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徐钰程:民营美术馆是“美育”者、“寻根”者、“造血”者

2024-01-02 23:53:17 未知

来源:鄞响客户端 记者 周聪迪

12月22日,“共同的未来:全国民营美术馆创新发展论坛”在东钱湖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大咖和资深从业者齐聚一堂,共谋新时期民营美术馆的创新发展。论坛期间,记者对了本土参会代表之一的华茂集团董事长助理、华茂艺术品收藏负责人徐钰程进行了专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1/1cdf3bf641a0d056880f2f6eec4f3d4d.jpeg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学术化”+“大众化”,让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这是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成立之初就践行的理念。但是逛博物馆、品艺术作品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壁垒”,这让艺术的传播范围受到限制,美育涵养更是层层受阻。

如何打破这层“文化壁垒”, 让艺术以更多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走近大众,让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美育。这也成了徐万茂、徐立勋、徐钰程三代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今年9月,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有了一次跨越性突破,馆内首次展出当代艺术家丁乙个展“故乡与旅程”,这吸引了很大一部分“圈外人”前来打卡。

与此同时,徐钰程及其团队也在积极探索“学术化”+“大众化”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1/b2ce53e762e6b6ea68c6666c60e69abb.jpeg

姜宸英《选诗类钞》未刊稿

今年,与丁乙个展同期展出的还有梦归水乡:姜宸英《选诗类钞》研究展。展出前夕,博物馆还邀请史学及艺术史研究者,从新藏的清初宁波文人姜宸英所作的《选诗类钞》未刊稿出发,对姜宸英的文化成就、生平传奇、作品的收藏经历以及宁波文脉传承、企业文化责任等多个维度进行讨论。

“姜宸英的展览更偏向于学术,丁乙个展偏向大众,将学术和这种大众欣赏相结合,组合出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徐钰程说。

挖掘宁波千年文脉,关注艺术的在地性实践

徐钰程一直在积极策划具有宁波本土特色的展览。

“不同的美术馆,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艺术品的收藏和艺术品的展览方向也会有不同的侧重,我们地处宁波,更需要深度挖掘宁波的城市文脉,才能更好地展出具有我们当地特色的艺术品。”徐钰程说。

徐钰程介绍,今年馆内选择展出丁乙和姜宸英的作品,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两位艺术家都是宁波籍的。丁乙是当代艺术家,姜宸英是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史学家。我们希望通过古今宁波籍艺术家的展览组合,去更好地展现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深度。

“借助这些具有宁波本土特色的展览,一方面我们希望本地的参观者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故乡,另一方面也希望外地游客来参观后,能被宁波本土的文化所吸引。”徐钰程说,“下一步,我们也会慢慢地打破国界限制,不仅向外传播宁波特色文化,也会把更多国际化的展览带到宁波来。”

直面民营美术馆成长“烦恼”,探索 “造血”新路径

过去几年,虽然鄞州的博物馆或是美术馆的建设热潮此起彼伏,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成长的“烦恼”,首当其冲的就是自我“造血”难题。

“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都希望能够获得自我‘造血’的能力,但目前中国很少有艺术机构能做到这一点。”徐钰程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401/5cd1e934736780861e087f13fac3d56b.jpeg

丁乙个展展品

对此,今年以来,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在运营方面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今年我们新引进的丁乙个展,做了收费的尝试。接下来,我们美术馆也可能在IP打造等方面做文章,探索新的运营方向。”徐钰程说。

除了收费方面的运营,徐钰程及其团队还将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所藏的将近5000件藏品从头做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梳理,希望能够以学术去支撑展览,从5000件藏品中去挖掘一些全新的主题,做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