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开卷大有益——拜读孟昭俊先生书法集感悟

2024-03-11 17:01:50 王乃胜 

寅虎年春,乡兄刘连喜从京都回乡侍母,有机会小聚,他送我一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孟昭俊书法集》,厚厚的一大本,我打开一看,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深深地被眼前这本精美的书法作品集吸引住了,虽然我和孟老同住在沛县县城里,平日里与孟老也多有接触,同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但真没有想到近十年来,孟昭俊先生的书法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篆隶楷行草诸体皆通,且都达到很高的水准,篆刻也引人入胜。不禁让我油然产生更加敬佩和赞叹。接下来一连数日,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我都认真地翻看,欣赏和研读这本书法作品集,即使躺在床上,深夜里我也辗转反侧回味思考书法集中孟老的书法和内容,思索孟昭俊先生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怎么一步步达到人书俱老这种境界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b20a071bf53f86c8fab27aaa66f54055.png

汉高祖 刘邦 大风歌 258x106cm

孟昭俊先生是我们的乡贤名士,他一九四一年出生在江苏沛县张寨镇孟双楼村,孟先生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在学校教书育人,在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书法家协会等部门和单位工作,担任徐州市第二届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担任沛县书法家协会主席三十多年。孟先生现在已经年过八旬了,在这几十年中,先生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献身古沛的汉文化事业,都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先生以身示范,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修身洁行,俭以养德,淡泊名利,潜心书道,终成谦谦君子,德艺双馨,名满乡里,成为人们敬重的长者和爱戴的书法名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d2089d8b7dfbc55ae162b84981889af5.png

元人《书法三昧》中有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师,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清代朱和羹在《临池新解》中云“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书法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格伦理色彩。人们在评判一个书法家时,常常会把美的书法和品性善的人结合起来,认为好的书法就像高尚的品格给人的熏染一样。明朝书法家 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就有过这样的描述:“大要开卷之初,犹高人君子之远来。遥而望之,标格威仪,清秀端伟,飘摇若神仙,魁梧如尊贵矣。及其入门,近而察之,气体充和,容止雍穆,厚德若虚愚,威重如山岳矣。迨其在席,器宇恢乎有容,辞气溢然倾听。挫之不怒,惕之不惊,诱之不移,陵之不屈,道气德辉,蔼然服众,令人鄙吝自消矣。”我观孟昭俊先生书法作品,就如同与道德高尚的君子相接触,在容止、威仪、器宇、德辉等人品方面受到影响。孟先生书法作品集中有厚德载物、刘禹锡的《陋室铭》、王冕的墨梅素梅、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陆机的《文赋》、屈原的《离骚》、老子的《道德经》、孟子的弘道养正、尊道贵德、杜甫的《蜀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有《心经》、《金刚经》、素心若雪、与古为徒等等。从这些作品的书写,我们就能感受到孟昭俊先生的性格、情 感、胸襟、学识、胆魄等方面的修养和追求,而这些都会对他的审美趣味和书写风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孟昭俊先生特别喜欢孟子的文章,一生中写了不少孟子的内容和诗文,孟老也是孟氏宗亲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和积极的参与者,这些是不是和他的书法创作以及书法人生有直接的关系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1279af8b450815163881854c3e4dbd30.png

孟昭俊先生用楷书写过扬雄论著作文章的一段话“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法言问神》)。在这里,扬雄说出了书法家个性品格和书法风格间的关系,这也就是后来人们在书论中论述的“书”与“心”的关系问题。我们从一个书法家所书写的内容,从一个书法家书写的风格中可以看到其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可以窥见一个书法家的思想品格和道德修养。孟昭俊先生在书法集的自序中曾说过“幼时对书艺的兴趣,大抵是源自兄伯们的影响,以及田间随处可见的残垣断碑上或秀美或庄严的文字。”我们知道,昭俊先生祖上是读书人,他受孟氏家学影响,同时又受古沛悠久的汉文化熏陶,从古至今,沛人吟唱着大风歌,沐浴着楚风汉韵传统文化的影响,汉人的沉雄博大,与楚人的温婉浪漫熏染着一天天长大的他,自然在他的书法艺术成长和成熟中受到影响,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f575940e131ef803906998fca3af034c.png

孟昭俊先生是汉代《大风歌碑 》的修复人,书法研习七十多载,至今已撰写了六千多通碑文。他在《孟昭俊书法集》一书的自序中说出了自己一生的书艺经历:“一九八二年秋,我带着自己写的草书作品和学书时遇到的问题,来到南京玄武湖畔拜访林散之先生,林老告诉我:你要加强学习楷书和行书,要规规矩矩地学,不能好奇。古大家也只有写行书,写草书少。如苏东坡、黄山谷、米南宫等人都是写行书......楷书行书未好好立下根本基础,一下子骤然到草书,非滑不可。你回去要立志学楷书,写十年二十年转入行书......楷书写汉碑、礼器、张迁、乙瑛。行书写释弘仁集、王羲之三藏碑,兴福寺碑......林老的教导对我的书法学习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下决心永以为铭,要再把楷书行书练上它二十年。接着我又陆续得到武中奇、尉天池、柳青、刘艺等书法家的指点。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加上自己的勤奋练习,开始显现出成效,从此突破了自己的瓶颈,开始在一些比赛中获奖。”孟昭俊先生是一九八二年拜访的林散之先生,那一年孟昭俊先生是四十岁,到二零二二年我读到《孟昭俊书法集》一书时,四十年过去了,也就是说,从那年拜访过林老至二零二二年这四十年中,孟昭俊先生铭记林散之先生的教诲,认认真真地写了四十年楷书和行书,这一年的孟昭俊先生已经八十一岁了,已经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地。我观孟昭俊先生的书法作品集,其作品流露出的传统书法功底气韵,那种对笔墨的理解和超强的驾驭能力,让人很自然地体会到他一生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探索。让我对人们常说的“人书俱老”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04733b61cd26aac272ba484b8d0d305d.png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极为重要的论著之一,他关于“人书俱老”的书学主张,已成为中国书学理论的经典命题。“人书俱老”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其中“人老”不仅指年龄大,更重要的是指书者的修养高超,“书老”指书法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在学书的道路上,无论是人之“老”  ,还是书之“老”,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由量变到质变,不可能一个晚上成为一个书法家。一般来说,有了人之“老”,才会产生书之“老”。自古至今,“人书俱老”是对人品和书品的双向互动的倡导,是对“书老”与“书法”关系的链接,并使其不断深化的书学发展规律的揭示。应该说,如今已过八十高龄的孟昭俊先生,人品修养和书法艺术之修养都已经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观赏这本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的二百六十九页的《孟昭俊书法集》,既有四尺六尺八尺丈二纸的作品,也有百米长卷百米册页,还有鸿篇巨制的千米长卷,二三百件作品中精品力作颇多,格式形态也多种多样,五体皆有,榜书小字皆在其中,足见其功力深厚,诚如著名书画理论家、学者雒三桂先生所言:“余与孟公相识未久,偶睹其书,见其磊落雄壮,奔放恣肆,知公胸中磊落之气而发之于书也,公固善书者,下笔有由,而法度森严,凛然之气,令人不可逼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徐建委博士说:“孟昭俊先生的书法整体上有一种清俊之气,他的对联落笔沉稳有力,隶书有以锥画沙之妙,行书松弛自然,起笔不急切,收笔不匆忙,信心十足,没有数十年的功夫,恐怕不会有这等样态。这是一种老成的书法风格,老成中又有某种浓艳的滋味。”荣宝斋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崔伟先生说:“孟老擅写篆隶,尤精楷书、行草,他的楷书博学广取,将魏碑与唐楷融会贯通,并为一己之法。草书纵横捭阖,老笔纷披,把沛人高冠切云,长剑倚天的情怀与气概一寓于书。孟老的行草书中不乏灵动飘逸之姿,但更多的是恢宏和雄壮。孟老篆隶立意高远,并不稍逊行草。他的篆书代表作《大风歌》,线条婉转流动,筋骨内含,间有枯墨干涸之笔,尤显力能扛鼎之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f819bed248a5b889eb2a7727ebda8804.png

我喜爱孟老的作品,尤其是作品集中收录的一些扇面作品,如贾岛的《绝句》34cmx69cm,刘子翚的《凉月》34cmx69cm,王维的《鹿柴》34cmx69cm,张籍的《宿江店》34cmx69cm,王维的《鸟鸣涧》34cmx69cm,王维的《辛夷坞》34cmx69cm,张复的《山出云》34cmx69cm,欧阳修的《夜夜曲》34cmx69cm,王维的《竹里馆》34cmx68cm,皎然的《题沈少府书斋》34cmx69cm,顾效古的《送王逸人归海上》摘句33cmx33cm,雨入水归联33cmx33cm,闲从长与联33cmx33cm,春江秋草联33cmx33cm,韦应物的《怀琅玡、深标二释子》33cmx33cm,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33cmx33cm等。这些作品在其平淡自然的书写中流露出的书法韵味和文化气息,真切逼近明清民国时期书法大家的风韵。其中张籍“宿江店”小扇面,节奏变化疾缓顿挫,自然梦妙。欹正相映成趣,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有趣的是,不识字的老伴也煞有介事地对我说,她看到有几幅好的,并翻到指给我看,原来是《大风歌碑》和张继的《枫桥夜泊》两幅碑刻作品。她的举动和识见大让我惊诧,这也许是美好事物对世人的感染力吧。震撼之余我也多有愧疚,之前我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书艺能不退步就不错了。然而,当我看到孟老在七十岁以后的十年里刻苦修炼,实现了惊人的蜕变以后,我也在认真反思,自己也应该放开思想,重新振作起精神,向孟老学习,勤奋修炼,广采博取,向古人学习,向今人学习,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开阔眼界,不断多看各种大型展览,不断向大家名家学习和请教,在达到一定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和突破,破茧成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0ee636f3d805cc5c7cb15cac73318aa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2a7219955b0a8586a621fc1af4f91d72.png

孟昭俊先生虽然常年生活在中国最基层的乡村县城,但他绝没有仅仅局限在这片狭小的天地里,孟昭俊先生能立足在这片具有两千多年汉文化历史的发源地,充分地认识和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汉文化遗产资源,同时又能先后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北京荣宝斋、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馆、陕西博物馆、西安碑林、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山东泰山、嘉祥武梁祠、杭州西泠印社、绍兴兰亭王羲之故居、中国书法博物馆、苏州园林、扬州八怪博物馆等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书法碑林游学参观考察调研,互相交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吸收营养,从中借鉴。同时,他又虚心向全国各地的名家大家学习求教,再加上自己六七十年的苦练,最终成为当代名副其实的书法高手,书法大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1410e4e91438617233e32868f8ff62e0.png

孟昭俊先生在江苏书坛乃至全国书坛都享有盛誉,可谓德艺双馨,令人由衷敬佩。他为人谦逊真诚。古人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孟先生的作品之所以那么打动人,就是真诚治学、真诚待人所致。数十年实践中,他始终坚持艺术走正道,不炒作、不浮夸、不投机取巧,形成其个人鲜明的孟氏书风。孟昭俊先生对社会公益事业与惠民活动,从来都是积极参与和热情奉献,多年来,带领他的众弟子致力于做书法艺术的点灯人和传播者。孟昭俊先生学生众多,也多有建树,近30名学生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一个县域有这么好的书法氛围,这么好的艺术气氛,足见一个人的魅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a5c2d7796a959f2453ae87a9aae73712.png

孟昭俊先生坚持根植传统,守正创新,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作品高古遒劲,具有非常强的辨别性。他的作品既雄强、浑厚、古拙、宽博,但又能体现他简约、行气散淡、平和个人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是当下为数不多古今融合、守正创新的典范。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书法技艺,让他在全国书坛江苏书坛美名远播,奠定了他在当代书法的地位。孟昭俊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他的成长和成功给我们这些书法同道提供了一个典型的范式,作为一个书法中人,无论你处在什么地位和地方,唯有谦虚谨慎,努力进取,方能走向成功。最后,我想以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内容作为共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23e50f9e1be9337a568a050e1398d0a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c74f4e1ea08faeebf9bdce3bfcf87419.png

作者王乃胜,字子虚,号微湖庸人,江苏沛县人,出生于一九五二年。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先后获中韩书法家联谊会邀请展铜奖,全国“金陵杯“书画展金奖,第一届“兰馨杯”中国书画家作品大奖赛特等奖。并入选第一届全国正书展,第四届全国书法新人展,第七届全国书法展,“鸿运杯“全国书画大展获铜奖。在全国书法教师擂台赛中获一等奖。获“正气歌”全国书画邀请赛一等奖。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