麻姑》(查燕绪藏本)的出现,展现了“南城本”最早拓本的原始面貌,它与上海图书馆馆藏翁同龢旧藏本、陈玉垣藏本,共同勾勒出《小麻姑》南城本帖石损泐、剜洗变化的一个完整过程。因此,查燕绪旧藏“南城最早拓本”的出现,对碑帖鉴藏界来说,不亚于是一次重大文物发现。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