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的画家”——“临时的造物主”
2024-03-14 14:50:16 未知
作者:杨弘礼
贾弘毅是一位来自伦敦的多学科艺术家,擅长以浓绿的色调和写意的笔触展现了探索人类、自然和技术之间关系的复杂方法。他的作品基本是2m*2m的大幅油画,曾获得的奖项包括“RISING”STARS 2021”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罗马和澳大利亚储备局罗马奖学金半决赛。
贾弘毅喜欢绘画。但是,绘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将⾃⼰囚禁于画室,最不易的便是孤独和⽆趣,特别是重复符号性的创作。然而,贾弘毅却从过往的⽣活经验中找到了⾃⼰的符号,多彩的画⾯呈现了对⽔体、⽔缸中的景象的描绘,以不变应万变。
对着鱼缸作画,开启对人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寻求平衡作用的反思,这始于他的科学实践,在实验室里养鱼,他从⼉时便开始了繁殖⻥类实验。贾弘毅在实验室里的水箱,安装着交织在一起的管子与水循环,这些对于他具有致命的吸引力。他不太喜欢⼈类,⽐较喜欢⻥。
惊艳与画⾯持续出现的种种元素,⻥群,绿植,藻类,在2mx2m的正⽅形画布中交织,画⾯内容为观赏⻥养殖中的“系统缸”切⾯。⻥类不仅是⽣命体,还被赋予了价格,成为⼈类欲望和⼈性的象征。⼈类通过拥有和展示这些⽣物来彰显地位,或者将它们纳⼊室内⻛⽔布局中。这种对⼈类欲望的投射,在作品中转化为对⽔体与植物的抽象描绘。他的画作难以简单归类于写实主义,但却隐喻了那些发⽣在现实之间、⾃然之间、欲望之间复杂的关系。
《战士的》
这些颠覆性的景观以其主导的尺寸在物理上吞噬了观众,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受,呈现出我们对人造和自然的认知矛盾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对抗、共存、征服的历史,不断地融合和侵蚀,艺术家思考了人类如何继续脱离自然,不是依赖自然,尤其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是如何不断发展的。科技的发展让我们不断适应和改变环境,环境却将无法承载文明,在某种角度上说技术可能是自然的灾难。作品创造了一幅自然与科学纠缠的人工景观,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反映了过度的人为和控制。
《矩阵》
人类在水族箱内创造一个仿自然环境,以欺骗鱼类相信它们生活在与其祖先相同的环境。通过仿真水草、沙石造景、添加化学物质调节水质、人工改变氧含量和温度,创造一个模拟的生态系统。人类根据自己的臆想帮鱼类创造了一个看似完美,实际上却十分“机械”的生存矩阵,并不符合鱼类的自然生存规律。矩阵体现了人类试图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和重塑自然环境的增长欲望,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在生态管理中扮演的’造物主’角色。矩阵,让鱼类,也给参观者有带来压抑感,有一种“想逃离”的冲动。
人类通过提供食物投喂、过滤光源改变鱼类的颜色和纹理,增加其观赏价值。人工干预鱼类的繁育过程,根据符合人类审美标准的颜色和形态标准来评估鱼苗的质量。鱼类这种物种,在一种非自然的过程下,遭遇人为的优胜劣汰,基于失败者的牺牲来培养出所谓的“优秀”个体。艺术家仿佛在鱼群中望见了自我,通过画面的繁复,构建一种集体性焦虑的叙事,而画面中的留白便是高压之外的出口和空隙,从而达到画面的平衡与制衡。
鱼在艺术家心目中相比于其现实意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当他因为想法过于发散和富有创造性而被孤立和打击时,鱼和水族馆是属于他自己的另一方天地。2014年1月11日,贾弘毅的实验室因电路故障导致重大事故,许多画作毁于一旦。于是,他在画画之余,开始创作陶瓷类作品。陶瓷系列的上釉也是非常有意的,只上釉外部花瓶的表面,使内部表面保持原始状态,内部和外部之间有一种对比感空间。
陶瓷相对画布,是一种收紧。画布上大多呈现的是鱼缸剖面的一部分,鱼也更为抽象。而陶瓷却更加突出了鱼本身,鱼缸的环境具象地延伸到陶瓷周边的空间。柜子上刻意布置的彩色装饰管,象征着鱼缸的各种管子,也是陶瓷彩色线条的衍射。
笔触的流动性允许熟悉的物体与抽象实体的有机融合,构成反乌托邦的风景,散发出一种认同感和神秘感。描绘盆景树与建筑结构一起,展示了艺术家使用特定视觉语言来陈述观测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这也反映在选择放弃纯粹形式上的中西绘画和陶瓷技术的结合,不可否认分散透视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性。艺术家指出他的风格为“中心构图组”,这个术语是一个军事战术术语,涉及模糊潜力和分散的视角。艺术家展示了他的兴趣,评论人类痴迷于改造和重建自然,而导致的过度追求均衡。
《最后的爱》
陶瓷瓶身上,有两条硕大、黯淡无光的鱼,映衬着鱼缸里的狭小空间,带来一种窒息感。鱼的前面仅有一小处蓝色的水空间,再前面就是各种复杂小图形的堆砌、杂乱无章的线条、黑暗无光的色块,呈现出一种死亡的气息。寓意着水缸中的鱼很美,但是生命总是很短暂,最终是不太好的结局。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圈养了鱼,以为采用了高科技的手段,鱼缸里的鱼会生活的幸福快乐,不想这违背自然的技术应用却给鱼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品《最后的爱》,画出了鱼类的无奈,暗含着对无知人类的抨击。
画布上描绘的正是一个个繁殖系统缸内的场景,画面被用作映射鱼群繁殖生态系统的平台,描绘了一系列既相似又相互隔绝的生态环境。这些系统虽然在物理空间中仅由几步之遥隔开,却形成了个体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通过这种视觉叙述,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结构的深刻反思。暗示不同的人类群体可能也如同鱼群一样,被控制在特定的系统之内,我们的认知、行为乃至生活方式都可能在无形中被算法、规则和体制所规训和限制。
画布和陶瓷的组合,在不一样的介质上,用不一样的手法呈现鱼缸的景象。作品中将鱼化作半机械半生命体态特征,更多的是一种对于永生/人造物的构造表现,画作上大面积的绿色焕发着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而陶瓷单面的釉色也映射了我们在追求完美外在的同时,无法避免或者说想通过忽视的方式来选择所谓的视而不见。
这位艺术家的科学生涯似乎是抽象的,在这些作品中发现的球体和圆盘的灵感来自他的实验室的培养皿。贾弘毅常常将几幅作品相互比较,同时进行创作,有时候画着画着不满意,就像养鱼的晒选机制一样,把一幅画画完再把它丢掉。
他说未来可能考虑回去写生,他曾经养过又飞走的鹦鹉似乎隐喻着下一个母题的开始。在以前系列创作中,他一直尝试在城市中构建自然,未来,他会更多增加对自然本身的探索,英国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探索的自然风景。也许,他就是一只游出鱼缸的鱼。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