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龙骧|中禾拍卖北京春拍“禾箴专场”即将举槌!
2024-02-20 16:31:51 未知
今年是中国农历龙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代表着吉祥、兴旺和力量,蕴含着风调雨顺、五谷 丰登的良好祝愿。龙是华夏儿女心中的神圣图腾,在中华文化和信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人自称 “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在历史中的不断演变,反映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尔雅·翼》 中记载:“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 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 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 这从一定程度上表述出了龙的基本形象。伴随着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龙的身影无 处不在,并在各个历史阶段体现出风格各异的造型特点。
本场龙纹精选拍品
龙纹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遗物上,此时龙纹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 图腾崇拜有关① 。汉代龙纹形象由先秦时无足的蛇形转变为肢爪俱全,奔走迅速的兽形,此时彩绘陶 壶上多见龙、虎、朱雀相逐下流云间的纹样。在气势和神韵上,这一时期的龙更显灵动,形象也趋于 成熟。正如徐乃湘、崔峋先生认为的“龙在汉代,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汉代是龙纹的真 正定型期 ”② 。汉代以后,龙从先前的神权象征,更是上升到皇权象征的高度,不仅是神秘的神物, 更是皇家表示权力的象征。在皇宫的金碧辉煌中,龙的形象无处不在。它盘踞在宝座之上,翱翔于屋 檐之下,守护着皇家的荣耀与尊严。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底蕴博大精深,反映在唐代的龙纹 大多呈现飞腾状,龙角开始有了明显的分叉,龙鳞开始变得紧密而有序,龙尾渐渐的转变为蛇形尾。 而龙的形象也广泛运用到壁画、瓷器、铜镜、玉雕、丝绸等范畴。长沙窑是唐代我国南方的重要瓷窑 之一,以烧制釉下褐绿彩为其特色。其中采用龙纹装饰的器物极为稀少珍贵,长沙市博物馆藏青釉褐 绿彩龙纹壶(附图 1),行龙威严,龙身有鳞、角、脊和尾,在云气中飞腾,呈腾云驾雾状,富有极 强的艺术感。
附图 1:长沙市博物馆藏:唐代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龙纹壶
宋代的龙纹已成长得十分具体。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对龙纹的形态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 蛇、腹似蜃、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 ”③ 。而此 时在王朝法典上开始规定龙纹与皇权的关系,并禁止民间使用五爪龙纹。
至元代,龙纹逐渐被皇家垄断使用,政府对五爪龙的使用有明确规定,应是专供皇室成员使用的 器物,臣庶不得使用。元代横跨欧亚,外贸繁荣,手工业发展迅速,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元 代瓷器的制作,一改宋代观念,纹饰布满器面。此时龙纹多以威猛的形象出现,线条遒劲,自由奔放, 小头,颈部渐细,龙身逐渐拉长,从兽的形象中基本脱离出来,毛发变得长而稀疏并向后飘拂,彰显 出凶猛无比的神力和威严,同时也反映了元代横扫天下的强大国力。故宫博物院馆藏元青花龙纹梅瓶
(附图 2)可谓为元朝龙纹之代表,龙纹呈行走状,朝气蓬勃。
附图 2:故宫博物院藏:元 青花龙纹梅瓶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时期,龙纹作为最高统治者身份的象征,被皇室集 中使用,尤其是在宫廷的装饰陈设上,龙纹比比皆是,就连皇帝所着衣饰上都必有龙纹图案。工艺品 自身的艺术审美和技艺传承不会随着朝代政权的更迭而迅速改变,从目前传世和出土的瓷器文物来 看,明初洪武时期的龙纹仍具有元代的特点。至永乐宣德朝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无论是形象塑造或 构图立意,都极具装饰效果。龙头较大,鬣毛冲天,好似怒发冲冠,眼睛呈“ 比目眼 ”,嘴大且强劲 有力,上颚翻卷如象鼻,龙身粗壮,龙爪呈“风车状 ”,整体姿态威武凶猛。明朝在建立的初期为消 除边患,不断与周边的一些民族或国家发生战争,这种巩固疆域的雄心也在凶猛威武的龙纹样中体现 出来,所以明朝早期的龙纹大多是苍劲有力、威风凛凛的形象。另外,明朝初期御窑厂建立,中央遣 官督烧,再加上景德镇制瓷工艺技术的大幅提升,青花瓷器得到了空前发展,因此,明朝初期瓷器上 的龙纹绘制得非常细致,连龙鳞都一片片清晰有序地刻画出来。
人们常把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称为明代御窑发展史上的空白期。近年,通过将传世品与考古发 掘地层出土的瓷片标本进行对比,人们逐步认识到空白期并不“空白 ”。这一时期御窑瓷器上的龙纹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明中期龙纹虽然还保留了永宣时期龙的基本特征,龙首较大,毛发冲天,龙爪 呈“风车状 ”,但气势上一改永宣年间的凶猛,逐渐转变为平稳、飘逸的形象。如意头形的大鼻向上 翻卷,而在鼻翼两侧出现了两条长长的龙须,随势向上伸展。两眼并列,圆睁平视,犹如戴上一副眼 镜,给人一种戏谑慵懒之相,成弘父子对江山社稷采取和平守势的懦弱性格在此时期瓷器龙纹上表现 得淋漓尽致。
本场拍品,明中期青花云龙纹葫芦瓶(附图 3)其纹饰特征及龙纹的表现手法与上述表述基本一 致。龙体清秀,龙头做闭嘴状,上唇鼻处凸起呈如意形,毛发向上,龙身修长,腿稍短,五爪呈车轮 形,整体呈现精巧清秀的特点。画法采用双钩线混水技法,如龙纹使用勾勒填色,料色浓重,形象突 出,而其周身之波涛,火焰以浅淡的线条表现,稍加渲染,犹似绘画的白描手法,明暗对比明显,以 深烘浅,用虚衬实,极富艺术表现力。
另外,此件葫芦瓶造型生动,葫芦在中国古代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吉祥物,葫芦又谐音 福禄,带有吉祥的寓意。瓶身主体绘制云龙纹,乃帝王的象征,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在龙年, 这件绘有龙纹的葫芦瓶将更加预示吉祥好运即将到来,福运亨通。明代青花龙纹葫芦瓶常见嘉靖朝作 品,明代中期制品极为少见,值得宝藏。
附图 3:明中期 青花云龙纹葫芦瓶
明晚期官窑瓷器,以嘉靖、万历朝为代表。此时整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再加上这一时 期社会的多元性,皇帝个人的偏好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加之景德镇制瓷业“官搭民烧 ”盘剥现象的 普遍,如“今器贡自京师者,岁从部解式造,特以龙凤为辨。然青色狼藉,有司不能察,流于民间, 其制无复分 ”④ 。这些都造成代表皇权的瓷器上的龙纹独具特色,与其他各代、各朝形成鲜明对比。
嘉靖皇帝崇尚道教,在紫禁城内奉祀玄天上帝、修道炼丹,日求长生。当时宫殿所饰之物均为道 教仙人众神、灵符祥瑞之类,其中瓷器一项也不例外。据嘉靖本《江西省大志》卷之七<陶书>一章载 录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里烧造御瓷的名目,当中不乏道教色彩浓厚的器皿。影响瓷器上的龙纹最大的 方面即龙纹与八仙、暗八仙、寿字、云鹤纹等道教题材组合。
如本场拍品,明嘉靖青花云鹤开光云龙纹四方倭角盖盒(附图 4),盖盒呈四方倭角方形,子母 口。胎质细润,釉层肥亮。盒面中间方形开光内绘青花行龙图,器身四周各绘一凤一鹤,体态舒展, 穿行于繁花之间,一气呵成。此时的龙纹不再追求立体感,更多的采用平涂的手法描绘,龙身驱体由 立体扭动而变成平面动态,大量辅助或带有吉祥寓意的纹饰逐渐成为视角主流,而龙纹反倒渐小,居 于次要位置。同时,由于回青料蓝中泛紫,分水之后色彩积聚成片,故而龙鳞难以分辨出来。这些都 是嘉靖朝典型的纹饰特征。
嘉靖一朝青花器物造型比较丰富。除了大量烧造葫芦瓶,还有各式罐、瓶、壶等大件器。方形器 较多也是这一时期的显着特征,如方形葫芦瓶、方壶、方罐、方碗、方盘、方杯、方盖盒等。方形器 器身与器足均呈方形,较之圆形器容易变形,成型难度加大。嘉靖时期窑工却大胆尝试,成功烧制出 一批方形器物,反映了嘉靖时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成熟和完善。传世品盖多散失,但此器保存完好,故 更显珍贵。同样装饰云龙纹盖盒甚为珍罕。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一件类似的龙纹盖盒(附图 5),装 饰黃地青花,尺寸略大,载于《东洋陶瓷大观》卷 1,黑白图版 123。
附图 4:明嘉靖 青花云鹤开光云龙纹四方倭角盖盒
附图 5: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嘉靖 黃地青花龙纹四方倭角盖盒
万历御窑中瓷盒造型丰富多样,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银锭形、方胜形、扇形等多种,常装 饰有双龙抢珠、龙凤、婴戏、花鸟纹等。据《陶书》的记录,万历二十年,烧造“青花白地,万古长 春、四海来朝面、龙、四季花、人物故事 ”盒 3780 件⑤ 。银锭式盒,因形似古代银锭而得名,在造 型上与漆器关系紧密,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一件嘉靖时期戗金彩漆龙凤纹银锭式盒(附图 6),可见 其传承。瓷质银锭形盒初见于明代中期,隆庆时期官窑亦有烧造,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隆庆青 花云龙纹银锭式盒(附图 7)。
万历时期基本上仿隆庆朝的风格和纹饰,本场拍品,明万历青花双龙戏珠纹银锭式盖盒(附 图 8)即为其中之佳作。盖盒分上下两部分,呈束腰银锭形,子母口套合,相扣严丝合缝。盖面饰双 龙戏珠纹,盖及盒身分饰锦地纹、缠枝莲纹。整体纹饰构图严谨,勾勒渲染清晰,颇具时代特点。底 部以青花书“大明万历年制 ”双方款六字楷书款,为典型官窑款识。银锭形盒一类,以绘五爪龙纹者, 当属等级最高,应为万历皇帝御用之物。另外与同期其他类型盖盒相比,此式银锭形盖盒不仅传世例 器甚罕,而且在经历五百多年沧桑流转过程中,盖、身始终没有分离,尤为难得。检索公私收藏可知, 同类型器物存世屈指可数,可参考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品(附图 9)及瑞典收藏家阿尔弗雷德·鲍尔藏 品。
附图 6: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嘉靖 戗金彩漆龙凤纹银锭式盒(故 00108560)
附图 7: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隆庆 青花云龙纹银锭式盒
附图 8:明万历 青花双龙戏珠纹银锭式盖盒
附图 9: 法国吉美博物馆院藏:明万历 青花云龙纹银锭式盒
在嘉靖朝以前,明代统治者有关封建等级的禁令十分严厉,龙纹很多时候不能在民窑瓷器上应用。 但是在万历朝,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搭民烧 ”制度的普遍实行,瓷器上龙纹的采用也不再 像以前那样严格了。这时期龙纹精细有余而气势不足,龙身多了火焰状点缀,四周云纹虽变化较多, 但构图严谨规整,时代特征明显。万历时期的供御瓷器中龙凤纹装饰也很常见,这与当时的等级制度 有关,也有万历时期追求“龙凤呈祥 ”、“鸾凤和鸣 ”吉语装饰的因素。在宫廷服饰等级中,五爪龙 纹为皇帝专属装饰,龙凤为皇后冠服的基本纹饰,有研究者认为在器用装饰上,也遵从此等级制度⑥ , 但在万历时期的器物纹饰中,皇帝也用龙凤装饰,如定陵出土的神宗陪葬金执壶、金唾壶和金匙瓶上 皆以龙凤装饰(附图 10)。
本场拍品明万历青花龙凤纹花口盘(附图 11),形制规整,花口折沿,盘心外围绘以凤逐龙 纹,龙双目有神,身体扭曲,五爪近轮形;凤细目弯颈,长尾华丽飘逸,间以祥云纹。万历早期青花 与嘉靖青花器物相似,原料亦使用回青,青花呈色浓艳。万历中期以后,改用国产青料石子青及浙料, 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并一直沿用到天启时期。本品青花发色鲜艳亮丽,蓝中泛紫,具有典型的万历青 花特征。层次清晰,纹饰繁缛却不乱,属万历朝青花上乘之作。
本拍品上主体纹饰是龙凤纹,龙凤纹有自己独特的寓意。龙,其龙头姿态矫健,龙眼圆睁,锐眉 飞电,腾云驾雾,锐不可挡,聚帝王之气。凤,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是能带来和平和幸福的 瑞鸟,它的出现预示吉祥即将到来。凤凰中雄曰凤,雌曰凰。本品上的龙凤纹就是在表现帝王专用的 同时满含皇家祯祥寓意。
附图 10:明万历 龙凤纹金唾壶器盖俯视线描图
附图 11:明万历 青花龙凤纹花口盘
清朝,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封建集权思想更加突出。清朝的帝王仿佛生活在龙的世界 里,从他们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随处可见龙纹的踪迹。康、雍、乾三代是清朝鼎盛时期,也是 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举世瞩目的盛世。从康熙“平三藩 ”、“收台湾 ”、“灭葛尔丹 ”等举措,奠定 了清代大一统的高度集权,经过雍正的锐意改革,扭转了清代外强中干的局面,直至乾隆,中国封建 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出现,史称“乾隆盛世 ”。在国际上,各国使团来朝,文化交流频繁;在国内, 百姓安居乐业,各行业景气,尤其手工艺欣欣向荣。就纹样艺术而言,分类规整,技术精湛,不论饰 物的造型设计还是寓意表现都达到了历史最好的阶段。以龙纹造型为例,其精细的轮廓描绘,沉稳的 线条运用,以及配合当时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使得龙纹造型变的更加完整。
顺治是清朝开国皇帝,由于当时政局动荡,龙纹在造型上也受到影响。瓷器上大量流行一种若隐 若现的龙纹绘画形式,即龙纹常为“一身三现 ”、“一身五现 ”等。康熙朝宫廷少清规戒律宽松随意, 龙纹以四爪或三爪为主,五爪很少应用。但这一时期的龙纹一改前朝躲躲闪闪的艺术风格,透着一股 关外的凶猛生劲,孔武有力。这一时期,以“云龙纹 ”为主,龙嘴呈张开姿势并且下颚比上颚略宽, 躯干修长,多以“ 弓 ”字姿态环绕盘旋,龙爪飞舞,肆意张扬。正如本场拍品,清顺治青花云龙戏珠 纹盘(附图 12)所饰,龙纹气势凶猛,象征皇权不可侵犯。康熙自幼亲政,丰功伟绩,反映到龙纹 上亦可见其政治影响力。
附图 12:清顺治 青花云龙戏珠纹盘
乾隆时期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器物的工艺上达到了极盛时期,在装饰 上彰显奢华。陶瓷上的龙纹装饰更普遍,数量大增,因而龙的造型千姿百态,堪称琳琅满目,充满了 想象力,蔚为大观。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的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附图 13),壁面前后 各浮雕九条龙,身形各异,生动威猛,龙体态矫健,龙爪雄劲,张扬着强大的生命力,显示出帝王的 威严仪态,同时也将乾隆时期的盛世富强、皇家尊荣以及精湛工艺体现得淋漓尽致。
附图 13:北京北海公园 九龙壁
入清以后,康雍乾三朝对临摹嘉靖御窑瓷器十分热衷,本场拍品,清乾隆青花云龙纹折沿碗(附 图 14),即为乾隆官窑仿明嘉靖青花同类器所作。造型雅致,折腰形制,腹内削,腹底向内平折, 小圈足,线条刚柔并济。胎骨精细,釉汁莹润微泛亮青色,修胎自然。通体青花描绘,外壁绘云龙纹, 一回望一探首,隙地间饰“壬 ”字形卷云纹。龙纹形态,龙首、龙爪和云纹均是嘉靖时期的风格,青 花发色也摹仿回青浓艳发紫的效果,整体追求前朝的遗韵。这件青花云龙纹碗器形别致,工艺精湛, 翔龙的行云流水间透出威猛尤见画工之高超巧妙,如此珍贵之器应为皇宫所用,形虽颇得嘉窑之精髓, 但神韵却炫耀着盛世辉煌。
此类碗创烧于雍正时期,据雍正七年三月《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载:“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 白地青龙嘉窑碗一件,奉旨:着查里边磁器内,如有此样碗,即不必多烧造,如无,将此碗交怡亲王, 着年希尧照此款式烧造些来。其花样不是甚好,着另改花样,碗底不必做腆心。钦此 ”(附图 15)。 此式一开,遂为后世宫廷之定例,乾、嘉、道三朝亦有烧制。
附图 14: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折沿碗
附图 15:雍正七年三月二十日《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相关记录
虽然到了清朝后期,社会动荡不安,随着日渐衰落国力与皇权的逐渐旁落,工艺美术也呈现逐步 下滑的状态,但纵观整个清代,这一时期依旧是中国历史上龙纹发展的里程碑。统治者面对内忧外患 的政治局面,已经无心再对手工制造业进行监管。因此,从嘉庆皇帝开始,官窑开始走向衰败,清晚 期瓷器上龙纹所变现出来的气魄也大不如前朝威武。本场拍品,清光绪 矾红龙纹杯一对(附图 16),龙身成网状鳞片,此器烧制尤为不易,且成对传世,颇为难得。
附图 16:清光绪 矾红龙纹杯一对
瓷器龙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经久不衰,由最初的具象演变成集所有动物之长,被塑造成智 慧灵动的“神兽 ”,见证了历朝历代的更迭,也因时代的不同,肩负着不同的使命。通过龙纹形象上 的演变可反映出,当国家国力强盛时,龙纹的艺术表达强劲有力;反之,当国家走向衰落时,龙纹则 呈现出颓败之势。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龙纹不再是真龙天子的符号表征, 而是脱胎换骨成中华民族大众化图腾,中华人民是龙子龙孙,龙在民族文化中形成了向心力和凝聚力。
在这个万象更新的季节,中禾拍卖即将于 3 月26日迎来一场与众不同的盛会,庆祝中国农历龙年的到来。龙,这一东方文化中的至尊象征,代表着无穷的力量、深邃的智慧和至高的尊贵。它在云雾缭绕 的山川间翱翔,于历史的长河中遨游,带着祥云和福气,将一份份珍稀之宝赐予世人。
本次中禾北京线下春季拍卖会,将在北京艾维克酒店(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乙10号)举行。于26日-27日预展28日拍卖,分日场和夜场总计300余件明清瓷器,欢迎大家拔冗莅临。
1 冯先铭,《中国古陶瓷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 年,页 239
2 徐乃湘、崔岩峋,《说龙》,紫禁城出版社,1987 年
3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传统艺术—龙纹装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年
4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 7,“陶书·料价 ”,线装书局,2003 年
5 (明)王宗沐,《江西省大志》卷 7,“陶书·御供 ”,线装书局,2003 年
6 香港中文大学,《机暇明道:怀海堂藏明代中晚期官窑瓷器》,2012 年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