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竹动·心动” 时隔十二年 单凡作品再现苏州博物馆

2024-03-25 17:20:07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73eaa607d8fbf75b1d3361f1df5457ef.png

2012年初春,“身与竹化——单凡艺术作品展”在苏州博物馆本馆展出,而今十二年之际,在西馆再度相逢。单凡与已故的西馆建筑设计师、德国GMP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冯·格康是多年知交,西馆融合了江南街巷传统与现代建筑风格,与单凡对东西文化交融的探索形成了有趣的共振。

对于单凡而言,这是个体历程的不息探寻和对故人的眷眷追忆;对于苏州博物馆而言,这是一场重逢与前行的互相映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5088eecc11c47cdb854f799d83b42f39.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b5dde0a0e3339aa3a3eaac0689dc798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075a788f9c60f275cecdf04737512e9a.png

布展现场

“竹动·心动”展览呈现了单凡近年来的最新创作,关于竹子的实验选题不断向外触及。在各种载体和空间关系中,意象中的竹与现实中的竹相会一处,旧时的江南窗景和远涉重洋的踽踽独行在竹下交汇。这不仅是单凡在艺术耕耘中的面貌,更是他生活体验和思维智识的截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fad691f06cbd764d2269c4861e0fcb7c.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22cd182f027e53b33437b924cb4e40c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d0caa23842ac21d6e18c6786e5778d9b.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e8d05ca7b8db32c1b5623abc0d8f456a.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682690c825fffa15d6597d22d763b088.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3/975e7fa75f4b78066785ae8082625209.png

开幕现场


竹动中心动

文/杜曦云

“身与竹化”是华裔德籍艺术家单凡的艺术理念。他成长于“中国竹乡”安吉,生活在“世界桥城”汉堡,推动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双向文化沟通。跨国生涯里的思乡之情,全球视野中的美学趣味,凝聚于他魂牵梦绕的“竹”。以竹为载体,单凡不断演化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形态,释放他的情绪、观念乃至超验的信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dc0ddb32f29bf78d1dca6f1a14cf3dbb.jpg

以绘画为起点,单凡轻松自由地驾驭各种材料,表达他在时代风云中的综合感受。四十几年的艺术生涯中,这位创作欲旺盛的艺术家的作品涉及丰富的主题,手法多样,种类繁多。本次展览聚焦于他近几年来的新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b65aa74d0c429ccce4ca56c09347ba3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c7eb3de6ba2eee1ecccc534fabc0ca47.jpg

“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是禅宗著名公案,外界和内心、感知和觉悟的复杂关系,指向生存处境和生命状态的普遍规律。一生一世,再微小的个体,也需要感悟和应对统摄人间的世界秩序。从竹的形状、态势入手,融入长短悬殊的时段,单凡将他对外界状况和内心状态的感触,转化为生动丰富的绘画语言。由绘画到装置,瞬间发挥和反复考量撑开了灵动的张力空间,因风而起,由竹到心,在对风吹竹动的敏感中保持内心的平衡。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ed4f43fd0883a714aa06ef129da2c57f.jpg

风吹竹动、变化无常中的洞察和自持,指向淡定从容或平安喜乐的生命状态,这种状态,是人生修行或锤炼的标竿,一如展厅中央悬浮的那根翠竹,微妙地动态平衡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8308ce86db1fb68d4c5f7c312538e0b4.jpg

1959年,单凡出生于杭州,伴随他成长的是安吉的猗猗绿竹。

单凡的老师郑德涵是章太炎在苏州国学讲学会的学生,他的艺术起点便源自于“章黄子弟”的传统文人教育,金石篆刻和书法绘画的浸染铺陈了他如今蓬勃创作的深韵底色。

1984年,单凡赴德留学,开启了持续四十年的文化探寻之旅。

2006年,他确定“竹子”为创作母题,这近二十年的探索趋近于一场心灵迁徙,或许从背身离去的瞬间开始,竹子就成为他寻求归宿的精神符号。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73a32fb003561ab99a640be51530b95e.jpg

《瞬间之作》和《缓慢之作》是单凡关于竹子的现代化实验中最为丰富的两个系列,既是时间尺度上的不同进程,更是将东方故土记忆和西方生活经历相融相即的独特结果。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9892b13a144f96198dc8196b24bf10c9.jpg

《瞬间之作》延续了中国绘画传统,采用毛笔、水墨和宣纸等传统媒介,呈现了“急起从之,振笔直遂”的视觉笔法。

然而,其后支撑的形式语言却是严谨清晰的包豪斯现代构成法度。

在这须臾而成的挥墨阵洒中,东方感性与西方理性交叠验证,单凡年少时所习得的行笔经验和在德国积累的视觉逻辑在此刻也殊途同归。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f3d83a5b2e3c9f4310bc7c2d353d0b1b.jpg

《缓慢之作》则选择油画材料进行创作,将水墨转化为油彩的过程中,艺术家瞬间的创作动态被延长为漫长的体力劳作。

在这实验性的时间度量中,以西方视角解析东方意境,“墨竹”的传统概念得以突破,自由的色彩和束缚的时间宛若是精神和身体间的抗衡,这是单凡从个体出发回归个体的深邃对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0517e2b57665b41f69419dbb87faa651.jpg

“竹动·心动”展览呈现了单凡近年来的最新创作,关于竹子的实验选题不断向外触及。在各种载体和空间关系中,意象中的竹与现实中的竹相会一处,旧时的江南窗景和远涉重洋的踽踽独行在竹下交汇。这不仅是单凡在艺术耕耘中的面貌,更是他生活体验和思维智识的截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8e7dc3f25147e4d7fdc6dea4f2a0298d.jpg

三月春盛,窗外已是青竹郁郁。望观众驻留此处,静听墨竹萧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3/55923aab82f05465bfd1163a7552d9f3.jpg

单凡

德国品牌大学跨文化艺术学教授,英国白金汉契尔顿大学名誉博士,德国政府"艺术与学术"勋章获得者,德国汉堡艺术院院士,德国品牌应用科学大学校长。

1959年生于中国浙江省,自幼在浙江省安吉县竹林中长大,1984年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深造,获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工作在德国汉堡。

在十几个国家的美术馆和知名画廊举行过三十二个个展和二十一个群展,作品被以上多家艺术机构永久收藏,出版过三十几种多种文字的个人画册、书籍和展览目录。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