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两幅木刻习作引起的回忆

2024-03-05 10:59:49 未知

中央美术学院在20世纪60年代,油画系、国画系和版画系实行了工作室制。版画系的四个工作室是:

一、李桦先生工作室;

二、古元先生工作室;

三、黄永玉先生工作室;

四、王琦先生工作室。

那时大学是五年学制,头两年是以基础课为主,后两年是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贯穿前四年。最后一年为深入生活,进行毕业创作。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即可依自己志趣,自主选择导师,进入工作室学习。

我选的是王琦先生工作室,该工作室当时有同学7人、进修生1人。

王琦先生美学思想开阔、作品格调隽永、教学风格严谨且豁达。他每次来到我们几个学生之中时,必穿戴十分齐整——西装笔挺、风度翩翩。这种庄重之气,总能在他未开口言说,即叫我们心生出一股崇敬感。所以,每每在他即将走到我身后要予以指导时,我便会赶紧从椅前起立,向他轻声说一句:“王先生,您好!”

随后,他就会俯下身,看我的作业,予以点评和纠正。

这样个别化的教学,因为是因人施教,所以总会很自如地调动和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内在的创造性。

他在第一堂课给我们布置的三个作业,分别是:

第一个:以黑白灰的影调,表现一幅自己熟悉的风景。

第二个:以黑白块面的对比,表现一幅自己印象深刻的风景。

第三个:以纯线条结构,表现一幅自己喜欢的风景。

三幅画,以三种不同方法表现出来。这种要求学生“尽可能避免重复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我们从一开始跟着他学习,就兴味盎然。多样性,正符合我们这些“心性不安分”的年轻人的特点。而在我们后来走上艺术道路,在自己的作品中喜欢追求变化,和王琦先生这样的谆谆教导,显然也是密不可分的。

三幅作业,我搞得都还比较认真。可惜,那幅用单线条组成的木刻习作,没能保存下来——那是用绵密的细线条,刻画出来的一幅隽秀的山村小景,画面很清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09b5e15015b2770dd4ad19b5cbb2c865.png

牧羊人的小屋

黑白木刻

1964年

刘玉山 作

这幅《牧羊人的小屋》,表现的是,我们在三年级到京西门头沟“马栏”山村体验生活时,我很熟悉的一个放羊老汉的小屋。屋外养了好几十头羊,屋里的墙上,挂着的一杆土猎枪、几张獾子皮和狐狸皮,屋中总有股呛人的旱烟味……这些,都让我很感兴趣。 但我没有刻画它们,而是刻意表现了它的外景:用石块砌成的院基,用木头搭起来的屋墙,和用茅草铺出来的屋顶,不同的建筑材料,对比很鲜明,我想,把它们用木刻表现出来,刀法变化会更丰富些,艺术味也会比较足。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70a6beb438539df038f0c3bfebc6186d.png

​天津老铁桥

黑白木刻

1964年

刘玉山 作

另一幅《天津老铁桥》,是三年级放暑假时,学生会组织在校的几个同学,到天津拜访一位年画收藏家,在海河边我画的一幅速写。开学后,王琦先生注意到了它,指导我刻成了一幅黑白木刻。

转眼间,60年过去了!望着这些小画,大学时的活跃生活,同学们的身影,老师的音容笑貌,仍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于是,这些小画,便成了岁月的印记。

玉山   匆记

2024·3·4于京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