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文化丨古有千年宝塔,今有烟火万家
2024-01-10 17:36:40 未知
塔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有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为“佛塔”。14世纪以后,塔逐渐世俗化。
上海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古塔,宋代诗人尧臣《青龙杂志》中所记,仅青龙镇就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可见其数量之多。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古塔损坏严重,甚至销声匿迹,最终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
今天,就请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上海现存的九大古塔吧,这其中很多塔即便是老上海人都不一定知道哦。
01
龙华塔
说起上海的塔,这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龙华塔,龙华塔在上海市区。
龙华塔是上海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楼阁式塔,明人冯迁称赞其为“千年飞塔”,更有沪上“宝塔之冠”的美誉。
其位于龙华路上龙华古寺山门前塔院内。传说是三国吴赤乌年间(247年前后)所建。
龙华塔素有“龙华三绝”之一的美誉,张寰《龙华志》卷一“形胜志”称“上海八景,龙华居其一”,曾经是“椰绕江村,桃红十里”,“三月三,上龙华,看桃花”早已成为上海人一大习俗,人们在焚香礼佛、登塔闻钟、赏花购物中,领略上海的风俗民情。汤义方在《龙华寺略志》中描写登塔远眺的情景:“登览之顷,心旷神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帆墙烟树,历历在目,凭栏遥瞩,诚为壮观。” 同治年间编纂的《上海县志》中所举著名的“沪城八景”,“龙华晚钟”也位列其中。
02
七宝教寺佛塔
李守白-海派剪纸-《七宝老街》2021年
七宝古镇形成于北宋,有史可据已逾千年。七宝之名源于“七宝教寺”,即所谓“寺徙于镇,镇遂以名”。《松江府志》《青浦县志》都有这样的记述:“七宝故庵也,初在陆宝山。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乃一宝也’,因改名七宝。后徙于镇,遂以名。”在七宝建寺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皇帝赐额“七宝教寺”。当时的“七宝教寺”有“郡东第一刹”之称,占地60亩,寺河6亩,原址在现七宝中学区域。元、明拓建,屋宇千余间。1862年(清同治元年),寺庙毁于战火。民国时期,寺址改为学校。遗有明洪武钢钟1口,金字《莲花经》19页,存上海博物馆。
现今的七宝教寺为2002年重建,总建筑面积7696 平方米,建筑群座北向南,依次是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讲经堂、功德堂、法堂、藏经楼及僧寮、客房等,并建有佛塔、放生池等。佛塔为八面七层,钢筋混凝土塔身,塔高40余米,料拱挑檐,颇为壮观。
03
法华塔
李守白-海派剪纸-《嘉定古镇》2021年
法华塔,又名金沙塔,坐落于嘉定古城中心登龙桥(州桥)南堍。“法华”是佛的智慧的意思。
这是一座正四面七级的楼阁式砖木结构方塔,高40.8米。
法华塔建成十年后,嘉定才正式建县,县城就以此塔为中心建设,延伸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而法华塔便是嘉定古城的最高点和最中心。
2023年4月,法华塔修缮工程正式启动,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采用传统工艺技术,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古建筑原貌。经过本次修缮,塔尖的“宝葫芦”重现金色光晕,法华塔历经风雨八百年,重新焕发光彩。
04
方塔
方塔,又名兴圣教寺塔,位于松江方塔园的中心,建于北宋熙宁、元祐年间(1068-1093),距今900多年。元末战乱中兴圣教寺道毁,只剩下塔和一座钟楼。由于其塔身修长,共9层,高42.5米,因袭唐代砖塔形制,呈四方形,故俗称方塔。
方塔之美,古朴沉静。它是我国现存古代宋塔中,保留原建木斗拱最多的一座古塔。
05
泖塔
柳塔位于青浦区沈巷泖河中张家圩村(太阳岛),距青浦城区13公里,始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年)。塔以泖为名,源于泖湖。
泖塔原是泖河中小岛(现为太阳岛国际俱乐部)上的一座古塔。当时的泖河浩渺宽广,塔顶顺势挂灯作为来往船只的航标。
塔身五级四面,高29米,边长8.63米。平面方形,五层,建筑手法工整简洁,具有唐塔特色和风格。
196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1月泖塔开始修缮,泖塔屹立水中,又多楼台,遂成胜景。1997年,泖塔经修复得以恢复原貌,塔高29米,为砖木方塔,整体建筑具有唐代风格。该塔共分五层,每层有相对的两面开壸门,另两面为假门,相邻两层的门方向转换。1998年,泖塔被国际航标协会理事会批准为100座世界历史文物灯塔之一。
06
护珠塔
护珠塔,坐落于天马山中峰之右,始建于宋代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为当时横山乡绅许文建筹资所建,塔身为七层八角形,高约18.8米。
1982年,上海市文管部门曾对塔进行过实地千年以来,由于地基变动,塔身逐渐朝东南方向倾斜,截至2015年,护珠塔向东偏离2.28米,倾斜度7.10°。由于其斜度已超过了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故有“上海比萨斜塔”之称,成为上海一大奇观。
07
青龙塔
青龙塔,是唐代报德寺建筑群一部分,始建于唐长庆年间(821—854)。宋、元、明多次修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赐名吉云禅寺塔,俗称青龙塔。
青龙塔为砖木结构,塔身砖砌,平面八角形,直径6.6米,开四门,逐层转换。共有七层,原高41.5米,因台风吹倒青龙塔塔刹,现残高29.9米。每层置腰檐,砖砌斗拱,出挑木构件平座栏杆。内壁平面方形,逐层内收并旋转45°。
这是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青龙镇留存不多的历史建筑,也是当时海船驶向青龙港的航行标志,1962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08
秀道者塔
秀道者塔又名月影塔、又称聪道人塔。在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山腰间。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
山上有潮音庵,庵内有道者名为“秀”,亲自参与建筑此塔,此塔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楼阁式,有腰檐、平座、栏杆。
千百年来,它依然挺立在佘山上,成为松江乃至上海沧桑巨变的见证者。
1997年松江县人民政府重修秀道者塔,1998年竣工。1961年1月22日,公布为松江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09
李塔
李塔,又作礼塔,原有延寿院,今毁,仅存一塔。
按照清人所撰《李塔延寿寺院记》的说法,李塔始建于唐朝初期,因为唐太宗第十四子曹王李明,曾经出任苏州刺史,所以叫做李塔。还有一说,塔中有碑名《重建礼塔记》,李礼同音,故称。
礼塔是松江历史最悠久之塔,内部楼梯、平座和外部腰檐等结构因长年失修大都已损毁,然而宝塔秀美的造型依存。
199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松江县政府共同对已经破败不堪的李塔进行了重修,恢复了塔的围廊、斗拱、出檐、栏杆,增补了塔的残缺构件,使李塔又焕发出昔日的风采。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